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物质空间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物质,环境,文化遗产,空间,陕北,民间文化,镇江。
物质空间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黄锦琪[1](2019)在《幼儿园物质——空间环境的潜在功能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梳理了我国研究者基于不同视角对幼儿园物质—空间环境潜在功能的理解与诠释,以便全面地了解幼儿园物质—空间环境的教育意义。同时也发现已有研究还不够完善,后继研究还需要在丰富幼儿园物质—空间类隐性课程的研究内容、均衡与综合运用隐性课程各类研究方法、增加对物质—空间环境的人格发展功能的探讨几方面努力。(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9年09期)
王振宇[2](2018)在《天然活性物质对空间极端环境的防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第十一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8-11)
王莹,祖婷钰,陈琳,刘鑫,王鹏[3](2018)在《成都市物质空间中的无障碍环境体系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社会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便利行动的设计叫"无障碍设计"。在城市的整体性发展中,其自身的无障碍环境体系规划是城市文明发展的一部分。而成都市作为新兴发展的城市,其物质空间中的无障碍环境体系规划已经基本完善,其中这些无障碍设施直接体现在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极大地便利了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其中,盲人作为残疾人中的某一群体,其在成都市的生活中能够享受到诸多无障碍环境体系的服务。本文将以成都市针对盲人为目标的无障碍环境体系的规划展开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8年20期)
车悦[4](2018)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物质空间环境共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的被人们所重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并传承已成为了重点。但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尤其重视的今天,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现如今,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空间环境保护还远远不够,非物质文化遗产依存于物质空间环境,物质空间环境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使得二者共生性发展。首先,本文通过对洛川蹩鼓的表演以及传承与洛川县传统村落空间环境相依依存关系的论述,提出对洛川县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进行的共生性保护概念研究。主要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处的大环境背景,对其进行分析和借鉴。其次,阐述洛川蹩鼓的起源与演变、表演形式,并对洛川蹩鼓在传统村落空间环境以及非传统村落空间环境中的活动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整理。以洛川县现头村为传统原生性村落的典型样本,从传统原生性村落的整体空间形态、传统民居环境以及村落道路空间分析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出在洛川蹩鼓影响下的传统原生性民俗村落的空间特征。最后,通过非物质性的洛川蹩鼓以及物质性的传统原生性民俗村落的分析研究,将二者相互支撑的关系作为一个命题来研究和创新,这对于洛川蹩鼓的传承以及洛川蹩鼓所在的传统原生性民俗村落的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门坤玲,鲁晓军,翁一峰[5](2016)在《转型环境下新城区物质空间规划的改进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城区过大的空间尺度与过度机动化的共同作用,导致人性化缺失和土地浪费。其主要原因是制度导向、发展方式和规划设计手段的价值理念偏差。文章立足转型视角,从规划设计和政策机制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建立健康的规划设计方法、调整城市新区开发体制机制的优化策略。(本文来源于《城乡规划》期刊2016年01期)
许霏[6](2016)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空间环境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一些民俗文化村旅游建设蓬勃兴起。而一些民俗村建设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地域环境和自身条件都盲目模仿,只注重追求经济效益,没有自己的主题和原有的内涵,这样的民俗村也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另外,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艺术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脆弱性特征又不可避免地让人们对旅游开发这种特殊的保护模式产生了很大质疑。如何在确保其原真性不受破坏的原则下,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已经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兴平市马嵬镇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的调研考察,对其现有建设的空间环境和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方式进行分析,用以探究二者之间互惠互利、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及原则。探索构建新的民俗文化村空间类型为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种可能,使马嵬驿民俗文化村既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又能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展现自身地域特色,为促进民俗文化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文章首先详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现状、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框架和关中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概念,明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民俗文化的关系。再从研究马嵬驿民俗文化村整体概况入手,对园中的道路设计、街巷空间、建筑结构、院落、导视系统、公共空间及景观绿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园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内容和空间,提出了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接着从“游客”角度为切入点,分析旅游者的需求以及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时间段的旅游者在马嵬驿园区中的活动需求,举例分析马嵬驿园内秦腔的传播的空间环境,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建议与对策。最后根据民俗文化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发展的现状及时代背景,了解其设计目标及相关原则,总结出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特色化“双赢”的设计建议,总结全文。(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1)
刘晔,刘丹[7](2015)在《面向环境管理的城市代谢物质实体空间研究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代谢是适应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研究需要而出现的理论研究,与国家制定的环境管理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本文对城市代谢概念进行解析,并指出城市代谢物质实体研究的意义;概述了城市代谢研究的主要方法并进行优缺点比较;解读了城市代谢物质实体空间研究的系统边界、内涵和研究方法等;总结城市物质实体空间代谢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城市代谢研究存在概念体系、基础理论体系、交叉学科综合理论体系不完善,导致研究发展速度难以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典型案例研究数量有限的不足;建议未来研究可加强在国家间进行实证研究案例的综合比较,以及城市生态系统演化规律、典型城市代谢的优化模式和以实体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的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韩冬青,王恩琪[8](2015)在《镇江乡村物质空间环境的多样性与动态性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样性和动态性是乡村物质空间环境认知的两个基本维度。本文从自然地域、城乡格局和特色资源叁个方面展现并剖析了镇江乡村物质空间环境的多样性特征;从硬件变化和软件变化两个方面讨论了其动态性的缘由,进而初步提出了乡村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策略。(本文来源于《乡村规划建设》期刊2015年01期)
郝翔[9](2014)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物质空间共生保护研究——咸阳秦汉战鼓及其村落环境共生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一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它们所发源、生长的物质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是非物质性的,而其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又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表现与其原生的环境、空间是不可分离的。本文通过分析讨论咸阳秦汉战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论述其发源村落的地域特点及历史演变,阐(本文来源于《环境与生活》期刊2014年22期)
付历英,卢渊[10](2014)在《安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空间环境的整体性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塞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传承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安塞腰鼓和剪纸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空间保护为切入点,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空间环境具有共生性关系。将二者进行"整体性"保护,打破以往较"单一"的保护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安塞非物质文化遗产串联式、拼贴式保护方法及措施,为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本文来源于《环境与生活》期刊2014年20期)
物质空间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质空间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黄锦琪.幼儿园物质——空间环境的潜在功能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2].王振宇.天然活性物质对空间极端环境的防护作用[C].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第十一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3].王莹,祖婷钰,陈琳,刘鑫,王鹏.成都市物质空间中的无障碍环境体系规划[J].中外企业家.2018
[4].车悦.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物质空间环境共生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5].门坤玲,鲁晓军,翁一峰.转型环境下新城区物质空间规划的改进策略[J].城乡规划.2016
[6].许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7].刘晔,刘丹.面向环境管理的城市代谢物质实体空间研究评述[J].应用生态学报.2015
[8].韩冬青,王恩琪.镇江乡村物质空间环境的多样性与动态性解析[J].乡村规划建设.2015
[9].郝翔.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物质空间共生保护研究——咸阳秦汉战鼓及其村落环境共生保护研究[J].环境与生活.2014
[10].付历英,卢渊.安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空间环境的整体性保护研究[J].环境与生活.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