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弗吉尼亚吾尔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灯塔,同体,意识流,意象,美国。
弗吉尼亚吾尔夫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映[1](2019)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女人、小说、以及“自己的房间”》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必定得有点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这是英国着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在其名着《一间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1929)中就“女性与小说”发表的高见(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11-06)
杨云帆[2](2019)在《论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部体现了伍尔夫生命诗学的作品,《海浪》颇具"天人合一"思想色彩。通过探索作家本人"存在的瞬间"理念与"天人合一"思想背后的相通之处,透析"天人合一"思想在《海浪》中的体现,认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不仅与伍尔夫的生命思索相似,也寓于《海浪》的主旨思想之中,表达了一种于有限人生里寻求无限价值与意义的生命观。(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9期)
何晓涛[3](2019)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的“水”中之“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中存在大量的水意象描写,探讨了人生方方面面的话题:生与死、有与无、存在与非存在、精神世界与物质外界等问题。深入考察和分析这些水意象可以看出,伍尔夫女性主义人生观思想和道家水哲学思想至少在以下叁个方面是遥相呼应的:自然虚静的生存理念;柔弱不争的处世智慧;有无循环的生死顿悟。道家水哲学思想有利于建构适合两性和谐发展的女性主义思想,同时解构具有明显男权本位化特征的西方二元论哲学思想。(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晶[4](2019)在《从情感结构角度分析《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德华·阿尔比最重要的戏剧作品之一《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通过主角的婚姻生活状况反映出20世纪60年代中产阶级知识分子逃避现实、精神空虚的生存状况。本文试从情感结构角度揭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在现实维度和理想维度上的偏离,并且进一步探讨作者对于偏离的态度。爱德华·阿尔比是美国荒诞(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27期)
张晓艳[5](2019)在《《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的“美国梦”》一文中研究指出《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中产阶级夫妇乔治和玛莎之间的矛盾纠葛,以及他们同初来乍到前来拜访的青年夫妇尼克和哈尼之间的戏谑游戏,揭示了阿尔比所处的时代美国社会,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的真实生活状况,从中透视出"美国梦"的理想及其最终的幻灭。(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3期)
刘默,王钢[6](2019)在《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个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女性小说家和现代批评家,她不仅在小说创作上成就卓越,而且提出了独特的文学观点。伍尔夫认为,从反映现实的角度看,现实是一种飘忽不定、非常不可靠的东西;站在女性立场上,应该发掘和强化两性的不同点,而不是共同点;而在意识流小说理论的开拓上,她提出要按照原子落到心灵中的顺序进行记录。(本文来源于《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段艳丽[7](2019)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普通读者”及其对现代阅读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与版权日",即俗称的"读书日",这一天是大文豪莎士比亚的生日兼忌日,也是塞万提斯的忌日。读书日于1995年11月15日宣布确立,其主旨之一是:希望散居在全球的人们,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倡导"走向阅读社会",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这是一个很好的理想,也并不难实现。只是当人们欲望太盛,诱惑太多的时候,被裹挟在各种此起彼伏的大潮中容易迷失自己。读书所带来的好处虽(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化》期刊2019年07期)
周欣悦[8](2019)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世界着名女性小说家和杂文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其他女性作家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伍尔夫的研究从一度集中于她的文学成就,转而分析她的女性主义思想。众所周知,伍尔夫一直致力于女性文学作品创作,《到灯塔去》就是其中之一。伍尔夫早年所遭受的苦难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女性意识的种子。作为女权主义作家和女权运动先驱,伍尔夫在生活中极力主张女权主义。在其女权主义代表作《到灯塔去》中,伍尔夫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伍尔夫对于女性崛起的强烈渴望。本文拟从两个方面对小说中的女性角色进行研究,进而探究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她的作品《到灯塔去》,阐释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二章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第叁章对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进行阐释,即以伍尔夫的女性主义理论和庞德的意象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定性研究为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第四章从家庭和社会两方面解析拉姆齐夫人在小说中所展现的女性意识,她在家庭中是贤妻良母,在社会中却表现出对打破男权社会的渴望。虽然最终没能实现,但是文中的新女性丽莉却替拉姆齐夫人实现了愿望,她通过作画消除了两性隔阂最终走向双性同体。第五章通过“灯塔”、“窗”、“颜色”、“海洋”和“房中天使”等与小说人物密切相关的意象,分析其所蕴含的女性主义内涵。通过意象我们能看到,拉姆齐夫人所代表的典型维多利亚女性与丽莉所代表的新女性内心世界截然不同,进而阐释伍尔夫对男权社会中女性崛起的渴望,以及她所倡导的调和之道,即双性同体思想。