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核桃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核桃,蛋白,光谱分析,蛋白质,雄花,转氨酶,电子显微镜。
核桃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刘丹丹,吴平,马海乐,郭丽娜,陆峰[1](2019)在《基于体外模拟消化评价核桃蛋白酶促水解必要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的新型酶解评价方法,旨在探究核桃蛋白酶解制备核桃多肽的必要性。实验测定了脱脂核桃粉(DWM)的基本组成及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制备了不同水解度的脱脂核桃粉碱性蛋白酶酶解物(DWMH),并将DWM与DWMH进行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测定DWM与DWMH及其胃消化液,胃肠消化液中的多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ACE抑制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以及分子量分布。结果显示,DWM蛋白含量丰富,氨基酸组成合理。经过胃肠消化后,DWM所有指标均显着提高(P<0.01)。就游离氨基酸含量与ACE抑制活性而言,DWM与DWMH消化后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就多肽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而言,DWM优于DWMH。分子量分布结果显示,不管是DWM还是DWMH,经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均能被水解为3000 Da以下的小分子肽段。该研究表明,核桃蛋白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极易被人体消化,至少对于核桃蛋白碱性蛋白酶酶解物的ACE抑制活性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而言,不需要酶解制备核桃多肽。(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孙乾,张爱琴,薛雨菲,曹文利,奚凤玲[2](2019)在《化学改性对核桃谷蛋白结构表征及功能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酰基化与磷酸化)方法对核桃蛋白中占70%以上的谷蛋白进行改性处理。核桃谷蛋白经改性后酰化蛋白和磷酸化蛋白溶解度分别提升了3.61倍和4.49倍,持水性提升了1.97倍和1.55倍,持油性略有降低,乳化性及起泡性总体变化不大。由光谱学分析可知,蛋白的二级以及叁级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导致了蛋白功能特性的改变,这也为核桃蛋白功能特性改变提供了相应的分析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薛雨菲,张玥,程怡媚,马舒婕,孙乾[3](2019)在《酶法改性对核桃谷蛋白微观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圆二色谱等仪器对核桃谷蛋白、酶法改性核桃蛋白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从蛋白质分子间、蛋白质分子内以及多肽等角度测定、观察、分析其改性机理。结果表明,酶法改性蛋白的氮溶指数分别提高了133.01%,96.75%,持水性分别提高了23.19%,22.25%,持油性分别降低了27.03%,29.11%,乳化特性分别提高了31.81%,41.55%,利用TG酶改性后起泡特性提高了28.21%。(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10期)
张爱琴,齐凤敏,赵爱萍,马舒婕,程怡媚[4](2019)在《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核桃谷蛋白的结构表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核桃榨油后会产生大量的核桃饼粕副产物,而副产物中含有人体所需的优质性蛋白常被充当饲料或直接填埋处理,对于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采用谷氨酰胺转氨酶对核桃饼粕中的谷蛋白进行改性处理,通过改变谷蛋白的分子构象,使核桃蛋白的功能特性得以改变。经过改性处理,得到改性后的核桃谷蛋白溶解性提升了0.97倍;由光谱学测定分析得知,经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后蛋白的微观性结构发生变化,为核桃蛋白功能性产品的开发以及在食药中的应用提供相应的分析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亚萍[5](2019)在《提取核桃蛋白关键参数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碱提酸沉法从核桃中提取蛋白质,应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提取参数为料液比为1 g∶30 mL,提取温度为50℃,碱提pH值为8.0,酸沉pH值为4.0,核桃蛋白提取率可达12.15%。(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胡伯凯,张东亚,何佳丽,王纪辉[6](2019)在《核桃雄花蛋白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核桃雄花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及保健功效。