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汾河太原城区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环境,容量,水污染,污水量
汾河太原城区段论文文献综述
王炜,段鹏[1](2017)在《汾河太原城区段水环境容量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汾河太原城区段的水质、水量进行分析,选取COD和氨氮作为主要指标,利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得到水环境容量公式,分功能区计算汾河太原城区段的水环境容量,最终求得汾河太原城区段COD的水环境容量为10 401.22 t/年,氨氮的水环境容量为513.33 t/年。并指出80%的功能区污染物排放量严重超过了各功能区的水环境容量,针对性的提出了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7年21期)
周敏[2](2017)在《汾河太原城区段二维洪水演进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汾河是山西境内最大的河流,全长约为710km,自北向南贯穿整个太原地区。近年来,太原市政府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对汾河太原城区段河道进行整治和美化工程建设。太原城区段一二期综合治理工程包括蓄水工程(布置7座橡胶坝)和湿地建设,在市中心形成一条绿色长廊,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汾河属于季节性河流,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洪水历时短、洪峰流量大。针对不同流量洪水,如何合理地运行管理橡胶坝迎汛,是保证城市防洪安全的重大问题。论文根据太原城区段河道水流特性,对太原城区段河道进行二维洪水演进数值模拟,研究五年一遇和百年一遇洪水流经工程段的水位、流量、流速变化,对保证河道安全防洪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阅读国内外洪水演进相关文献资料,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了较全面了解,对洪水演进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2)建立二维洪水演进数学模型,该模型用分步杂交法求解方程。首先对工程前天然河道进行网格划分,采用1978年9月1日~16日实测水文资料进行计算,并与一维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比较好地反映洪水演进规律。(3)利用本数学模型对汾河兰村~二坝段(一二期美化工程建设后)河道进行洪水演进分析计算。计算1%频率洪水,7座橡胶坝全塌时,通过工程区的洪水演进过程;计算20%频率洪水,5种不同塌坝方案下,通过工程区的洪水演进过程。分析了不同位置水位、流量随时间变化规律。(4)计算结果表明,洪水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波峰逐渐坦化。20%频率洪水洪峰从兰村到达1#橡胶坝处需要约3.5小时,洪峰流量由1394m3/s降至1262m3/s;1%频率洪水洪峰从兰村到达1#橡胶坝处需要约1小时,洪峰流量由3777m3/s降至3262m3/s。(5)当1%频率洪水通过工程河段时,河段水深变化范围4.2m~4.6m。最大流速2.66m/s,出现在5#坝前左岸附近。河道中水位均小于外堤堤顶高程,洪水能够安全通过。(6)1#坝的塌坝高度直接影响洪水在泄洪蓄水渠和浑水渠的流量分配比例,是橡胶坝调度的一个关键指标,同时蓄水渠下游各坝高度若与1#坝高相同,此时橡胶坝对上游水位无顶托作用。(7)当20%频率洪水通过工程河段时,对5种塌坝方案比较,橡胶坝坝高采用方案C(1#~7#坝塌坝高度分别为0.8m,0.8m,0.8m,0.8m,1.2m,1.45m,1.6m)时,洪水仅在主河槽内通过,未漫上内堤,既保证河道安全行洪,又能保护两岸平台绿化,避免水体浪费,为最优方案。(8)论文中对20%频率洪水下,不同橡胶坝坝高泄水时通过的水位、流量等计算结果,可对太原已建一二期汾河美化工程橡胶坝运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姜淑萍[3](2015)在《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叁期工程规划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汾河太原城区段一、二期治理美化工程经过17年的建设实施,不仅为市民增加了休闲娱乐场所,而且进一步改善了气候质量,提升了城市品位。借鉴成功经验,简述了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叁期工程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规划设计构想。(本文来源于《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肖欣[4](2015)在《从汾河太原城区段综合治理美化工程谈城市河流生态治理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汾河太原城区段综合治理美化工程,论述了城市河流生态治理与开发的方式与效果,为同类城市河流的综合生态治理与开发提供了实践经验、管理方式与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甘肃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5年10期)
白彦飞[5](2015)在《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二期工程设计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二期工程实施后极大地改善了太原生态环境,美化了城区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了城市知名度。从工程设计的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等方面阐述了工程设计过程,并提出了设计项目管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水利》期刊2015年09期)
徐光宇,柴国平,徐明德,王帆[6](2014)在《主成分分析法在汾河太原城区段水质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客观评价汾河太原城区段11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污染程度,并找出其最主要的污染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7项水质指标进行分析评价。通过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污染最严重的是南沙河和虎峪河,其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为NH3-N;汾河1段污染最轻,水质稍好。(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4年06期)
刘琦,韩军青[7](2011)在《汾河太原城区段生态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理想的生态走廊。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给滨水区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建设失控、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诸多新的问题。阐述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特征,并分析了目前城市滨水区建设中存在的生态危机,试图探索一些新的观察与解决问题的措施。同时,通过滨河区治理创造出山西省城市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1年03期)
赵连庆[8](2010)在《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二期工程中隔堤护坡形式比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格宾石笼护坡是一种新的护砌技术,是一种具有抗变形能力强、提高河岸坡的稳定性、预防河床冲刷,同时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设计理念的河道治理形式。格宾石笼护坡技术应用在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中,取得了良好效益。(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0年33期)
