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房助产士职业危险的因素及防护措施

浅谈产房助产士职业危险的因素及防护措施

王佰叶(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平顶山467002)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362-02

【摘要】目的分析产房助产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方法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建立全面防护措施。结果减少助产人员职业暴露危害,最大限度地保护助产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助产士职业危险防护措施

产房是产科工作的中心环节,助产士工作在产房第一线,承担着保护母婴生命的重责,精神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经常暴露于各种危险之中,不仅严重威胁着助产人员的身心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母婴健康、产科工作质量。分析产房存在及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危害,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助产人员的安全。

1产房常见职业危险的因素

1.1物理性危害

1.1.1损伤助产士在抢救产妇、会阴缝合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不同锐器,如各种注射针头、手术刀片、针剂安瓿、碎玻璃、缝合针等,若处理措施不当会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1.1.2噪声胎心监护仪、心电监护仪、吸痰器使用时发出的声音以及产妇分娩时的呻吟等形成的噪音,可引起头痛、头晕、耳鸣等,还可出现恐惧、易怒、心情烦躁、注意力分散等情绪,导致工作容易出差错。

1.1.3紫外线紫外线照射消毒使用不当可引起皮炎、眼炎、皮肤过敏等。高浓度臭氧吸入可引起气促、胸闷、肺水肿。

1.2化学性危害产房常用的含氯消毒剂、碘等消毒剂,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对人的皮肤、眼、呼吸道及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并且紫外线消毒产生的臭氧能破坏呼吸道黏膜和组织。

1.3生物性危害产房助产士工作特殊,经常面临急产、难产和母婴抢救,助产士常在产妇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处置和抢救,在时间上来不及进行自我保护,经常直接或间接接触产妇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羊水等,增加了职业危险的发生。

1.4心理社会性危害产科患者急症多,产程变化快,使助产士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加上社会人对分娩的高风险认识不足,一旦出现问题不能理解,甚至投诉、辱骂、威胁助产人员,损害了助产人员的身心健康。

2防范措施

2.1加强助产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增强产房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普及防护知识,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将职业防护纳入产科管理的重要环节。

2.2加强业务学习助产士除了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外,还应注意人文科学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学习,从容对待各种心理压力,减轻心理压力带来的身心损害。

2.3物理性危害的防护在使用缝针时应用持针器、镊、钳等夹取,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切忌用手接触缝合针。在接生过程中规范地进行每一步操作,注意力应集中,避免忙乱操作,导致意外损伤。一旦发生针刺伤后,应立即挤出伤口的血液,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用碘伏及70%乙醇擦拭。进行紫外线消毒时,要离开消毒现场,眼睛不要直视紫外线光源,消毒后及时开窗通风。监护仪器调节适当音量,加强仪器保养,避免设备老化造成的不必要噪音。做好对产妇的解释安慰,讲解分娩过程,保存体力,不要大声喊叫,以利分娩。

2.4化学性危害的防护了解消毒剂的理化性质,配制时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及时盖好容器,避免消毒剂挥发。及时清理医疗垃圾,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对产房、待产室进行室内空气的交换及消毒,减少对身体的危害,并定期对产房的环境进行卫生学监测。

2.5生物性危害防护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掌握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加强自身防护,认真做好七步法洗手、戴口罩等自身防护措施,接触产妇前后洗手、脱手套后洗手,当要接触到血液、羊水或污物时要戴手套,有皮肤破损者、接触特殊传播性疾病产妇时,要戴双层手套;在接产时,佩戴具有防护性的口罩、护目镜、防渗漏的皮围裙、胶鞋等,如果不慎被特殊产妇的血液、体液所污染,做好清洗消毒及跟踪。

2.6合理配置人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助产士体力劳动较重,精力高度集中;可适当增加产房助产士的人数以减轻工作负担,实行弹性工作制,尽量保证助产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助产士应加强个人修养,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讨论

助产士在工作中,由于受以上职业危险因素的危害,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助产人员的安全,应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如加强职业防范知识的培训,树立标准预防的观念;制定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培训指导;加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的学习等。规范各项操作程序,避免一些危险操作。只有保持身心健康,加强自身防护,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护理质量,才能适应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毕红丽,潘淑杰,李玉洁.助产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探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617-5618.

[2]梁贵生.噪声与健康.护理研究,2004(9):1511.

标签:;  ;  ;  

浅谈产房助产士职业危险的因素及防护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