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翠云[1]2004年在《淀粉囊材控释/缓释除草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分子材料目前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用量与日剧增。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探索了一种新的淀粉囊化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减少囊化过程的干燥时间和动能消耗。以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2,4,5-叁氯苯氧乙酸(2,4,5-T)作为模型药物,通过测定囊药体系的水溶胀程度、载药量、囊化效率和释放性能,研究了高浓度淀粉囊材对农药药剂的缓释特性。如果能够适当地降低淀粉的粘度,就可以提高淀粉浆液的浓度,减少干燥过程中水的蒸发量,从而最终实现节约时间和降低动能消耗的目的。所以应在囊化之前进行淀粉酸解。在囊化过程中,以甲醛作交联剂在淀粉大分子间引入共价键以便降低淀粉囊材的水溶胀程度和释药速率。研究了交联剂的用量、pH值、载药量和粒径对含羧基类除草剂缓释性能的影响。 2.以2,4-D和2,4,5-T作为模型药物,通过测定囊药体系的水溶胀程度、载药量、囊化效率和释放性能,研究了淀粉/PVA囊材对农药药剂的缓释特性,探讨了淀粉品种、PVA含量、PVA分子量、PVA醇解度、载药量和粒径对含羧基类除草剂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PVA囊材的释放速度较原淀粉明显减小;随着PVA含量及其分子量的增加,囊体的水溶胀程度和释放速率都显着减小,但当聚合度达到1700时,继续增大PVA的聚合度,囊体的水溶胀程度和释放速度基本保持不变;PVA醇解度对释放性能的影响并不显着。 3.当聚丙烯酸类浆料中含有一定数量残留的丙烯酸酯、丙烯腈等憎水性物质时,由于浆料在酸性条件下形成的凝胶状不溶性团聚物会包覆碘单质,所以该方法就不能准确测定出其单体残留量。由于存在被包覆的碘单质所以测定出来的单体残留量往往偏大,并且这种偏大随着所取样品重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考虑到大多数淀粉厂和浆料厂都没有色谱分析仪,因此本文借助于回归分析对滴定分析法做了修正。通过测定一系列不同重量(0.1-0.6g)的样品,得到了相应的单体残留量值。用纵坐标表示单体残留量,横坐标表示样品质量,从而在一个坐标系内获得一条相应的回归曲线。其中,回归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即为样品的单体残留率,从而大大减少了样品重量对测量值的影响。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此修正方法适合含有亲水性基团的聚丙烯酸类浆料的测量。修正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度分别通过在聚丙烯酸浆料中加入一定数量和类型的单体,如丙烯酸、丙烯晴和丙烯酰胺等来验证。结果显示,回归值和色谱分析法得到的值吻合。经过修正的方法其精确度大大高于原始方法。
祝志峰[2]2001年在《交联淀粉囊材对含羧基类除草剂的缓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淀粉囊材控释/缓释除草剂的研究
祝志峰, 卓仁禧[3]2003年在《淀粉囊化农药控释缓释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近 2 0年来淀粉囊化农药控释缓释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概况 ,详细综述和讨论了淀粉囊化技术的囊化方法、影响释放特性的主要因素、制品耐水性问题的解决办法、开发应用研究及发展前景
周斌[4]2008年在《层层自组装制备载药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微胶囊及其释药行为》文中认为本文以木质素磺酸钠和壳聚糖为囊材,阿维菌素为模型化合物,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了载药微胶囊。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微胶囊的分散状态,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微胶囊的表观形貌,zeta电位仪测定了不同组装次数微胶囊的zeta电势(ζ),并采用KBr压片法对阿维菌素原药、阿维菌素微胶囊、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以及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组装次数、组装液中NaCl浓度和pH等组装条件对微胶囊释药行为的影响,并利用释放通用模型对释药数据进行了回归,初步评价了微胶囊的释药机理。光学显微照片显示:微胶囊很少团聚;红外谱图显示:阿维菌素与囊材之间不存在化学键合。SEM显示:阿维菌素原药表面平整,而不同聚电解质层的微胶囊表面粗糙;zeta电势测定结果显示:每次聚电解质沉积后,微胶囊的表面电荷发生反转。SEM与zeta电势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钠与壳聚糖能够交替沉积到阿维菌素上,可成功制备载药微胶囊。不同条件制备所得微胶囊的体外释药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自组装次数、组装液中NaCl浓度和pH,可以有效调节微胶囊的释药行为。随着自组装次数、组装液中NaCl浓度的增大,微胶囊的释药速率降低。且随组装层数(4~12层)的增加,释药中值时间(t_(50))在0.20h~8.57h范围内可调控;随着组装液中NaCl浓度(0~1 mol·L~(-1))的增大,释药中值时间(t_(50))在0.86h~6h范围内可调控。向两种聚电解质组装溶液中同时加入NaCl并增加其加入量,可使所获微胶囊的释药速率得到最大幅度的降低。在无盐加入的情况下,随着组装液pH的降低,微胶囊的释药速率增大。利用通用模型M_t/M_∞=kt~n对微胶囊的体外释药实验数据进行回归,结果表明:以木质素磺酸钠和壳聚糖为囊材,通过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法制备所得阿维菌素微胶囊的释药机理为non-Fickian扩散控制。
