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墙论文-赵梦晗,陈肖,李久荣,朱伟,杨志军

纳米墙论文-赵梦晗,陈肖,李久荣,朱伟,杨志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石墨烯纳米墙,比表面积,光热

纳米墙论文文献综述

赵梦晗,陈肖,李久荣,朱伟,杨志军[1](2019)在《垂直直立石墨烯纳米墙的制备及光热感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通过调节实验参数,在绝缘衬底玻璃上成功制备出了叁维垂直直立的石墨烯纳米墙(GNWs)材料.生长过程中发现石墨烯的质量和尺寸大小与相应的生长时间有关,利用拉曼(Raman)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仪器对石墨烯纳米墙作了表征.并且,利用石墨烯纳米墙超高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散热特性,发现垂直直立的石墨烯纳米片-玻璃杂化混合材料在光热感应上有着良好的响应,将有望促进垂直直立石墨烯纳米片-玻璃杂化的混合材料在透明的太阳热装置和绿色保暖建筑材料上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9年06期)

汪颖[2](2019)在《基于碳纳米墙阵列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级电容器由于其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充放电速度快和绿色环保等优点被研究者们广泛关注。但与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较低限制其商业化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促进电容器的广泛应用,设计合理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显得尤为重要。而设计同时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材料也成为目前超级电容器方向的研究热点。其中,赝电容材料通过其体相发生的快速的氧化还原反应储存能量,因此能够比双电层材料储存更多的能量,但相对于双电层材料,其较差的循环稳定性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以制备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电极材料为中心,开展了以导电碳布和碳纳米墙阵列为复合基底,采用不同赝电容材料构筑分级自支撑复合结构电极材料的设计和制备研究工作,并将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中。基于硫化镍钴(CoNi_2S_4)的电极材料由于其高理论电容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它的广泛商业化应用受到相对低的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碳布(CC)为导电基底,以金属有机骨架(MOF)衍生的碳纳米墙阵列(CNWAs)生长在碳布上作为二次基底,为CoNi_2S_4的电沉积提供了更大的比表面积。此外,使用Ni层连接CoNi_2S_4与CNWAs有利于快速的电荷转移同时提高电极的导电性。因此,CC/CNWAs@Ni@CoNi_2S_4电极具有优异的比电容量(在1 A g~(-1)/5 mV s~(-1)的电流密度/扫描速率下的比电容量分别为3163 F g~(-1)/2825 F g~(-1))和倍率性能(在40 A g~(-1)的电流密度和50 mV s~(-1)的扫描速率下分别保持了1503 F g~(-1)和1500 F g~(-1)的比电容量)。所制备的CC/CNWAs@Ni@CoNi_2S_4电极与商业化活性炭组成了非对称超级电容器件,在功率密度为801 W kg~(-1)时电容器能够达到最大的能量密度53.8 W h kg~(-1),同时在10 000次循环后器件的电容保持率为90.1%(10 A g~(-1)的电流密度下)。为了提高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工作电压区间,以CC为第一级导电基底,以CNWAs为第二级基底,分别采用MnO_2和Fe_2O_3作为正负极赝电容材料制备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同时引入Ni这种导电性高的金属单质为提高Fe_2O_3与基底之间的紧密接触,降低界面间的接触电阻和电极材料的等效串联电阻。CC/CNWAs@MnO_2纳米片电极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获得303 F g~(-1)的比电容量,且拥有优异的倍率性能(80 A g~(-1)的高电流密度下,保持了80 F g~(-1)的比电容量);CC/CNWAs@Ni@Fe_2O_3电极具有167 F g~(-1)的比电容量(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且在电流密度高达50 A g~(-1)时,该电极仍然具有44 F g~(-1)的比电容量。因此,制备的ASC器件可以获得2.3V的宽电压窗口,87 F g~(-1)的比电容量(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和较优的倍率性能(在电流密度为30 A g~(-1)时,仍具有22 F g~(-1)的比电容量)。(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27)

