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个人无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弗洛伊德,毕加索,史密斯,卡尔,集体,小说,野草。
个人无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韩艺[1](2019)在《艺术作品中个人无意识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奇奇·史密斯作为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于美国当代艺术界,被广泛认为是当代最引人入胜、具有很高关注度的一位女性艺术家,其艺术作品以多种技法影响了版画领域,同时也以丰富的媒介形式闻名于雕塑界,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于艺术创作者们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然而,国内人们对于其艺术价值的认知时常定义为特定性别下身体的政治性表达。经笔者的研究发现,女性艺术并非为艺术家本人的创作初衷。正如奇奇·史密斯在一次采访中提及:“我认为我选择身体作为研究对象,不是有意识的,而是因为它是我们共同的一种形式……”“我成长在一个疾病家庭,家庭专注于身体……”本文运用个案研究及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艺术家奇奇·史密斯的自身经历结合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的“个人无意识”心理学理论为基点,从一个艺术创作的实践者所能体会的角度,展开论述,进而探析其艺术作品中个人无意识的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19-02-01)
[2](2015)在《梁建国:“当一个人无意识的时候才会真正做出文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SPACE:北京对你意味着什么?梁建国:北京意味着我的‘爱人'。最吸引我的地方是这里的文化以及格局。SPACE:还记得第一眼看到北京时是什么感觉吗?梁建国:九几年第一次来北京,是在机场,觉得很大,很霸气。SPACE:怎么理解北京的精神?梁建国:吊儿郎当,跟玩一样就把事情做了。(本文来源于《缤纷》期刊2015年08期)
曹阳[3](2014)在《“内模仿”与“个人无意识”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内模仿"即是对心灵和理念的模仿,以柏拉图等人为代表,其思想对20世纪以后的哲学家、美学家影响深远,尤其是精神分析学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美学思潮的变革必然会带来文艺的变革,对于同一时期的艺术家如乔伊斯、毕加素、达利等人,其作品也与"内模仿"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来源于《西北美术》期刊2014年02期)
陈清洋[4](2011)在《集体有意识与个人无意识——《禁闭岛》惊悚范式与人物符码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全球化商业时代,电影类型品牌已成为公认的竞争策略,而一贯以拍摄黑帮题材闻名的马丁·斯科塞斯一改创作思路,拍摄出极具个人风格的惊悚作品《禁闭岛》,也使得惊悚片再度成为大众所关注的热点。(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1年02期)
程怡荻[5](2009)在《探析《野草在歌唱》中玛丽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她的成名作《野草在歌唱》中探讨了"人类生存"这一主题。本文作者以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关于"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研究为理论,意图通过对书中女主人公玛丽内心世界的探析,追溯其悲剧的心理根源。(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09年25期)
刘智跃[6](2009)在《精神分析与新时期小说中的个人无意识主体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神分析颠覆传统理性主体的观念影响了新时期小说对个人主体观念的审美表现。新时期小说由对个人无意识主体的否定到肯定,由描写个人无意识主体为小说形式点缀到对无意识主体做本体意义上的表现和刻画,表现了作家对个人无意识主体观念的发展和文学中人的观念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孙先科[7](2004)在《“个人无意识”及其“碎片化”的存在方式——论“前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知识分子形象叙事的话语“裂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知识分子为叙述核心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中 ,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同样遵循着“英雄成长”的基本范式 ,但是 ,被压抑的“个人无意识”与“英雄成长”的叙述逻辑构成了某些矛盾、龃龉 ,形成话语“裂缝” ,知识分子形象形态则出现了“伤残性”、“碎片化”的美学特征。从《青春之歌》这一经典作品的解读 ,可以看出 ,“人”的解放(阶级的 )与“人”(个人 )的压抑并存交替。在宏大叙事中 ,知识分子自我 (个人 )形象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淹没下以一种“潜叙事”和“碎片化”的方式被叙述出来(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04年02期)
宋向红[8](2003)在《论《雷雨》的“恋母仇父”情结——兼谈曹禺创作《雷雨》的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周萍、周冲、鲁大海都有不同程度的“恋母仇父”情结。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 ,这种情感与曹禺的自身情感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既有其童年记忆的留存 ,又是民族历史深远悠久的“集体无意识”的复活。因此这种情感是神秘的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冯川[9](1987)在《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荣格心理学入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读者的阅读兴趣已开始从弗洛伊德转向那些在各方面修正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深层心理学大师:荣格、阿德勒、马斯洛等.为给读者提供这方面的适宜读物,由《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所主编的"文化:中国与世界大型系列丛书·新知文库"第二辑中同时推出霍尔等着的《荣格心理学入门》、阿德勒的《生活的科学》、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以及着名美国心理学家舒尔兹的《成长心理学——健康人格诸模式》等书,现均已由叁联书店发排.(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1987年04期)
个人无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SPACE:北京对你意味着什么?梁建国:北京意味着我的‘爱人'。最吸引我的地方是这里的文化以及格局。SPACE:还记得第一眼看到北京时是什么感觉吗?梁建国:九几年第一次来北京,是在机场,觉得很大,很霸气。SPACE:怎么理解北京的精神?梁建国:吊儿郎当,跟玩一样就把事情做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个人无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韩艺.艺术作品中个人无意识的表达[D].中央美术学院.2019
[2]..梁建国:“当一个人无意识的时候才会真正做出文化性”[J].缤纷.2015
[3].曹阳.“内模仿”与“个人无意识”理论[J].西北美术.2014
[4].陈清洋.集体有意识与个人无意识——《禁闭岛》惊悚范式与人物符码解析[J].当代电影.2011
[5].程怡荻.探析《野草在歌唱》中玛丽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冲突[J].文教资料.2009
[6].刘智跃.精神分析与新时期小说中的个人无意识主体观[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7].孙先科.“个人无意识”及其“碎片化”的存在方式——论“前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知识分子形象叙事的话语“裂缝”[J].中州学刊.2004
[8].宋向红.论《雷雨》的“恋母仇父”情结——兼谈曹禺创作《雷雨》的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
[9].冯川.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荣格心理学入门》)[J].读书.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