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本能论文-邱天丽

死亡本能论文-邱天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死亡本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尼克·,亚当斯故事集》,死亡本能,刺激源,攻击

死亡本能论文文献综述

邱天丽[1](2019)在《刺激、失调和暗涌》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作家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是着名的“迷惘一代”的小说家之一,他以“冰山原则”、简洁的写作风格以及他对探索“死亡”的强烈兴趣而闻名于世。他提出了“死自有一种美”,并抱这份态度勇敢的活下去的死亡观,以“硬汉”精神来面对死亡。《尼克·亚当斯故事集》是海明威一部极具自传性的小说集,主人公尼克通过不断探索和反省死亡的意义,激发了自身死亡本能的不断变化。从死亡本能理论分析此作品,可以看出海明威清晰刻画了人们面对死亡时的恐惧、逃避等一系列反应,各类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死亡观,以及尼克不断探索死亡真谛而做的各种努力。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简要介绍了海明威的生平及《尼克·亚当斯故事集》,分析了死亡本能理论,阐释了论文的研究现状、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的结构。第二章用死亡本能理论分析《尼克·亚当斯故事集》中尼克受到的外界五大刺激源,展现了从童年到壮年尼克死亡本能被激发的契机,并揭示了五大刺激源在象征中的内在联系。第叁章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研究了尼克在死亡本能驱使下的失调反应,包括对外攻击、对内攻击和重复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尼克在死亡本能压抑下的死亡意识。第四章分析了死亡本能引发的自我防御机制,包括否定和升华。本章阐释了尼克的死亡本能与生存本能最终达到平衡的过程,展现了海明威积极的人生态度。结语部分指出《尼克·亚当斯故事集》用尼克来展现了作为“迷惘一代”代表的海明威对死亡的探求和思考。海明威认为人应抱着积极的精神面对死亡并勇敢地活下去。(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婉清[2](2018)在《论《饥饿艺术家》中的死亡本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一篇备受瞩目的短篇小说,一直以来被读者们广泛阅读与研究。饥饿的艺术家在时代的变化中挣扎,带着他的初心向死亡行进。他的艺术行为恰恰说明了人的死亡本能,以及人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平衡的重要性。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对饥饿艺术家的精神症状进行剖析。(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8年11期)

单蓓蕾[3](2018)在《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浅析阿图尔·施尼茨勒小说《死》中的死亡本能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图尔·施尼茨勒一直被认为是弗洛伊德在文学领域的双影人,擅长用心理分析写作,以表现意识、内心情感为宗旨。本文选取中篇小说《死》,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解析人物的死亡本能心理,从而引发对死亡的哲学思考。(本文来源于《情感读本》期刊2018年14期)

王雅霏[4](2018)在《试分析《檀香刑》中刑罚所体现的“死亡本能”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檀香刑》在分析人性的小说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拟围绕着施刑者和受刑者,对于"檀香刑"等违背人性的残忍刑罚的观点,分析"刑罚"活动中包含的"施虐"和"受虐"倾向中体现出的人性"生存本能"、"死亡本能"的纠缠和交锋。(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8年01期)

刘为坤,缪佳[5](2017)在《竞技体育拯救人类“死亡本能”的社会学释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弗洛伊德"体育拯救人类‘死亡本能’"的着名论断进行社会学剖析,分别于个体与群体视角阐释竞技体育在对抗人类"死亡本能"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竞技体育通过对体能的强化、卓越的追求、和平的期盼、教育的渴求等来实现对人类"死亡本能"的拯救。竞技体育的发展危机源于对人类"死亡本性"拯救主旨的偏离,具体表现为对社会个体的精神与肉体养护的淡化;对群体性活动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对竞技体育游戏本质的僭越。(本文来源于《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曾静[6](2017)在《弥尔顿之死——论威廉·布莱克《弥尔顿》中的“死亡本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布莱克的《弥尔顿》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充斥着晦涩意象、思维跨度很大的长诗,也是一部难得的幻想式作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是不少布莱克学者剖析该诗的理论依据。与既有观点不同,认为隐藏在《弥尔顿》诗文中的潜意识动机不是力比多,而是死亡本能。本文试图通过剖析布莱克潜意识中死亡本能在诗文中的投射,追溯致使该本能泛溢的刺激源,破解此诗之意蕴。(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李秋颖[7](2016)在《用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论解读爱伦·坡作品中人物病态人格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无疑是当今世界文坛的哥特式小说的开山鼻祖。?黑猫?和?泄密的心?是坡的两篇较为经典的惊悚心理小说,本文旨在重点运用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理论,逐步深入分析主人公的心理扭曲历程,进而总结人物病态人格成因。(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6年13期)

