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黑色焦枯病毒论文_王晓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甜菜黑色焦枯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甜菜,病毒,本生,黑色,致病性,蛋白,外壳。

甜菜黑色焦枯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玲[1](2018)在《热激蛋白Hsc70-2和Hsp17.6在甜菜黑色焦枯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是一类受胁迫而诱导大量表达的蛋白质,普遍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细胞中。作为分子伴侣的核心成分,Hsp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负责蛋白质的折迭、组装、转运和降解,在维持细胞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Hsp70被发现广泛参与到病毒的侵入、解聚、复制、运动、基因表达和病毒粒子形成等过程中,但Hsp70与病毒不同组分的互作如何协同调控病毒的复制循环仍有待深入研究。小热激蛋白(sHsp)参与病毒侵染的报道较少,多见于动物病毒的研究,sHsp如何调控植物病毒侵染及其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以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eet black scorch virus,BBSV)为材料,对CP、p23和Hsc70-2叁者的互作关系及其如何调控病毒侵染进行了较深入地探索,并对Hsp17.6在BBSV侵染中的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发现,Hsc70-2存在于BBS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和复制辅助蛋白p23的免疫共沉淀复合物中,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首先克隆了本生烟(Nicotiana benthamiana)Hsc70-2基因,利用pull-down、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免疫共沉淀(Co-IP)和萤火虫荧光素酶互补成像(LCI)等实验技术,证明Hsc70-2分别与CP和p23直接互作,而CP和p23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且叁者不能通过Hsc70-2形成复合体。Hsc70-2与CP互作发生在细胞质中且形成较大的聚集体,Hsc70-2与p23互作发生在内质网衍生的聚集体中。Pull-down和BiFC结果表明,CP和p23都结合Hsc70-2的核苷酸结合结构域(nucleotide binding domain,NBD)。BBSV侵染温和地诱导Hsc70-2表达上调,超表达Hsc70-2促进BBSV在本生烟中的侵染;相反,下调Hsc70-2的表达则严重影响BBSV的复制水平,说明Hsc70-2是BBSV复制所必需的宿主因子。侵染实验发现,CP负调控病毒的复制,破坏CP的RNA结合活性,病毒(BBSVmMP/CP△N21)的复制水平仍显着低于CP缺失突变体(BBSVmMP/mCP)的复制水平,说明CP负调控BBSV的复制还可能存在其他机制。超表达Hsc70-2能降低CP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竞争实验表明CP干扰Hsc70-2与p23间的相互作用,暗示CP的表达会影响病毒复制复合体的形成。这些研究结果表明,BBSV可通过不同组分劫持Hsc70-2这一寄主因子,进而调控病毒的复制和侵染,这为深入理解Hsp70家族蛋白在病毒侵染中的不同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本实验室前期还发现BBSV侵染诱导Hsp17.6上调,沉默Hsp17.6则会降低病毒在本生烟中的侵染。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热稳定实验证明HsP17.6确实具有分子伴侣活性,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Hsp17.6主要在植物的种子中表达,其次是植物的根和叶。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Hsp17.6定位于细胞质,形成大小不一的聚集体且部分聚集体在细胞内会发生移动,有意思的是,BBSV侵染使得Hsp17.6的定位由聚集体形式变为均匀分布,结合BBSV侵染诱导Hsp90上调表达、共表达Hsp90引起Hsp17.6发生类似的定位改变等实验结果,我们认为Hsp17.6定位的变化可能是由于BBSV侵染诱导Hsp90上调表达而间接引起的。超表达Hsp17.6蛋白并不能促进BBSV的侵染,沉默Hsp17.6减弱BBSV的侵染但不影响病毒的复制,暗示Hsp17.6可能在病毒的运动中起作用。BiFC和pull-down实验表明,Hsp17.6与BBSV的运动蛋白p7a存在相互作用;BiFC和Co-IP实验也证明,Hsp17.6与Actin互作,这些实验结果初步表明Hsp17.6可能在介导BBSV运动复合体沿着Actin的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石林丹[2](2017)在《卫星RNA促进甜菜黑色焦枯病毒侵染本生烟的转录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eet black scorch virus,BBSV)能够系统侵染本生烟,当与其卫星RNA共同侵染时,BBSV系统侵染本生烟能力增强,尤其在较低温度(18℃)下导致的病毒侵染症状明显加重。