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理科综合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生理科综合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陈相光[1]2003年在《高中生理科综合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是新世纪世界各国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共识,也是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面向21世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各级各类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突出明确的要求;相应地,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不断深化改革,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引导人才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在中学实行分科教学的现状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今基础教育领域能力培养研究的新课题,更是广大中学教师应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阐释了理科综合能力的结构,调查分析了高中生理科综合能力的现状,并构建了学科教学中理科综合能力的培养策略,这对指导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深广的意义和价值。理科综合能力是指在理科学科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活动特别是探究学习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科综合能力的实质是结构化、网络化、程序化的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高度概括化的认知结构。理科综合能力以理科学科能力为基础,以思维能力和学习策略为核心,基本能力和复合能力是其表现形式,构建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是其发展的有效途径。依据对理科综合能力的结构分析,我们用试题测试法、问卷法对高中生理科综合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理科综合能力表现形式中的基本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较强,复合能力(实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较弱;通过对调查结果成因分析得出,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诸多弊端:重讲授轻探究;重一般知识教学,轻方法、策略的培养;重结论轻过程,重书本轻联系;实验教学重操作轻体验等,这些教学弊端影响了学生理科综合能力的发展。本研究以能力培养的理论为指导,阐述了理科综合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应具有的基本特点:综合的层次性、知识的联系性、学生主体参与性、学习的探究性、教学的开放性;提出了理科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包括用整体的思想组织教学内容,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注重体验探究过程,合理构建认知结构,重视培养学习策略,进行小课题学习等。 我们运用上述教学策略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教学实验,并采用成绩测试、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实验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表明,在高中理科教学中选择上述教学策略能显着提高学生的理科综合能力。

