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李亚红茹立君(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福利院750004)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5-0016-02

【摘要】目的调查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分析精神病患者出现藏药行为原因。由此改变策略,改善依从性,提高药物治疗质量。方法对宁夏民康医院三年来的住院患者服药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分析。结果共观察356名患者中,出现藏药行为者86例。其中由于自知力不完整及药物副作用造成藏药行为者分别占24.4%和44.2%。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出现藏药行为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以自知力缺乏及药物副作用为主。

【关键词】精神疾病藏药行为

精神疾病的现代治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精神药物的出现,精神病症的治疗有了革命性的改变[1],口服药物治疗成为治疗精神疾病的最主要手段。但是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活动处于严重紊乱状态,临床上经常出现患者藏药行为,既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疾病的恢复,同时也会增加护理难度。本文通过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藏药行为的发生原因以及藏药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特征

对86名住院患者的藏药行为情况进行统计:其中男32名,女54名,男女比例为1比1.69;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为65岁;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有5人,中学文化有68人,小学以下文化有13人,平均病程为11.32±6.48年。

1.2调查方法

通过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患者的服药情况的观察记录,对所有记录的藏药行为进行统计回顾性调查。调查由护师进行。

2结果

2.1藏药行为发生原因

发生藏药行为前3位的原因主要是:惧怕药物副作用;自知力缺乏,其中包括不承认自己有病以及认为自己病已痊愈不需要服药;幻觉妄想支配害怕药物会毒死自己。

2.2藏药行为的方式

藏药行为发生的方式前3位排的是:抠呕催吐的藏药方式;将药藏于指缝里;将药藏于舌下、牙缝里、颊部。

3讨论

大量的临床实践充分证明,精神药物能够有效地缓解精神症状,防止疾病复发,改变了慢性精神疾病患者长期甚至终生住院的局面,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到改善,并能够重新回归社会[1]。但从统计资料分析:藏药行为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自知力缺乏和惧怕药物副作用。

3.1因此,临床上针对药物反应明显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及时给予处置,以消除患者不适感,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目前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只要注意正确应用,严密观察护理,严重的锥体外系反应副作用不难克服,但其他副作用依然存在,应向患者说明,争取配合,防止藏药行为出现。

3.2有资料表明自知力教育对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有效[2],所以要加强健康教育,进行疾病认识教育,宣传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促进自知力恢复,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当患者将药主动服下时要给予肯定、鼓励,告诉患者服药后病情好转了。哪些症状消失了,也可进行现场教育,列举不配合治疗的患者的服药意识。

3.3从统计资料分析得知,精神疾病患者出现藏药行为多数出现在疏于检查、观察的情况之下,因此要通过严格的检查和观察来加以预防藏药行为的发生。每个发药护士都要提高警惕,认真仔细发药,尽职尽责,不能有丝毫大意,应做到“三查七对”;严密观察每位患者服药时的表情、姿势,不要让患者离开工作人员的视线;服药后认真检查患者的手、口腔、杯子,及时发现是否有藏药;服药后马上离开去水房、厕所的患者要进行跟踪观察;对有过藏药行为的患者服药后,护士可留观患者10至20分钟,防止患者将药吐出。

参考文献

[1]赵靖平.《精神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2.

[2]延英芹,李宝梅,王秋燕.《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5.17(12):789.

标签:;  ;  ;  

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