王江[3](2019)在《半导体纳米墙阵列的设计及光电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伏发电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电力供给手段,其能量来源取之不尽、分布广泛且对环境友好,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之一。为了尽快实现光伏发电的普及,需要进一步提升光伏面板的性价比,除了对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进行提升之外,通过减少活性材料的使用量和降低性能对材料质量的依赖来降低其成本依然有很大的空间。薄膜太阳电池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前途的备选电池之一,相比于基于晶圆制备的太阳电池,其活性材料的使用量更少、载流子收集长度更短、对材料质量的依赖更低,并且可以使用玻璃、塑料、陶瓷等材料作为电池的基板。另外,薄膜太阳电池具有可挠性(指物体受力变形后,在作用力失去之后保持形变时的形状的能力),此特性使其可以被制成使用范围更广的非平面构造。本文提出了“U池”状纳米墙阵列(“U”形墙)和倒“U池”状纳米墙阵列(倒“U”形墙)两种陷光结构,并分别基于砷化镓(GaAs)和多晶硅(poly‐Si)材料对以上两种结构的光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GaAs和poly‐Si两种材料,分别研究了“U”形墙不同的衬底厚度T、宽度W和高度H对结构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GaAs材料,可以在很宽的结构尺寸范围内实现优异的光捕获性能。T=100 nm,W=500 nm,H=1000 nm的纳米墙在只有315 nm的有效厚度下依然能够产生29.0 mA/cm~2左右的光电流密度(J_(ph)),此电流密度对应的平均光吸收率约为93.5%。相比于2000nm厚的平面GaAs太阳电池,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仅产生约19.8 mA/cm~2的J_(ph)。电学模拟表明,器件的电学性能对体复合不敏感。由于结构的表面复合速率的量级大于10~2 cm/s时其电学性能降低明显,因此,为了实现高的转换效率,需要对器件进行适当的表面钝化处理,将表面复合速率的量级降低到10~2 cm/s以下,当载流子寿命和表面复合速率分别为10~(-4) s和10~2 cm/s时,预测器件的转换效率约为20.8%。由于结构具有优异的全方位光管理性能,即使在60°的大角度光源入射角情况下结构也能保持90%的光吸收。(2)研究了不同的衬底厚度T、宽度W和高度H对倒“U”形墙光电学性能的影响。相比于“U”形墙,倒“U”形墙反射光较强,但依然有很好的陷光性能。T=0 nm,W=650 nm,H=2000 nm的纳米墙对应的有效厚度约为1570 nm,在AM1.5G的光照条件下产生的光电流为28.9 mA/cm~2,相比于厚度为2000 nm的平面GaAs太阳电池,光吸收提升了约30%。由于光生载流子主要分布在倒“U”形墙的顶部,而“U”形墙的底部以及衬底内部都有较多的载流子产生,因此,尽管不考虑任何复合情况时,两者的转换效率一致,但随着载流子寿命的降低,前者的电学性能降低得更快。(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李宝珠[4](2018)在《碳纸表面二硫化钼纳米墙的制备及电催化析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可再生能源和环保能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氢气(H_2)能量密度高以及零碳排放,被誉为未来最理想的能源载体。研究发现,二硫化钼的吸附氢原子的吉布斯自由能接近零,可以作为替代铂族贵金属的析氢反应的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法(CVD)被认为是合成大面积、高质量、尺寸和厚度可控的具有不同形貌的二硫化钼(MoS_2)最实用技术,包括纳米管、纳米线、纳米片等,这与MoS_2的各向异性结构有关。垂直分布的MoS_2纳米片由于具有高纵横比的纳米结构导致了广泛的边缘位点暴露,这种结构在析氢反应(HER)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采用自制的CVD系统,利用叁氧化钼和升化硫作为前驱体的组合,在碳纸表面成功制备垂直分布的MoS_2纳米片也就是MoS_2纳米墙。为了进一步改善MoS_2纳米墙的催化活性,对其进行了氢气处理及合成MoS_2/MoO_x异质结构。氢气处理碳纸表面制备的MoS_2纳米墙,显示了特定的合成后处理MoS_2中缺陷数量和HER性能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合成原始的MoS_2纳米墙,接着对其进行氢气退火处理,这样就会制造硫空缺从而增加活性位点的数量。其中通入氢气的时间,氢气退火的温度和氢气流速的不同都会影响MoS_2纳米墙的催化活性。通过不同气体对MoS_2纳米墙退火处理后的催化活性的对比,证明氢气对MoS_2纳米墙催化活性的作用。在碳纸表面利用不同的温度条件制备氧化钼,然后对其进行硫化得到MoS_2/MoO_x异质结构,这样的结构具有提高电催化析氢活性的几个优点。第一,在HER酸性电解质环境中MoS_2纳米片充当了底层氧化钼的保护层。第二,MoS_2/MoO_x结构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第叁,底层导电的氧化钼允许有效的电荷收集和电荷转移,以利于进行质子还原反应。(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袁号[5](2018)在《介孔氮掺杂碳纳米墙阵列修饰碳纤维微电极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出现了新的药物和临床诊断技术,过去几十年里,每年人类的癌症死亡率并没有显着下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人们被诊断出患有癌症时,肿瘤往往已经扩散亦或已经入侵其他器官,即便现在先进的医疗技术,依旧很难进行治疗。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癌症患者的治愈率,如开发先进高效的检测方法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电化学生物传感系统因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稳定性高和重现性好等优势,在癌症标志物的灵敏检测中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文开发了一种以柔性碳纤维(carbon fiber,CF)为基底,以Ni(OH)_2纳米片(Ni(OH)_2–Nanosheets arrays,Ni(OH)_2–NSAs)为牺牲模板,多巴胺(Dopamine,DA)提供碳源和氮源,制备了一种叁维蜂窝状氮掺杂的碳纳米墙阵列。通过控制酸除模板时间和温度,合成出一种含Ni纳米粒子(Nanoparticles,NPs)嵌入碳纳米墙阵列;进一步将叁维碳纳米墙电极浸渍在Pt和Pd的混合前驱体溶液中,利用氢还原制备出超微Pt Pd合金纳米粒子(alloy nanoparticles,ANPs)均匀密集分散在碳纳米墙阵列上,提高了电极的灵敏度,用于癌症标记物活性氧自由基H_2O_2的电化学检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Ni NPs嵌入叁维蜂窝状介孔氮掺杂碳纳米墙阵列碳纤维电极制备及其在生物样品中H_2O_2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将亲水处理的CF作为基底,在CF上生长蜂窝状结构的Ni(OH)_2–NSAs并作为牺牲模板;DA提供碳源氮源,通过调节多巴胺溶液浓度和自聚时间,可在CF@Ni(OH)_2–NSAs模板上制备出具有一定厚度的碳膜(聚多巴胺),进而将包覆聚多巴胺(PDA)的模板(CF@Ni(OH)_2–NSAs@PDA)置于氩气管式炉中高温退火,聚多巴胺由非结晶碳转变为结晶碳,同时Ni(OH)_2–NSAs在高温条件下与碳反应转变为Ni NPs;进而将碳化后的微电极CF@Ni(OH)_2–NSAs@PDA在室温下酸除12 h,即可制备Ni NPs嵌入在叁维蜂窝状介孔氮掺杂碳纳米墙阵列碳纤维微电极(CF@Ni NPs–MNCNWAs),利用不同组分之间的协同催化作用,合成对H_2O_2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的纳米复合微电极,成功将微电极应用于人体血样、尿样以及活细胞样品中H_2O_2的超灵敏检测。(2)基于负载超微PtPd ANPs叁维碳纳米墙阵列修饰碳纤维电极的癌细胞电化学传感系统研究。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做了深入研究,首先改变碳化后CF@Ni(OH)_2–NSAs@PDA酸除时间和温度以便于彻底除去Ni元素,以碳纳米墙阵列为载体负载PtPd ANPs,将电极CF@MNCNWAs浸渍在Pt和Pd的混合前驱体溶液中,采用氢气还原法在碳纳米墙阵列上原位合成超微PtPd ANPs。利用碳纳米墙良好的导电性、较高的稳定性以及较大比表面积等优点提高PtPd ANPs的分散性、负载量和稳定性。由于贵金属PtPd ANPs对于H_2O_2优异的催化性能,显着提高所构建的修饰微电极检测H_2O_2的灵敏度。将微电极CF@PtPd ANPs–MNCNWAs应用于宫颈癌细胞(Hela)、人肝癌细胞(Hep G2)以及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检测,根据不同种类的癌细胞在相同的应激条件下释放出H_2O_2量的不同,可灵敏的区分不同癌变细胞,并可区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对癌细胞的鉴定和癌症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24)