李文明, 秦兴民, 郝红丹, 李青阳, 务玲玲[5]2013年在《农药控制释放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综述了控制释放技术的类型、特点及最新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控制释放技术在农药领域的应用及其进展,概述了高分子材料在控制释放技术中的应用,讨论了目前控制释放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朱峰, 许春丽, 曹立冬, 曹冲, 李凤敏[6]2018年在《农药微囊剂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具有缓控释功能的微囊化技术在农药制剂的研究开发中广受关注,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农药微胶囊制剂具有控制农药有效成分释放,提高易光解农药的稳定性,降低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以及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等良好特性。本文综述近年来农药微胶囊制剂产品、囊材以及微胶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田晓莉, 谢湘毅, 周春江, 李松林, 杨培珠[7]2008年在《棉籽包衣淀粉基缓释缩节安的释放特性》文中认为【目的】用改性交联淀粉囊化的缩节安(SRD)对棉花种子进行包衣,研究其在水中和土壤中的释放特性。【方法】用水中溶出法、土壤恒温培养法、14C-DPC同位素标记法和生物试法测试。【结果】SRD在水中的释放动态为S形曲线,完全溶出的时间约为15min,较对照(CK,缩节安直接拌种)延长10min左右,在1.5、5和10min的累积释放率分别相当于CK的40.3%、24.8%和64.0%。SRD在土壤中的释放动态为抛物线,这是释放和降解互相抵消后的结果,SRD累积释放率达到的最高值(此时释放与降解的速度相等)仅为CK的1/3左右,达到最高值的时间较CK推迟约10d,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为50d以上,较CK延长2倍多;14C-DPC同位素标记试验表明,种子表面的SRD在土壤中呈非匀速减少,且在70d内的减少速度一直慢于CK,这使其棉花幼苗体内的14C放射性活度低于CK;SRD包衣种子在出苗后30d内的株高一直高于CK,0~10d的株高日增量大于CK,10~20d与CK相当,20~30d又大于CK。【结论】SRD具有缓释性能,且呈非匀速释放,这有利于延长缩节安的有效作用期、减少棉田用工、并提高棉花化控技术的标准化水平。
史翠平[8]2012年在《PVA缓释/控释包装薄膜的研究》文中认为聚乙烯醇(PVA)作为一种环保型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成膜性、极好的水降解以及生物降解特性,是一种可应用于医药工业、农业生产、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且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高分子材料。目前,PVA通常作为成膜材料、载体材料等与其他材料复合应用于实际中。本文直接将PVA1799和PVA·BM-I(PVA1788)以一定的比例共混制备不同配比的PVA缓释/控释包装薄膜,以期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缓释型包装薄膜应用于生产实际中。本实验采用溶胶流涎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PVA缓释/控释包装薄膜,其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探讨了胶层厚度、PVA质量分数、增塑剂、脱膜剂以及干燥固化成膜过程等的影响。在制备PVA缓释/控释包装薄膜的基础上,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对比及表征:包括不同配比PVA缓释膜的溶胶粘度、基本力学性能、透光性能、透气性能等。采用热失重分析(TG)对其热失重性能进行了分析;采用扫描电镜测试(SEM)对其溶胀性能及溶解稳定性能进行了测试;最后分别采用单向法和双向法对PVA缓释/控释包装薄膜的缓释速率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制备PVA缓释/控释薄膜最佳的条件为胶层厚度25μm,PVA质量分数14%左右,增塑剂(甘油)体积分数2%左右,脱膜剂(十二烷基硫酸钠)质量分数1%~2%,同时严格控制干燥温度、空气流速以及外部湿度,其中干燥温度控制在60℃~70℃之间。随着PVA·BM-I质量分数的增加,PVA缓释膜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呈下降趋势,撕裂力及撕裂强度呈上升趋势。30%PVA·BM-I配比的PVA缓释膜具有最大的雾度及最小的透气系数。PVA缓释膜的缓释是由PVA·BM-I的水溶性和PVA1799的溶胀性引起的。在单向法测试PVA缓释膜的缓释性能时,其缓释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配方和厚度,其中配方是最主要的因素。双向法中选用不同的物质测定PVA缓释膜对于内装物的溶出速率,其缓释规律基本一致。