章燕[2]2014年在《高中生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文中研究指明实验设计能力是科学探究能力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同时也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能力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在对生物实验设计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用可信的调查工具对高中生的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现状及影响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的各项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据此提出可行的培养策略,从理论上进一步完善了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方法,以期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启示和参考。本研究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通过自编《高中生生物实验设计能力水平测试卷》,调查本省部分学校高中生的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现状,发现当前学生该项能力水平较差;在分析国内外关于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具体内容、意义和方法。第二部分研究生物实验设计的一般理论。首先界定“生物实验设计”与“生物实验设计能力”,并阐述生物实验设计的内容、原则和类型等基础知识,为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明确基本的准则。本研究认为任务分析理论奠定了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的理论基础,能力的发展应该建立在掌握相关技能的基础上。依据该理论,笔者对生物实验设计能力进行了分析。第叁、四部分是论文的重点。根据第二部分对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的分析,第叁部分选择国外已有的TIPS(test of integrated process skills)量表考查学生对影响实验设计能力的各项技能的掌握情况,并采用SPSS分析其中4项技能与实验设计能力的相关性。调查显示:①4项技能与生物实验设计能力间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②学生尚未很好地掌握各项技能,技能总体水平中等,其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技能较好,预测结果、确定变量、下操作定义技能一般,设计实验技能较差;③各项技能间均存在相关性;④同时学生的生物实验设计能力及技能水平均存在年级差异。结合调查发现的问题和已有的研究基础,论文第四部分从注重各项技能培养、加强生物实验设计能力训练、优化生物实验设计能力评价叁个方面,提出了六条提高高中生物实验设计教学的实施策略,为中学生物教学提供参考。论文最后,总结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赵萱[3]2012年在《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混班就读外籍学生的教育图景》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全球化浪潮、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迁徙与教育国际化进程,校园中师生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实际的教学和管理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国际教室”在纽约、巴黎等国外大都市已是随处可见,学校的育人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生存,更要学会共存。人口迁移令上海新移民教育成为关注焦点,构建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部署则直接催生了上海基础教育国际化。2010年在沪外国常住人口达到了162481人,同为上海建设者,这一群体亟需的后勤保障则是解决子女的就学问题,尽管上海不乏国际学校、国际部等专门的外籍子女学校,但是仍有不少家长出于对国内扎实基础教育的青睐,而争相将外籍子女送至本地中小学校就读。在基础教育国际化背景之下,这群在上海本地学校参与混班就读的外籍中、小学生,他们在校园里的跨文化适应、沟通、融入作为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进入我的视阈则是缘于2008年岁末一次偶然的际遇,在观看一所高中学校的新年晚会时,结识了作为导引员的李惠敏同学,颇为投缘而一直保持联络,但是直到大半年后再去这所学校,才偶然从校办主任口中得知,这原来是位韩国女生,令我颇为诧异的是这么久以来,我却从来没有感觉她身上有一种“异国学生”的气质,浑然将她视为一位普通的高中女生,由此,好奇心驱使着我走进学校,参与和观察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生活,了解和聆听教师、中国同学、教育管理人员等相关群体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回应,转眼叁年有余,从繁冗、详实的资料堆、访谈录中集结此文,虽未逃脱言不及义之嫌,仍尽力以上海为样本,描绘一幅基础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外籍学生混班就读的教育图景,其中论文主体部分共有七章:第一章:写作背景与研究意义。作为历史趋势的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在国内、美、英、日、台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略述与发展现状;以UNESCO为代表的国际组织探索在教育中融入文化多样性与世界和平共存理念,中小学应对以学会共存为教育目标的挑战;作为时代背景的上海未来的建设需要基础教育的扶持;美、日、韩等国的外籍子女教育,香港的非华语学生教育,台湾中小学的外国学生教育政策与现状对于本研究均有参考价值。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教育形式和概念的辨析,呈现本文研究对象由于其特殊性而游离在现有定义之外;国内外跨文化适应、跨文化敏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本文中颇具借鉴价值;并且本文对国内已有的、对于外籍中小学生教育研究的文献做梳理。第叁章:研究方案。阐释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案,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四章:宏观领域:上海市外籍人员子女教育研究。上海市外籍人员子女教育发展的历史简述和政策分析,上海中小学接受外籍学生参与混班就读的现状描述以及针对上海当地极富代表性的7所学校展开的个案研究。第五章:中观视域:师生文化适应与跨文化敏感的实证研究。外籍中小学生的文化适应始徘徊在游离与融合之间,本地师生则对此呈现出不同的跨文化敏感程度。第六章:微观场域:学校中相关利益群体的声音与回归教育本身的思考。外籍学生和家长的过高心理预期常常会带来落差与不适,不同国籍的家长有着不同的教育需求;本地学生、家长的矛盾情绪集中在教育资源配置与自身发展这一问题上;而外籍生主管、班主任、任课教师则从各自经历中积累经验,不断总结。第七章:回溯与展望。理性思考外籍学生参与混班就读这一独特的教育现象与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外籍学生参与混班就读的程度理应成为衡量基础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并成为其指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入解读上海基础教育国际化现状,稳步推进这一进程需培养国际化的师资,尝试借鉴国外的经验开展中小学教师跨文化培训,致力于建构针对参与混班就读的外籍学生辅助体系协助其融入当地教育环境。

