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基效应论文_李庆,易平贵,陶洪文,李洋洋,张志于

导读:本文包含了取代基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应,质子,羟基,分子,苯胺,光谱,机理。

取代基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李庆,易平贵,陶洪文,李洋洋,张志于[1](2019)在《溶剂效应和取代基效应对2-(2-氨基苯基)苯并噻唑光谱性质及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多种2-(2-氨基苯基)苯并噻唑(APBT)氨基氢原子被供电子及吸电子基团取代的衍生物,并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溶剂效应和取代基效应对衍生物的光谱性质及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非极性溶剂环己烷,随溶剂极性的增加及APBT-溶剂分子间氢键的形成,APBT的紫外-可见最大吸收峰和荧光最大发射峰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红移,并对APBT的ESIPT产生了影响.在APBT分子的氨基氮原子上引入不同的吸电子或斥电子取代基,对氮原子的电荷性质有较大的影响.在环己烷溶剂中,甲基取代后的APBT仅有单重荧光发射峰,体系未发生ESIPT过程;而COCH_2Cl等吸电子基团能促进APBT的ESIPT,其荧光发射光谱出现了明显的双重峰,表明体系发生了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反应.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较好地验证了光谱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刘军兰,曹朝暾[2](2018)在《取代基效应对N-(2-羟基苯亚乙基)苯胺碳核磁共振化学位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系列N-(2-羟基苯亚乙基)苯胺2-OH-XAr(Me)=NAr Y化合物,以核磁共振1H氢谱和~(13)C碳谱确定其结构,指认出桥基C(Me)=N上碳的化学位移δ_C[2-OH,C(Me)=N],定量研究取代基效应对δ_C[2-OH,C(Me)=N]的影响.得到一个4参数定量方程,相关系数R为0.940 1,较好地表达了δ_C[2-OH,C(Me)=N]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化学位移δ_C[2-OH,C(Me)=N]由取代基基态极性参数σ(X)与σ(Y),激发态取代基参数(Y),基团X和Y之间的特殊交叉作用~2等共同表达.通过δ_C[2-OH,C(Me)=N]与二取代-氮(苯亚乙基)苯胺衍生物XAr C(Me)=NAr Y桥基C(Me)=N上碳化学位移δ_C[C(Me)=N]的比较发现:化合物2-OH-XAr(Me)=NAr Y受分子内氢键的影响,这2类化合物桥基上碳的化学位移之间没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因而,在应用NMR谱图解析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时,不能简单地用δ_C[C(Me)=N]的变化去类比δ_C[2-OH,C(Me)=N]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王纪宇[3](2018)在《取代基效应对表面等离子体反应影响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等离子体反应在表面增强的拉曼散射领域中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和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不同类别物质的正常拉曼散射(Normal Raman scattering:NRS)光谱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光谱的对比探测,引入表面等离子体反应发生的具体过程,进而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得出取代基效应对于表面等离子反应所产生的影响。当某种特殊的待测物质与银溶胶混合时,物质内部某一特定基团就会和银原子的表面发生吸附。与此同时,物质表面与银原子表面之间会形成一种特殊的粒子,即表面等离子体。在特定波长和强度的激光照射下,这些特殊的表面等离子体会促进物质单体之间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改变物质本身内部一些特殊官能团的性质。由此使得物质与银溶胶充分混合前后各自所对应的拉曼散射光谱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间的数据存在着一些差异。本文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对文章中的一些定义概念加以解释说明,对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简要论述(见第一章);第二部分主要从理论和实验角度出发对所选取的叁大类物质进行拉曼散射光谱探测。首先,我们选取叁种巯基取代的苯甲酸:2-巯基苯甲酸(2-MBA)、3-巯基苯甲酸(3-MBA)以及4-巯基苯甲酸(4-MBA)。并且分别以相同的理论计算方法和实验方法测得各自的正常拉曼散射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并进行类比分析(详见第二章)。而后,我们选取了叁种氟取代的苯硼酸:2-氟苯硼酸(2-F-PhB(OH)_2)、3-氟苯硼酸(3-F-PhB(OH)_2)和4-氟苯硼酸(4-F-PhB(OH)_2),分别通过对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加以分析进而得出表面等离子体反应的发生过程(详见第叁章)。最后,我们选取两类氟取代的4-溴苯甲醛:2-氟-4-溴苯甲醛(2-F-4-BB)和3-氟-4-溴苯甲醛(3-F-4-BB)。在对两种氟溴苯甲醛的正常拉曼光谱探测后,我们以浓度为变量分别探测了不同浓度下两种氟溴苯甲醛物质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详见第四章);第叁部分主要基于对上述叁组实验数据的归纳整理而得出的具体结论和展望(详见第五章)。(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5-01)

