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成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话语,人性论,马克思,哲学,能力,本体论,音律。
生成论论文文献综述
何欣格,黄宇轩[1](2019)在《德勒兹生成论视阈下的《老人与海》》一文中研究指出《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该作围绕一位年老的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的故事叙述。文章在德勒兹的生成论视阈下解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从生成女人、生成动物、生成不可知叁个方面解读圣地亚哥老人的生成,探究老人如何通过一系列的生成在生成对应物身上投下自己的影像,并从它们身上汲取力量,找到逃逸线。(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11期)
张震[2](2019)在《作为“感性生成论”的美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思想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生成论的思维方式引入感性问题的探讨,从而建构了一种作为感性生成论的美学。感性的生成是感性的实践生成、社会生成与历史生成的统一。感性生成与美及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在感性活动中生成,感性的生成是感性向美生成。美在感性活动中生成及感性向美生成的过程,是"美的规则"运用/生成的过程。艺术是美在感性活动中生成的特殊方式与感性向美生成过程中的历史环节。就"跨学科""超学科"的学科结构而言,作为感性生成论的美学与韦尔施的"超越美学的美学"有着相似性。但是,无论是学科领域的广度,还是其存在论基础的深度,以及"多元性"伦理内涵的真实性与丰富性,作为感性生成论的美学都超越了韦尔施的理论构想,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展现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金建生[3](2019)在《教学能力培养:获得论的困境与生成论的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的能力培养反对能力获得,强调能力生成的培养机制,但传统教学能力获得论存在支撑"是什么"的概念体系混乱、"为什么"的理论解释落后、"如何得"的实践效能不高等问题。本文认为,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心理特征是一种能力,而不仅是技能。教师教学能力既是一种心理知能,也是一种行为操作,更是一种文化情境。故此,应超越以行为主义和第一代认知科学为指导的课堂教学能力培养范式,以具有4E特征、情境认知与分布式认知特点的第二代认知理论为基础建构起更符合教育情境和能力生成的教师教学能力体系。这一体系由一般教育表达能力、教学传导与转化能力、教学反馈能力共同构成一个叁边关系组合的能力统合体,其能力获得的实践策略为具象案例、迭代递进、混合学习、表现性评价。(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张广君,张琼[4](2019)在《“教学有效性”的本体诠释与价值澄清——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立场》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有效教学"的概念解读和实践样态颇为多样,基于生成论教学哲学的基本立场可以深刻透视、反思其发展状态及问题并尝试新的理论建构。本体论层面的考察能够弥补既有研究的方法论盲区,聚焦教学存在则有助于澄清"教学有效性"的合法性定位以及教学中个体与社会发展价值的一体化生成关系。对"教学有效性"概念内涵的本然理解,可以从"教与学对成关系"的真实生成的事实基础、促进人的可持续的自我超越的价值基准、持续促进人与文化双重建构和整体生成的历史标准等叁个维度来整体把握。基于关系优先的思想和关系思维,对"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理解应该也可以基于关系和在关系中展开,并应该处理好其中的直接与间接、显性与隐性、同一与差异这样叁对关系。目前关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需要从"可以""应该"研究,回归到"无意识地天然地直面"和"不得不本然地研究"的层面。(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与文化》期刊2019年05期)
周自豪[5](2019)在《信仰生成论视域下佛系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佛系文化是最近流行起来的青年亚文化之一,已经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之中。高校中的佛系青年具有低欲望、价值观模糊和自我麻痹等特点,需要从外部建构和内部生成两方面疏解其背后隐含的矛盾和问题,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包括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改革学校及社会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心理干预平台等,帮助佛系大学生找回理想追求、学会自我关怀。信仰的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既要全面把握信仰生成的内在规律,又要深入到教育主体的内心世界制定靶向明确的培育方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课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雷欣翰[6](2019)在《先秦道家宇宙生成论中的神话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古典学对神话与哲学之关系的研究,对研究中国古典学中的相关问题,有重要的参照意义。作为哲学传统诞生初期的一种建构性话语,在先秦道家宇宙生成论中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概念——道、水、气、天地和阴阳,等等——都与神话传统密切相关。两种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相互作用,主要呈现出哲学对神话之"继绝"与神话对哲学之"重新介入"。