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离心流化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化床,干燥,传质,颗粒,多孔,介质,力场。
离心流化床论文文献综述
曾涛[1](2008)在《离心流化床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离心流化床(CFB)的理论研究情况、设备开发进展。重点对离心流化床的基本原理、特点进行了介绍,阐述了离心流化床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困难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官益豪[2](2006)在《气固离心流化床动力学及干燥过程热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心流态化是相对于传统重力流态化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气-固接触技术,其中气固两相体系的动力学和热力过程具有复杂的行为。研究离心力流化床床层膨胀、颗粒夹带等动力学问题,分析床层中颗粒的热力干燥过程,对于离心流化床气固动力学模型和离心流化床设备的应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根据离心流化床动力学基本模型,建立空隙率函数模型,得出了床层膨胀方程。操作条件对床层膨胀的影响为:转速增加,床层膨胀起始点对应的表观气速也越大,在相同操作气速下,高转速下的床层膨胀厚度小于低转速时的床层膨胀厚度;确定转鼓壁内径和转速下,厚床层内表面颗粒有效重力相对较小而气体曳力又相对较大,所以随表观气速的增加,厚床层首先开始膨胀,而且膨胀厚度增加显着。掌握床层膨胀行为对指导离心流化床操作和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第一、二类压降变化关系的不同以及模型预测结果与第二类压降实验曲线的差异,分析了影响离心流化床压降的主要因素,在原有气固体系有效重力和孔隙率变化因素基础上,指出颗粒夹带是引起二类压降变化关系的原因之一;通过建立颗粒群的曳力系数模型,对离心流化床中颗粒的夹带进行了研究,将模型预测的离心流化床中颗粒的起始夹带速度与实验和模拟压降曲线对比分析,阐明了第二类压降变化的规律,解释了模型预测曲线与实验发生偏离的内在原因,对建立完善的离心流化床动力学模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根据热量平衡方程、熵方程和有效能方程,对间歇式离心流化床干燥器的干燥过程进行了热力分析;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外部操作条件对干燥过程的影响,验证了离心流化床热力分析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6-05-01)
周进,黄卫星,肖泽仪,官益豪,何娟娟[3](2005)在《离心流化床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考虑了离心流化床在初始流化后气速增大引起的床层膨胀,通过引入气速与空隙率变化函数关系建立了离心力场气固流态化的动力学模型,得出了空隙率和床层膨胀关系式,从而得出床层压降的计算公式。理论预测的针对不同转速、不同颗粒的床层压降与临界速度的关系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能更准确地预测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05年04期)
周进,黄卫星,官益豪,何娟娟[4](2005)在《离心流化床应用研究与装备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离心流态化技术的开发背景 ,重点介绍了其在初始流化、传质传热、气固动力学、气泡行为、颗粒的扬析、化学工艺条件、超细粉颗粒的应用研究及设备开发。在一些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发商业化离心流化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化工装备技术》期刊2005年02期)
周进[5](2005)在《离心流化床中气固流态化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固离心流态化是一种超重力气-固接触技术,其气固两相间的相互作用和传质传热效率远高于传统重力流化床。研究离心力场条件下气固两相的流化行为,建立离心场气固流态化动力学模型,不仅对完善流态化学科理论体系及进一步的传热传质研究有重要学术价值,同时对离心流化床装备的应用开发和设计有重要实际意义。 论文从离心流化床的操作控制和气泡尺寸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阐明了离心流化床抑制气泡生成和长大、实现散式流态化(或控制流态化质量)的原理。根据Geldart 颗粒分类思想,以Ergun方程为基础,考虑粘性力与惯性力的相对大小,新建立了B/D 类颗粒的边界方程。通过将超重力因子引入边界方程,得到了超重力场中颗粒分类的边界方程。方程表明,随超重力因子的增加,C/A、A/B 和B/D 颗粒边界将发生移动,从而揭示了离心流化床中颗粒流化特性的转变机理。这一结果为在离心流化床中实现C 类颗粒的流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流态化实际生产操作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入超重力修正传统重力场下的颗粒自然聚团准数,表明了在离心流化床中可通过增加有效重力来克服粘性剪切力,从而使颗粒从聚团表面脱落,进一步揭示了超重力场促进聚式流态化向散式化转变、改善流化质量的机理。 根据动量守恒原理分析离心场中床层的受力,建立了离心力场气固流态化体系床层压降预测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床层压降和流化速度的模型预测值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表明,对于第一类压降变化关系,模型理论预测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针对模型预测第二类压降变化关系(压降随气速增加反而降低)时与实验结果差异较大,首次考虑气流干扰导致颗粒滑移对有效重力的影响,提出改进模型。与实验结果比较,改进模型预测结果可靠性显着提高。最后还对离心流化床中气固两相的传热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5-04-15)
王海,施明恒[6](2003)在《离心流化床中强制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离心流化床干燥器中气体与被干燥颗粒物料之间的强制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 ,获得了各主要运行参数对气固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 ,并利用场协同原理分析了对流换热强化的机理 .实验证明 ,在一定转速范围内 ,在气流速度方向和热流方向 (温度梯度方向 )一致时 ,换热的准则关联式具有Nu =CRePr的形式 .获得了满足Nu~RePr呈直线关系的Pe(Pe=RePr)数变化范围和临界Pe数 ,当Pe数大于临界值后 ,离心流化床中对流换热强度随Pe数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会明显减缓并偏离线性区(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王海,施明恒[7](2002)在《离心流化床干燥过程中传热传质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典型的多孔湿物料在离心流化床中干燥过程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首次将含湿多孔介质传热传质过程和物料与气流之间的外部传递过程相耦合 ,导出了离心流化床的理论模型和控制方程组 ,对于离心流化床中湿物料的干燥过程引进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增加气体表观流速、控制入口气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加大床体转速均对干燥有不同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2年10期)