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对核桃雄花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因素,并以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液料质量比>提取时间。其最佳提取率试验水平为:碱液浓度0.75%,液料质量比15︰1,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0 h。在此试验条件下,核桃雄花的提取率为55.63%,该试验可为将来核桃雄花蛋白的研究及产物开发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李和平[7](2019)在《核桃-黑豆复合蛋白饮料的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核桃和黑豆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定为指标,研制具有核桃和黑豆特有风味的复合蛋白饮料。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及配方为:核桃黑豆比例1∶1.5,原料添加量10%,复合稳定剂添加量0.20%,蔗糖添加量6.0%。该产品色泽光亮,柔和细腻,均匀稳定,同时具有核桃特有香气和黑豆的特殊风味,是一款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复合蛋白饮料。(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9年14期)
邸红艳,马海乐,王洋,叶晓非,段玉清[8](2019)在《超声辅助提取核桃粕蛋白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核桃粕资源浪费严重,核桃粕蛋白不能被充分利用的现状,本研究以核桃粕为原料,利用超声波对核桃粕中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探索并优化。在传统碱提的基础上,利用六频狭缝式和五频S型超声波设备对核桃粕进行处理,研究蛋白得率和纯度并对其做综合评分(Y),筛选最优超声波工作模式。在最优工作模式下,对超声参数进行单因素及正交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优超声工作模式为20/28 kHz(五频S型超声波设备),最佳超声参数为功率密度120 W/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55℃,料液比1:25(m/V),p H9。在最优条件下,蛋白得率可达71.00%,纯度可达72.69%,Y值可达71.68%。五频S型超声波设备作为低功率的逆流发散式设备,在核桃粕提取蛋白过程中可实现高效生产,并制备高纯度的核桃蛋白。(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Raya,Masoud,Sehemu[9](2019)在《超声辅助核桃蛋白提取和酶解及超声作用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桃粕是核桃经过挤压出油后的副产品,数量巨大,大多数核桃粕都被用来喂养动物或被直接丢弃。核桃粕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然而,目前对核桃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碱法提取核桃蛋白上。这种传统方法不仅费时低效,而且加工工艺也不适应于未来工业的发展。因此,研究一种有效的制备方法来克服这些缺点意义重大。本研究的目的是:(1)优化扫频超声辅助碱提核桃蛋白技术,同时与传统碱提技术相对比,评价超声处理对核桃蛋白性能的影响;(2)建立扫频超声辅助碱提核桃蛋白的动力学模型,同时考察超声的影响;(3)优化超声辅助核桃蛋白酶解技术,并与传统酶解技术比较,评价超声处理对核桃多肽性能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扫频超声辅助碱提核桃蛋白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的所有超声因素对核桃蛋白的产量和含量均有显着影响。获得了核桃蛋白的最佳超声辅助碱液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2、p H值9.0、初始温度15℃、频率28 k Hz、扫频振幅1.5 k Hz、扫频周期100 ms、占空比77%(10s/3s)、处理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核桃蛋白得率和含量分别为14.7%和34.7%。与传统碱提相比(10.9%和31.6%),蛋白得率和含量分别增加了34.9%和9.8%。由此得出超声处理显着提高了核桃蛋白的得率和含量。傅里叶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超声处理提高了蛋白质间的氢键作用力和环状酰胺的形成,破坏了核桃蛋白的叁级结构,并使二级结构趋于有序,微观结构更加分散,这有利于提高超声提取的核桃蛋白的热稳定性。(2)扫频超声辅助碱提取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功率强度(UPI)和超声温度对可溶性蛋白的浓度和溶出率均有正向影响,两者具有协同作用,超声显着提高了核桃粕中核桃蛋白的提取率。