白婵[9]2015年在《水凝胶包覆多菌灵的制备、性能及其环境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杀菌剂在多种作物的病害防治和粮食增产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低毒高效,被广泛用于防治农产品的菌害。在传统的施药方式下,它存在着损失严重,施用过量及环境污染和残留等问题,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因此,开发多菌灵新剂型及探索新的施药方式,在保持其高效的同时兼具环境利益很有必要。本论文合成了兼具土壤保水和农药缓释性能的水凝胶包覆多菌灵(H-MBC)。本论文首先将多菌灵引入淀粉接枝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微胶囊中,再将载有多菌灵的微胶囊与淀粉改性水凝胶复合,制备了水凝胶包覆多菌灵。实验采用FTIR、SEM和HPLC-MS/MS技术对反应产物的物理化学结构表征,证明在聚合过程中多菌灵的结构未发生改变。根据水凝胶中引入的丙烯酸中和程度的不同,合成了叁种吸水倍数不同的H-MBC。结果表明,丙烯酸中和程度越高,吸水能力越强,在中和程度为95%时所合成的H-MBC在去离子水和自来水中的吸收能力分别为800g·g-1和160g·g-1。H-MBC对土壤最大持水量也有显着提高,当土壤添加浓度为1.3g/kg时,土壤最大持水能力提高了8.2%。对H-MBC在去离子水、磷酸缓冲溶液中的释放动力学进行了研究。H-MBC在去离子水中释放周期可以达到240h,且叁种H-MBC的释放曲线均符合Rigter-Peppas释放动力学模型,经拟合得到的释放指数n分别为0.47,0.57和0.81,均属于Non-Fickian控制释放。介质性质影响释放速率,叁种H-MBC在缓冲溶液中的释放速率都显着大于在去离子水中的速率,吸水能力较弱的H-MBC在缓冲溶液中基本失去了缓释功能。同一H-MBC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释放速率大小依次为:酸性<中性≈碱性。在去离子水及叁种缓冲溶液介质中,吸水能力越强的H-MBC,释放速率越慢。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明确制备的H-MBC的环境行为,进而为其新制品的实际应用及环境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综合运用同位素示踪和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从14C质量平衡角度,系统研究了14C标记H-MBC在土壤-油冬菜体系中的结合残留、可提态残留、矿化及挥发物总量与原药(14C-MBC)对照间的异同性,同时考察了油冬菜对14C标记H-MBC的吸收利用规律。结果表明:14C标记H-MBC及14C-MBC在土壤中可提态残留均随着时间递减,至培养34d时分别占引入量的10.70%和6.95%;14C标记H-MBC及14C-MBC在土壤中的结合残留随着时间先增后降,其拐点分别出现在28d和14d,其中14C标记H-MBC的结合残留约占引入量35.71%~52.51%,而对照14C-MBC的结合残留约为引入量的23.87%~43.26%,均低于欧盟有关农药在土壤中的结合残留限值(<引入量的70%);油冬菜对14C标记H-MBC和14C-MBC的吸收均较少,仅占引入量的0.08%~1.64%,表明两种施药方式下多菌灵均不会在植物中产生大量残留;根据质量平衡得到的14C标记H-MBC和14C-MBC降解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可能为14C-CO2和/或14C-甲酸)的量分别为30.17%~52.66%和32.26%~65.75%,凝胶的包覆减少了多菌灵挥发性物质的产生。本论文研究揭示,H-MBC兼具土壤保水和农药缓释的性能,并且在土壤-油冬菜体系中,可降低多菌灵在油冬菜中的残留以及挥发性物质的产生,兼顾了高效与环境友好特性。
杨蕾, 叶非[10]2009年在《农药缓释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农药缓释技术可有效解决农药一般制剂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快、药效持效时间短等问题。本文介绍了农药缓释剂的特点、类型,以及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淀粉囊材控释/缓释除草剂的研究[D]. 喻翠云. 武汉大学. 2004
[2]. 交联淀粉囊材对含羧基类除草剂的缓释性能研究[J]. 祝志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1
[3]. 淀粉囊化农药控释缓释技术[J]. 祝志峰, 卓仁禧. 高分子通报. 2003
[4]. 层层自组装制备载药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微胶囊及其释药行为[D]. 周斌. 北京化工大学. 2008
[5]. 农药控制释放技术研究进展[C]. 李文明, 秦兴民, 郝红丹, 李青阳, 务玲玲. 河南省植保学会第十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13
[6]. 农药微囊剂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J]. 朱峰, 许春丽, 曹立冬, 曹冲, 李凤敏. 现代农药. 2018
[7]. 棉籽包衣淀粉基缓释缩节安的释放特性[J]. 田晓莉, 谢湘毅, 周春江, 李松林, 杨培珠.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8]. PVA缓释/控释包装薄膜的研究[D]. 史翠平.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9]. 水凝胶包覆多菌灵的制备、性能及其环境行为研究[D]. 白婵. 浙江大学. 2015
[10]. 农药缓释剂的研究进展[J]. 杨蕾, 叶非.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