总之,全面解读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不仅要分析其小说中人物所表现的女性意识,更要阐释其小说中意象所蕴含的女性主义色彩。本文从两个方面解析《到灯塔去》所折射的女性主义思想,旨在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创作思想,从更广阔的角度领悟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并且将其应用于当今社会,这对构建更加和谐的两性关系及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婷玉[9](2019)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叁个方面对该理论进行探究,分别是: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的渊源与基本内涵、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的理想形态——《奥兰多》以及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的意义和影响。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叁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对象和价值,梳理国内外对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的研究成果与疏漏以及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正文部分共包括叁章。第一章论述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的渊源和基本内涵。首先,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的形成与西方历史悠久的“双性同体”神话以及柯勒律治所提出的“伟大的头脑必定是双性同体的”这一深刻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时代契机则是伍尔夫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以及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影响。其次,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的基本内涵是头脑上男性与女性力量的和谐共处,其强调一种摒弃性别偏见、超越男女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客观平和的创作心境。第二章论述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的理想形态——《奥兰多》。运用叙事学、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对伍尔夫的小说《奥兰多》这一“双性同体”的理想形态进行细致的解读,力图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内在价值与意义。首先,从叙述内容上看,故事主人公奥兰多的“双性同体”特征,主要表现为奥兰多内在的双性气质及外在的双性服装变化。其次,从叙述话语上看,叙述者对“双性同体”的呈现主要表现为叙述声音的多层次“对话”以及叙述时间上超越现实的“心理时间”。第叁章论述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的意义和影响。首先,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的意义在于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和对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破除。其次,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也对后世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卡罗林·海尔布伦对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的继承及埃莱娜·西苏的创新,二是伊莱恩·肖瓦尔特对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的质疑及陶丽·莫依的反质疑。结语部分总结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人格状态。拥有此种人格状态的个体,兼具男女两种性别气质。伍尔夫的这一理论正是对男女两性二元对立的消解,且与女性主义发展第叁阶段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8)
刘萍[10](2019)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写作理论及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女人的写作总是女性化的,它不能帮助女性。她的女性写作是建立在男女差异的基础上的。但它不再要求男女平等,或者说女性主义写作的极端女性气质。女性写作比政治女性主义写作微妙,它反对男性的逻辑、客观和线性书写,但不一定是男性的写作。伍尔夫的女性写作有逻辑可循,她按照叁个步骤进行写作,意识流写作,身体写作和雌雄同体写作,形成了环状写作的状态。(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弗吉尼亚吾尔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一部体现了伍尔夫生命诗学的作品,《海浪》颇具"天人合一"思想色彩。通过探索作家本人"存在的瞬间"理念与"天人合一"思想背后的相通之处,透析"天人合一"思想在《海浪》中的体现,认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不仅与伍尔夫的生命思索相似,也寓于《海浪》的主旨思想之中,表达了一种于有限人生里寻求无限价值与意义的生命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弗吉尼亚吾尔夫论文参考文献
[1].朱晓映.弗吉尼亚·伍尔夫:女人、小说、以及“自己的房间”[N].文艺报.2019
[2].杨云帆.论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中的“天人合一”思想[J].北方文学.2019
[3].何晓涛.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的“水”中之“道”[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李晶.从情感结构角度分析《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J].牡丹.2019
[5].张晓艳.《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的“美国梦”[J].戏剧之家.2019
[6].刘默,王钢.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观[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段艳丽.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普通读者”及其对现代阅读的启示[J].世界文化.2019
[8].周欣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9].张婷玉.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10].刘萍.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写作理论及实践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