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几何结构论文-胡世弟,李瑾,刘璐,李鑫,戴如春

骨几何结构论文-胡世弟,李瑾,刘璐,李鑫,戴如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几何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2型糖尿病,绝经女性,骨密度,骨质疏松

骨几何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胡世弟,李瑾,刘璐,李鑫,戴如春[1](2015)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的变化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在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绝经后T2DM患者(150例)及健康对照者(160名),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其配置的髋部骨强度分析(hip structural analysis,HAS)软件,检测腰椎(L1-4)总体、左侧股骨颈(FN)和髋部总体(TH)骨密度(BMD)以及髋部骨几何结构,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髋部骨几何参数影响因素。结果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L1-4)、FN及TH的BMD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绝经后T2DM组股骨颈干角(NSA)较健康对照组增加,股骨颈截面面积(FN-CSA)减少(P<0.05)。体重指数(BMI)、FN-BMD和TH-BMD与截面面积(CSA)、截面力矩(CSMI)、截面模量(Z)和皮质厚度(ACT)呈正相关(P<0.01),与屈曲应力比(BR)呈负相关(P<0.01)。校正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病程影响因素后,年龄、绝经年限与FN、转子间(IT)2个部位骨结构指标CSA、CSMI、Z、ACT(FN-CSA、FN-CSMI、FN-Z、FN-ACT、IT-CSA、IT-CSMI、IT-Z、IT-ACT)及股骨干(FS)部位骨结构指标CSA、ACT(FS-CSA、FS-ACT)呈负相关(P<0.01),与FN、IT、FS 3个部位的BR(FN-BR、IT-BR、FS-BR)呈正相关(P<0.01),与FS部位的CSMI、Z(FS-CSMI、FS-Z)无明显相关。校正年龄和BMI影响因素后,除病程与FN-CSMI呈正相关(P<0.05)外,FBG、Hb A1c和病程与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同时股骨颈NSA与各影响因素间无相关性。校正BMD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主要影响因素为BMI和绝经年限。结论绝经后T2DM患者表现为NSA增大和FNCSA降低的骨几何结构改变,可能与T2DM患者髋部高骨折风险相关。BMD、BMI和绝经年限为影响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康会丽,陈裕明,肖苏妹[2](2014)在《广州市绝经后女性髋部骨密度和骨几何结构参数年龄趋势研究——横断面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广州市健康绝经后女性髋部骨密度(BMD)和骨几何结构参数随年龄变化特点。自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从广州市社区招募1146名健康绝经后女性,年龄5 1~76岁。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法获得其基本信息和目前及既往的健康状况等资料。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分析股骨近端BMD和骨几何结构参数,如横截面积(CSA)、横断面转动惯量(CSMI)、皮质骨外层直径(W)、皮质骨内层直径(ED)、皮质骨厚度(CT)、剖面系数(SM)、抗屈曲比(BR),测量部位包括左股骨颈(NN)、转子间(IT)和股骨干(FS)。研究对(本文来源于《第七次全国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第七届换届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10-24)

杜艳萍,朱汉民,朱晓颖,张雪梅,薛思红[3](2014)在《上海地区部分女性髋部骨几何结构与人体成分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上海地区部分女性髋部骨几何结构指标随增龄的变化趋势,评估人体成分(骨骼、肌肉及脂肪)对其的影响,比较不同肌肉脂肪分布对骨结构影响的差异,探讨上海地区女性髋部骨结构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679名年龄为21~94岁的上海地区健康成年女性纳入本研究。受试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21~40岁)、中年组(41岁~绝经)和绝经组。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检测骨密度、肌肉量、脂肪量,用DXA自带软件髋部骨结构分析系统(HSA)测定股骨颈、转子间和股骨干3个部位的骨结构指标,包括横截面积(CSA)、平均皮质厚度(ACT)以及弯曲系数(BR)。采用Pearson(正态分布)或Spearman(非正态分布)进行相关性检验,采用多元回归Stepwise进行归因分析。结果上海地区部分女性腰椎和髋部骨密度、CSA和ACT在31~40岁达峰值,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腰椎骨密度在60岁后上升;肌肉量在31~40岁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脂肪量随年龄的增加上升。髋部骨密度与股骨颈、转子间、股骨干3个部位骨结构指标CSA、ACT、BR具有相关性;全身肌肉含量与股骨颈、转子间、股骨干CSA均呈正相关,与BR呈微弱负相关;全身脂肪对股骨颈、转子间、股骨干的CSA、ACT以及BR影响不一致。青年组全身脂肪含量与CSA和ACT呈微弱正相关,但随年龄增长,全身脂肪量对骨结构的正性作用逐渐增强。随着增龄,躯干部位肌肉量对女性骨结构影响始终显着大于四肢部位肌肉量。结论髋部骨密度与髋部骨几何结构指标相关性最强,肌肉含量与髋部骨几何结构指标也明显相关;不同年龄女性人群脂肪量对骨结构的影响程度不同,具有时间性差异;躯干肌肉量对骨结构影响程度显着高于四肢肌肉量,具有空间性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张昉[4](2010)在《骨几何结构的差异:年龄、种族和性别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都关注的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骨质疏松症的后果很多,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 OF)的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与骨强度的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骨几何结构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是骨强度的两个重要的决定因素。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骨密度。然而,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的种族和性别的差异性还有许多情况不能由骨密度的种族和性别的差异来解释。有研究表明同样具有较高遗传率的股骨颈骨几何参数有着独立于骨密度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功能。骨几何结构(通过骨几何学参数反应)的性别和种族的差异可能部分的解释了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的性别和种族的差异。本研究在同性别中国人和高加索人之间,在同种族不同性别之间对5个股骨颈几何学参数(W,CSA,Z,CT,BR)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白人的、男性的股骨颈的机械强度分别大于中国人的和女性的。而随年龄变化的趋势为CSA、Z和CT随年龄增加而下降,W和BR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种族、性别之间股骨颈骨几何学参数的差异为解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的种族和性别差异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0-04-01)

