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系统协调论文-吴嘉豪,曾成碧,苗虹

区域系统协调论文-吴嘉豪,曾成碧,苗虹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系统协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综合能源系统(IES),能源集线器(EH),能量交换,分布式优化

区域系统协调论文文献综述

吴嘉豪,曾成碧,苗虹[1](2019)在《计及子区域间能量交换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调经济调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模式下,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由于地理位置分散,往往都是独立运行,彼此间缺乏协调,难免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这不利于各区域的经济调度。文章首先提出一种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调经济调度模型,其不仅能实现各自区域内的电热功率平衡,还能实现不同区域间的电热互补,然后采用分布式优化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对比协调模式与传统的非协调模式,仿真结果表明,在该协调模式下,不同区域通过电能和热能交换,能够合理分配能源,实现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运行。从能源总需求量、储能设备调度结果和各区域间能源集线器(energy hub,EH)的能量交换情况3个方面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建设》期刊2019年11期)

费郁涵,崔维秋[2](2019)在《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以京津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物流产业迅速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物流业也推动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带一路"等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出现,加强了区域经济与物流的协调发展。本文在系统动力学理论及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京津冀一体化为研究对象,对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进行分析,为相关发展战略制定提供相应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28期)

高康,王茂春[3](2019)在《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剖析区域经济与物流的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模型,利用Vensim PLE软件对贵州省2007—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比较数据后,从物流自增长系数、产业结构政策、区域GDP政策叁方面进行政策实验。研究表明:GDP、物流需求及物流供给能力与物流自增长系数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物流供需系统与经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动态耦合系统;当产业结构朝着理想的"叁二一"格局发展时,物流供需比的降低将刺激区域内物流需求量的增长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当GDP增长量提高10%时,区域内物流需求量在未来几年将以同比增幅上涨。(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08期)

郑炜[4](2019)在《基于投影寻踪与复合系统模型的区域人口―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结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叁者复合协调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核心问题。以系统协同论及离差原理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投影寻踪模型和协调度模型等方法,构建人口-经济-生态叁要素的复合系统,且计算出广东省2006年-2015年的人口-经济-生态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调程度。研究发现,人口结构、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接近于重合;复合系统协调度出现波浪式上升趋势,其中受人口与生态系统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段宇洁[5](2019)在《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和创新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产学研合作成为产学研各方在新形势下谋求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内外实践经验也表明,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顺应当代经济形势下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山西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资源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忽视了科技创新,造成了创新基础薄弱、创新人才匮乏和创新机制不完善等弊端。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山西省应该更重视创新主体间合作对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有必要探究山西省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机制,对山西省近年来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山西省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产学研合作助力山西省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对以上思考,本文首先探究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机制,然后建立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最后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山西省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推动山西省产学研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3年,叁大创新主体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山西省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状况逐渐优化;2013—2014年,除高等学校创新子系统外,其他两大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呈下降趋势,山西省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下降;2014—2016年,叁大创新主体综合发展水平出现小幅上升,山西省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状况好转。产学研联系强度对山西省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影响最大,技术市场发育程度对山西省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影响最小。这需要我们在产学合作中注重创新资源在创新主体间的平衡分配,并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氛围。(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4-07)

黄伟,郭兆蕊,华亮亮[6](2019)在《多主体利益协调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RIES)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是发展RIES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RIES综合效益评价模型。首先,对RIES的多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涵盖政府、电网、RIES投资运营商、用户多主体利益驱动的RIES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指标反映了RIES的能源、环境、经济、安全等特性。其次,对于该指标体系存在的多主体利益相矛盾、指标值易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特点,提出一种集值迭代法与反熵权法主客观组合赋权的物元可拓评估决策模型,以实现对RIES综合效益的定量评价。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建设》期刊2019年04期)

徐海峰[7](2019)在《基于系统耦合视角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探究在要素禀赋结构作用下所形成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螺旋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机制。基于耦合协调理论,构筑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显着的耦合协调作用,当两个系统发展水平较高且趋于一致时,系统组合的协调等级提高。(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葛晓燕,于若冰[8](2018)在《新疆公路运输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样本,构建公路运输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各地州市2010年—2014年公路运输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新疆地区公路运输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呈现耦合发展关系,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但总体协调度等级较低;其中北疆耦合协调度最高,南疆和东疆地区依次递减,并存在失调状态。最后针对结论给出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新疆财经》期刊2018年06期)

徐海峰[9](2018)在《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系统耦合与协同理论以浙江省为例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联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运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探究在要素禀赋结构作用下所形成的旅游产业-区域经济螺旋,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互动协调发展机制。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两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协同理论与耦合理论构筑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显着的耦合互动作用,当两个子系统发展水平均较高且趋于一致时,有助于提高系统协调发展等级。(本文来源于《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雪芹,盛武[10](2018)在《区域煤炭产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耦合协调度引入煤炭产业这一微观研究领域,以山西省为例,建立煤炭产业经济-资源-环境(ER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煤炭产业经济、资源和环境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构建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对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多维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期间,煤炭产业ERE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处于0. 3852~0. 5228的濒临失调状态,并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循环。经济、资源、环境二元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均处于轻度失调与勉强协调之间,经济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间的矛盾是制约煤炭产业整体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区域系统协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物流产业迅速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物流业也推动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带一路"等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出现,加强了区域经济与物流的协调发展。本文在系统动力学理论及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京津冀一体化为研究对象,对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进行分析,为相关发展战略制定提供相应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系统协调论文参考文献

[1].吴嘉豪,曾成碧,苗虹.计及子区域间能量交换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调经济调度[J].电力建设.2019

[2].费郁涵,崔维秋.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以京津冀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9

[3].高康,王茂春.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9

[4].郑炜.基于投影寻踪与复合系统模型的区域人口―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5].段宇洁.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北大学.2019

[6].黄伟,郭兆蕊,华亮亮.多主体利益协调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综合评价[J].电力建设.2019

[7].徐海峰.基于系统耦合视角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9

[8].葛晓燕,于若冰.新疆公路运输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J].新疆财经.2018

[9].徐海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系统耦合与协同理论以浙江省为例实证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8

[10].王雪芹,盛武.区域煤炭产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煤炭工程.2018

标签:;  ;  ;  ;  

区域系统协调论文-吴嘉豪,曾成碧,苗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