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在当前中国,历史虚无主义主要表现为否定中国共产的光辉历史,企图动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以达到其迎合资本主义,西化、分化中国的目的。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倒打一耙,攻击马克思主义为历史虚无主义,并以互联网为依托,利用一些新媒体,以一种通俗化、大众化的形式来影响一般民众,可以说其危害更甚以前,因此,必须以科学的策略应对。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监管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新表现形态
(一)宣称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
与以往仅仅对马克思主义提出质疑、批判不同,新时期的历史虚无主义者直接毫无根据的通过否定五四运动、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否定改革开放前30年所取得的成绩等来宣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
(二)借助各种新媒体散布历史虚无主义言论
广泛借助各种包括QQ、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互联新媒体散布相关历史虚无主义言论也是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新的表现形态。与传统的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相比,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是非单向度的,具有开放性、即时性、个性化、社群化、扁平化等特点,其传播的内容更加离奇化、分散化,传播形式更加隐蔽化,这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产生强烈的“蝴蝶效应。[1]
(三)表现形式更加通俗化、大众化
以往历史虚无主义主要出现在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圈子当中,以著作、学术论文、学术报告等的形式呈现出来,因而,其表现形式显得更加“学术”、“专业”,不被一般民众所熟知,因而也很难影响到一般的民众。新时期,由于广大理论工作者在理论研究领域长期对历史虚无主义严厉的批判揭露,使其难有“作为”,因而,开始转向一般民众传播其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主张。
为了能够引起一般民众的注意,影响一般民众的思想,从而达到其迎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化、分化中国的目的,新时期的历史虚无主义在表现形式上逐渐转向通俗化、大众化,如用通俗化的网络语言来表达其颠覆国家的思想,用更能博人眼球的网络段子、恶搞来破坏党和国家领导人、民族英雄在人民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二、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的科学方法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是经过历史与人民的检验的。新时期,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新攻势,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坚持并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此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拒斥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特别是主观唯心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立论基础,主观唯心主义本身也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对错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当一些别有用心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将其用于对历史事实的解释时,其主观性的特质就显露无疑,就会出现诸如随意解释历史、曲解历史、编纂历史、诋毁民族英雄的现象,而与之相反,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尊重历史事实,有利于人民正确的看待历史,因此,必须加强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拒斥唯心主义。
第二,加强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拒斥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即静止的、孤立的看问题,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惯用的方法论,历史虚无主义者一贯喜欢从中国共产党在特定时期发生的一些特定错误,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来否定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伟大的历史贡献,从来不考虑这些错误发生的一些特定历史背景(如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纵容有领袖个人决定上的错误,但是也与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我们思想意识领域的侵蚀有关),而唯物辩证法强调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法宝。
第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宣传工作,拒斥守旧自闭。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坚持并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拒斥历史虚无主义,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种优秀品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宣传工作,并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宣传必须要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生命力所在。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有利于人民群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从而做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有利于人民群众自觉拒斥历史虚无主义的不利影响。
(三)加强对相应历史知识的教育普及
攻击、丑化中共领袖以及抗日英雄、否定中共党史,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最擅长做的事,龚自珍曾说道,“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梁柱先生也提到,“如果历史被否定了,现实的社会制度就会失去存在的理由。”[3]历史虚无主义本质就是要通过否定中共的光辉历史,来达到其消解中共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因此,拒斥历史虚无主义就必须要加强相应的历史教育与普及。邓小平曾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4]一方面,应该向人民群众普及一切优秀的中华民族历史;另一方面,应该引导人民群众以科学、辩证的眼光看待中共党史。
(四)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
最后,针对当前历史虚无主义者逐渐增强利用手机短信、互联网、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散布其不当言论的趋势,相关部门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予以重视,继而严格监督新媒体使用者通过新媒体发布相关的思想、言论,对那些使用新媒体发布相关历史虚无主义相关思想、言论者,应该予以严厉打击,对于相关新媒体也应该追求其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李艳艳.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新特征[J].思想教育研究,2015(7).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社,2016.
[3]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危害[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4)11.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3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