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主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育馆主空间,光环境,扎根理论,评价指标
主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白欣玉[1](2018)在《高校体育馆主空间光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体育馆的使用主体是大学生,优质的体育馆光环境不仅可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频次和使用时间,还能给其心理和生理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光环境评价是建筑光环境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光环境评价研究的前提与基础。本文以高校体育馆主空间光环境评价指标为研究对象,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影响光环境质量的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来构建光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为进一步建立高校体育馆光环境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研读与总结,对建筑光环境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及方法有了深入了解。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叁章,是从主、客观两方面对影响体育馆光环境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评价因子。在这一部分,笔者首先对高校体育馆主空间光环境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量化研究,将测量得到的物理参数进行整理并分析,结合目前的标准和规范整理提取得到了体育馆主空间光环境评价的客观影响因子;然后笔者借助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使用者对光环境的主观感受,再通过对访谈资料的逐级编码分析,归纳提取出关键因素和主类属、构建出高校体育馆主空间光环境评价的主观影响因子。第叁部分是将客观影响因子和主观影响因子结合整理并提取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构建高校体育馆主空间光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对高校体育馆主空间光环境评价指标的研究,不仅是建立光环境评价体系研究的前提与基础,也为体育馆光环境设计及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光环境的质量。(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期刊2018-06-01)
高云庭[2](2018)在《基于3F和5R原则的可持续建筑主空间设计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F和5R重要设计原则为基础,从五个方面分析、梳理和诠释了当今可持续建筑主空间设计的基本特征。室内环境的可持续设计既是具有生态环保性的,同时也是具有人文属性的,这种内在特征应当被设计所重视,并在空间环境中清楚做表达。(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8年05期)
林耀阳[3](2011)在《基于大学生行为模式的高校体育馆主空间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体育馆具有明确的使用群体,当代大学生作为高校体育馆主要使用者,其行为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设计若能以此行为模式为根据,将对高校体育馆设计提供很好的思路,并将探讨出一条利用行为模式分析的高校体育馆设计思路。体育馆的主空间直接决定体育馆的质量,近年来高校体育馆建设发展很快,目前高校体育馆主空间的设计、使用和管理在兼容性和多元化方面有了基本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但却基本是套用社会体育馆设计的相关理论,缺乏从学生体育行为模式出发的设计思考。论文通过对现有的关于大学生行为模式的文献进行研究,了解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模式特点及发展趋势,总结出相应的功能要求,并以此为出发点对现有体育馆主空间的设计进行调查研究,探讨现实可行的设计策略,进而整合现有的技术条件,提出基于当代大学生行为模式的高校体育馆主空间设计策略。论文共5章,分别为背景介绍、行为模式与功能需求研究、实例研究总结设计思路、设计要点分项研究,以及最终提出的主空间设计策略五个部分:1.背景介绍部分主要明确高校体育馆的建设和研究状况,界定研究的概念、方法、目的与意义;2.行为模式与功能需求研究部分主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模式,总结出该行为模式对高校体育馆设计的相应功能要求;3.实例研究总结设计思路部分结合实例,探讨满足这些功能诉求的现实可行的设计策略,进而提出高校体育馆设计的新思路。4.设计要点分项研究部分针对高校体育馆主空间设计所包含的内容、所需的设备设施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创新设计的可能;5.主空间设计策略部分提出基于当代大学生行为模式的高校体育馆主空间设计策略,并结合设计模型进行阐述,为以后的高校体育馆主空间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1-06-01)
罗晓清,王士同,徐红林[4](2007)在《基于辅助空间与主空间合作的半监督聚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监督聚类仅仅基于主空间,当辅助空间被引入聚类过程时,无监督聚类成为半监督聚类。代价函数的设计既考虑到主空间又考虑到辅助空间,从而一个新颖的基于辅助空间与主空间合作的半监督聚类方法APMSC被提出。该算法通过迭代优化,使得相应的代价函数最小化,最终得到有效的聚类结果。通过实验证实了APMSC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07年23期)
魏强,景政治,唐葆亨[5](2006)在《城市中心区的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主空间——西湖文化广场设计中的城市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杭州市中心区武林广场中西湖文化广场建筑设计,指出:在城市中心区域的超大体量建筑综合体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应将城市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基础,首先须考虑城市中心区域的整体性、关联性、耦合性,其次才是建筑本身。运用丰富的空间想像力,将城市建筑形体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并与立体交通统一设计、建设,这是大城市走向高度集中的一种新型建筑模式,也是大城市旧城综合再开发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新建筑》期刊2006年04期)
史丽秀,朱茜[6](2000)在《住宅主空间室内设计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住宅室内空间包括两大部分主空间与次空间。主空间指起居室、卧室、书房、餐厅、厨房、卫生间,它在住宅室内设计中起主导作用;住宅的次空间包括门厅、走道、阳台、贮藏空间,相对起次要作用,但它象一篇文章的标点符号,与主空间一起共同描写居住环境优美的篇章。(本文来源于《室内设计》期刊2000年01期)
赵双锁[7](1985)在《主空间校正法的两种新格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一类所谓可分Stiff常微分方程组的初值问题 y'=f(t,y),y(t_0)=y_0,y,y_0,f∈R~m进行数值积分,1975年,J.D.Lambert提出了主空间校正(Correction in the DominantSpace)法即CDS方法的基本思想,后来,P.Alfeld和J.D.Lambert发展了这种思(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期刊1985年01期)
主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3F和5R重要设计原则为基础,从五个方面分析、梳理和诠释了当今可持续建筑主空间设计的基本特征。室内环境的可持续设计既是具有生态环保性的,同时也是具有人文属性的,这种内在特征应当被设计所重视,并在空间环境中清楚做表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白欣玉.高校体育馆主空间光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8
[2].高云庭.基于3F和5R原则的可持续建筑主空间设计特征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
[3].林耀阳.基于大学生行为模式的高校体育馆主空间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1
[4].罗晓清,王士同,徐红林.基于辅助空间与主空间合作的半监督聚类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
[5].魏强,景政治,唐葆亨.城市中心区的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主空间——西湖文化广场设计中的城市设计[J].新建筑.2006
[6].史丽秀,朱茜.住宅主空间室内设计的思考[J].室内设计.2000
[7].赵双锁.主空间校正法的两种新格式[J].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