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转移论文-高军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转移论文-高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必要性,开发途径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高军[1](2019)在《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调查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求职难"、"用工难"一直是人力资源市场难以调和的矛盾。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市场,拥有着巨大的劳动力资源;有的县份更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也是省级贫困大县。因此,如何稳固劳动成果、摆脱贫困,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仍是当前乃至今后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必要性以及开发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29期)

刘闯[2](2019)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由于教育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劳动技能培训缺乏,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效果。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人力资源开发进程,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信息版)》期刊2019年08期)

邵英英[3](2018)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以周口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周口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比较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由于周口市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欠发达,叁农问题较为典型,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周口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希望为周口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8年11期)

冯国基[4](2014)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有效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由于我国农村教育水平落后,教育基础设施差,缺乏正规的劳动技能培训体系,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因此,政府必须出台相关政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规划"叁农"问题,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资金投入力度,借鉴和引进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探索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期刊2014年09期)

贺文华[5](2014)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极大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显性化。农业经营比较利益偏低刺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沿海地区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一方面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客观上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但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市民化都需要有适应现代农业、现代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因而,应设法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以实现经济发展、城镇化与人的发展的协同促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来源于《东方论坛》期刊2014年04期)

邵志东,王建民[6](2013)在《中国农村转移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构建研究——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提高农民收入和整体素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必要建立高效的农村转移人力资源开发与评价体系。借鉴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创造性地构建了包括宏观政策法规、外部支撑保障、中间开发模式和微观开发实施四个子系统在内的中国农村转移人力资源高效开发体系。(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饶毅[7](2012)在《基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由农村向城市流动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农业转型的最重要特征。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与劳动力的素质高度相关,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无疑是实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徐静静[8](2012)在《浅议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关键时期,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支持农业的发展,然而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要真正的发展农业,不应该一味的要求政府资金投入,应该考虑农村本身的现状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内部因素。"叁农"问题的叁个方面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农民,解决叁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民问题。当前城乡差距不仅在于物质条件的差别,其更深层次的差距在人力资本领域。如何使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一人口负担转化为发展优势,这就需要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本文来源于《商品与质量》期刊2012年S3期)

王树梅,胡咏梅,郑勇华[9](2011)在《产业转移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以贵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贵州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贵州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还存在行业分布不均,思想意识落后、纪律观念淡漠等问题。加大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投入,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入机制,改革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优化发展环境,改革二元户籍制度是加快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11年03期)

朱雯吉[10](2011)在《天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农”问题,即“农业增效问题”、“农村发展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历来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其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农民增收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的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农村居民收入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势头也不如城镇强劲。在面对资源、人口、环境等因素不断带来的压力时,使我们不仅要注重提高农业生产率,还要将目光投向非农产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偏低,导致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的现状,而这又会严重制约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转移。因此,对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性与紧迫性。本文从发展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出发,运用比较分析、计量分析以及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深入地考察了天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展开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天津市的人口规模与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收入结构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的特点、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情况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内容。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数量与比例均有所提高,并且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源于非农就业的比例越来越高;农村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呈现出兼业性、区域性的特点,并且由于农民受到自身职业技能水平的限制使得其在转移就业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天津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程度并不高,而且受其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科技水平与职业技能水平也较低;农村基础医疗设施不但数量少,而且其覆盖面也较小。其次,本文利用实地调研获得的数据,从家庭基本特征、劳动力个人特征以及非农就业环境叁个层面,分别采用probit模型和数量化理论Ⅰ类模型对影响天津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选择以及非农就业收入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天津市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选择与收入不仅仅受农户家庭特征以及个人特征的影响,还与非农就业环境有着一定的关系。提高农户非农工资收入,不仅要对农户成员进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还应该考虑工作强度以及工作环境的安全性等非农就业环境的影响。最后,本文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源的现状,并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从农村人力资源的身体素质、技能素质、文化素质以及思想素质四个方面分析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策略,并提出了有效利用农村人力资源的保障措施。(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1-03-0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由于教育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劳动技能培训缺乏,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效果。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人力资源开发进程,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高军.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调查报告[J].中外企业家.2019

[2].刘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论[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

[3].邵英英.农村劳动力转移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以周口市为例[J].山西农经.2018

[4].冯国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

[5].贺文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J].东方论坛.2014

[6].邵志东,王建民.中国农村转移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构建研究——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7].饶毅.基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8].徐静静.浅议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2

[9].王树梅,胡咏梅,郑勇华.产业转移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以贵州为例[J].特区经济.2011

[10].朱雯吉.天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1

标签:;  ;  ;  ;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转移论文-高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