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底蓬金银小学644211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我认为创造力是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支持环境,是指能接纳及容忍不同意见的环境。目前,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阅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读,恰恰忽视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造力呢?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倾听学生心声,创设民主、创新氛围
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时,“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当弱小者,都想尝试保护弱小者的滋味,可也有几个学生表示想要当个弱小者,这引起了学生的哄堂大笑。究其原因才知道有的学生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在家中感受不到浓厚的亲情,有的学生天生胆小,宁愿不再有所尝试,这时全班学生都不说话了。学生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时,我们不能随便加以否定,在倾听他们的心声时,要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烦恼。这样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使学生有所进步。
二、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理论知识往往都是枯燥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了解到生活中的语文,促进学生成就感与满足感的提升。比如说我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在《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学习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同学们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样的美景一定要一名优秀的导游来为大家讲解,那么有哪些同学愿意当小导游来为其他“游客”介绍美丽的桂林呢?问题提出后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我们抽取了3名学生走上讲台来为大家介绍,随后又提出要求:大家心中肯定都有自己的介绍方式,那么现在老师要求大家把自己当作导游,将对游客说的话写成导游词,看谁写得好?收上来之后我们发现学生的导游词都非常精彩,不仅把课文中的内容应用其中,同时还融入了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能够让整个课堂更加丰富有趣,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让教学效率得以有效的提升。
三、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
为了能够丰富课堂的内容,满足学生在小学阶段好奇心重的特点,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但是教师应当对语文教学课堂进行设计,如何才能更加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知识的教育,这些都是教师们所应当考虑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应当充分认清教学活动开展的价值和目的,也要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充分关注同学们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的引导。
四、教学结构的科学优化,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结构的合理优化,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由于不同的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运用因材施教手段,制定灵活适度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提问环节需要具有层次性,练习题的设计也需要把握其难易度。比如,在讲解《少年闰土》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布置学生课前查找关于鲁迅的相关资料与作品等,并且在课堂中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需要合理把握授课时间,安排好学生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自主解决疑难问题。此外,还要安排合理的练习任务,教会学生学会分析任务的性格特征,借助作者的外貌语言、动作语言以及心理语言等抓住任务的性格特点;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对比方式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对闰土这一形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作用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手段。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学习到科学的学习方式,积极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从而能够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之,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切入点,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激活,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