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连铸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连铸,测量,在线,缺陷,钢种,质量,工艺。
连铸坯论文文献综述
姜双海[1](2019)在《湘钢工具钢50BV30连铸坯表面凹陷的改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湘钢工具钢50BV30连铸坯表面凹陷的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采取适当降低结晶器一次冷却强度,使用粘度与润滑效果较好结晶器保护渣,恒拉速浇铸等措施,湘钢工具钢50BV30连铸坯表面凹陷缺陷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最终50BV30连铸坯轧制的盘条完全满足客户使用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同敏[2](2019)在《层状铝合金复合材料连铸坯凝固过程模型化及界面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工业生产中常用的3系和4系铝合金为典型,以不同形状的铝合金层状复合材料为对象,针对连续铸造过程中复合界面的控制问题以及复层铸坯的成型问题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以期为铝合金层状复合材料直冷连续铸造制备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期刊2019-10-28)
肜玲华,姚小峰[3](2019)在《连铸坯皮下气泡的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舞钢生产连铸坯皮下气泡问题进行氧气、氮气及氩气分析,结果表明:氩气流量不合理、结晶器保护渣水分含量超标、结晶器流场运动以及结晶器小盖板处蒸汽是连铸坯表面产生皮下气泡的主要诱因。通过稳定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进一步优化结晶器内钢水流场、调整合适的塞棒氩气流量减少气泡俘获率、封堵结晶器盖板凝结蒸汽以避免保护渣水分含量超标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连铸坯皮下气泡的产生。(本文来源于《冶金与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王志春,孙雪冬,袁伟[4](2019)在《连铸坯尾端电磁超声横波换能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电磁超声横波检测表面温度为500℃连铸尾端的坯壳厚度的问题,分析此温度下电磁超声换能器的换能机制。本文以坯壳厚度为30 mm的Q235小钢坯为被测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建立圆柱形永磁体和螺旋线圈的电磁超声换能器模型。分析在钢坯表面温度为500℃时的换能机制的主导因素,在相同偏置磁场强度和激发电流下,通过对比仅考虑洛伦兹力作用下的位移振幅和洛伦兹力与磁致伸缩应力的迭加作用下的位移振幅大小来分析主导因素,并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验证,同时分析了激励频率对换能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坯壳表面温度为500℃时,随着频率增大,横波激发换能机制由两种机制转变成洛伦兹力占主导因素,且铁磁材料降低了电磁超声换能器的激发难度,为设计电磁超声换能器系统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声学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王春梅,黄永建,李双江[5](2019)在《300 mm×360 mm连铸坯生产Φ80mm非调质钢38MnVS6工艺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调质钢38MnVS6(/%:0.36~0.40C,0.50~0.65Si,1.30~1.45Mn,≤0.020P,0.045-0.065S,0.10~0.30Cr,0.015~0. 030Al,≤0.05Mo,0.08~0.12V,0.013~0.019N,0.015~0.025Ti)棒材生产流程为60 t LD-LF-VD-CC-Roll工艺。通过控制LD终点[C]≥0.10%,[P]≤0.015%;LF精炼渣碱度R和Al_2O_3含量分别控制在3.0~4.0和20%~~25%;VD后喂S线,控制钢水[S]=0.055%左右;连铸采用低碱度(R=0. 65)保护渣;控制终轧温度900℃,轧后棒材缓冷等工艺生产Φ80 mm棒材,产品A类夹杂(粗细)在1.5级,中心疏松1.5级,晶粒度7级,棒材产品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2019年05期)
[6](2019)在《连铸坯表面温度测量装置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方向围绕连铸智能优化控制需求,结合2011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重大任务,凝练出“连铸坯表面温度测量装置研究与应用”课题。该课题针对连铸智能优化控制需求,经过4年来的理论研究、试验等基础研究,突破差分多光谱CCD图像测温仪研制、表面温(本文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期刊2019-09-03)
王建臣[7](2019)在《提高45#钢连铸坯内部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45#钢连铸坯内部缺陷有角部裂纹、皮下裂纹、皮下气泡、夹杂物等;造成因素有:连铸坯冷却不均匀、结晶器锥度等;优化二冷配水、结晶器分类使用、降低过热度、稳定拉速等可提高连铸坯内部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杜立功,王伟,常国栋[8](2019)在《超纯铁素体不锈钢连铸坯表面卷渣缺陷改善》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的卷渣缺陷进行了分析,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由于加入了稳定化元素钛,铸坯表面卷渣缺陷比较突出。对浇铸过程钢水的反应、连铸工艺参数等进行研究并优化,铸坯表面的卷渣问题得到改善。通过上述措施,减少了铸坯的修磨损失,提高了物流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山西冶金》期刊2019年04期)
胡嘉成,王向阳,刘晗[9](2019)在《基于深度学习的连铸坯表面缺陷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提取图像的纹理、几何特征并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进行检测和识别的方法,对宝山钢铁现有的连铸坯表面裂纹、凹陷、夹杂物、气孔、划痕等缺陷进行分析,缺陷检测准确率为83%.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方法进行缺陷检测.该方法对裂纹缺陷的检测准确率为93%,对其他缺陷(由于凹陷、夹杂物、气孔、划痕等缺陷数据较少,这些缺陷归为一类)的检测准确率为88%.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能够有效检测、识别出具有缺陷的连铸坯,检测准确率较高.(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魏和平[10](2019)在《异钢种连铸坯柔性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制定异钢种混浇连铸坯的筛选流程、建立数字化柔性轧制工艺模型、开发专门的数据传输系统,异钢种连铸坯的轧制全部采用柔性轧制工艺,混浇坯生产组织得以正常运行,原料库存得到及时消化,同时异钢种混浇连铸坯的性能合格率由2018年第1季度的60.4%提高到2019年第2季度的98.15%。(本文来源于《宽厚板》期刊2019年04期)
连铸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选取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工业生产中常用的3系和4系铝合金为典型,以不同形状的铝合金层状复合材料为对象,针对连续铸造过程中复合界面的控制问题以及复层铸坯的成型问题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以期为铝合金层状复合材料直冷连续铸造制备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研究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铸坯论文参考文献
[1].姜双海.湘钢工具钢50BV30连铸坯表面凹陷的改善[J].中国金属通报.2019
[2].王同敏.层状铝合金复合材料连铸坯凝固过程模型化及界面质量控制[C].2019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2019
[3].肜玲华,姚小峰.连铸坯皮下气泡的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冶金与材料.2019
[4].王志春,孙雪冬,袁伟.连铸坯尾端电磁超声横波换能机制分析[J].声学技术.2019
[5].王春梅,黄永建,李双江.300mm×360mm连铸坯生产Φ80mm非调质钢38MnVS6工艺实践[J].特殊钢.2019
[6]..连铸坯表面温度测量装置研究与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9
[7].王建臣.提高45#钢连铸坯内部质量[J].中国金属通报.2019
[8].杜立功,王伟,常国栋.超纯铁素体不锈钢连铸坯表面卷渣缺陷改善[J].山西冶金.2019
[9].胡嘉成,王向阳,刘晗.基于深度学习的连铸坯表面缺陷检测[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魏和平.异钢种连铸坯柔性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宽厚板.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