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栋, 刘强[1]2004年在《BMP、VEGF复合异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结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以聚乙烯吡咯啉酮 (PVP)作为VEGF的可溶性载体 ,以小牛松质骨为固体载体 ,制成小牛松质骨 BMP +PVP VEGF、小牛松质骨 PVP BMP、小牛松质骨 PVP VEGF以及小牛松质骨 +PVP载体 4种复合物 ,分别植入兔桡骨中段 15mm骨缺损处 ,在术后3,8,12周 ,通过大体解剖、X线片、病理组织切片、生物力学测试等方法观察各组骨愈合、力学强度。结果 在术后 3,8,12周 ,病理组织切片及X线片显示骨缺损修复程度小牛松质骨 BMP +PVP VEGF组明显优于其余 3组。生物力学测试显示术后 12周小牛松质骨 BMP +PVP VEGF组抗扭转强度明显优于其余 3组 ,近似于正常骨。结论 BMP和VEGF联用有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BMP、VEGF和松质骨载体。
赵栋[2]2004年在《BMP、VEGF复合异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结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为其临床、科研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聚乙烯吡咯啉酮(PVP)作为VEGF的可溶性载体,以小牛松质骨为固体载体,分别将BMP混悬液及PVP/VEGF溶液与小牛松质骨载体充分混匀,制成小牛松质骨/BMP+PVP/VEGF、小牛松质骨/PVP/BMP、小牛松质骨/ PVP/VEGF叁种复合移植物,将其以及单纯小牛松质骨+PVP载体分别植入兔桡骨中段15mm骨缺损处,在术后3、8、12周,通过大体解剖、X线摄片、病理组织切片、生物力学测试等方法观察各组骨愈合,血管化情况及力学强度。结果 在术后3、8、12周小牛松质骨/BMP+PVP/VEGF、小牛松质骨/ PVP/VEGF组血管化程度优于小牛松质骨/PVP/BMP、单纯小牛松质骨+PVP载体对照组,病理组织切片及X线摄片显示骨缺损修复程度小牛松质骨/BMP+PVP/VEGF组明显优于其余叁组。生物力学测试显示术后12周小牛松质骨/BMP+PVP/VEGF组抗扭转强度明显优于其余叁组,近似与正常骨。结论 BMP和VEGF联用有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二者结合从促血管生成和诱导局部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等方面作用,效果明显强与单纯应用BMP、VEGF和松质骨载体。成骨方式包括骨传导、骨诱导,二者协同,可用于骨缺损修复。
胡前芹[3]2010年在《复合异种骨管结合钢板固定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髓腔内复合自体松质骨的复合异种骨管结合钢板固定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健康成年山羊24只,随机分成两组,建立胫骨干大段骨缺损模型:实验组行髓腔内复合自体松质骨的异种皮质骨管移植并行钢板固定,对照组行单纯异种皮质骨管移植并行髓内钉固定。术后4、8、12周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影像学特点,按Samamtha影像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通过不同时期的大体标本检测及植骨区骨痂灰度密度积分来研究骨折愈合情况。术后4、8、12周各组处死4只动物行生物力学和组织学检查。在WDW-100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进行轴向压缩、扭转测试、叁点弯曲实验,观察标本的抗扭转、压缩和叁点弯曲力学刚度。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处理。根据以上指标及统计学结果了解各组骨移植物促进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对照组内固定位置均良好,实验组1例发生螺钉松动、钢板弯曲现象。术后12周两组移植骨管与宿主骨均被大量骨痂包围,移植骨与宿主骨结合部边缘模糊。各期按Samamtha影像学评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在4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8、12周无统计学差异。在8、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植骨区骨痂灰度密度积分有显着性差异。术后4周对照组生物力学测试优于实验组,余时间点实验组生物力学测试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异种皮质骨髓腔内壁及哈佛管的吸收、成骨活动显着增强。结论:复合自体松质骨的复合异种皮质骨管结合钢板固定具有成骨迅速,加快骨折愈合过程等特点,是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复合自体松质骨能促进大段异种皮质骨管的血管化,加速其爬行替代过程。
参考文献:
[1]. BMP、VEGF复合异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 赵栋, 刘强.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4
[2]. BMP、VEGF复合异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 赵栋. 山西医科大学. 2004
[3]. 复合异种骨管结合钢板固定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 胡前芹. 福建医科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