赵剑宏[4]2013年在《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古语授课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社会语言学个案研究方法,考察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的外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情况,分析基础教育阶段蒙古族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学习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蒙古族学校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现行蒙汉双语教育政策指导下,蒙古族中小学全面开设了英语课程,蒙古族学生主要通过课堂学习英语。本研究首先系统梳理了内蒙古双语教育背景下的外语课程政策沿革,并在蒙古族聚居程度较高的锡林郭勒盟开展个案调查,从主体与客体评价、外部与内部对比等层面,综合研究不同性别、学段和学业程度蒙古语授课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特征和需求,分析影响蒙古语授课学生英语学习的教育政策、语言环境、英语师资、英语学习条件等因素,探讨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蒙古族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与多语掌握程度的关系。从教育政策的动态发展角度分析,内蒙古双语教育的语言能力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外语成为蒙古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外语课程的地位逐步确立,课程目标和评价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英语学习的现实环境因素分析,蒙古族中小学英语师资较为薄弱,英语学习的客观条件不理想,蒙古族学生需在汉语影响力不断扩大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从学习成效看,英语起始学段下延后,蒙古语授课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仍然偏低,多数中学生存在英语学习困难,英语成绩两极分化明显。从语言能力看,作为不平衡双语者,绝大多数蒙古语授课学生需借助蒙古语和汉语学英语。不同性别、年龄的学生在语言使用情况、学习态度和方法、学习需求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与男生相比,女生的汉语水平相对较高,更多借助汉语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英语学习成效也更高。与高中生相比,初中生上学前习得汉语的人数比例增加,英语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自我评价相对更高。在优先发展民族教育的政策支持下,内蒙古民族中小学英语教学快速发展。从内蒙古双语教育的发展趋势看,英语学习环境不断改善,学生的汉语水平不断提升,英语学习成效也将随之提高。然而,实现“母语作为基本要求,汉语作为必备素质,外语作为发展能力”的双语教育目标,需要协调发展多语能力,解决现存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为促进蒙古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民族教育质量,本研究在探讨英语起始学段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蒙汉双语教育体系中英语课程的定位,分析英语课程标准的适切性,并从外语课程发展规划、师资建设、学习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栗晓倩[5]2017年在《高中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学和物理是联系最为紧密的两门学科,数学是描述物理现象的工具,物理理论反过来解释数学规律。在新课改的环境下,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已经明确要求考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其中应用数学包括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从数学知识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采用分科教学的教学模式,人为割裂了物理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科间产生彼此孤立甚至壁垒森严的对立局面,影响学生数理综合能力的发展,高中生普遍缺乏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展开本文的研究。本文基于对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的认识以及对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解读,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探访哈尔滨市五所高中各年级学生物理和数学学习现状,包括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概念界定的掌握、对物理学科与数学学科相关性的认识、对物理解题方式方法是否存在局限性、对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学习态度。结合高中生在物理解题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为突破口进行实践研究。本研究主要涉及:分析近七年黑龙江省高考试题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所占比重、调查高中生数学思想方法掌握程度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现状、高中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时在哪些环节能力欠缺、分析导致学生解题困难的原因有哪些、针对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可行性策略。希望能为培养高中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熟练掌握和物理解题能力提供参考价值和可行性依据,同时提高数学教师和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方法具体应用和表现形式的重视,加强数学与物理综合的意识。

洪小玲[6]2013年在《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分数报告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外知名测量专家Ronald Hambleton(2008)提及,“如果忽视了考试的分数报告,那先前的所有努力都是白费。”分数报告在近十年受到美国、加拿大等的关注和重视,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获得长足发展。但在高考之后,中国学生和家长获取的结果只是总分和各科分数。即使两位考生的分数相同,也不能说明他们拥有相同的认知水平或思维能力;笼统的分数提供的信息太模糊、简单,也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让分数形成反馈、服务教育等功能的呼声愈涨,进行大规模纸笔测验的分数报告设计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本课题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跨文化研究法等,一方面对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分数报告的设计等关键词进行界定和说明,根据分数报告设计的理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另一方面在分数报告的国际经验译介、高考理综分数报告设计的实践探索基础上,设计高考理综分数报告的范式和案例。