以一和气为核心的哲学概念在相关文本中的意义变化情况,是内容方面的例证;"大传统"视域下用韵、图像材料和话语结构的比较研究,则分别以《鹖冠子》文本、子弹库帛书、马王堆帛画和线性时间序列的话语结构为例,从话语形式方面对前者进行补充和深化。(本文来源于《百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小虎[7](2019)在《“道生一”:老子气生成论试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道气论"是老子哲学的重要特点,更是老子后学、黄老道家乃至道教关于宇宙理论和自身修养论的奠基石。老子虽主张道为万有之本原、世界的本根,但道并不是直接与万有和世界对接,因为道是虚无,是静止,"静为躁君",所以必须通过气的生成演化才能实现道的功用,换言之,"道生气"而演化万有和世界,要想体会"道",就必须"专气",从气演化万有和世界的"动"中寻找终极的本原——"静"。(本文来源于《武陵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刘未沫[8](2019)在《数的宇宙生成论:《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与《蒂迈欧》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致力于比较北大秦简《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以下简称《陈起》)与柏拉图对话《蒂迈欧》,以此为例考察中国早期与古希腊基于数的宇宙生成论之异同。首先,本文将分别论述二者中音律与宇宙生成论核心要素(如行星与恒星运动、年月日周期的形成及宇宙结构)的关系。其次,本文关注二者从音律(纯比例)逐级创生(一维到二维到叁维)的方式:在《陈起》中,该过程是以黄钟律作为嘉量的方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的,而在《蒂迈欧》中,该过程则表达为平面与立体几何的构造。二者差异在于数之地位不同:《陈起》中,数内在于日常生活,但《蒂迈欧》中,数则超越于具体事物(位于具体事物与理念之间)。最后,本文进一步探究这一差异背后的原因并说明:柏拉图宇宙生成论的主要工作是解释哲学家如何能够藉助理解天的秩序来认识更高的理念世界的绝对秩序,同时以该秩序来理解自然界和人之生命的秩序;而在早期中国宇宙论中,没有超越于天之外的秩序,圣人贤臣之特质正在于能认识到这些隐含在自然秩序中的音律数和历法数,并将它们要么通过度量衡的方式带入百事经纪,要么通过具象化的宇宙图像,带入与个人生活相关的择日占卜或与国家行为相关的祭祀礼仪。(本文来源于《世界哲学》期刊2019年02期)
胡雨晗[9](2019)在《“创新人”假设的生成论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性假设理论是人类管理活动变革的基础逻辑。然而,每一个人性假设理论的提出都绝非偶然,而是"天时""地利""人和"叁种因素催化下的产物。"创新人"假设的提出与其余人性假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具备"天时"(知识经济时代)、"地利(环境)"(创新成为时代主题)、"人和"(人的独立、自由、个性、全面发展的强烈欲求)的必然条件,还拥有哲学存在论、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等科学理论作为其产生的可能性依据。从必然性与可能性的角度追溯"创新人"假设的产生过程有助于理解其深刻的内涵。(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薄胜男[10](2018)在《徐志摩诗风生成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志摩,一个中国文坛上极具盛名的诗人,其丰富的情感经历铸就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对爱情的追逐,对浪漫的坚守。徐志摩的诗歌生涯同时伴随着叁段不同的情感经历,有无奈,有追求,有热切,而这无一不对徐志摩的诗风的形成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8年22期)
生成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生成论的思维方式引入感性问题的探讨,从而建构了一种作为感性生成论的美学。感性的生成是感性的实践生成、社会生成与历史生成的统一。感性生成与美及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在感性活动中生成,感性的生成是感性向美生成。美在感性活动中生成及感性向美生成的过程,是"美的规则"运用/生成的过程。艺术是美在感性活动中生成的特殊方式与感性向美生成过程中的历史环节。就"跨学科""超学科"的学科结构而言,作为感性生成论的美学与韦尔施的"超越美学的美学"有着相似性。但是,无论是学科领域的广度,还是其存在论基础的深度,以及"多元性"伦理内涵的真实性与丰富性,作为感性生成论的美学都超越了韦尔施的理论构想,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展现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成论论文参考文献
[1].何欣格,黄宇轩.德勒兹生成论视阈下的《老人与海》[J].大观(论坛).2019
[2].张震.作为“感性生成论”的美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思想新探[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9
[3].金建生.教学能力培养:获得论的困境与生成论的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19
[4].张广君,张琼.“教学有效性”的本体诠释与价值澄清——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立场[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
[5].周自豪.信仰生成论视域下佛系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
[6].雷欣翰.先秦道家宇宙生成论中的神话话语[J].百色学院学报.2019
[7].王小虎.“道生一”:老子气生成论试探[J].武陵学刊.2019
[8].刘未沫.数的宇宙生成论:《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与《蒂迈欧》比较研究[J].世界哲学.2019
[9].胡雨晗.“创新人”假设的生成论解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
[10].薄胜男.徐志摩诗风生成论[J].汉字文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