卫星RNA促进BBSV侵染本生烟的作用机制尚无报道。本论文利用芯片杂交和RNA测序两种高通量研究方法,对BBSV及其卫星RNA侵染后的本生烟进行转录谱分析,希望借以研究卫星RNA促进病毒侵染、加重植株发病症状的机制,为深入了解病毒侵染寄主植物后的致病过程和致病机理提供基础。本文利用芯片杂交和RNA测序两种方法对BBSV及其卫星RNA接种后侵染早期的本生烟叶片进行了转录谱分析。其中,在基因芯片实验中,以未接种病毒的健康植物为对照,比较了 BBSV侵染、或BBSV与卫星RNA共同侵染本生烟,以及在侵染后不同时间寄主植物基因的表达情况,共获得4503个差异表达的基因。这些被激活的基因除了分布在与生物合成有关的核糖体(Ribosome)、蛋白酶体(Proteasome)、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等重要通路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与植物激素合成(Biosynthesis of plant hormones)或植物-病毒相互作用(Plant-pathogen interaction)等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量迅速上调,而卫星RNA的加入则使得这种上调变化减弱。为了弥补基因芯片无法检测未知基因的局限和不足,进一步采用了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检测,以挖掘更多的可能参与抵抗BBSV侵染过程的植物基因。RNA测序分析结果与芯片杂交结果一致,即病毒侵染后植物体内各种抗性基因及通路响应显着,卫星RNA的加入对本生烟内因BBSV侵染而产生的基因差异表达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将BBSV与卫星RNA共同侵染的样品与BBSV单独侵染的本生烟样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卫星RNA加重侵染症状可能与基因沉默(3个差异表达基因)、植物抗性基因(35个差异表达基因)、转录因子(47个差异表达基因)、受体蛋白(49个差异表达基因)、泛素化(34个差异表达基因)、生长素(17个差异表达基因)等相关途径基因表达变化相关,BBSV侵染引起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因卫星RNA加入而受到抑制,从而减弱了本生烟对BBSV侵染的抗病响应。为了深入了解卫星RNA在以上过程中的作用,对植物基因沉默通路相关基因又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BBSV侵染本生烟后,基因沉默通路中关键功能基因RDR6(RNA-directed RNA polymerase 6)、DCL2(Dicer-like protein 2)、AGO1(argonaute protein 1)、AGO2(argonaute protein 2)表达量上调,推断本生烟可能是通过上调这些基因的表达量以提高基因沉默效率从而增强植物抗病毒能力。与BBSV单独侵染相比,卫星RNA的加入抑制了AGO2表达量的上调,由此推测卫星RNA可能通过降低沉默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来降低植物抗性。另外,与未接种的健康植物相比,在AGO2表达量上调的同时,检测到miR403表达量下调,鉴于AGO2是miR403的靶标蛋白,miR403可以介导AGO1对AG02的降解,所以推测BBSV的侵染可能通过抑制miR403的表达来上调AGO2的表达量。然而,与BBSV单独侵染相比,卫星RNA的加入使AGO2的积累量下降,但miR403积累量也同时表现为更大程度的下降,说明卫星RNA加入后植物对AGO2的调控还存在其他途径。为了获得较高可信度的转录谱分析结果,本论文还进行了适用于病毒侵染本生烟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的内参基因筛选工作。根据芯片数据中BBSV侵染后本生烟内稳定表达的基因和文献报道中常用的内参基因信息,选取了 26个候选基因,通过qPCR检测发病叶片中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量,经过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叁个软件分析,最终确定NbUP7和GBP为烟草坏死病毒A(TNV-A)、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BSV)、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和马铃薯X病毒(PVX)五种病毒侵染本生烟后相对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可以用于qPCR分析。综上所述,卫星RNA可能通过抑制本生烟内相关通路因BBSV侵染而产生的基因差异表达,从而减弱本生烟对病毒的抗病响应,降低本生烟防御BBSV的能力,导致病毒侵染本生烟的发病症状加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曹修岭[3](2015)在《甜菜黑色焦枯病毒侵染本生烟后复制场所的形态发生及诱导寄主反应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病毒中很大一类属于正义RNA病毒,正义RNA病毒在侵染过程中都会在寄主细胞的内膜系统上形成各种的复制场所以完成病毒RNA的复制。