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注射液改善恶性肿瘤血瘀证(血液高凝状态)初步临床研究

川芎嗪注射液改善恶性肿瘤血瘀证(血液高凝状态)初步临床研究

薛冬[1]2003年在《川芎嗪注射液改善恶性肿瘤血瘀证(血液高凝状态)初步临床研究》文中指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转移或播散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其中有多种因素参与。有关肿瘤分子机制及靶点的研究表明,“不可能存在一种对各种肿瘤均有杀灭作用的神奇子弹”。所以,从整体出发,以多种方式、多个层次和角度对恶性肿瘤进行研究较为可行。故我们选择在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血液高凝状态(血瘀证)进行微观指标观察与川芎嗪治疗研究,符合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证候与治疗用药特征。川芎嗪是从具有代表性活血化瘀而兼有理气功效中药川芎中提出的生物碱,近二十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与缺血性肢体血管疾病;其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川芎嗪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与血液高凝状态效应,故而对多种疾病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或血液动力学改变引起的疾病有较为明显的治疗作用。由于在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及生物学行为有明显的改变,这种改变与中医临床的血瘀证类似。因此,近些年来,川芎嗪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本课题从改善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血瘀证)这一侧面入手,重点探讨川芎嗪对恶性肿瘤血瘀症状和血液某些指标的影响,并以初步的研究结果为线索,进一步设计临床研究方案,扩大临床应用研究。本次临床研究共观察28例,其中治疗组17例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20mg静脉滴注,连续使用10天;对照组11例予常规支持疗法。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瘀证症状和体征评分,并进行血液学相关检查。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数量,平均体积均明显下降,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降低,血浆6-k-PGF_α浓度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反映血凝及纤溶、抗凝的部分凝血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结论认为: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血瘀证症状和体征,改善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分析其作用机制推测是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影响血小板功能而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本课题还通过相关资料分析,初步探讨了活血化瘀疗法与肿瘤转移之间的联系。

胡文玉[2]2007年在《益气活血中药配伍应用改善中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高粘状态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阐明活血化瘀、益气扶正疗法配合应用在老年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探讨其机理,促进临床推广应用。方法:将确诊老年恶性肿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仅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除支持治疗外另予灯盏花注射液250ml、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滴,14天为一程,间歇5天进行下一个疗程,四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凝血、血液粘稠度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T辅助细胞功能增强(P<0.05),反映血液粘度和高凝状态指标均降低(P<0.05);患者整体状况改善,生活质量提高(P<0.05)。结论:益气扶正药物能改善肿瘤患者整体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生活质量;活血化瘀药物对肿瘤患者的血液高凝高粘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两者配伍应用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李道睿[3]2005年在《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转移血瘀证本质及榄香烯对其的干预作用》文中认为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已逐渐占据各种疾病的首位。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特别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肺癌的转移,常常导致治疗的失败。防止和阻断转移是肺癌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国内外肺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重视癌症的转移和血瘀、活血化瘀之间的关系。综合近年来研究进展及导师前期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认为,中医的“血瘀证”与肿瘤的转移有密切的关系,“血瘀证”可能是肿瘤转移的本质之一。本研究就是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探索中晚期肺癌这一死亡率极高(其死因主要为转移的发生)疾病的“血瘀证”的情况,探索活血化瘀药对这一作用干预的可能靶点,以期进一步深化中医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转移的认识。 1 综述部分 1.1 文献综述一 通过对肿瘤转移、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疗古代文献及近二十余年来研究进展的系统回顾,进一步明确肿瘤转移的“血瘀证”本质及活血化瘀中药对其的干预作用,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1.2 文献综述二 综述有关肺癌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现状。总结了肺癌中医分型与肺癌国际TNM分期、病理分型、近远期疗效及蛋白质和多肽、免疫学、血液流变学、微量元素等的关系。为肺癌中医证型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料,提出肺癌中医证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策略。 2 临床研究 2.1 300例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血瘀证分布规律的调查研究 通过为Ⅲ与Ⅳ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填写《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证型规律调查表》,观察血瘀证在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所占的比重及分布规律,分析血瘀证在不同病理类型的中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分布;血瘀证在不同分化程度的中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分布;血瘀证在不同分期的中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分布;血瘀证在不同转移部位的中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分布;血瘀证在合并不同中晚期肺癌常见并发症患者中的分布;血瘀证在不同体质状况(KPS评分)的中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分布。结果显示,随着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理类型恶性程度的增高,分化程度的变低,肝转移、对侧肺转移、骨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等的发生,血瘀证构成比有增高的趋势。通过观察血瘀证各主要症状及体征在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中的出现频率及分布规律,发现肺癌血瘀证有其独特的特点,故我们对肿瘤专科甚至肺癌专病都应建立能反映其疾病本身特点的血瘀证诊断标