丁思佳[4](2018)在《活性相性质及取代基效应对硫、氮化合物加氢行为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氢处理技术是石化行业生产清洁燃料和优质化工原料的必备工艺。加氢处理技术的核心是高性能加氢催化剂的研发与制备。评价加氢催化剂性能的一项核心指标是其对油品中难以加氢转化的含取代基的硫、氮化合物的高效脱除能力。而定向设计出此高性能催化剂的基础是对这些硫、氮化合物加氢催化转化过程的深入认识。本论文采用量子化学模拟计算和加氢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将加氢催化过程的两个要素即反应物系和催化剂统一在一个框架内进行研究,深入探讨活性相性质和硫、氮化合物的取代基效应对其加氢脱除性能的影响。根据量子化学计算,本论文认为在MoS2活性相中引入助金属Co/Ni降低了Mo-edge和S-edge在热力学稳定状态下的S原子的覆盖率,易于活性中心的形成。助金属Co修饰的活性位需要脱附H2S才能形成活性中心;而在助金属Ni修饰的活性位上Ni原子和临近的Mo原子暴露在反应气氛中,可以直接对反应物进行化学吸附。助金属Co、Ni增大了活性中心上未占满分子轨道的延伸度,使其更适于对反应物的吸附,其中,助金属Co对活性中心上硫化物的吸附和氢解能力提升最明显;而Ni对活性中心的生成以及活化氢能力的提升效果显着。双金属CoMoS活性相的角位兼具两种边位的催化优势。CoMoS活性相的角位可以独立、高效地催化噻吩加氢脱硫过程中的所有基元反应,使硫化物在反应过程中避免了中间产物的转移,提高了催化效率。MoS2活性相中一侧S原子被等数量的O原子取代后,活性相会向富氧一侧收缩并发生弯曲,活性相的堆垛能力随之降低。氧的存在过分增加了活性相上Mo原子与活化氢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削弱了活性相的加氢饱和能力。氧的存在提高了活性相对含自由基硫化物的吸附选择性,因而提高了活性相的氢解性能。量子化学计算发现,硫化物的取代基效应使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在活性中心上更趋于平躺吸附,导致吸附了 4,6-DMDBT的活性中心上活化氢和氢转移的难度增加。取代基的存在也使得4,6-DMDBT的C-S键断裂更加困难。加氢实验发现,4,6-DMDBT与二苯并噻吩(DBT)在加氢反应时存在相互竞争,这也间接证明了 4,6-DMDBT和DBT的吸附差异主要体现在吸附形貌而非吸附能力上。催化加氢实验发现,在加氢脱氮过程中,吲哚可以迅速加氢饱和为二氢吲哚,而后直接发生C-N键的断裂,生成邻乙基苯胺。喹啉转化为四氢喹啉后,很难发生C-N键的直接断裂,直到四氢喹啉继续转化为十氢喹啉。量子化学计算认为,引哚氮杂环上仅有α-C和β-C原子,在C-N键加氢断裂时,C=C双键和-NH处在同一平面,有助于过渡态分子构型的稳定。喹啉氮杂环上含有γ-C原子,由于苯环的刚性和sp3碳原子的非共面性,喹啉的苯环必须完全被加氢饱和为六元环烷环后,-NH和C=C双键才可同时吸附在活性中心上,完成C-N键的断裂。无论取代基位于吲哚氮杂环的α-C还是β-C上,都会削弱氮杂环的加氢饱和能力,增加引哚加氢脱氮的难度。当取代基位于喹啉的α-C原子上时,对氮化物自身反应能力影响较小,但取代基会削弱2-甲基喹啉与其他碱性氮化物的竞争脱氮能力;当取代基位于喹啉的β-C原子上时,取代基会增加3-甲基喹啉的C-N键断裂的难度,然而3-甲基喹啉的竞争吸附及反应能力基本不受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3-01)

