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分析及血清尿酸与多发性硬化关系探讨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分析及血清尿酸与多发性硬化关系探讨

林海谅[1]2004年在《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分析及血清尿酸与多发性硬化关系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分析我院7年来临床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病人的表现,探讨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探讨血清尿酸水平的动态变化与多发性硬化临床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本院7年来诊断多发性硬化的患者共88人,女性48人,男性40人。对其临床资料及血清尿酸水平进行分析。对照组为神经系统其他炎症疾病和健康体检人员。血清尿酸水平的检测用尿酶法。结果:本组多发性硬化患者起病方式以急性和亚急性为主,视神经、脊髓易受累,脑干和小脑较少累及。男性及女性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低于神经系统其他疾病及正常对照组(p<0.05)。处于多发性硬化急性复发期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低于缓解期患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水平与多发性硬化的病期独立相关(男性r= 0.380,p=0.016,女性r=0.310,p=0.032)。结论:国内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较欧美有所不同。血清尿酸水平的动态检测可作为多发性硬化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的判断指标。

刘波[2]2012年在《血清尿酸水平与多发性硬化关系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为多发性硬化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多种神经病学杂志。全面检索血清UA水平与MS关系的研究结果,要求所纳入文献的设计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对所获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筛选和异质性检验;采用Revman5.0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25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纳入Meta分析,累计多发性硬化病例1521例,对照1088例。结果表明:MS组血清UA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SMD=-O.90,95%CI:-1.08--0.72);MS患者治疗前血清UA水平明显低于激素冲击治疗后水平(SMD=-O.96,95%CI:-1.16~-0.75);RRMS组中处于活动性的MS患者比非活动性MS患者的UA水平低(SMD=-0.80,95%CI:-1.42~-0.18);但我们的结果显示血UA水平与MS患者的神经伤残程度EDSS评分、磁共振活动、MS临床分型没有明显相关性。进行敏感性分析后,结果仍一致。结论:血UA水平与MS具有相关性,其代谢异常可能在MS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UA可作为观察MS病情活动性及激素疗效的指标之一,升高血清尿酸水平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方法。

钱百成[3]2009年在《滋阴固本方对多发性硬化急性期临床疗效及血清尿酸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滋阴固本方治疗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急性期肝肾阴虚型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尿酸(UA)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有效的作用机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0例多发性硬化肝肾阴虚证患者分为滋阴固本方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30例。常规组治疗采用许贤豪教授的激素大剂量短疗程疗法(27天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滋阴固本方,对照组禁服中药。28天一个疗程。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当日或次日、第28天的血清尿酸水平,并与其他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对照组(简称NIND组)相比较。结果(1)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扩充致残量表评分均显着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 )。(3)实验检测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NIND对照组(P<0.05 ),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血清尿酸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1)肝肾阴虚证是多发性硬化的常见证侯和主要病机,滋阴固本方以滋补肝肾、健脾和胃为着眼点,明显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在改善症状、体征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2)研究表明,在多发性硬化急性期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后血清尿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提示血清尿酸水平可作为观察多发性硬化病情活动性及疗效的指标之一,滋阴固本方可能通过影响尿酸代谢,升高血清尿酸水平,从而改善病情。

王雅泉, 戴江平[4]2014年在《78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尿酸与TNF-α变化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病情与其血清中尿酸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78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MS组),采用酶定量分析法检测尿酸水平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TNF-α,同时选取56例其他非免疫性疾病患者(对照组)的血尿酸和TNF-α进行比较。结果 MS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浓度和血清TNF-α水平随着病情的发展持续波动,对照组则未见明显波动,组间比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MS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随疾病的严重程度波动,TNF-α水平是观察MS病情的重要指标。②尿酸对MS患者具备良好的保护作用,尿酸测定可反映患者病情的活动性。

张琰[5]2013年在《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与表观弥散系数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2)比较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与健康人血清尿酸水平的异同;(3)分析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病程、表观弥散系数的相关性;(4)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能的帮助。方法:(1)采用酶定量分析法检测58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以及同期健康体检结论正常的58例,均空腹、次日晨抽血测定血清尿酸值,并利用统计软件分析;(2)该组患者核磁资料并筛选出有颅脑核磁弥散资料患者,放射科核磁工作站计算感兴趣区b值=1000s/mm2的表观弥散系数,并进行统计分析;(3)收集该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资料等。进行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MS多见于女性,首发症状以感觉异常、肢体无力最常见,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为其好发部位;(2)MS男性患者SUA(289.29±65.36umol/L)与健康男性(352.36±53.21umol/L)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MS女性患者SUA(202.61±72.16umol/L)与健康女性(246.25±53.54umol/L)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3)DWI高信号区、T2flair高信号区-DWI低信号区的表观弥散系数均高于正常区(p<0.05);(4)相关分析显示MS患者SUA与病程及ADC值均无相关性。结论:(1)男、女性MS患者血清UA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血清UA与病程长短无相关性。(2)MS患者SUA值与其核磁ADC值无相关性,SUA无法直接表示颅内MS病理损害。

