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车身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车身,汽车,拓扑,灵敏度,轻量化,刚度,截面。
车身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白永春[1](2019)在《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身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制造质量对于汽车的整体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汽车的制造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就要对汽车车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制造工艺。本文对汽车车身的设计技术和制造工艺新技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促进车身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20期)
汪涛[2](2019)在《车身轻量化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生产制造中车身轻量化设计与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而应用先进技术则为实现轻量化设计创造了条件。但轻量化设计中要全面考虑车身材质、灵敏性与碰撞安全性等问题。所以汽车车身设计中,轻量化设计已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车身轻量化设计方法,利于推动车身轻量化发展,对汽车制造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针对车身轻量化设计相关知识,本文进行了简单地论述。(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9年18期)
单柳溪,宋伟,陆元帅,林建平[3](2019)在《基于灵敏度的白车身改装过程模态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双排货车白车身改装为工程车后,车身一阶扭转模态频率与发动机怠速产生的频率耦合,造成车身振动明显,影响乘车舒适性和车身的疲劳耐久性能。本文建立双排货车白车身的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工程车白车身的有限元模型。在改装过程中不改动双排货车车身结构的边界条件下,本文对工程车车身进行性能灵敏度分析,根据灵敏度分析结果调整改装方式、优化车身结构,根据模态振型图调整车身结构,以提高工程车白车身的一阶扭转模态频率。最终结果表明,优化后工程车白车身一阶扭转模态频率由18.99Hz提高到20.32Hz,解决了上述车身共振的问题,同时白车身重量下降了17.68kg。(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期刊2019-10-22)
郑宏立,任杰,刘余运[4](2019)在《新能源车型车身设计要点及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汽油车车身为例,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CAE分析后,在保证多数零件通用的基础上进行了新能源车型的车身开发,减少车身的开发时间和费用,同时节省主要零部件的模具费,保证车型的及时上市并尽快占领市场。(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期刊2019-10-22)
贺强,汪强,张松波[5](2019)在《优化驱动下的某纯电动汽车铝合金车身轻量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多模型综合优化和截面优化对纯电动汽车铝合金车身进行正向设计,在满足刚度、动刚度和碰撞性能的基础上进行车身轻量化设计。首先,分别以刚度、动刚度和碰撞性能作为优化约束,以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拓扑优化模型,并将不同类型的工况加权到一个目标函数中进行综合工况全局拓扑优化,找到综合工况下的最佳传力路径和最优材料分布。然后,基于最佳传力路径,建立该铝合金车身的参数化模型,进行弯扭刚度工况下的铝合金型材截面优化及接头优化。最后,在满足刚度、碰撞和动刚度性能的基础上,相对性能标杆车减重10%。(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期刊2019-10-22)
刘传江,屈新田,侯瑾[6](2019)在《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白车身右悬置安装点动刚度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动刚度与灵敏度分析的理论基础,计算白车身的发动机悬置安装点动刚度,以右悬置安装区域的零件板厚为设计变量,建立发动机右悬置安装点动刚度的灵敏度分析模型,通过优化零件板厚,使动刚度计算结果达到设计目标值。(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期刊2019-10-22)
李学亮,彭磊,秦豫川,艾明昱[7](2019)在《基于性能约束的汽车车身焊点布置设计优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汽车车身焊点设计冗余度,提高车身焊点布置正向开发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身性能约束的焊点布置设计优化方法。首先通过CAE有限元仿真技术实现了车身刚度、模态以及焊点疲劳耐久性能精准仿真,再根据焊点初始布置方案建立拓扑优化模型,识别出对车身性能影响度小的焊点分布区域(非关重焊点分布区域),然后以非关重焊点分布区域作为焊点参数优化的设计区域,建立焊点位置参数化模型,实现焊点位置自动化更新,最后对车身刚度性能构造代理模型,代替高耗时的CAE有限元分析模型,以焊点数量为优化目标,车身刚度为约束条件,开展焊点位置优化设计,进而获得最优的焊点布置。应用长安某SUV焊点优化实例,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优化,设计区域内焊点数量从131颗减少至103颗,减少了21.4%。同时,车身结构性能满足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期刊2019-10-22)
王贵[8](2019)在《汽车车身线与面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00多年的汽车历史风云变幻,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汽车从蒸汽汽车到燃油汽车,从燃油汽车到新能源汽车。车身的线条和面也在这百年的变迁大潮中不断革新,从初期手工打造的艺术品般的流光溢彩,到20世纪中后期批量机械生产后的平直板正,再到当下光影交错,线条横飞,线和面的交织互融。(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6)》期刊2019-10-22)
刘利欣,孙万旭,吴春生,朱德霞[9](2019)在《某SUV车型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优化车身关键零部件结构、材料、料厚和新技术、新材料的推进应用,达到性能的平衡,实现减重效果。在轻量化技术减重的同时,随着重量的降低,实用成本也随之降低。(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期刊2019-10-22)
覃华强[10](2019)在《车身控制模块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CN200车型开发设计了车身控制器BCM,实现灯光、刮水、遥控、 CAN通信等功能。BCM采用电源管理模块SBC实现了低功耗功能,采用看门狗技术实现近光灯、前刮水器、位置灯在故障情况下的跛行功能,提高了BCM的功能安全性能。(本文来源于《汽车电器》期刊2019年10期)
车身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生产制造中车身轻量化设计与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而应用先进技术则为实现轻量化设计创造了条件。但轻量化设计中要全面考虑车身材质、灵敏性与碰撞安全性等问题。所以汽车车身设计中,轻量化设计已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车身轻量化设计方法,利于推动车身轻量化发展,对汽车制造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针对车身轻量化设计相关知识,本文进行了简单地论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车身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白永春.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
[2].汪涛.车身轻量化设计分析[J].时代汽车.2019
[3].单柳溪,宋伟,陆元帅,林建平.基于灵敏度的白车身改装过程模态优化设计[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2019
[4].郑宏立,任杰,刘余运.新能源车型车身设计要点及实例[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2019
[5].贺强,汪强,张松波.优化驱动下的某纯电动汽车铝合金车身轻量化设计[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2019
[6].刘传江,屈新田,侯瑾.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白车身右悬置安装点动刚度优化设计[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2019
[7].李学亮,彭磊,秦豫川,艾明昱.基于性能约束的汽车车身焊点布置设计优化技术[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2019
[8].王贵.汽车车身线与面的设计研究[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6).2019
[9].刘利欣,孙万旭,吴春生,朱德霞.某SUV车型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优化研究[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2019
[10].覃华强.车身控制模块设计与实现[J].汽车电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