虽然关于正义RNA病毒复制场所的研究已经开展了较多的工作,但是对复制场所的形成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以单链正义的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eet black scorch virus, BBSV)为研究材料,对其侵染本生烟后复制场所的定位、形态发生以及叁维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参与BBSV复制的未折迭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和相关的寄主因子进行了探究。首先,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到BBSV侵染的本生烟中内质网(ER)形成了聚集体,同时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发现感染BBSV的细胞中内质网发生了重塑,形成了交迭卷曲状结构,并且内质网膜凹陷形成了很多小泡结构(spherules)。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FC)也证实BBSV p23-p82复合体可以特异的与ER聚集体共定位。此外,利用免疫胶体金分别检测BBSV的复制辅助蛋白p23以及dsRNA中间体,结果表明p23可特异的定位在ER膜上以及小泡结构上,而dsRNA可以在小泡结构上被特异的检测到。以上结果说明,BBSV侵染本生烟后形成的内质网小泡结构是BBSV的复制场所。将p23蛋白在本生烟叶片中瞬时表达,CLSM观察结果显示表达p23的细胞中伴随有ER聚集体的形成,且与p23蛋白共定位。进一步TEM观察结果表明p23的表达能够引起ER发生卷绕和聚集。与此相反,在本生烟中表达BBSV编码的其他蛋白并没有看到ER发生上述类似的形态变化。说明p23蛋白是BBSV侵染过程中诱导内质网膜重塑的关键蛋白,但单独表达p23并不能诱导形成类似病毒侵染的复制小泡结构。通过膜浮选实验(membrane flotation assay)和构建p23缺失突变体证明p23蛋白是膜锚定蛋白,其N端的跨膜区不仅对于p23的内质网定位有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于其重塑内质网的能力也是必需的。本文还利用电子断层成像和叁维重构技术对BBSV的复制场所进行了叁维重构和渲染,这在植物病毒中尚属首次报道,与已报道的动物病毒在内质网上形成复制场所的叁维结构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叁维重构结果发现,病毒的复制小泡和胞质能够通过一个直径约5-7nm的小管相连通。另外,病毒诱导形成的泡包(vesicle packets)之间也是可以连通的。此外,我们也对复制泡中的丝状结构进行了叁维渲染,结果显示其形态呈现多样性。BBSV复制场所的叁维结构不仅为研究BBSV的复制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研究其他病毒的复制场所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中,无论是通过PVX病毒载体还是35S启动子表达p23蛋白都能够引起本生烟注射叶片发生坏死,而这种细胞坏死作用可以通过过表达BiP蛋白来抑制,说明p23过表达引起的细胞坏死与寄主的未折迭蛋白反应(UPR)存在相关性。Northern blot分别检测BBSV侵染本生烟后不同时间点6个不同UPR相关基因(bZIP60, BiP, PDI, CRT, CAM和SKP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不同UPR基因的表达调控呈现时间依赖性。利用TRV-VIGS沉默UPR通路的关键基因bZIP60后,BBSV在本生烟中的积累量发生明显下降,且BBSV侵染细胞中形成的内质网聚集体数量明显减少,说明UPR在BBSV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维持病毒正常侵染是必须的。这也是植物病毒中首次报道病毒复制辅助蛋白可以诱发UPR。最后,对BBSV复制过程中所需的寄主因子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BBSV的侵染可以诱导热激蛋白Hsp70和Hsp90表达量的升高,而下调Hsp70和Hsp90的表达后能够严重影响BBSV在本生烟中的复制。后续利用BiFC和GST pull-down实验证明p23蛋白能够分别与Hsp70和Hsp90直接互作,说明Hsp70和Hsp90直接参与了BBSV病毒RNA的复制。关于Hsp70和Hsp90如何参与BBSV的复制还有待于后续的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徐进,王献兵,韩成贵,李大伟,于嘉林[4](2014)在《甜菜黑色焦枯病毒及其卫星RNA侵染本生烟的小分子RN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沉默是寄主植物抵御RNA病毒侵染的主要途径,其重要特征是产生病毒和植物特异的小分子RNA(small RNAs),并且环境温度影响寄主植物发生基因沉默的程度(Szittya et al.,2003)。为了研究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eet black scorch virus,BBSV)及其卫星RNA(satellite RNA,satRNA)在模式植物本生烟中的基因沉默机理,以及探索不同侵染温度条件(18℃和(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07-30)