张小林[6]2007年在《尿酸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尿酸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24例多发性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清尿酸测定。结果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均显着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治疗后进入稳定期尿酸水平有所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结论测定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判断病情活动性。尿酸对多发性硬化有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林海谅, 林仕芳, 慕容慎行, 林艾羽[7]2005年在《血清尿酸与多发性硬化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改变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检测88例MS患者(MS组)血清尿酸水平,分析其与临床分期、病程、病情的关系;并与其他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患者(O IND组)和健康体检人员(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MS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低于O IND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处于MS急性复发期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低于缓解期患者(P<0.05)。血清尿酸水平与MS的临床分期独立相关(P<0.05),与病程和扩展后的功能障碍状况量表评分不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可作为MS诊断及判断MS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的辅助指标。

闫云岗, 张晓锋[8]2015年在《特发性急性脊髓炎与多发性硬化预后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特发性急性脊髓炎与多发性硬化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1-09—2013-08选择在我院诊治的140例多发性硬化与60例特发性急性脊髓炎患者,均进行了流行病学、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测,同时给予对症干预,观察预后与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2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神经功能状况(EDSS)评分与体重指数(BMI)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炎组的头颅MRI异常率、NMO-IgG抗体阳性率、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率高于多发性硬化组,而血清尿酸含量低于多发性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炎组与多发性硬化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与97.1%,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脊髓炎组的躯体、心理与社会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急性脊髓炎与多发性硬化在临床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测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异,对预后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要积极给予对症干预。

张琰, 李蓉, 靳凯辉, 杜彦辉[9]2013年在《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与病程的相关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与病程的关系。方法比较复发-缓解型中复发型多发性硬化患者58例(MS组)与健康体检者58例(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 MS组血清尿酸浓度为(223.53±79.39)μmol·L-1,低于对照组(271.86±70.04)μmol·L-1(t=3.476,P<0.05);MS患者血清UA与病程皮尔逊系数r=-0.063,P>0.05。结论 MS患者血清UA水平低于正常人群,与病程无相关性。