林冠华[6](2018)在《石墨烯纳米墙的制备及其在能源存储转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是由单层的碳原子通过sp-杂化紧凑排列在一起,形成蜂窝状的二维晶格结构。由于拥有许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这使得石墨烯在众多领域能够得到应用,如透明导电薄膜、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因此,石墨烯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许多研究者的青睐。目前,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实现了在目标基底直接生长石墨烯的可能,不仅可以减少转移步骤和有效地提高沉积速率,而且还可以降低沉积温度,使得在工业化中可以降低成本,被认为可能实现大规模应用的途径之一。本论文采用自主搭建的PECVD系统,以甲烷为碳源,实现在目标基底上生长石墨烯纳米墙,并且应用在能源存储转换中,主要包括以下两大部分:(一)石墨烯纳米墙及其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在泡沫镍上面制备的石墨烯是叁维多孔网络结构,具有柔性、大的比表面积、结构稳定和导电性好等优点。通过探究不同的放电条件、气氛条件和放电时间对石墨烯纳米墙的生长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我们制备的石墨烯纳米墙在锂离子充放电过程中表现出稳定的结构。另外,在此基础上,利用石墨烯纳米墙在充放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结构稳定性、高的比表面积等优点,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此基底上面制备出硅/石墨烯纳米墙/泡沫镍复合结构,并制备出扣式电池。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纯硅材料,该复合材料明显提升了电池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主要是由于石墨烯纳米墙能为硅和泡沫镍之间的电子的传输提供高速的通道,从而提高了该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并且柔性的石墨烯纳米墙支架可以有效缓解硅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产生的应力,从而可以提高该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二)石墨烯纳米墙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通过在石英基底直接制备得到的石墨烯纳米墙具有高透过率和优异的电学性能,然后应用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取代ITO,组装而成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以获得6.93%的光电转换效率。因此,我们的研究为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使用石墨烯纳米墙作为透明导电电极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4-01)