张晓峰,赵晓菲,张艳敬,牛少芳,韩成贵[5](2012)在《甜菜黑色焦枯病毒外壳蛋白N末端碱性氨基酸与病毒粒子稳定性及其在本生烟中系统运动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是病毒的结构蛋白,除保护病毒的核酸外,还可能参与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表达、病毒粒子的包装、细胞间运动、长距离运输、介体传毒、抑制基因沉默等,在病毒侵染、复制和传播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eet black scorch virus,BBSV)首先在我国的甜菜种植区发现,本实验室在对其生物学、形态学、血清学鉴定的基础上,于2002年报道该病毒基因组的序列,并将其归属于番茄丛矮病毒科坏死病毒属的新成员(Archives of Virology,2002,147:2 431-2 435)。随后,在美国、欧洲、伊朗等地区相继发现了BBSV的发生与为害。BBSV是一种ss(+)RNA病毒,病毒粒体为球型,直径为28nm,由单一的外壳蛋白构成。2006年我们报道了BBSV外壳蛋白与病毒的致病性及细胞间运动之间的关系(J.Gen.Virol,2006,87:3 077-3 08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6,33:127-134),最近我们又首次发现BBSV外壳蛋白的N末端具有核定位信号,且通过importinα途径定位于细胞核并可能影响了病毒粒体包装和长距离运动(VirusResearch,2011,155:307-315)。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经过软件分析预测,BBSV CP的N末端核定位信号区富含的碱性氨基酸还可能具有与RNA结合的能力,为阐明这些碱性氨基酸在RNA结合、病毒粒子包装中的作用,深入分析BBSV外壳蛋白在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开展了下列实验,结果如下:(1)对BBSV外壳蛋白的核定位信号区域(~4KRNKGGKKSR~(13))中的碱性氨基酸进行了更细致的点突变和缺失突变,利用本生烟原生质体侵染试验,证明了该区域的点突变和缺失突变并不影响病毒的复制能力。(2)分离纯化了各突变体的病毒粒体,同时通过RNase保护试验分别在体外和体内证明了该区域中的碱性氨基酸的突变影响了病毒粒体的形成和稳定性。(3)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了各突变体的外壳蛋白,以用生物素标记的BBSV基因组为探针,利用Northern-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进行了外壳蛋白和BBSV基因组RNA的体外结合实验,证明该区域中的碱性氨基酸的替换和缺失严重地影响了外壳蛋白结合病毒基因组RNA的能力,说明该区域与病毒RNA的结合能力直接影响病毒粒体的形成及其稳定性。(4)为分析该区域中的碱性氨基酸与RNA的结合能力对病毒侵染的影响,将体外转录物分别接种BBSV的系统侵染寄主本生烟,观察突变体病毒产生的症状,利用Northern、Western blot和RT-PCR等技术检测接种叶及其系统侵染叶中病毒RNA和外壳蛋白的积累量。结果表明,外壳蛋白结合基因组RNA能力的减弱导致使病毒粒体的不稳定会严重影响病毒对寄主植物的侵染能力,导致BBSV在本生烟中的系统运动能力减弱甚至丧失。总之,通过以上工作,本研究证明了BBSV外壳蛋白N末端的碱性氨基酸通过影响与病毒RNA的结合能力影响了病毒粒体的装配,而装配成稳定的病毒粒体是BBSV在本生烟上系统移动所必需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07-20)

