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凤玉(黑龙江省富裕农场医院16124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1-0274-01
【摘要】腹部疝气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行了另一部位而成。腹部疝分腹内疝与腹外疝,以后者多见。
【关键词】腹部疝气护理
腹部疝气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行了另一部位而成。腹部疝分腹内疝与腹外疝,以后者多见。腹外疝依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以下四种:(1)腹股沟疝可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斜疝经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经过腹股沟管的外环穿出而成,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疝内容男性常为精素,女性多为圆韧带。直疝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而成,常见于老年人。(2)股疝疝囊经股环、股管向腹部卵圆窝突出而成,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3)脐疝由于脐孔闭锁不全,腹腔内容物自脐乳突出而成。常发于婴儿及肥胖妇女。(4)切口疝发生于手术切口处的疝。(5)食管裂孔疝食管在近横膈开口处变大,胃部由此突向下胸部而成,国外常见。
(一)健康评估
1.健康史(1)询问病人有无增加腹内压的诱因,如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举重等诱因。(2)检查腹壁有无薄弱或先天性缺损,了解腹部手术史。
2.身心状态(1)检查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质地、随体位变化的情况、有无增大、压痛、是否可回纳入腹腔、有无反复发作史。易复性斜疝:肿块在腹股沟区突出,偶有胀痛,呈带柄的梨形肿大,可降到阴囊或大阴唇。开始时仅在站立、行走、劳动或咳嗽时出现,平卧后,肿块可自行回纳或消失。检查时,用手按肿块,嘱病人咳嗽,可有膨胀性冲击感。用手指压住腹股沟内环,让病人站立咳嗽,疝块不再出现,一旦手指移去,疝块会再出现。如果疝块突然增大,胀痛触痛明显,肿块不能回纳,提示有嵌顿,当发展为绞窄性疝时,全身症状加重,可以有毒血症的表现。(2)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及其心理反应。
3.诊断检查透光试验:鞘膜积液多能透光,试验为阳性,而腹股沟斜疝疝块则不透光。
(二)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局部血肿与术后创面渗血有关。
2.术后疝复发与知识缺乏有关。
3.尿潴留与麻醉手术刺激及排尿改变有关。
(三)预期目标
1.术后未发生并发症。
2.能说出有关预防疝复发的措施。
3.能自解小便,无排尿困难。
(四)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1)消除或控制引起腹内压增高的诱因,如有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者应积极处理。(2)吸烟者术前两周开始戒烟直到术后创面愈合。(3)严密观察腹部情况,如出现狭窄性或嵌顿性疝症状与体征时,及时与医生联系,作好手术准备。(4)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如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的功能,评估病人是否能耐受手术。(5)术前清洁灌肠,以免术后腹胀及大便污染切口。(6)进手术室以前排空膀胱,以免术中误伤。(7)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心理支持。
2.术后护理(1)体位术后平卧,腘窝部垫小枕,髋关节微屈,以减轻伤口张力。术后5~7天可在床上活动如翻身等。但年老体弱者、复发疝、绞窄性疝、巨大疝,术后卧床时间应延至10天,以免增加腹内压而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2)饮食病人术后6~12小时可进流质,第2天进软食或普食。肠切除吻合术后的患者,应禁食到肠道功能恢复,方可进食流质饮食。(3)观察病人排尿及膀胱充盈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尿潴留,如下腹按摩、针刺、听流水声诱导排尿,必要时导尿以免引起腹腔内压增高。(4)密切观察阴囊及切口有无渗血或血肿形成手术区用沙袋压迫并用丁字疝带托起阴囊,以减轻伤口渗血和阴囊水肿、积血。(5)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避免小便污染伤口。(6)密切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及病人的体温、脉搏情况,防止切口感染。(7)注意保暖,避免感冒,避免因咳嗽、打喷嚏而引起伤口裂开或疝复发。(8)注意多吃营养丰富、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应及时给予通便药物,并告之不要用力排便,以免增高腹压,影响伤口愈合或疝复发。(9)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五)评价
1.检查伤口有无出血、血肿形成。
2.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3.能否自解小便,有无膀胱充盈膨胀。
4.能否说出预防疝术后复发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