肖苏妹[5](2006)在《骨几何结构的种族差异及其遗传决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范围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最终并发症是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F)。OF的发生与骨强度的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骨几何结构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骨强度的两个重要决定因素。以往的研究往往关注的是有着较强遗传决定的BMD与骨质疏松症或OF之间的关系,大量的BMD与候选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被报道。然而,OF发生率的种族差异性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由BMD的种族差异来解释。研究表明同样具有较高遗传率的骨几何结构独立于BMD对OF风险有预测作用,骨几何结构的种族差异可能部分的解释了OF发生率的种族差异,而种族间的遗传差异性可能部分决定了骨几何结构的种族差异性。目前关于种族和基因型对骨几何结构的影响的研究还较少。关注于骨几何结构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骨质疏松症有更全面的了解,并有利于提高临床上对骨质疏松症与OF的风险预测和治疗疗效。 髋部骨折是发生频率较高的类型,本研究着重分析了中国汉族人群和高加索人群之间股骨颈(femoral neck,FN)几何结构的差异,并采用传递不平衡法(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检测与骨代谢相关的两个重要候选基因胶原Ⅰ型α1(collagen type Ⅰ alpha 1,COLIAl)和α2-巯基糖蛋白(alpha 2-HS-glycoprotein,AHSG)基因在两个人群中与FN几何结构的连锁/关联。 本研究征集了1,228个来自400个中国汉族核心家庭和605个来自157个高加索人核心家庭的个体。每个核心家庭包括父母和至少一个20到45岁之间的健康子女。获得每个样本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和疾病史等)的同时采用Hologic的DXA仪测量骨表型(BMD和骨大小)值。基于FN的BMD和骨大小的测量值计算出FN的五个骨几何学参数:截面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皮质骨厚度(cortical thickness,CT),皮质骨内层直径(endocortical diameter,ED),剖面系数(sectional modulus,Z)和抗(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6-05-01)

骨几何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了解广州市健康绝经后女性髋部骨密度(BMD)和骨几何结构参数随年龄变化特点。自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从广州市社区招募1146名健康绝经后女性,年龄5 1~76岁。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法获得其基本信息和目前及既往的健康状况等资料。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分析股骨近端BMD和骨几何结构参数,如横截面积(CSA)、横断面转动惯量(CSMI)、皮质骨外层直径(W)、皮质骨内层直径(ED)、皮质骨厚度(CT)、剖面系数(SM)、抗屈曲比(BR),测量部位包括左股骨颈(NN)、转子间(IT)和股骨干(FS)。研究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几何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胡世弟,李瑾,刘璐,李鑫,戴如春.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及影响因素[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5

[2].康会丽,陈裕明,肖苏妹.广州市绝经后女性髋部骨密度和骨几何结构参数年龄趋势研究——横断面调查[C].第七次全国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第七届换届会议论文集.2014

[3].杜艳萍,朱汉民,朱晓颖,张雪梅,薛思红.上海地区部分女性髋部骨几何结构与人体成分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4

[4].张昉.骨几何结构的差异:年龄、种族和性别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

[5].肖苏妹.骨几何结构的种族差异及其遗传决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骨几何结构论文-胡世弟,李瑾,刘璐,李鑫,戴如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