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医院福建泉州326000)
摘要:目的研究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静脉输液使产生外渗现象的患者100例,结合病史,总结分析发生外渗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收集其疗效。结果因药物刺激性发生外渗的概率最大,为39%;其次为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为35%;因患者自身原因发生外渗为26%。采取临床护理措施后24h痊愈者42%,3d后痊愈者56%。结论通过研究,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并采取临床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原因;护理措施
静脉输液是根据患者临床病情将无菌液体(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等其他等渗、低渗或高渗液体)或药物单独或配合溶液在严格的无菌操作过程下经静脉直接输入体内的方法,也是确保临床治疗的重要护理手段之一【1】。据统计,我院门诊输液率达0.6%-0.7%,在当前医疗状况下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2】。外渗是这种治疗手段的并发症之一,药液外渗不仅不利于患者病情发展,而且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因此,了解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具有一定的意义。现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静脉输液时产生外渗现象的患者100例,研究其外渗原因和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静脉输液使产生外渗现象的患者100例,年龄4—92岁,平均年龄为(52.3±12.5)岁。其中有72例采取外周静脉输液,有18例采用中心静脉输液。
1.2方法
结合患者病史,总结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具体原因有:患者自身原因,儿科患者因年龄过小,血管较细,不配合静脉输液,不易进行静脉输液。老年患者血管周围皮肤松弛,血管弹性低,容易静脉输液针头移位;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实践操作不熟练,反复多次穿刺,破坏血管,针头固定工作没做全面,没有及时巡查病房和患者的静脉通道;静脉输液药物化学性刺激,使血管壁的状态受到影响,增加外渗的概率;选取针头等输液工具不合理,没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年龄、既往病史、血管情况、药物的理化性质进行挑选,药物输入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血管流量加大,产生外渗现象。
发现外渗现象,应及时更换部位进行输液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药物的毒性作用,注意拔针方式,避免二次伤害;对于疼痛感稍弱的外渗,采用冰敷的方法使组织收缩,减少药物进入组织间隙;对于疼痛感强烈的外渗,采用热敷的方法使血管软化,促进药物重新吸收;也可使用马铃薯切片或者50%的硫酸镁来使渗出部位消肿;对于出现水疱的外渗,要根据外渗部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未溃破的小体积水疱,直接涂抹碘伏以促进水疱的吸收,对于大体积水疱,要先使用无菌的注射器抽出水疱里的液体,再涂抹碘伏并隔离外界病菌。若外渗的药液是化疗药物,要立刻停止注射药物,更换导管,可继续使用此静脉通路并且通过此通路用注射器抽出约5ml的血液使循环系统例药物的浓度下降,然后在注射点周围进行不超过半个小时的冷敷;输液外渗严重的情况下,需使用2ml的普鲁卡因联合2.5mg地塞米松溶解在10ml生理盐水内在注射点周围进行环形注射治疗防止化疗药物继续扩散,并且使用50%硫酸镁联合地塞米松在外渗区域进行湿敷使组织对化疗药物的吸收延迟;外渗区域形成溃疡,需立即采取外科干预护理,对病灶进行清除坏死组织的处理并每日两次外敷中药敷料,注意隔离病菌;对于使用蒽环类药物导致的溃疡,要进行每日两次、每次30min的超短红外线的照射治疗。
2.结果
经统计,因患者自身原因发生外渗26例(26%);因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发生外渗35例(35%);因药物的刺激性发生外渗39例(39%)。经采取临床护理措施后24h痊愈者42例(42%),3d后痊愈者56例(56%)。
3.讨论
在静脉输液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其中静脉外渗是最常见且最高发的并发症之一,若在发生静脉外渗后的第一时间未能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很容易使得外渗范围进一步加大,最终会影响注射点周围皮下组织,很大几率可能造成局部肿痛、溃疡性病灶等增加患者的痛苦【3】。为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对患者及其家属对于静脉输液的宣教,发现外渗现象及时告诉护理人员,不能对护理人员隐瞒病史,输液结束拔针后要及时、正确的按压穿刺部位。医疗单位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及人文素质培训,增强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的能力,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专业知识,根据患者的年龄、既往病史、血管情况,输液时间及药物的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根据情况建立的静脉通道,尽可能的避免在同一部位的反复输液,及时巡查病房,及时发现静脉输液外渗现象,密切观察针头状况,避免反复穿刺,同时注意药物输入的速度,减少医患之间不理解的现象,输液结束后,主动指导正确的按压知识。如果化疗药物外渗形成溃疡性病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清除坏死组织并对病灶进行药敷或进行红外线照射治疗。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意识,不能盲目的加快滴注速度,在穿刺部位疼痛、麻、肿、涨时及时告知护理人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更加严格,对于静脉输液的质量有了更高的标准,护理人员要凭借自己高水平的实践操作能力及人文素质、全面的专业知识,根据每个患者的年龄,既往病史,静脉输入药物的性质进行快速准确的穿刺,减少外渗发生的概率,并且在发生外渗时,可以冷静、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李旭萍.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概述[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1):179+181.
[2]王宇.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概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2):242+245.
[3]王乔.门诊病人静脉输液的隐患与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6(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