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礼乐论文-曹珺奇

诗礼乐论文-曹珺奇

导读:本文包含了诗礼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论语》,引《书》,君子教育

诗礼乐论文文献综述

曹珺奇[1](2019)在《《论语》引“书”与引“诗礼乐”考异》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日常教学活动。孔子以《诗》《书》《礼》《乐》为教材教授弟子。但是考察《论语》中关于"诗书礼乐"的记载,发现孔子似乎有意避开"书"而只言"诗礼乐"。从表面来看,似乎是《书》的地位不如《诗》《礼》《乐》,但同为教学内容,不应有地位之差。之所以呈现这样的面貌,与方方面面的因素都有关联。首先,春秋末年宗周制度的破坏使得"诗书礼乐"各自承担的功能发生转变。其次,社会风气及《书》的自身特点限制了《书》的传播范围;最后《论语》简洁的文风也影响了编纂过程中对《书》的引用。以上问题的探讨,对于孔子的《书》教活动会有更加深刻地认识。(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苏自红[2](2018)在《从舞蹈诗《礼乐魂·眷顾的诗情》看交响编舞法的民族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对张建民教授的研究生导师工作坊《礼乐魂-眷顾的诗情》,从交响编舞法产生的一个思考。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让人切切实实地看到了张建民教授在中国民族舞蹈诗舞蹈创作中对编舞技术技法所进行的深入研究,并努力在教学实践和创作实践中将源于西方交响编舞法的技术"洋为中用";把中国先秦古典礼乐和古代文化的内涵"古为今用";有意追求舞蹈动作的"简静"而意蕴"深邃",内涵"达观"而文脉"畅通",探索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意蕴"为我所用"的中国舞剧交响编舞法民族化的创作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祖国华[3](2015)在《诗·礼·乐——论儒家理想人格的辩证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塑造理想的道德人格是儒家伦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张岱年认为"重人生不重知论"①是中国思想的一大特色,不同于西方文化的重智传统,中国文化将重心放在人伦社会中人的塑造和养成之上。西周开始,天、帝的神秘性、绝对性旁落,周人逐渐认识到了"人"的意义,开始立足于人伦关系而不是人神关系来思考人的本质问题,从而奠定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开端。儒家将基于人伦文化的"道德"作为人的本质(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期刊2015-09-27)

张卓[4](2012)在《从诗、礼、乐谈孔子的人性教育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这句话起而探讨孔子的人性教育问题。诗、礼、乐是孔子教育内容的叁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孔子所讲的诗,一般而言是指《诗经》,它根植于中国古人最原始、最质朴的性情之中,是人性塑造的开端;礼作为人的行为的内在规范,则以恭敬辞逊为本;乐可以培养人之性情,荡涤邪秽之物,从而使灵魂得到净化,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标志着人性的完善。(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2年18期)

劳承万,戚锰[5](2012)在《“诗—礼—乐”与美学学科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学是西方文化的学科,且从属其哲学体系,曰:"哲学之美学";在中土文化中没有此等学科,因中西文化属异质文化,故既无此等哲学,更无此等美学。若在观念形态之对应性上寻求,那只有礼乐文化中之"乐"学。西方美学成为一门对峙于逻辑学的学科,虽是由鲍姆嘉通确立,但其久远的总根源却是柏拉图"理型论"中之"美本体",与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中之"形式"审美论。西方文化是逐物文化,对"物"("存在"之直观性)之追根求源,极为审察(本体论/形而上学即是),故极重物之根系的存在形态。理型论可谓根系之"独体结构",四因说可谓根系之"联体结构"。据于前者,以明唯有根深才能体大(高大),故"全部西方哲学皆是其注脚";据于后者,以明唯有根系宽广,形姿才能婆娑,故"摹仿论概念在西方雄霸了两千余年"。此是其抽象式之颖思,若移至中土而论学,由前者则必然指向由圣人汇聚而来之德性总根系,由后者则必然指向儒家建构心性哲学之叁联式(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故中土之乐学,必依经学精神(圣人之德性精神)为总根源,以"诗—礼—乐"之联体流程为建构范式。(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研究》期刊2012年04期)

齐安瑾[6](2011)在《论王船山《诗广传》的诗礼乐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诗广传》是船山《诗经》学研究的重要着作之一,其中展现了船山哲学、政治、伦理、历史及文学等领域的思想观念。但学界普遍比较关注《诗广传》的历史哲学及其在明末《诗经》文学化倾向背景下的诗情观念,对于《诗广传》所体现的儒家哲学、伦理美学内涵则多有忽略。从诗乐达情、音容之灵、礼乐通神叁个方面来考察船山如何创造性地诠释儒家诗、礼、乐思想,可弥补《诗广传》理论诠释的空缺,为理解船山《诗经》学提供某种视角。(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7期)

黄意明[7](2010)在《依仁游艺——论孔子“诗”、“礼”、“乐”的情感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孔子"诗"、"礼"、"乐"教思想的分析,阐释了孔子有关艺术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孔子的人性思想。孔子重视"诗"、"乐"的原因,乃因为这二者蕴含真诚善良的情感,同时又具有以情感人、涵养人性的作用;而重视"礼",乃在于"礼"既来源于善良中和的情感,又规定范正着情感。进而言之,孔子学说推重情感,在于情感乃是人类的基本存在状态,论情即是论"性"。在孔子的人性思想中,人性既包括"仁者爱人"的德性情感,又含有喜、怒、忧、惧的自然情感。孔子推崇"诗"、"礼"、"乐"叁教,目的在于充实涵养德行情感,规范中和自然情感,从而形成完美人性,建成理想社会。(本文来源于《戏剧艺术》期刊2010年01期)

黄绍祖[8](1993)在《论语中《诗礼乐歌舞》五者合一说》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未有文字,先确语言;未有语言,先有声音。声音出于先天,虽植物与矿物等有机物,均不例外,彼等之生长变化幻灭, 莫不有其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之情,唯吾人未能察觉而已。《易·系辞传》曰:(本文来源于《1993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1993-08-01)

诗礼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是对张建民教授的研究生导师工作坊《礼乐魂-眷顾的诗情》,从交响编舞法产生的一个思考。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让人切切实实地看到了张建民教授在中国民族舞蹈诗舞蹈创作中对编舞技术技法所进行的深入研究,并努力在教学实践和创作实践中将源于西方交响编舞法的技术"洋为中用";把中国先秦古典礼乐和古代文化的内涵"古为今用";有意追求舞蹈动作的"简静"而意蕴"深邃",内涵"达观"而文脉"畅通",探索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意蕴"为我所用"的中国舞剧交响编舞法民族化的创作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礼乐论文参考文献

[1].曹珺奇.《论语》引“书”与引“诗礼乐”考异[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苏自红.从舞蹈诗《礼乐魂·眷顾的诗情》看交响编舞法的民族化[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

[3].祖国华.诗·礼·乐——论儒家理想人格的辩证生成[C].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2015

[4].张卓.从诗、礼、乐谈孔子的人性教育观[J].青年文学家.2012

[5].劳承万,戚锰.“诗—礼—乐”与美学学科形态[J].文艺理论研究.2012

[6].齐安瑾.论王船山《诗广传》的诗礼乐思想[J].贵州社会科学.2011

[7].黄意明.依仁游艺——论孔子“诗”、“礼”、“乐”的情感内涵[J].戏剧艺术.2010

[8].黄绍祖.论语中《诗礼乐歌舞》五者合一说[C].1993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3

标签:;  ;  ;  

诗礼乐论文-曹珺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