焦燕波[7]2008年在《上海高中生生命科学素养现状调查与学业水平考试的探究》文中认为本研究旨在根据新课程改革中高中生命科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以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生命科学素养测量的相关理论,调查研究目前上海市高中生生命科学学业水平的现状,探讨高中学生生命科学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4年制定的《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将培养全体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作为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内容。高中生生命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教育和教师的教学,也离不开高中阶段最终的检验环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本文以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结业考试的调查为切入点,从实践层面上对上海市高中生生命科学素养现状实施调查,结合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和性质,探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阶段需要的学业水平考试与生命科学素养测量的关系和作用,以及如何综合评价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水平。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加以研究。首先,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回顾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理念,回顾了科学素养概念的产生、发展以及测量模型和理论;详细阐述了生命科学素养的内涵和维度;探讨了高中生命科学学业水平与学生生命科学素养测量的相关性,分析了高中生命科学学业水平考试对保障高中生生命科学素养水平的独特优势和社会影响。其次,本文调查分析了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结业考试的考试模式和试卷质量,然后根据课程标准编制了《上海市高中生生命科学素养测试》调查问卷,对上海市640名高中生进行了生命科学素养测量,认为目前上海市高中生生命科学素养总体水平不容乐观,特别是在过程与方法维度的培养上很多学生远远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本研究分析了学校类型、学生文理分科对培养学生生命科学素养水平的影响。从调查结果分析中发现缺乏相应的考试监督制度影响了目前高中结业考的质量和积极性,需要教育相关部门规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最后,本文认为关于生命科学素养的研究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本研究有助于其他教育工作者发掘其他形式的问卷编制方法和调查方法,对高中生生命科学素养测量加以改善和发展。希望本文能对后来从事此方向的研究者提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理论策略和实践操作策略,有助于促进生物学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的生命科学素养理念。

向红[8]2008年在《“3+X”模式下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程的综合化发展,“3+X”高考模式的设立,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对中学教育现代模式是一次极大冲击。站在人才培养的角度如何看待综合能力测试,新高考中化学学科的地位如何,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更好地实施与“3+X”高考相适合的教学模式,以便使学生能适应“3+X”高考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能使学生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已日益成为中学化学教师急待解决的课题。本课题以“3+X”高考模式下理科综合化学教学为研究对象,在对目前中学化学教学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并通过对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从中找寻与“3+X”教育不相适应的差距,探索应对这种考试模式的有效教学措施,并对所提模式进行实践检验。本课题通过对本市30名教师及600名高中学生进行中学化学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现阶段大多数教师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不适应“3+X”考试模式的要求,虽然教师都非常关注“3+X”高考模式的改革,但大多习惯多年来已形成的传统型的教学模式,不愿意或不放心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不善于创造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而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部分学生也习惯于全盘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并认真完成作业的学习方式,每天埋头于大量的习题,虽然刻苦但收效甚微,一到考试,回答问题依旧缺乏“综合观”,并没把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特别是综合能力。针对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对不同的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可运用优化讲授模式进行教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主体;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则运用: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和事实—提出猜想和假设—对假设进行实验推理和论证—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迁移与应用的六步法探究模式进行教学;对于现阶段高中化学复习则宜采取:课前准备—课堂复习—课堂小结——课后反馈的专题学案导学模式进行教学。为了检验上述教学模式的实效性,本课题对上述教学模式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验检验。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的入学成绩、月考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的对比检验,结果发现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入学成绩平均分比较接近,无显着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高叁理综合月考化学平均成绩、优秀率、及格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班,两个班的成绩有了显着性差异。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