在不考虑蛋白聚集影响的情况下,得到真实的动力学模型为:0.015 2.801 0.957 2.702 0.957 2.702y(28)8.588E-6×P T[1-exp(-7.896E-15P T×t)](10)0.1909 exp(-7.896E-15×P T×t)在该模型中,可溶性蛋白溶出率y∞的数值大小与超声功率强度、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有关。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在较短的超声处理时间内,超声处理使蛋白质中C=O基团与附近基团结合形成了环状酰胺。荧光结果表明,超声波干扰了核桃蛋白的叁级结构。圆二色谱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后核桃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显着变化,变得更加有序。SEM结果表明,超声波使得可溶性蛋白和提取后残渣的微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得更加分散。(3)超声工作模式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较平板式超声(A、B、C、D和E)而言,探头式超声(F、G和H组)可显着提高核桃多肽的活性。其中,20/40 k Hz(H组)探头式超声模式下的ACE抑制率最高。因此,超声辅助核桃蛋白酶解制备核桃多肽的最佳条件为:底物浓度20 g/L、加酶量16500 U/g、酶解温度50℃、p H值9.0、超声功率强度100 W/L、频率组合20/40 k Hz、超声占空比10s/5s、超声工作时间30 min、剩余酶解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DH和ACE抑制率分别为24.5%和59.3%。与传统酶解相比,超声处理后多肽的ACE抑制率显着提高,提高率达23.8%。在酶解过程中,超声处理使得多肽的分子量分布更集中在200-1000 Da,且分子量在200-1000 Da的多肽含量显着增加了30.3%。此外,超声处理后,多肽液中疏水性氨基酸含量显着提高,提高率高达4.0%。分子量在200-1000 Da的多肽含量和多肽中疏水性氨基酸含量的增加都有利于高活性肽组分的产生,这可以很好地解释超声处理使得多肽的ACE抑制率提高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6-01)
庞志花,郭倩,徐若琳,李赫,刘新旗[10](2019)在《核桃分离蛋白的制备及其包埋番茄红素的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核桃蛋白的基本组成及其作为壁材包埋番茄红素的工艺,并对包埋后番茄红素的光照稳定性进行研究。试验得出以p H为关键参数包埋番茄红素的基本工艺条件:芯壁比1︰2,单甘脂为乳化剂,添加量0.5%。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出最佳工艺参数:均质剪切速率9 000 r/min、包埋温度50℃、包埋时间45 min,此时包埋效率最高,为67.94%;均质剪切速率9 000 r/min、包埋温度50℃、包埋时间50 min,此时包埋产率最高,为80.60%。研究得出微胶囊化可有效提高番茄红素的光照稳定性,尤其胶囊内部番茄红素的光照稳定性。核桃蛋白作为壁材包埋番茄红素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核桃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化学(酰基化与磷酸化)方法对核桃蛋白中占70%以上的谷蛋白进行改性处理。核桃谷蛋白经改性后酰化蛋白和磷酸化蛋白溶解度分别提升了3.61倍和4.49倍,持水性提升了1.97倍和1.55倍,持油性略有降低,乳化性及起泡性总体变化不大。由光谱学分析可知,蛋白的二级以及叁级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导致了蛋白功能特性的改变,这也为核桃蛋白功能特性改变提供了相应的分析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桃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丹丹,吴平,马海乐,郭丽娜,陆峰.基于体外模拟消化评价核桃蛋白酶促水解必要性的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孙乾,张爱琴,薛雨菲,曹文利,奚凤玲.化学改性对核桃谷蛋白结构表征及功能特性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9
[3].薛雨菲,张玥,程怡媚,马舒婕,孙乾.酶法改性对核桃谷蛋白微观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9
[4].张爱琴,齐凤敏,赵爱萍,马舒婕,程怡媚.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核桃谷蛋白的结构表征分析[J].中国粮油学报.2019
[5].李亚萍.提取核桃蛋白关键参数的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9
[6].胡伯凯,张东亚,何佳丽,王纪辉.核桃雄花蛋白提取工艺[J].食品工业.2019
[7].李和平.核桃-黑豆复合蛋白饮料的开发研究[J].现代食品.2019
[8].邸红艳,马海乐,王洋,叶晓非,段玉清.超声辅助提取核桃粕蛋白的工艺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9
[9].Raya,Masoud,Sehemu.超声辅助核桃蛋白提取和酶解及超声作用影响研究[D].江苏大学.2019
[10].庞志花,郭倩,徐若琳,李赫,刘新旗.核桃分离蛋白的制备及其包埋番茄红素的工艺[J].食品工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