王俊巍[8](2015)在《从死亡本能角度解析麦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令人恐惧的一部。整部作品弥漫着令人战栗的死亡气息。谋杀、暗杀、屠杀、自杀以及其他的毁灭行为贯穿作品始末。英雄麦克白的自我毁灭令无数人扼腕叹息。从弗洛伊德的角度来看,麦克白的毁灭性行为与人固有的“死亡本能”有直接联系。本文依托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理论,着重分析死亡本能的叁个方面,即对外攻击、内在的自我攻击和重复行为。对外攻击表现为暴力、破坏、战争等一切毁灭外在事物的行为;对内的自我攻击则表现为自责、自虐和自杀等自残的行为;重复行为表现为对不愉快经历的强迫性重复。在《麦克白》中主人公麦克白的死亡本能也通过这叁种形式表现出来:麦克白谋杀邓肯国王和班柯父子以及屠杀麦克德夫妻子和幼子都是其破坏本能的外在表现,即对外攻击的实现;麦克白由于谋杀邓肯国王和班柯而产生的自责、内疚以及最终选择战死沙场属于破坏性本能的内在表现,即对内的自我攻击的实现;无论对外攻击还是自我攻击都表现出了麦克白的行为具有强迫性重复。在死亡本能的强大攻击下,为了保护自我,麦克白的防御机制采用了自恋和自欺两种自我保护措施,但这两种不成熟的防御措施并未对麦克白即将崩裂的自我真正的起到保护作用。死亡本能理论用于分析主人公麦克白的心理过程,能更好地找出他从英雄走向死亡的原因。本文通过深层次研读《麦克白》,探讨了麦克白死亡本能的诱发因素。在死亡本能的驱使下,麦克白通过处理他的内外部世界的冲突,开始了谋杀、暗杀和屠杀等对外攻击行为;当他如愿登上王位时,他对外界的破坏冲动却没有减弱,只能转向自我,导致他在自责内疚中挣扎生存,最终选择像勇士一样走向战场,走向了死亡。对于饱受罪恶感纠缠,万念俱灰,生无可恋的麦克白而言,死亡已不再可怕,死亡是麦克白生命中所有痛苦和喧嚣结点,是麦克白对自我的一种保护和救赎。(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5-12-01)

张鹏飞[9](2015)在《林黛玉的死亡本能——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林黛玉的死亡本能是贯穿其一生的。这种死亡本能在前期表现出来的是消融自我、融于自然。来到贾府之后这种表现更加强烈,同时也产生了变异——施虐、受虐、自虐,拥抱死亡。林黛玉就是在生命本能与死亡本能相辅相成之下,上演出了令人目眩的动荡人生,也就是《红楼梦》所说:"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并且,林黛玉的真实心理会反映到她的梦里。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对林黛玉进行解读,可以找到其性格和命运形成的内在心理因素,从而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林黛玉及其所作所为。(本文来源于《新余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钟蕾[10](2014)在《甜蜜的死亡——从死亡本能理论分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死亡本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杰作,讲述了弃儿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故事。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理论对希斯克利夫的心理进行分析,解读他从复仇走向死亡的心理全过程,揭示了他复仇、自虐、自杀等歇斯底里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即受死亡本能的控制。(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死亡本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一篇备受瞩目的短篇小说,一直以来被读者们广泛阅读与研究。饥饿的艺术家在时代的变化中挣扎,带着他的初心向死亡行进。他的艺术行为恰恰说明了人的死亡本能,以及人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平衡的重要性。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对饥饿艺术家的精神症状进行剖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死亡本能论文参考文献

[1].邱天丽.刺激、失调和暗涌[D].烟台大学.2019

[2].王婉清.论《饥饿艺术家》中的死亡本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

[3].单蓓蕾.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浅析阿图尔·施尼茨勒小说《死》中的死亡本能心理[J].情感读本.2018

[4].王雅霏.试分析《檀香刑》中刑罚所体现的“死亡本能”现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

[5].刘为坤,缪佳.竞技体育拯救人类“死亡本能”的社会学释义[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

[6].曾静.弥尔顿之死——论威廉·布莱克《弥尔顿》中的“死亡本能”[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7].李秋颖.用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论解读爱伦·坡作品中人物病态人格成因[J].北方文学.2016

[8].王俊巍.从死亡本能角度解析麦克白[D].河北大学.2015

[9].张鹏飞.林黛玉的死亡本能——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5

[10].钟蕾.甜蜜的死亡——从死亡本能理论分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死亡本能[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标签:;  ;  ;  ;  ;  

死亡本能论文-邱天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