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传播论文-杜杨芳,廖声浩

单向传播论文-杜杨芳,廖声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向传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线性传播,图书馆,阅读推广

单向传播论文文献综述

杜杨芳,廖声浩[1](2019)在《叁种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拉斯韦尔"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和两级传播模式叁种单向线性传播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提炼并总结叁种模式对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带来的启示,启发我们在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发现某些被忽略的特征,进而改进和完善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本文来源于《湘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念群[2](2019)在《反思西学东渐史的若干议题——从“单向文化传播论”到知识类型转变的现代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学东渐史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早期崇尚"单向文化传播论"到注重中西文化双向选择,再到运用概念史与后现代方法对西学引介过程进行更为细腻分析的过程。"单向文化传播论"完全以进化论和科学观念为标准检视中西文化交流史,传统文化成为被改造的负面对象,因而学界对明清以来科学思想输入的先进程度成为判断知识转型成败得失的唯一尺度。在此之后,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到中国传统在吸收西学时并非完全被动无用,而是通过自身的融会整合,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形态。对中西概念相互不断转译的概念史阐释,更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西学东渐多元意义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江作苏,刘志宇[3](2019)在《从“单向度”到“被算计”的人——“算法”在传播场域中的伦理冲击》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传播场景已全面进入"算法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几乎所有受众都完成了历史性的转换,成为了"被算计的人"。算法的中性并不与价值观的中性趋同,在其背后隐藏着受众无意识状态下的"超级全景监狱"和"符号暴力"机制,当中的伦理问题冲击着整个传播场域。在从业者与受众都不断触探伦理底线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唤醒受众的伦理意识和警惕。(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期刊2019年02期)

黄燕[4](2018)在《中国对外传播:从单向传播到多向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籍此机会简要回顾中国对外传播一路走来的历程,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外传播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我国着名翻译家、资深对外传播专家沈苏儒先生认为,对外传播从实质上讲,是一种跨文化传播,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中,因此对外传播的内容及方式必须与之适应,方能取得传播效果。(1)早期的中国对外传播更多的是单向传播既然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就有一个先决条件:跨文化成为一种需要。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对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敌对政策。我们的(本文来源于《对外传播》期刊2018年11期)

张春蕾[5](2018)在《微信传播视角下实体书店功能的延伸——以单向街书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时代,传统书店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新兴媒体以及移动电商的发展影响了人们传统的读书习惯,也催生了诸多营销新模式。本文分析了以"单向街书店"为代表的传统实体书店在微信平台传播的特点,以期为当前实体书店传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8年11期)

李纪康,唐亮,焦鹏,靖可[6](2018)在《SIS病毒传播模型在单向网络中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IS(Susceptible-Infected-Susceptible)病毒传播模型属于病毒传播中较为经典的一类传播模型。研究病毒在单向网络中传播的临界现象,以及传播概率、恢复概率和出度平均度对临界值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当恢复概率为定值时,网络传播临界值与网络的出度平均度呈反比例关系。恢复概率为1时,传播临界值与初度平均度同样呈反比例关系。传播概率为定值时,网络的恢复临界值与网络的出度平均度呈正比例关系,发生临界现象时,传播概率和恢复概率呈线性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感染密度的不同,临界值的仿真值也存在差异,当恢复概率和出度平均度为定值时,随着初始感染密度的增大,临界值的仿真值也逐渐增大。同时,当传播概率和出度平均度为定值时,临界值的仿真值也随着初始感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初始感染密度的增大,临界值的仿真值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逐渐变小。当初始感染密度接近于1时,临界值的仿真值大于理论值。(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8年09期)

周理乾[7](2018)在《单向度的公众——论科学传播中体制化科学对公众形象的表征与消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事实与价值的区分,科学家群体认为公众不信任科学是由于缺乏相关科学知识而产生的感性的、情绪性的、缺乏理智的反应。这种科学专家与一般公众的范畴区分是对十七世纪以来精英与大众的社会范畴的延续。事实上,公众与科学家所表征的单向度形象并不符合,公众对科学以及科学风险的理解是具有理智实质性的。科学家对公众的还原实际上反映了其自身自我反思性的缺乏。在协商民主的目的 -工具知识的劳动分工的理念中重新理解科学家与公众的关系,为有效的公众参与科学提供了可能性。(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李克亮[8](2018)在《钟连盛:非遗应从单向生产向文化传播纵深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钟连盛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都是官民共享,比如瓷器,有官窑和民窑之分,玉器有宫廷技艺与民间手工之别,但是唯独有一项器物从其诞生之日起至封建王朝结束就从未离开过皇家宫廷,这就是有700年传承历史的传统手工艺术品——(本文来源于《文化月刊》期刊2018年06期)