张培彤, 朴炳奎[4]1998年在《血瘀证与恶性肿瘤》文中研究指明自《黄帝内经》至近代医学典籍,中医学者多认为血瘀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瘀血是疒征瘕积聚的发病机理之一,往往和其它因素共同致病。还有不少类似现代恶性肿瘤的疾病并未涉及血瘀这个病因。在肿瘤的转移方面,限于历史条件,对血瘀因素的作用和演变过程基本没有述及...

杨振江[5]2002年在《活血化瘀对肿瘤转移影响的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恶性肿瘤是当今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杀手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本质特征之一 ,也是肿瘤治疗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控制转移是决定癌症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随着肿瘤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早期肿瘤的手术根治治疗、中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及在处理肿瘤原发灶方面已有较大进展

宋春燕[6]2007年在《活血化瘀药物对肿瘤转移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恶性肿瘤是当今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转移是肿瘤生物学行为最本质的特征,影响着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后。科学发展到今天,尚未发现一种可广泛应用的抗肿瘤转移药物,因此,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积极探讨防治肿瘤转移的中医思路和开发防治肿瘤转移的中医药物已经

姜林[7]2008年在《胃癌血瘀证与P53、C-erbB-2、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探讨胃癌血瘀证与P53、C-erbB-2、VE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关系,为胃癌的中医分型提供一定的依据;2)分析P53、C-erbB-2、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准确判断病情及预后提供帮助;为胃癌的诊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根据是否存在血瘀证分为胃癌血瘀证组及胃癌非血瘀证组。记录各患者性别、年龄、病灶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获得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60例,胃癌血瘀证组30例,胃癌非血瘀证组30例。取上述60例研究对象手术切除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的蜡块,4um厚度连续切片,供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53、C-erbB-2、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所得结果在SPSS10.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P53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总阳性率为60%,胃癌血瘀证组的阳性率为73.3%,胃癌非血瘀证组的阳性率为46.7%。胃癌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2、C-erbB-2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总阳性率为73.3%。胃癌血瘀证组的阳性率为86.7%,胃癌非血瘀证组的阳性率为60%。胃癌血瘀证与非血瘀证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3、VE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总阳性率为75%。胃癌血瘀证组的阳性率为93.3%,胃癌非血瘀证组的阳性率为56.7%。胃癌血瘀证与非血瘀证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4.P5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病灶大小及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在高分化-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者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8%和36%。在低分化-未分化、有淋巴结转移者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和74.3%,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5.C-erbB-2基因蛋白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灶大小、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浸润程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在浸润程度未达浆膜层和无淋巴结转移者C-erbB-2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53.6%和52%,在浸润程度超过浆膜层和有淋巴结转移者C-erbB-2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90.6%和88.6%,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6.VEGF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灶大小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在浸润程度未达浆膜层、无淋巴结转移和Ⅰ-Ⅱ期者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56.0%和44.4%,在浸润程度超过浆膜层、有淋巴结转移和Ⅲ-Ⅳ期者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88.6和88.1%,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1、P53、C-erbB-2及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可能为胃癌血瘀证的物质基础之一。2、检测P53、C-erbB-2及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对胃癌血瘀证有辅助诊断作用。3、联合检测P53、C-erbB-2及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分子指标。

参考文献:

[1]. 川芎嗪注射液改善恶性肿瘤血瘀证(血液高凝状态)初步临床研究[D]. 薛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

[2]. 益气活血中药配伍应用改善中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高粘状态的研究[D]. 胡文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

[3]. 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转移血瘀证本质及榄香烯对其的干预作用[D]. 李道睿. 中国中医研究院. 2005

[4]. 血瘀证与恶性肿瘤[J]. 张培彤, 朴炳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1998

[5]. 活血化瘀对肿瘤转移影响的研究概况[J]. 杨振江.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2

[6]. 活血化瘀药物对肿瘤转移影响的研究进展[J]. 宋春燕. 江西中医药. 2007

[7]. 胃癌血瘀证与P53、C-erbB-2、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 姜林. 湖北中医学院. 2008

标签:;  ;  ;  ;  ;  ;  ;  ;  ;  ;  ;  ;  ;  ;  ;  

川芎嗪注射液改善恶性肿瘤血瘀证(血液高凝状态)初步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