刘武,易平贵,于贤勇,李桃梅,段海潮[5](2018)在《10-羟基苯并喹啉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取代基效应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密度泛函(DFT)和含时密度泛函(TDDFT)计算方法研究了10-羟基苯并喹啉(HBQ)及其衍生物分子内质子转移过程,探究了取代基效应对质子转移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HBQ及其衍生物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且激发态时氢键增强.基态时各分子以醇式构型稳定存在,激发态时酮式构型为优势构象.各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和发射峰主要是电子从HOMO到LUMO之间的跃迁引起的.基态分子内质子转移(醇式→酮式)需要跃过较高的能垒因而难以发生,而激发态时只需跃过较低能垒就很容易发生分子内质子转移,吸电子基的引入可以使该过程的能垒降低,因此吸电子基有利于激发态质子转移.取代基效应影响化合物的光谱性质.(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桃梅,易平贵,于贤勇,刘武,李洋洋[6](2017)在《N-(2-羟基苯亚甲基)苯胺衍生物分子内质子转移取代基效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B3LYP/6-31+G(d,p)水平上研究了N-(2-羟基苯亚甲基)苯胺衍生物分子内质子转移的取代基效应.结果表明:吸电子基引入后会让分子更加趋于平面构型,而供电子基取代后让分子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扭转;吸电子取代基引入后减小了分子平面的电子密度,拉近了N_1-H_2距离,增强了分子内氢键的强度,降低了醇式到酮式的结构互变能垒.供电子取代基引入后增加了分子平面的电子密度,加大了N_1-H_2间距,减弱了分子内氢键的强度,使得质子转移能垒升高.对分子的前沿轨道研究表明醇式较酮式结构来说更易形成激发态,并且能隙随着吸电子能力和供电子能力增强变小,说明其生物活性变强.(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何亚鹏,陈荣玲,王超男,李红东,黄卫民[7](2017)在《掺硼金刚石电极电催化氧化酚类有机物的取代基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当前水环境中存在酚类有机污染物为研究对象,探讨酚类有机污染物在掺硼金刚石(BDD)电极上的取代基效应,具体研究具有不同位置及种类官能团的取代酚类有机污染物在BDD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过程,通过化学需氧量和浓度变化考察有机污染物在电催化降解过程中的降解趋势,深入分析电极种类、官能团位置与种类与电催化氧化活性之间的联系的同时,研究阳极材料电催化氧化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及动力学。结果表明,有机物在电极表面的电催化过程以电产生羟基自由基为媒介,对苯二酚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催化活性与电极析氧电位及表面产生羟基自由基量有着重要的联系,BDD电极拥有最强的电催化氧化活性;不同取代基团的对位取代酚在BDD电极上的电化学降解实验显示电催化反应速率受取代官能团自身的电子效应制约,有机物矿化过程中羟基自由基首先进攻苯环的对位发生取代反应,同时取代基脱离苯环过程成为整个取代酚类电化学降解过程的决速步骤,且有机物的电催化反应速率与取代基特征Hammett常数σ呈近似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曹晨忠[8](2017)在《母体分子骨架-性能-取代基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环取代基效应的主要有3种表达形式:~([1])基态极性常数σ、电子离域常数σ?和激发态常数σ~(ex)。它们表达化合物分子前线轨道电子不同分布状况下的取代基效应。对于非极性和极性两种母体分子骨架,以及电子分布不同的情况,取代基效应表现出什么不同规律,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物理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16)

黄敏敏,骆周洁,夏飞[9](2017)在《双离子液体催化CO_2、环氧乙烷和胺类的反应:取代基效应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离子液体(BmimBr和BmimOAc)作催化剂,可以实现将二氧化碳、环氧乙烷和胺类有效地转化成相应的有价值的化学产物恶唑烷酮。此复杂反应由两个平行反应和后续反应组成,并同时伴有副反应的发生。实验发现,胺类苯环上的取代基由于吸电子效应与给电子效应的不同会使恶唑烷酮的产率发生变化。我们利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不同取代基的胺类参与反应的反应机理,揭示了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反应机理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叁分会:量子、经典和统计反应动力学》期刊2017-06-08)