徐进,王献兵,韩成贵,李大伟,于嘉林[6](2010)在《甜菜黑色焦枯病毒强致病性自发突变体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eet black scorch virus,BBSV)是首先在我国甜菜上发现的能够引起甜菜叶片出现黑色焦枯斑、叶缘内卷、根毛大量坏死的病毒。在BBSV的新疆分离物中,同时含有一个卫星RNA(sat-RNA)组分,实验室条件下BBSV及其sat-RNA能够系统侵染本生烟。(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7-03)

席德慧,曹云鹤,郭立华,原雪峰,蔡祝南[7](2006)在《甜菜黑色焦枯病毒新疆分离物基因组RNA的序列分析及侵染性cDNA克隆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eet black scorch virus,BBSV)新疆分离物(BBSV-X)和宁夏分离物(BBSV-N)分别来自生态环境不同的新疆和宁夏的甜菜产区,自然条件下,BBSV-X含有卫星RNA,BBSV-N不含有卫星RNA。为明确二者的分子差异,以BBSV-X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获得了全长cDNA克隆。序列分析显示,BBSV-X基因组RNA全长为3 644个核苷酸,与以往报道的BBSV-N相同,且核苷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9.45%。除5′和3′非翻译区各有一个核苷酸发生变异外,核苷酸序列差异主要存在于ORF1通读区和ORF6,氨基酸序列差异仅存在于ORF1的通读区。构建获得了BBSV-X的侵染性cDNA克隆,用体外转录物定量接种了苋色藜(Chenopodiumamaranticolor)和豇豆(Vigna sinensis),结果显示BBSV-X与BBSV-N之间在致病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曹云鹤,原雪峰,王晓星,郭立华,蔡祝南[8](2006)在《甜菜黑色焦枯病毒外壳蛋白与病毒致病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RT-PCR方法,构建获得了由T7RNA聚合酶启动子驱动的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BSV)全长cDNA克隆pUBF52.摩擦接种苋色藜(Chenopodiumamaranticolor)后,体外转录产物可导致与野生病毒相同的枯斑症状,蛋白质印迹和RNA印迹检测也都证明了转录产物的侵染活性.构建了BBSVp24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CP1,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的诱导表达产物能够与BBSV的抗血清呈现特异性反应,表明该基因编码产生BBSV的外壳蛋白(CP).以pUBF52为模板,分别构建了BBSVCP基因的移码突变体和不同程度的缺失突变体.侵染性检测表明,CP基因的移码突变对BBSV在苋色藜上所导致的枯斑症状及病毒RNA在寄主体内的积累基本没有影响,但CP基因的大部或完全缺失会使体内病毒RNA的积累水平大大降低,其中CP基因完全缺失的突变体转录物接种苋色藜后仅能够产生很轻的枯斑症状.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和葡糖苷酸酶(GUS)基因分别与BBSVCP基因的5′端融合,构建了表达载体pBGFP和pBGUS.摩擦接种苋色藜叶片后可观察到GFP或GUS基因的表达,为探索利用BBSV作为外源蛋白的表达载体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06年02期)

周勃,王献兵,董江丽,曹云鹤,原雪峰[9](2005)在《利用甜菜黑色焦枯病毒表达的轮状病毒VP6亚单位食用疫苗诱导小鼠产生具免疫保护作用的抗体》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eet black scorch virus,BBSV)侵染性cDNA克隆为基础,用根据植物密码子偏好性人工合成的轮状病毒(Rotavirus)VP6基因(sVP6)替代BBSV的外壳蛋白(CP)基因,用该重组病毒的体外转录产物机械接种BBSV的枯斑寄主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接种后4-10天,提取发病叶片(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07-01)

原雪峰,曹云鹤,朱永翔,韩成贵,李大伟[10](2005)在《甜菜黑色焦枯病毒的基因组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eet black scorch virus,BBSV)侵染性全长cDNA克隆pUBF52为材料,利用体外转录物的核苷酸(nt)突变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等技术,对BBSV不同基因的功能和基因组表达策略开展了反向遗传学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07-01)

