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生;心理教育;信息课堂
一、开展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源泉,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若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在认识计算机这一节课上,如果教师直接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可能学生会觉得枯燥无趣。教学中我把这一节课变成一节实验课,利用一台旧电脑,把主板,硬盘,电源等拆卸成一个个独立的部件,然后高高的放在讲桌上,一个一个指给学生看,并询问学生每个部件的名称、功能、工作方式、工作特点,以及和主板的连接方式等,学生答不上的我再做补充说明,边讲边教个别学生帮我把部件和主板连接好,当所有的部件连接完毕,再连上显示器,接通电源,打开主机,显示器上出现电脑启动的画面时,同学们发出了欢呼声,接着我因势利导,把事先做好的计算机硬件的课件播放给学生,再次询问各个部件的名称、功能,学生争先恐后,积极举手发言,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被带动起来,认真做着笔记。
二、挖掘教材内容,渗透道德教育
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学科处处皆暗藏这样的良机。例如:在讲解《信息安全》这节课时,笔者例举了2007年我国破获的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的大案——“熊猫烧香”病毒案。2006年25岁的中国湖北武汉人李俊编写的“熊猫烧香”病毒软件肆虐网络,对计算机程序、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并且还以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在网络上将该病毒销售给其他人,并从中非法获利,最终被公安机关逮捕,受到了法律的惩罚。通过此类相关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光有高超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没用的,还要有健康的思想道德和健全的人格,否则必将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审判。这些实例都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积极渗透。
三、正确引导,养成文明上网习惯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普及,学生对网络的兴趣日益浓厚。网络资源丰富多彩,铺天盖地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难辨真伪。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对“黑客”充满神秘感、窃取他人信息和资料、攻击他人网站……他们不仅没有意识到这些是不良行为,甚至是违法乱纪,而且以此为乐。因此,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迫在眉睫、不可忽视。
为了开展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及安全上网教育,在学习“因特网”时,笔者注意在传授知识与技能操作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网络资源虽然丰富多彩,信息海量,但也存在很多不健康、虚假的东西。因此,上网时注意遵守网络道德和有关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性的政策和规定;不传播计算机病毒;不盗用窃取他人资料,不随便与网友见面,做一个文明网民。笔者还注意搜索与中学生有关的网站,挑选出一些有价值的网站推荐给学生:一类是分析和解决当前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网站;一类是介绍学生沉迷游戏和网络聊天引发安全事故案例的网站;另一类是互联网中展示学生个性和特长的网站和博客。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让他们对照自己情况,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问题,度过心理障碍和阴影。使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益友。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体验成功的喜悦,变得更加自信,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这是现代发展性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信息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同学已经是一名“电脑小专家”,但也有来自农村的学生可以说是零基础,甚至不会使用鼠标。这种差异使部分学生羞于动手,不敢开口,生怕被同学小瞧,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分层任务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根据其信息水平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布置给他们三个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加以鼓励和表扬,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Word下的图文混》一节后,笔者设置了三个难易程度不同的课堂任务。
任务一:在word文档中《孔子简介》中插入孔子像并设置其格式;并把文中的孔子格言装在文本框里,文章的标题设置成艺术字。
任务二,结合运用word的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设计制作一张贺卡。
任务三,运用word的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制作一张庆“国庆”电子小报(文字内容教师提供)。
由于任务简易有别,因此每个学生基本都能完成任务,在作品展评中,笔者首先肯定每个学生的作品,并对优秀作品大加赞赏,个别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也作了客观的指正,这样每个同学都得到了教师的肯定,有了成功的体验,学习中也就更有信心。
五、学会合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但在信息技术课上,由于学生的基础、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同学能很快掌握操作技能,而有的同学动手能力不强,感到非常的吃力,教师却往往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同学。在这种现状中,小组合作学习显得优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操作熟练的同学担任组长,再把中等水平和“零基础”的学生搭配到各个小组,学习中鼓励水平好的学生担任教师的好帮手,帮助小组成员解决操作中的疑难。这样在长期的互助学习中,既促进了学生间的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意识,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每位信息技术教师去探索创新。只要我们善于创新、善于发现、善于结合与巧用,就会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7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