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变增益放大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放大器,AT89S51单片机,可变增益控制
可变增益放大器论文文献综述
张长威,王军[1](2019)在《可变增益控制放大器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描述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由AT89S51单片机、可变增益放大电路、控制电路、比较器等组成。可通过选择按钮开关选择或调整放大器的增益,也可通过采样电路将采样信号与理想输出信号进行比较,通过AT89S51单片机程序调整放大器的增益,实现自动增益的控制。(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谢红云,刘芮,陈泉秀,吴佳辉,陈亮[2](2019)在《基于双重增益控制技术的超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超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ultra-wide band variable gain amplifier,UWB-VGA)在超宽频带下大的增益变化范围和每个变化增益在超宽频带范围内良好的增益平坦度,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双重增益控制(dual gain control,DGC)技术,由改进型电流镜增益控制结构和动态增益反馈控制结构共同实现.基于双重增益技术,设计了应用于3. 0~6. 0 GHz频带下的超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完成超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和版图的设计.考虑在射频波段下版图、器件结构、工艺及封装产生中存在的寄生效应和耦合效应,对电路结构原理图和版图进行Momentum电磁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联合调整双重增益控制单元的2个控制电压V_(ctrl_1)和V_(ctrl_2),超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在3. 0~6. 0 GHz频段范围内可以同时获得大的增益变化范围和良好的增益平坦度,当动态信号反馈增益控制电压Vctrl_2为5. 00 V时,改进型电流镜增益控制电压V_(ctrl_1)从2. 50 V变化到3. 20 V时,超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增益变化幅度为5. 5 d B,每个变化增益的平坦度≤±2. 0 d B,S_(11)、S_(22)都小于-10.0dB,输入输出匹配良好.(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烨,柳祎,马艳,杨华[3](2019)在《一种增益可变射频放大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以STM32为主控制器的增益可控射频放大器。系统由固定增益放大器、可控增益放大器、稳压电源、微控制器及显示组成,可实现4d B步进可调。系统由叁级组成,前级固定增益放大产生20d B的增益,中间级可控增益放大器获得-40dB~40 dB的增益变化,后级采用电流反馈芯片提高负载驱动能力,显示屏显示设定的增益值。整个系统工作可靠稳定,而且成本低、效率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08期)
吴双豆[4](2019)在《硅基数控可变增益放大器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讯系统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系统提出了小型化、便携及高性能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集成电路应势而生。在现有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中,硅基工艺因其低成本,低功耗以及不断提升的速度而备受瞩目。可变增益放大器(Variable Gain Amplifier),简称VGA,即放大器的增益会随着外加控制的变量(比如电压或者电流等)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它被广泛用在医疗器械,电子通讯系统,助听器,磁盘驱动还有无线通信的接收发射机模拟前端等许多方面。其中在收发机里的应用最受关注,收发机为了稳定地放大收到的不同幅度大小的信号,需要自动增益控制环路,而自动增益控制环路里很重要的电路部分就是可变增益放大器。可变增益放大器决定了整个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整体工作状态。其主要指标为增益变化范围、增益步长、dB线性、功耗、带宽、线性度和噪声等等。本文介绍了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和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分类,还对其各项指标做了详细的阐述和举例说明。然后对可变增益放大器设计结构作了概述,分别介绍了常用的两种结构,开环结构和闭环结构。本文主要设计了两个基于硅基工艺下的可变增益放大器,为了方便系统使用,两者均采用数字控制的方式来控制其增益变化。第一个可变增益放大器是基于SiGe BiCMOS工艺下设计的具有dB线性的数字控制的可变增益放大器,该可变增益放大器通过工艺下的叁极管完成dB线性的构造,首次提出了基于叁极管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指数特性完成的指数电流转换器电路,通过指数电流转换器使线性变化的电流转变为有指数特性的电流。另外,基于该设计原理的分析对各种构造dB线性的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通过该VGA的原理图、版图以及版图的后仿结果可知,其增益变化范围达到27dB,增益误差小于1 dB,具备了良好的dB线性。该可变增益放大器的-3 dB带宽达到了5 GHz。本文另一个重点是基于CMOS工艺设计的数控可变增益放大器。该VGA基于MOSFET晶体管的亚阈值区域特性完成了dB线性的构造。通过Cadence Virtuoso软件完成原理图设计和仿真以及绘制版图的工作,该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增益变化范围为-7.7 dB到15 dB,其-3 dB带宽可达1 GHz。另外由于本设计工作在亚阈值区域,该可变增益放大器具有低功耗的优点,其核心模块的功耗约为0.72 mW。两个可变增益放大器的数字控制方式都由开关电路部分完成,使数字控制电路简单方便,有利于减小电路面积、降低成本及功耗。