刘剑[10]2012年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分期辨治方案与疗效评价方法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发生的自身免疫病。尽管MS治疗方法不断进步,治疗的有效率不断提升,MS仍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致残性疾病,且MS治疗药物的临床使用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药物费用昂贵,需长期使用。目前,西医的治疗方法尚未彻底解决MS的致残及复发等问题。现有的临床、基础研究表明中药治疗MS存在一定的优势,能缩短MS急性期病程,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激素副作用及顺利递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但以往中药治疗MS的研究大部分未进行明确的分型和分期,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疗效评价体系,直接影响了临床疗效的衡量、确定和成果推广。因此,针对MS的不同分型和分期,及显示中药治疗MS在不同环节上的疗效,急需建立相应的治疗方案,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一套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疗效评价方法。此外,MS发病率低、个体差异大,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建立本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难度较大。目的:本研究以MS中最常见的临床分型——复发缓解型MS (relapsing-remitting MS, RRMS)为切入点,探索RRMS急性期和缓解期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初步建立RRMS分期辨治方案及中药治疗RRMS急性期和缓解期的疗效评价方法。方法:1、根据文献研究结果,充分复习国内外MS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系统评价中药治疗多发性硬化随机对照试验,总体评价中药治疗MS的疗效和安全性及既往研究中的不足,并总结文献中的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方法。2、编制多发性硬化中医症状学调查条目池,形成多发性硬化中医四诊信息病例调查表,采用前瞻性结合横断面调查的方式,分别对RRMS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的采集,采集时点:RRMS急性期:复发3天以内,从入组当天、入组一周、入组二周、入组四周各时点调查1次;RRMS缓解期:入组当天、入组3月、入组6月、入组9月各时点调查1次,部分为只调查入组当天,探讨RRMS急性期和缓解期中医证候分布特点。3、根据高颖教授多年治疗MS的经验,实验研究成果和上述的研究结果,制定RRMS分期辨治方案。采用单组设计,RRMS急性期纳入的患者在激素冲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汤药加中药注射液的中医综合治疗,于入组当天、入组一周、入组二周、入组四各时点进行MS相关量表测评,于入组当天、入组二周行血清采集,进行细胞因子检测(INF-γ、IL-10、IL-17)。RRMS缓解期纳入的患者给予汤药治疗,于入组当天、入组3月、入组6月、入组9月各时点进行MS相关量表测评,并电话随访至入组12月,于入组期间行血清采集一次,进行细胞因子检测(INF-γ、IL-10. IL-17)。观察RRMS分期辨治方案的效果及依从性。对本研究中所记录的各种评价量表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开展多维度、多时点疗效评价,采用反应度法,初步形成中医药治疗MS多维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1、共计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913例MS患者。所纳入的研究质量普遍较差。所纳入的研究中有13项研究报道了神经功能缺损,通过Kurtzke扩展残疾状态量表(Kurtzke exte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 EDSS)评分进行测评,其中2项研究显示中药组的EDSS评分低于对照组,MD及95%CI为-0.88[-1.26,-0.50],另外8项研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显示治疗组EDSS评分低于对照组;5项研究报道了中药治疗MS的复发率,2项研究显示,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MD及95%CI为-0.34[-0.52,-0.16],另外3项研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显示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次要指标如无效率、临床症状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和免疫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纳入的2项研究报道了MRI病灶数目或范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改善的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中药组的药物使用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且能减轻激素使用的不良反应,仅1例出现上腹部闷痛。2、通过频数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RRMS急性期湿热明显,随着急性期时间的推移,湿热之象减轻;RRMS缓解期主要证候有“气虚血瘀”、“脾肾阳虚”、“湿热互结”、“气虚血瘀,肝肾阴虚”、“肾阳亏虚,瘀血阻滞”和“瘀血阻滞”,易见肾虚证候,其中肾阳虚的患者例次多于肾阴虚。3、RRMS分期辨治方案主要是在急性期口服以四妙丸或叁仁汤为主进行加减的中药,配合静点清开灵注射液;在恢复期口服以益肾达络为主加减的中药。Barthel指数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各时点的总体反应度均较差。在RRMS急性期研究中,EDSS评分、HAMD评分在治疗2周至4周的总体反应度较好;PDQ评分在第4周的总体反应度较差;MSQOL-54的体质、心理健康综合评分在第4周的总体反应度较好。在RRMS缓解期研究中,EDSS评分、HAMD评分及PDQ评分在各时点的总体反应度都较差;MSQOL-54的体质健康综合评分在治疗3月的总体反应度较好,心理健康综合评分在治疗6月的总体反应度较好。结论:1、RRMS急性期易见湿热,缓解期易见肾虚,应抓住“急性期不离湿热,缓解期莫失肾本”的病机,治以“急性期重在祛邪清湿热,缓解期重在补肾调阴阳”。2、初步建立的RRMS分期辨治方案,在单样本研究中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具有较好的依从性,同时具有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降低其复发率及无效率,改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体征及免疫指标的趋势。3、初步构建出以复发率作为结局指标;EDSS作为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价指标;PDQ、HAMD作为神经心理功能的评价指标;MSQOL-54作为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相关血清学检测作为病情监测指标的疗效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分析及血清尿酸与多发性硬化关系探讨[D]. 林海谅. 福建医科大学. 2004

[2]. 血清尿酸水平与多发性硬化关系的meta分析[D]. 刘波. 广西医科大学. 2012

[3]. 滋阴固本方对多发性硬化急性期临床疗效及血清尿酸的影响[D]. 钱百成. 河南中医学院. 2009

[4]. 78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尿酸与TNF-α变化的临床研究[J]. 王雅泉, 戴江平. 中国医学工程. 2014

[5].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与表观弥散系数的相关性研究[D]. 张琰. 宁夏医科大学. 2013

[6]. 尿酸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J]. 张小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7]. 血清尿酸与多发性硬化关系的研究[J]. 林海谅, 林仕芳, 慕容慎行, 林艾羽.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5

[8]. 特发性急性脊髓炎与多发性硬化预后的关系[J]. 闫云岗, 张晓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9].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与病程的相关研究[J]. 张琰, 李蓉, 靳凯辉, 杜彦辉.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

[10].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分期辨治方案与疗效评价方法的探讨[D]. 刘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标签:;  ;  ;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分析及血清尿酸与多发性硬化关系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