罗朋[9](2010)在《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二期工程防洪影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分析了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二期建设工程对汾河河道泄洪、河势稳定以及可能对太原市防洪造成的影响,提出了防洪影响评价成果及需要采取的措施。(本文来源于《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期刊2010年21期)
朱秋丽[10](2010)在《基于BP神经网络—模糊数学的汾河太原城区段黑臭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河流是城市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形成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资源。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市政建设的滞后使大量废、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排向了城市内部或周边的河流,导致河流水体严重的污染,许多河段出现了严重的黑臭,水生动植物几乎绝迹,河流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而黑臭水体的客观有效评价是河流水环境污染防治和管理决策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对城市河流的黑臭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汾河太原城区段为研究对象,对该河段入河支流及排污口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资料的系统收集,根据监测布点的设置原则,设置了监测断面;采用高频率取样,对河流水质进行了长期监测。以实测水质资料为基础,探讨将神经网络与模糊数学相结合,建立了黑臭水质评价BP神经网络—隶属度模型。运用此模型对汾河太原城区段河流黑臭进行评价,用实测数据进行了模型的验证,表明所确定的模型适合汾河太原城区段的实际情况,为城市河流的有效治理提供基础。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1)在对该河段入河支流及排污口详细资料收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河流的自然结构和排污口分布特点,设置了十一个监测断面,筛选确定BOD5、CODCr、DO等共9项监测项目,并对pH、水温、流速进行同步监测。对河流水质进行了长期监测和实验室分析工作。(2)以现状监测为基础,应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对研究河段进行水质现状评价,得出各监测断面的超标项目、单因子超标倍数;应用污染负荷比的方法,分析河流的主要污染因子及各支流对污染的贡献率。(3)鉴于河流黑臭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水质分级存在的模糊性特征,将神经网络与模糊数学相结合,建立了黑臭水质评价BP神经网络—隶属度模型。应用matlab技术进行程序的编制,实现模型的评价计算。(4)根据所建立的黑臭评价模型对汾河太原城区段进行黑臭评价,并对黑臭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进行定量研究,其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研究河段黑臭的时空变化规律,应用实测数据进行模型的验证,其结果与河流实际情况对照吻合较好,表明所建立的黑臭水质评价BP神经网络—隶属度模型可行,同时结合汾河太原城区段的实际分析河流黑臭成因,提出治理措施与建议。(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0-05-01)
汾河太原城区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汾河是山西境内最大的河流,全长约为710km,自北向南贯穿整个太原地区。近年来,太原市政府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对汾河太原城区段河道进行整治和美化工程建设。太原城区段一二期综合治理工程包括蓄水工程(布置7座橡胶坝)和湿地建设,在市中心形成一条绿色长廊,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汾河属于季节性河流,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洪水历时短、洪峰流量大。针对不同流量洪水,如何合理地运行管理橡胶坝迎汛,是保证城市防洪安全的重大问题。论文根据太原城区段河道水流特性,对太原城区段河道进行二维洪水演进数值模拟,研究五年一遇和百年一遇洪水流经工程段的水位、流量、流速变化,对保证河道安全防洪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阅读国内外洪水演进相关文献资料,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了较全面了解,对洪水演进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2)建立二维洪水演进数学模型,该模型用分步杂交法求解方程。首先对工程前天然河道进行网格划分,采用1978年9月1日~16日实测水文资料进行计算,并与一维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比较好地反映洪水演进规律。(3)利用本数学模型对汾河兰村~二坝段(一二期美化工程建设后)河道进行洪水演进分析计算。计算1%频率洪水,7座橡胶坝全塌时,通过工程区的洪水演进过程;计算20%频率洪水,5种不同塌坝方案下,通过工程区的洪水演进过程。分析了不同位置水位、流量随时间变化规律。(4)计算结果表明,洪水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波峰逐渐坦化。20%频率洪水洪峰从兰村到达1#橡胶坝处需要约3.5小时,洪峰流量由1394m3/s降至1262m3/s;1%频率洪水洪峰从兰村到达1#橡胶坝处需要约1小时,洪峰流量由3777m3/s降至3262m3/s。(5)当1%频率洪水通过工程河段时,河段水深变化范围4.2m~4.6m。最大流速2.66m/s,出现在5#坝前左岸附近。河道中水位均小于外堤堤顶高程,洪水能够安全通过。(6)1#坝的塌坝高度直接影响洪水在泄洪蓄水渠和浑水渠的流量分配比例,是橡胶坝调度的一个关键指标,同时蓄水渠下游各坝高度若与1#坝高相同,此时橡胶坝对上游水位无顶托作用。(7)当20%频率洪水通过工程河段时,对5种塌坝方案比较,橡胶坝坝高采用方案C(1#~7#坝塌坝高度分别为0.8m,0.8m,0.8m,0.8m,1.2m,1.45m,1.6m)时,洪水仅在主河槽内通过,未漫上内堤,既保证河道安全行洪,又能保护两岸平台绿化,避免水体浪费,为最优方案。(8)论文中对20%频率洪水下,不同橡胶坝坝高泄水时通过的水位、流量等计算结果,可对太原已建一二期汾河美化工程橡胶坝运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汾河太原城区段论文参考文献
[1].王炜,段鹏.汾河太原城区段水环境容量分析研究[J].山西建筑.2017
[2].周敏.汾河太原城区段二维洪水演进数值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7
[3].姜淑萍.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叁期工程规划设计[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5
[4].肖欣.从汾河太原城区段综合治理美化工程谈城市河流生态治理与开发[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5
[5].白彦飞.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二期工程设计综述[J].山西水利.2015
[6].徐光宇,柴国平,徐明德,王帆.主成分分析法在汾河太原城区段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2014
[7].刘琦,韩军青.汾河太原城区段生态建设研究[J].地下水.2011
[8].赵连庆.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二期工程中隔堤护坡形式比选[J].科技信息.2010
[9].罗朋.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二期工程防洪影响评价[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
[10].朱秋丽.基于BP神经网络—模糊数学的汾河太原城区段黑臭评价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