冯显龙[9](2018)在《传统媒体单向传播劣势下的闭环模式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报纸、电视、电台,被称作传统媒体。电脑端的互联网,手机端的移动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正以延续性、破坏性、颠覆性的创新优势,挤占着传统媒体经营空间。传统媒体如何革新?怎样向新媒体转型?文章从传播流向角度,完成对流程结构梳理、整合模式思索,并通过信息流(本文来源于《四川经济日报》期刊2018-05-28)

张康[10](2017)在《直波导中的高效率单向声传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声学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单向操纵声能量传输过程,使得声波从不同方向入射时分别形成导通和截止两种不同状态的器件。其对于反向声波的抑制能力,在医学超声成像、噪声控制、声学信号采集、微机电系统加工等领域极具应用价值,吸引了研究人员对于这一类器件的开发热情。本文通过对于不同非对称声传输器件的分析和归纳,总结了其设计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声波导管结构的声学二极管模型。通过对于其工作机理以及理论计算和有限元仿真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这种声二极管在其工作频率点附近同时具有较高的抑制比和正向传输效率,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的工作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在第一章绪论中,回顾了声学二极管的这一领域的发展历史,并分析和归纳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非对称声传输器件的设计思路和优缺点,明确了同时具备高抑制比与高正向传输效率是我们设计声学二极管的重要目标。第二章从对描述声波行为的Helmholtz方程的分析出发,发现可以利用声波导管对于高阶模式的传播模态具有截止频率这一特点,将其作为滤波器件使用,以此为核心可以构建出一种声学二极管。通过对半导体二极管的物理机制的简单分析,将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定态薛定谔方程与Helmholtz方程进行类比,发现这一结构在工作机理上与半导体二极管是相似的。第叁章中,在该模型中通过本征模式展开的方法进行了解析计算,多种材料参数下的计算结果说明了这一模型对于反向声波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同时还发现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正向声能传输效率。有限元仿真的结果验证了解析计算的结论。第四章给出了总结与对下一步工作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9-01)

单向传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学东渐史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早期崇尚"单向文化传播论"到注重中西文化双向选择,再到运用概念史与后现代方法对西学引介过程进行更为细腻分析的过程。"单向文化传播论"完全以进化论和科学观念为标准检视中西文化交流史,传统文化成为被改造的负面对象,因而学界对明清以来科学思想输入的先进程度成为判断知识转型成败得失的唯一尺度。在此之后,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到中国传统在吸收西学时并非完全被动无用,而是通过自身的融会整合,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形态。对中西概念相互不断转译的概念史阐释,更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西学东渐多元意义的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向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1].杜杨芳,廖声浩.叁种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启示[J].湘南学院学报.2019

[2].杨念群.反思西学东渐史的若干议题——从“单向文化传播论”到知识类型转变的现代性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江作苏,刘志宇.从“单向度”到“被算计”的人——“算法”在传播场域中的伦理冲击[J].中国出版.2019

[4].黄燕.中国对外传播:从单向传播到多向传播[J].对外传播.2018

[5].张春蕾.微信传播视角下实体书店功能的延伸——以单向街书店为例[J].视听.2018

[6].李纪康,唐亮,焦鹏,靖可.SIS病毒传播模型在单向网络中的动力学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8

[7].周理乾.单向度的公众——论科学传播中体制化科学对公众形象的表征与消解[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

[8].李克亮.钟连盛:非遗应从单向生产向文化传播纵深发展[J].文化月刊.2018

[9].冯显龙.传统媒体单向传播劣势下的闭环模式探索[N].四川经济日报.2018

[10].张康.直波导中的高效率单向声传播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7

标签:;  ;  ;  

单向传播论文-杜杨芳,廖声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