郭泽南,陈高文,张慧[7](2016)在《钴酸镍多级纳米墙/泡沫镍复合物的合成及其优异的甲醇电氧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因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比能量高、污染低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NiCo_2O_4是一种新型DMFC阳极催化剂材料,因价格低廉、导电率高于单金属氧化物~([1],[2])、不易中毒而备受关注。如Yu~([3])等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的刺猬状NiCo_2O_4空心球比表面积大、电化学活性高,但电极制备过程中需使用粘结剂,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易团聚。本文以甲醇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在泡沫镍基质上原位生长NiCo_2O_4纳米墙(NiCo_2O_4-NWs/NF)。该纳米墙由大小约1388 nm厚度约45.7 nm的超薄介孔NiCo_2O_4纳米片交错组装而成,其单个纳米片由约45.7 nm的近立方形粒子有序排列而成,粒子间具有约20 nm的介孔。循环伏安法测试(CV)表明,NiCo_2O_4-NWs/NF在含有0.5 M甲醇的1 M KOH电解质中,电流密度高达133.2 A/g(0.6 V),计时电流法测试(CA)表明连续工作1800 s后电流密度仍保留初始值的92.6%(0.6 V)。其优异的电催化甲醇氧化性能可归因于相互交联的超薄介孔NiCo_2O_4纳米片多级结构及其与导电性优异的泡沫镍骨架间强的相互作用力,这极有利于暴露更多活性位和提高电荷传输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九分会:电化学材料》期刊2016-07-01)

张琴,谭双杰,孔鑫,薛迎辉,付磊[8](2016)在《利用ReS_2纳米墙极弱范德华耦合构建高电流密度锂离子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ReS_2作为一种新型的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TMDs)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ReS_2表现出较强的层间去耦合作用,这将直接导致其层间作用力(范德华耦合作用)非常弱。基于此,我们认为ReS_2有可能在锂离子电池领域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我们利用CVD的方法直接在叁维石墨烯(3DGF)的表面原位生长出超均匀分布的ReS_2纳米墙(V-ReS_2)。这种纳米墙结构极大程度上利用了ReS_2极弱的层间范德华耦合作用和各向异性,将更多的硫活性位点暴露出来,使其即使在较高的电流密度下仍能保持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充放电测试发现,在高电流密度充放电的过程中(1000mA·g~(-1)),V-ReS_2/3DGF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即使在循环500周以后仍能保持在200mA·h·g~(-1)以上,并始终保持近100%的库伦效率。另外,我们通过对比水平和垂直不同纳米结构ReS_2的锂电性能,也进一步证实了ReS_2的各向异性在构筑纳米结构中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一分会:纳米材料与器件》期刊2016-07-01)

王迅[9](2016)在《瑞士科学家3D打印金银纳米墙 可制造更高性能触摸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触摸屏是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内的各种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它,而怎样提升其性能并降低制造成本一直都是世界各大企业和机构的研究重点。日前,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就找到了一种可行的创新型方法——“纳米液滴”3D打印(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报》期刊2016-01-19)