(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黄敏,黄海生,李鑫,王嘉齐[5](2019)在《GPS导航接收机中可变增益放大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GPS接收机易受不同传输距离和多路径衰减效应的影响使得接收的信号强度不固定的问题,基于TSMC0.18μ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设计一款可变增益放大器:它与脉冲宽度调制式自动增益控制和脉冲宽度译码器组成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保证接收信号强度输出的稳定;该电路的核心结构由五位二进制码控制五级级联放大电路来产生不同的增益。仿真结果表明:当电源电压为1.8V时,总的增益最小为14dB,最大可以达到73dB;并且在各个工艺角下增益误差都小于5%,噪声系数为19.68dB;输入1dB压缩点为—22.14dBm。(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耿志卿[6](2019)在《一种2.4 GHz低功耗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工作频率为2.4GHz的低功耗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针对不同的增益模式,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来满足不同的性能要求。在高增益模式下,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定功耗约束条件下的噪声优化方法,考虑了栅匹配电感的损耗和输入端口的各种寄生效应,给出了简明而有效的设计公式和设计过程。在低增益模式下,提出了一种改进线性度的方法。采用TSMC 0.18μm CMOS RF工艺进行了设计。后仿真结果表明,在功耗为1.8mW时,最高增益为35dB,对应的噪声系数为1.96dB;最低增益为5dB,对应的输入3阶交调点为3.2dBm。(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9年01期)
刘心彤[7](2018)在《超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附加相移的研究及其优化设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用户和物联网终端的不断增加,推动了射频技术朝更快的数据速率和更低的成本发展,而数据流量的增长对无线和光纤通信具有极大地挑战性。用于无线多Gb/s点对点通信的微波毫米波频段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可以适应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未来的通信发展。高集成度的微波相控阵,具有扫描精度高、全天候通信、探测距离适中等优点,已成为5G通信系统中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可变增益放大器(Variable Gain Amplifier,VGA)作为相控阵系统的重要单元,其性能对扫描精度、波束指向及接收信号信噪比的影响不容忽视。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发展,锗硅工艺具有与Ⅲ-Ⅴ族化合物工艺相当的高频性能且成本低,成品率高,因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对低附加相移可变增益放大器的研究均基于Tower Jazz 0.18μm BiCMOS工艺实现。本文介绍了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基本性能参数,包括dB线性控制特性、带宽、线性度及附加相移等,并对各项指标的性能优化从电路层次进行了详细分析。超宽带系统对射频电路的性能有着很高的要求,作为应用于相控阵系统的可变增益放大器,其附加相移特性对波束的扫描精度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附加相移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自身电路提出一种新的补偿电路对附加相移进行优化。为实现dB线性控制,所设计的两款可变增益放大器均以电流舵结构为核心,并引入预失真电路和峰值电感技术分别拓展增益动态范围和带宽。为了满足测试需求,应用于UWB系统和Ku~K波段的两款可变增益放大器分别采用并联-并联反馈及源极简并电感技术和LC-ladder四阶带通滤波器来实现输入匹配,输出端则采用射随器实现50Ω的阻抗匹配。对于附加相移的优化,两款电路分别基于不同的预失真电路产生相应的零极点补偿电流,并且考虑了其对电路增益控制特性及动态范围的影响。设计时作者不仅从理论上综合考虑整体电路的增益、附加相移、匹配和线性度等特性,并进行了电路仿真验证。在对版图设计要点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版图绘制。最后,在原理图和版图的不断优化中,完成了电路的设计工作,并对后仿真结果加以分析讨论。本文所设计的两款低附加相移的VGA,其后仿真结果分别为:超宽带VGA增益动态范围为32dB,且在3~10GHz带宽内最差的附加相移为1.2°。此外,在整个工作频带和增益范围内,输入输出回波损耗均小于-10dB,且最大增益时的输入1dB压缩点为-15dBm@7GHz,输入叁阶交调点为-8.2dBm@7GHz;Ku~K波段的可变增益放大器在全频带内的各增益状态下输入输出匹配均小于-10dB,且dB线性控制特性良好,增益动态范围为-25dB~5dB。最大增益时的输入1dB压缩点为-12dBm@19GHz,输入叁阶交调点为-3dBm@19GHz,且在整个频带内(31dB增益范围)的附加相移低于4°。(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王景帅,赵毅强,叶茂,赵公元,胡凯[8](2018)在《一种带消失调电路的高线性度可变增益放大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0.18μm CMOS工艺,设计了1种带消失调电路的高线性度可变增益放大器,在实现增益d B线性连续可调的前提下,提高了放大器的线性度;同时,设计了1种片上滤波器型消直流失调电路,可实时抑制放大器的输出直流失调电压.后仿结果表明,在3.3 V的供电电压下,连续增益动态范围为(-21.5)-21.5 d B,-3 d B带宽为27.5 MHz,在0 d B增益下,输入1 d B压缩点为10.7 d Bm,等效输入直流失调电压标准差为1.831 m V.(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杨健[9](2017)在《低电源电压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功耗是无线移动终端发展的基本趋势,可变增益放大器作为无线射频接收链路(如GPS)中的一个关键模块,研究低功耗可变增益放大器是当前的热点之一,而工作电压的降低是减小功耗的最有效方法。论文开展低电压可变增益放大器的研究与设计,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论文设计了一种用于GPS接收链路中的低电源电压可变增益放大器。