王海,王馨,施明恒,丁燕菁[8](2001)在《离心流化床中多孔介质干燥的传热传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典型的多孔湿物料在离心流化床中干燥过程的理论分析,将含湿多孔介质传热传质过程和物料与气流之间的外部传递过程相耦合,导出了离心流化床的控制方程组. 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离心流化床中湿物料的干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本文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薛付英,王维,阎红[9](2001)在《离心流化床中的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多种不同形状的萝卜、韭菜等蔬菜及粮食种子在离心流化床中干燥特性的实验结果,得出了恒速干燥阶段的传热准数关联式,并找出了影响整个干燥过程干燥速率的因素,同时讨论了不同操作条件对干燥速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薛付英[10](2001)在《离心流化床干燥器干燥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十几种不同形状,不同类型的物料在离心流化床干燥器(简称CFBD)中的干燥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物料包括一些蔬菜和粮食种子,还有玻璃珠、分子筛等。颗粒直径范围为(0.99~9.01)mm,密度范围为(873~2543)kg/m~3。满足物料流化均匀,床层稳定,有清晰流化界面的条件。 首先,研究了物料的流体力学特性,并对不同操作条件,如堰高、风速、转速改变的情况下测空气表观气速与床层压降之间的关系,与前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由实验结果回归出最小流态化速度的关联式如下: Re_(mf)=0.2719Ar~('3.1309) 其次,在流体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对CFBD中固体物料与传热介质热空气在恒速干燥阶段的传热特性作了详细的研究。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推导,得出计算恒速干燥阶段传热膜系数的数学模型:并找出影响CFBD中颗粒与流体间对流传热膜系数的因素,通过因次分析的方法,将传热膜系数和其影响因素归结为五个无因次数群,即 Nu=f(Re,Pr,Fc,Nb)并对31组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得出恒速干燥阶段的传热准数关联式: Nu=0.00716R_e~(1.2)F_c~(O.23)(Nb)~(-0.423) 最后,对8种蔬菜及粮食种子,测定了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并对在不同操作条件下测出的干燥曲线及速率曲线作比较。找出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有:操作气速,转鼓转速,热风温度,物料形状,物料特性等。并具体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干燥速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1-06-08)
离心流化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离心流态化是相对于传统重力流态化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气-固接触技术,其中气固两相体系的动力学和热力过程具有复杂的行为。研究离心力流化床床层膨胀、颗粒夹带等动力学问题,分析床层中颗粒的热力干燥过程,对于离心流化床气固动力学模型和离心流化床设备的应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根据离心流化床动力学基本模型,建立空隙率函数模型,得出了床层膨胀方程。操作条件对床层膨胀的影响为:转速增加,床层膨胀起始点对应的表观气速也越大,在相同操作气速下,高转速下的床层膨胀厚度小于低转速时的床层膨胀厚度;确定转鼓壁内径和转速下,厚床层内表面颗粒有效重力相对较小而气体曳力又相对较大,所以随表观气速的增加,厚床层首先开始膨胀,而且膨胀厚度增加显着。掌握床层膨胀行为对指导离心流化床操作和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第一、二类压降变化关系的不同以及模型预测结果与第二类压降实验曲线的差异,分析了影响离心流化床压降的主要因素,在原有气固体系有效重力和孔隙率变化因素基础上,指出颗粒夹带是引起二类压降变化关系的原因之一;通过建立颗粒群的曳力系数模型,对离心流化床中颗粒的夹带进行了研究,将模型预测的离心流化床中颗粒的起始夹带速度与实验和模拟压降曲线对比分析,阐明了第二类压降变化的规律,解释了模型预测曲线与实验发生偏离的内在原因,对建立完善的离心流化床动力学模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根据热量平衡方程、熵方程和有效能方程,对间歇式离心流化床干燥器的干燥过程进行了热力分析;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外部操作条件对干燥过程的影响,验证了离心流化床热力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心流化床论文参考文献
[1].曾涛.离心流化床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2].官益豪.气固离心流化床动力学及干燥过程热力分析[D].四川大学.2006
[3].周进,黄卫星,肖泽仪,官益豪,何娟娟.离心流化床动力学模拟[J].化工机械.2005
[4].周进,黄卫星,官益豪,何娟娟.离心流化床应用研究与装备开发[J].化工装备技术.2005
[5].周进.离心流化床中气固流态化行为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
[6].王海,施明恒.离心流化床中强制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J].化工学报.2003
[7].王海,施明恒.离心流化床干燥过程中传热传质的数值模拟[J].化工学报.2002
[8].王海,王馨,施明恒,丁燕菁.离心流化床中多孔介质干燥的传热传质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1
[9].薛付英,王维,阎红.离心流化床中的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1
[10].薛付英.离心流化床干燥器干燥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