陈丽华,赵金龙,杨涛[10](2015)在《基于自掺杂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叁维交联纳米墙同步检测水中Cd~(2+)和Pb~(2+)》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自掺杂聚苯胺(SPAN)/氧化石墨烯(GNO)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GCE),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实现了对水中不同浓度的铅、镉离子的同步检测。该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叁维交联的纳米墙结构,跟其他传统材料修饰的电极相比,具有更大的有效面积、更强的导电性和高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铅、镉在SPAN-GNO修饰的玻碳电极上分别于-0.524,-0.720V出现灵敏的电位溶出峰,与单独的SPAN与GNO相比,这种独特的纳米墙结构赋予了该复合材料更好的吸附能力与更强的溶出峰电流。在铅、镉离子共存条件下,1~100μg·L-1浓度范围内,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分别达到4.83×10-9g·L-1和4.43×10-7g·L-1,均低于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纳米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级电容器由于其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充放电速度快和绿色环保等优点被研究者们广泛关注。但与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较低限制其商业化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促进电容器的广泛应用,设计合理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显得尤为重要。而设计同时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材料也成为目前超级电容器方向的研究热点。其中,赝电容材料通过其体相发生的快速的氧化还原反应储存能量,因此能够比双电层材料储存更多的能量,但相对于双电层材料,其较差的循环稳定性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以制备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电极材料为中心,开展了以导电碳布和碳纳米墙阵列为复合基底,采用不同赝电容材料构筑分级自支撑复合结构电极材料的设计和制备研究工作,并将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中。基于硫化镍钴(CoNi_2S_4)的电极材料由于其高理论电容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它的广泛商业化应用受到相对低的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碳布(CC)为导电基底,以金属有机骨架(MOF)衍生的碳纳米墙阵列(CNWAs)生长在碳布上作为二次基底,为CoNi_2S_4的电沉积提供了更大的比表面积。此外,使用Ni层连接CoNi_2S_4与CNWAs有利于快速的电荷转移同时提高电极的导电性。因此,CC/CNWAs@Ni@CoNi_2S_4电极具有优异的比电容量(在1 A g~(-1)/5 mV s~(-1)的电流密度/扫描速率下的比电容量分别为3163 F g~(-1)/2825 F g~(-1))和倍率性能(在40 A g~(-1)的电流密度和50 mV s~(-1)的扫描速率下分别保持了1503 F g~(-1)和1500 F g~(-1)的比电容量)。所制备的CC/CNWAs@Ni@CoNi_2S_4电极与商业化活性炭组成了非对称超级电容器件,在功率密度为801 W kg~(-1)时电容器能够达到最大的能量密度53.8 W h kg~(-1),同时在10 000次循环后器件的电容保持率为90.1%(10 A g~(-1)的电流密度下)。为了提高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工作电压区间,以CC为第一级导电基底,以CNWAs为第二级基底,分别采用MnO_2和Fe_2O_3作为正负极赝电容材料制备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同时引入Ni这种导电性高的金属单质为提高Fe_2O_3与基底之间的紧密接触,降低界面间的接触电阻和电极材料的等效串联电阻。CC/CNWAs@MnO_2纳米片电极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获得303 F g~(-1)的比电容量,且拥有优异的倍率性能(80 A g~(-1)的高电流密度下,保持了80 F g~(-1)的比电容量);CC/CNWAs@Ni@Fe_2O_3电极具有167 F g~(-1)的比电容量(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且在电流密度高达50 A g~(-1)时,该电极仍然具有44 F g~(-1)的比电容量。因此,制备的ASC器件可以获得2.3V的宽电压窗口,87 F g~(-1)的比电容量(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和较优的倍率性能(在电流密度为30 A g~(-1)时,仍具有22 F g~(-1)的比电容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墙论文参考文献

[1].赵梦晗,陈肖,李久荣,朱伟,杨志军.垂直直立石墨烯纳米墙的制备及光热感应[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9

[2].汪颖.基于碳纳米墙阵列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9

[3].王江.半导体纳米墙阵列的设计及光电学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9

[4].李宝珠.碳纸表面二硫化钼纳米墙的制备及电催化析氢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5].袁号.介孔氮掺杂碳纳米墙阵列修饰碳纤维微电极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6].林冠华.石墨烯纳米墙的制备及其在能源存储转换的应用[D].厦门大学.2018

[7].郭泽南,陈高文,张慧.钴酸镍多级纳米墙/泡沫镍复合物的合成及其优异的甲醇电氧化性能[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九分会:电化学材料.2016

[8].张琴,谭双杰,孔鑫,薛迎辉,付磊.利用ReS_2纳米墙极弱范德华耦合构建高电流密度锂离子电池[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一分会:纳米材料与器件.2016

[9].王迅.瑞士科学家3D打印金银纳米墙可制造更高性能触摸屏[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6

[10].陈丽华,赵金龙,杨涛.基于自掺杂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叁维交联纳米墙同步检测水中Cd~(2+)和Pb~(2+)[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标签:;  ;  ;  ;  

纳米墙论文-赵梦晗,陈肖,李久荣,朱伟,杨志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