为了满足增益动态范围的要求,采用了粗调增益级和精调增益级级联结构,其中粗调增益级由直流耦合的四级自偏置差分结构的固定增益放大器构成,精调增益级则采用了适用于低电源电压下的开环源极退化结构,在简化电路结构的同时还降低了功耗。经仿真验证后进行流片,测试结果表明: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在0.7V电源电压下能够稳定地实现高增益放大和调节功能。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功耗为0.84mW,最大增益不低于76dB,整体接收链路的灵敏度达到-95dBm。但是在缓冲级的输出端口存在约为220mV共模电平偏移,且在零输入时有低频饱和方波输出。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对电路进行优化改进设计,完成基于低电压主从结构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的电路与版图设计,并进行仿真验证。粗调级的尾电流源的共模抑制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还增加了放大器电路的电压裕度和输出摆幅。精调级在实现增益的高精度调节的同时,既改善了传统闭环结构在低电源电压下稳定性问题,又使得传统源极退化结构由尾电流源引起的增益“上翘”现象得到缓解。结果表明优化改进的结构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粗调级放大器的共模抑制能力提高了 48.6dB;电路对低频小信号抑制能力高达-60dB;输出共模电平随工艺角(TT/FF/SS)变化幅度约为±1mV。整体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增益范围为44.73dB-81.6dB,增益步长为5dB,增益误差低于0.5dB,-0.5dB带宽达到4.79MHz,整体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噪声系数为28.6dB,在0.7V的电源电压下电路的功耗为1.2mW,满足设计指标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5-17)
师建英,许衍彬[10](2017)在《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结构的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系数较高,增益平坦性较差。为了解决该问题,设计了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其由高增益模块、中间增益模块和低增益模块构成。将有源负反馈低噪声放大器作为放大器的高增益放大模块,采集微弱的输入信号。中间增益模块通过电阻分压衰减器实现输入信号的衰减处理,确保总体放大器具有较高的线性度。低增益模块通过衰减器完成相关工作,可采集到强信号,避免叁阶交调量对系统信噪比的不利干扰。实验结果说明,设计的低噪声放大器在电压增益、噪声系数和叁阶交调量叁方面的性能都较优。(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7年09期)
可变增益放大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超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ultra-wide band variable gain amplifier,UWB-VGA)在超宽频带下大的增益变化范围和每个变化增益在超宽频带范围内良好的增益平坦度,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双重增益控制(dual gain control,DGC)技术,由改进型电流镜增益控制结构和动态增益反馈控制结构共同实现.基于双重增益技术,设计了应用于3. 0~6. 0 GHz频带下的超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完成超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和版图的设计.考虑在射频波段下版图、器件结构、工艺及封装产生中存在的寄生效应和耦合效应,对电路结构原理图和版图进行Momentum电磁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联合调整双重增益控制单元的2个控制电压V_(ctrl_1)和V_(ctrl_2),超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在3. 0~6. 0 GHz频段范围内可以同时获得大的增益变化范围和良好的增益平坦度,当动态信号反馈增益控制电压Vctrl_2为5. 00 V时,改进型电流镜增益控制电压V_(ctrl_1)从2. 50 V变化到3. 20 V时,超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增益变化幅度为5. 5 d B,每个变化增益的平坦度≤±2. 0 d B,S_(11)、S_(22)都小于-10.0dB,输入输出匹配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变增益放大器论文参考文献
[1].张长威,王军.可变增益控制放大器设计与研究[J].轻工科技.2019
[2].谢红云,刘芮,陈泉秀,吴佳辉,陈亮.基于双重增益控制技术的超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9
[3].张烨,柳祎,马艳,杨华.一种增益可变射频放大器设计[J].中国新通信.2019
[4].吴双豆.硅基数控可变增益放大器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9
[5].黄敏,黄海生,李鑫,王嘉齐.GPS导航接收机中可变增益放大器设计[J].导航定位学报.2019
[6].耿志卿.一种2.4GHz低功耗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J].微电子学.2019
[7].刘心彤.超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附加相移的研究及其优化设计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8].王景帅,赵毅强,叶茂,赵公元,胡凯.一种带消失调电路的高线性度可变增益放大器[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杨健.低电源电压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设计[D].东南大学.2017
[10].师建英,许衍彬.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7
标签:放大器; AT89S51单片机; 可变增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