陈燕[9]2008年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研究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调查了高二学生物理自主学习现状,分析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出了立足于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学案教学法”、“分层作业法”、“引导反思法”、“错题集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在习题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苏德[10]2005年在《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文中研究表明内蒙古地区实行的“蒙—汉—外”双语教学,不仅是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的特殊类型,同时也是内蒙古地区民族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既是内蒙古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当前内蒙古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又是制约内蒙古民族教育质量的瓶颈。它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内蒙古民族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影响着蒙古族人才的培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繁荣强盛。民族语文和汉语、外语教学有机结合,构成了内蒙古民族教育的最鲜明的特色。少数民族学生在学好本民族语文的基础上,学好汉语和一门外国语已成为内蒙古地区,甚至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蒙汉双语教育是我国整个民族教育事业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西部地区一个重要的省份,其蒙古族教育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蒙—汉—外”双语教育步入了正确而迅速发展的轨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篇博士论文中,笔者试图以民族语言学、语言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论)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重点抓住影响内蒙古地区“蒙—汉—外”双语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综合分析、专题研究和实验探索,研究发展内蒙古地区“蒙—汉—外”双语教学的不同类型和模式问题,形成多方案的发展“蒙—汉—外”双语教学的科学思路和因地制宜地发展“蒙—汉—外”双语教学的决策理论,力图为内蒙古地区“蒙—汉—外”双语教学发展制定科学而有效的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咨询服务。 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绪论中笔者首先说明了选题的缘起及基本构想,分析了蒙古族双语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介绍了国内外双语教学的研究状况,同时也概括介绍了有关民族双语教育的一些其他相关研究资料,并阐明了本研究的基本方法,充分说明了它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第一章相关概念的阐释及其理论基础。文章首先对研究所涉及的有关概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如文化与文化变迁的概念、民族教育的概念,特别是对“双语”、“双语教育”、“蒙汉双语教学”等基本概念做了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为构建全文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中探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的蒙古族文化变迁。其中,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历史背景,文章详细论述了蒙古族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变迁的全过程,并以蒙古族文化的发展变迁为线索,穿起整个蒙古族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叁章蒙古族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与现状。文章以教育史的视角出发,简要回顾了蒙古族教育,特别是内蒙古地区“满蒙”及“蒙汉”双语教学从古代至近代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沿革。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内蒙古地区双语教学发展的历史沿革,深入分析了新世纪内蒙古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中对蒙古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本章首先阐述了实施“蒙一汉一外”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调查的目的、对象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汉语、和蒙语、蒙汉双语和蒙汉外叁语的态度以及对(英、日)外语的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说明实施蒙、汉、外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调查的内容,并进行了全面的数据分析;另外还采用主客位研究的方法分别探讨了民族教育参与者和研究者的不同观点。 第五章蒙古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实验研究。本章首先阐述蒙古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改革可行性实验研究的现实背景,然后通过具体统计分析内蒙古科左后旗甘旗卡一中和内蒙古师大附中的“蒙一汉一英”双语教学改革的实验目的和研究方法、实验假设、实验对象和实验结果,提出蒙古族中小学“蒙一汉一英”双语教学的实验研究结论及启示,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实施“蒙一汉一外”双语教学改革实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六章进行了蒙古族中小学双语教学不同模式的理论分析。该部分在前面现状调查分析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对影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的分析以及对蒙古族教育历史上的双语教育模式的演变过程、我国现阶段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双语教学模式的论述,提出并论证蒙古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模式的不同类型及其理论。 第七章探讨了影响内蒙古地区实施双语教学的因素与条件分析。本章通过地理和经济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对双语教学的影响的阐述,分析论证了影响内蒙古地区实施双语教学的因素与条件。 第八章主要阐述了内蒙古地区“蒙一汉一外”双语教学的前景与策略研究。本章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双语教学发展基本趋势的概括,剖析了对实施“蒙一汉-外”双语教学的不同观点,论述了蒙古族中小学实施“蒙一汉一外”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蒙古族中小学实施“蒙一汉一外”双语教学的的启示及发展对策。关键词多维视野双语教学“蒙一汉一外”双语教学蒙古族中小学

参考文献:

[1]. 高中生理科综合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D]. 陈相光. 山东师范大学. 2003

[2]. 高中生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D]. 章燕.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 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混班就读外籍学生的教育图景[D]. 赵萱. 华东师范大学. 2012

[4]. 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研究[D]. 赵剑宏. 中央民族大学. 2013

[5]. 高中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相关研究[D]. 栗晓倩.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

[6]. 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分数报告设计研究[D]. 洪小玲. 福建师范大学. 2013

[7]. 上海高中生生命科学素养现状调查与学业水平考试的探究[D]. 焦燕波.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8]. “3+X”模式下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的研究[D]. 向红.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9].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D]. 陈燕. 苏州大学. 2008

[10]. 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D]. 苏德.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高中生理科综合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