赵浏,方德彩[10](2017)在《取代基效应对铑催化[2+2]环加成反应机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过渡金属介入的简单烯烃或炔烃间的[2+2]环加成反应通常为双自由基机理[1];而累积双键体系(如烯酮类)参与的[2+2]过程则为协同非同步的"2×[1+1]"机理[2],类似两个单中心轨道作用;且该作用同样适用于某些钍催化的[2+2]过程[3]。有报道[4]表明铑催化的炔烃-烯烃[2+2]环加成反应机理的模式主要取决于烯烃底物中取代基的电子效应。我们选取两组(四种)具有不同电子效应取代基的烯烃,应用DFT方法对其在铑催化的[2+2]环加成反应决速步中的表现进行了理论表征。对比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当烯烃底物中的取代基为具有吸电子效应的基团(如R=COOCH_3,CN)时,反应将经历离子对机理,活化自由能垒分别为29.4和30.7 kcal·mol~(-1);而烯烃底物的取代基为静电中性的基团(如R=H,CH_3)时,反应过程中找到了类似双自由基形式的过渡态和中间体,但该自由基途径的位垒却高达46.0和47.1kcal·mol~(-1)(见Table 1),在实验温度下难以克服。以上结论与实验事实相符,这印证了烯烃底物中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的确会对反应机理造成影响,同时说明了在铑催化的炔烃-烯烃的[2+2]环加成反应中选取缺电子烯烃进行反应的重要性[5]。(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电子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期刊2017-06-08)

取代基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合成了一系列N-(2-羟基苯亚乙基)苯胺2-OH-XAr(Me)=NAr Y化合物,以核磁共振1H氢谱和~(13)C碳谱确定其结构,指认出桥基C(Me)=N上碳的化学位移δ_C[2-OH,C(Me)=N],定量研究取代基效应对δ_C[2-OH,C(Me)=N]的影响.得到一个4参数定量方程,相关系数R为0.940 1,较好地表达了δ_C[2-OH,C(Me)=N]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化学位移δ_C[2-OH,C(Me)=N]由取代基基态极性参数σ(X)与σ(Y),激发态取代基参数(Y),基团X和Y之间的特殊交叉作用~2等共同表达.通过δ_C[2-OH,C(Me)=N]与二取代-氮(苯亚乙基)苯胺衍生物XAr C(Me)=NAr Y桥基C(Me)=N上碳化学位移δ_C[C(Me)=N]的比较发现:化合物2-OH-XAr(Me)=NAr Y受分子内氢键的影响,这2类化合物桥基上碳的化学位移之间没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因而,在应用NMR谱图解析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时,不能简单地用δ_C[C(Me)=N]的变化去类比δ_C[2-OH,C(Me)=N]的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取代基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李庆,易平贵,陶洪文,李洋洋,张志于.溶剂效应和取代基效应对2-(2-氨基苯基)苯并噻唑光谱性质及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2].刘军兰,曹朝暾.取代基效应对N-(2-羟基苯亚乙基)苯胺碳核磁共振化学位移的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王纪宇.取代基效应对表面等离子体反应影响的机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8

[4].丁思佳.活性相性质及取代基效应对硫、氮化合物加氢行为影响机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5].刘武,易平贵,于贤勇,李桃梅,段海潮.10-羟基苯并喹啉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取代基效应的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8

[6].李桃梅,易平贵,于贤勇,刘武,李洋洋.N-(2-羟基苯亚甲基)苯胺衍生物分子内质子转移取代基效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7].何亚鹏,陈荣玲,王超男,李红东,黄卫民.掺硼金刚石电极电催化氧化酚类有机物的取代基效应[J].物理化学学报.2017

[8].曹晨忠.母体分子骨架-性能-取代基效应[C].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物理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7

[9].黄敏敏,骆周洁,夏飞.双离子液体催化CO_2、环氧乙烷和胺类的反应:取代基效应的理论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叁分会:量子、经典和统计反应动力学.2017

[10].赵浏,方德彩.取代基效应对铑催化[2+2]环加成反应机理的影响[C].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电子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2017

论文知识图

化合物的结构式推测的反应过渡态联苯类衍生物的结构式及其荧光光谱对于TN...一15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及自旋电子密度分...以C14-L-Ala为模板在0oC和20oC分别形...

标签:;  ;  ;  ;  ;  ;  ;  

取代基效应论文_李庆,易平贵,陶洪文,李洋洋,张志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