甜菜黑色焦枯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eet black scorch virus,BBSV)能够系统侵染本生烟,当与其卫星RNA共同侵染时,BBSV系统侵染本生烟能力增强,尤其在较低温度(18℃)下导致的病毒侵染症状明显加重。卫星RNA促进BBSV侵染本生烟的作用机制尚无报道。本论文利用芯片杂交和RNA测序两种高通量研究方法,对BBSV及其卫星RNA侵染后的本生烟进行转录谱分析,希望借以研究卫星RNA促进病毒侵染、加重植株发病症状的机制,为深入了解病毒侵染寄主植物后的致病过程和致病机理提供基础。本文利用芯片杂交和RNA测序两种方法对BBSV及其卫星RNA接种后侵染早期的本生烟叶片进行了转录谱分析。其中,在基因芯片实验中,以未接种病毒的健康植物为对照,比较了 BBSV侵染、或BBSV与卫星RNA共同侵染本生烟,以及在侵染后不同时间寄主植物基因的表达情况,共获得4503个差异表达的基因。这些被激活的基因除了分布在与生物合成有关的核糖体(Ribosome)、蛋白酶体(Proteasome)、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等重要通路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与植物激素合成(Biosynthesis of plant hormones)或植物-病毒相互作用(Plant-pathogen interaction)等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量迅速上调,而卫星RNA的加入则使得这种上调变化减弱。为了弥补基因芯片无法检测未知基因的局限和不足,进一步采用了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检测,以挖掘更多的可能参与抵抗BBSV侵染过程的植物基因。RNA测序分析结果与芯片杂交结果一致,即病毒侵染后植物体内各种抗性基因及通路响应显着,卫星RNA的加入对本生烟内因BBSV侵染而产生的基因差异表达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将BBSV与卫星RNA共同侵染的样品与BBSV单独侵染的本生烟样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卫星RNA加重侵染症状可能与基因沉默(3个差异表达基因)、植物抗性基因(35个差异表达基因)、转录因子(47个差异表达基因)、受体蛋白(49个差异表达基因)、泛素化(34个差异表达基因)、生长素(17个差异表达基因)等相关途径基因表达变化相关,BBSV侵染引起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因卫星RNA加入而受到抑制,从而减弱了本生烟对BBSV侵染的抗病响应。为了深入了解卫星RNA在以上过程中的作用,对植物基因沉默通路相关基因又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BBSV侵染本生烟后,基因沉默通路中关键功能基因RDR6(RNA-directed RNA polymerase 6)、DCL2(Dicer-like protein 2)、AGO1(argonaute protein 1)、AGO2(argonaute protein 2)表达量上调,推断本生烟可能是通过上调这些基因的表达量以提高基因沉默效率从而增强植物抗病毒能力。与BBSV单独侵染相比,卫星RNA的加入抑制了AGO2表达量的上调,由此推测卫星RNA可能通过降低沉默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来降低植物抗性。另外,与未接种的健康植物相比,在AGO2表达量上调的同时,检测到miR403表达量下调,鉴于AGO2是miR403的靶标蛋白,miR403可以介导AGO1对AG02的降解,所以推测BBSV的侵染可能通过抑制miR403的表达来上调AGO2的表达量。然而,与BBSV单独侵染相比,卫星RNA的加入使AGO2的积累量下降,但miR403积累量也同时表现为更大程度的下降,说明卫星RNA加入后植物对AGO2的调控还存在其他途径。为了获得较高可信度的转录谱分析结果,本论文还进行了适用于病毒侵染本生烟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的内参基因筛选工作。根据芯片数据中BBSV侵染后本生烟内稳定表达的基因和文献报道中常用的内参基因信息,选取了 26个候选基因,通过qPCR检测发病叶片中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量,经过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叁个软件分析,最终确定NbUP7和GBP为烟草坏死病毒A(TNV-A)、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BSV)、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和马铃薯X病毒(PVX)五种病毒侵染本生烟后相对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可以用于qPCR分析。综上所述,卫星RNA可能通过抑制本生烟内相关通路因BBSV侵染而产生的基因差异表达,从而减弱本生烟对病毒的抗病响应,降低本生烟防御BBSV的能力,导致病毒侵染本生烟的发病症状加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甜菜黑色焦枯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玲.热激蛋白Hsc70-2和Hsp17.6在甜菜黑色焦枯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8

[2].石林丹.卫星RNA促进甜菜黑色焦枯病毒侵染本生烟的转录谱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7

[3].曹修岭.甜菜黑色焦枯病毒侵染本生烟后复制场所的形态发生及诱导寄主反应的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5

[4].徐进,王献兵,韩成贵,李大伟,于嘉林.甜菜黑色焦枯病毒及其卫星RNA侵染本生烟的小分子RNA分析[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5].张晓峰,赵晓菲,张艳敬,牛少芳,韩成贵.甜菜黑色焦枯病毒外壳蛋白N末端碱性氨基酸与病毒粒子稳定性及其在本生烟中系统运动的关系[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6].徐进,王献兵,韩成贵,李大伟,于嘉林.甜菜黑色焦枯病毒强致病性自发突变体的鉴定[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7].席德慧,曹云鹤,郭立华,原雪峰,蔡祝南.甜菜黑色焦枯病毒新疆分离物基因组RNA的序列分析及侵染性cDNA克隆构建[J].病毒学报.2006

[8].曹云鹤,原雪峰,王晓星,郭立华,蔡祝南.甜菜黑色焦枯病毒外壳蛋白与病毒致病性的关系[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6

[9].周勃,王献兵,董江丽,曹云鹤,原雪峰.利用甜菜黑色焦枯病毒表达的轮状病毒VP6亚单位食用疫苗诱导小鼠产生具免疫保护作用的抗体[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2005

[10].原雪峰,曹云鹤,朱永翔,韩成贵,李大伟.甜菜黑色焦枯病毒的基因组功能分析[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2005

论文知识图

一l甜菜黑色焦枯病毒刃2和P82蛋白...BBSV-N和BBSV-X的侵染性cDNA克隆体外...3-2BiFC实验分析本生烟蛋白与B...4-10BiFC筛选与Hspl7.6...一24BBsvsFgNt转录起始位点周围临近核昔...1-7番茄分子伴侣蛋白与TYLCV的关...

标签:;  ;  ;  ;  ;  ;  ;  

甜菜黑色焦枯病毒论文_王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