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刺激论文_杨文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条件刺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条件刺激,条件反射,条件,疗法,幼鱼,突触,恐惧。

条件刺激论文文献综述

杨文斌[1](2019)在《幼年斑马鱼中条件刺激的视觉特性调节操作者学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脑如何表现学习行为和形成记忆是神经科学中一个长期存在的基本问题。研究人员已经建立了许多学习行为的行为范式,例如经典学习-将一种中性刺激与一种奖赏或者惩罚建立联系和操作者学习-将动物的行为与其行为的结果建立联系。然而,学习范例主要针对小鼠和其他哺乳动物。近年来斑马鱼幼鱼由于其较小的脑体积和丰富的行为模式而逐渐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研究学习记忆行为机制的模式生物。此外,研究人员还开发了遗传工具,如斑马鱼中的GAL4/UAS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容易地进行遗传学和光学操作。这里,我们报道一个斑马鱼幼鱼的高通量操作者行为训练系统。该系统可以同时全自动地同时训练12条幼鱼将视觉刺激与电刺激建立联系。我们通过计算鱼在CS区所处的时间比例以及其转向行为,发现学习行为反应受到视觉对比度,而不是条件刺激图案几何纹理的调节,与背景对比越强的条件刺激图案的学习反应越强。通过进一步的用位置指数描述其学习曲线,我们证明了学会的鱼的百分比会随着条件刺激图案颜色变深而加强。我们同时用记忆长度量化了我们的操作者学习任务中的记忆消退,并发现条件刺激图案和背景之间越低的视觉对比度能引起更多具有记忆消退的鱼。此外,野生型AB鱼和elavl3:H2B-GCaMP6f的操作者学习反应差异并不明显。最后,我们构思了一个未来的研究方向,将自由游动斑马鱼的成像与学习行为范式相结合,以监测潜在的神经活动。最终,我们想要了解这个学习过程在全脑环路层面的神经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1-03)

张艳慧[2](2018)在《不同情绪条件刺激下体育专业学生对图片再认的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894年Ribot提出情绪记忆概念以来,就不断受到相关学者的广泛重视和研究,一度成为心理学者争相研究的宠儿。ERP事件相关电位作为“窥视”人类内心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一种经济实用、精密性、准确性和无创伤性的技术。为了更好的丰富情绪记忆的研究理论和了解脑认知神经生理机构,本文运用ERP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行为和脑电结合的实验方法,在体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下,将心理学和体育学进行交叉结合,对不同情绪条件启动下的体育专业学生的图片再认记忆进行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实验研究设计组间变量为情绪状态,由观看情绪图片这一过程进行诱发,采用情绪图片的效价这一稳定因素引发的个体情绪状态作为组间自变量,图片的类型和性质作为组内自变量。情绪状态分为两组:积极情绪组和消极情绪组;图片类型分为两种:体育图片和非体育图片;图片性质分为两种:学过图片与未学过图片。实验对象选取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男学生32人,并随机分组进行实验,实验分为叁个阶段:情绪启动阶段、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通过德国生产的Brain Vision Analyzer32导脑电仪纪录和采集被试者产生的行为脑电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行为数据上,积极组和消极组图片再认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并不显着;图片类型之间无论是积极组还是消极组,体育图片的再认正确率和反应时均存在显着差异,且体育图片的再认正确率显着高于非体育图片的再认正确率,体育图片的再认反应时要显着高于非体育图片的的再认反应时,即体育图片的再认正确率高,反应时长;在脑电数据上,积极组和消极组的研究结果与行为结果相一致;图片类型之间也存在着显着差异,在P300成分上,体育图片产生的波幅要显着大于非体育图片产生的波幅,体育图片产生的潜伏期也显着大于非体育图片产生的潜伏期,且呈现正相关状态;在电极因素上,额叶区的波幅<中央区的波幅<顶区的波幅;额叶区的潜伏期>中央区的潜伏期>顶区的潜伏期,即顶区位置最为活跃;在图片性质上学过的图片与未学过的图片也存在显着差异,且学过图片产生的波幅显着大于未学过图片产生的波幅,同时学过图片的潜伏期也要大于未学过图片的潜伏期,即产生了新旧效应。(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2)

王波[3](2018)在《一项适中难度的动物联合型学习模型的建立以及在该学习的过程中鉴定海马CA1区对条件刺激场电位反应的变化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记忆是海马的重要功能之一,而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基础便是突触可塑性。因此要理解学习记忆的具体机制就需要阐述在这一过程中海马环路所发生的突触可塑性。目前已有大量的工作对突触可塑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但集中阐述发生在学习之后、海马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以及海马对记忆信息的反应情况,包括突触后致密度的增加、树突棘的形状和数量的变化、神经元兴奋性的提高以及记忆刺激可以诱发出动作电位等。但是,关于学习过程中、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发生,目前尚待明了。因此本论文主要探索并建立一项难度适中的联合型学习模型,来研究发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海马CA1的突触可塑性。我们首先根据课题组的实验需求,探索并建立了一种能连续学习0.5-1 h,同时进行100-200次CS-US配对从而完成学习的行为学范式。根据动物在学习后第二天的检测结果将其分为以下两组:“检测明显组”,这组小鼠在学习后第二天的检测中,一听到声音立刻就开始舔水,并且在正确时间窗舔水频率较高,错误时间窗舔水频率较低。“检测不明显组”,这组小鼠在学习后第二天的检测中,舔水行为随机分布在正确与错误时间窗,即在正确时间窗和错误时间窗的舔水频率没有显着性差异。此外我们还发现“检测明显组”的动物在学习过程中,在正确时间窗的舔水频率保持不变;在错误时间窗的舔水频率很快出现下降的趋势,并且下降幅度较大;错误时间窗与正确时间窗的舔水频率的比值也是很快出现下降趋势,并且下降幅度较大。而“检测不明显组”的动物在学习过程中,在正确时间窗和错误时间窗的舔水频率都下降;有个别动物表现为在正确时间窗的舔水频率保持不变,而错误时间窗的舔水频率下降时间较晚,幅度较小;错误时间窗与正确时间窗的舔水频率的比值下降时间较晚,幅度较小。行为学建立之后,我们探索了在学习过程中海马CA1细胞层和辐射层对CS的场电位活动情况及其可塑性。研究发现:1、在联合型学习过程中细胞层和辐射层对CS的场电位反应均能发生LTP。2、细胞层发生LTP的时间要早于辐射层、LTP的幅度较辐射层的大、在LTP发生之前,细胞层对CS的场电位反应也较辐射层的反应大。这些结果提示:在联合型学习的过程中,海马CA1脑区对CS的场电位反应能发生LTP;并且,该LTP是一个逐渐出现、逐渐强化的过程;LTP在海马内部不同区域的产生存在时序性。论文的研究发现为进一步理解海马学习的突触可塑性机制提供了新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9)

关键[4](2017)在《“非条件刺激”在训练中的正确使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条件刺激"是所有动物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接受和提高生存能力的一种行为方式。凡是能够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均称为"非条件刺激"。它主要包括机械、食物、引诱等刺激。"非条件刺激"的使用,是工作犬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犬的一切行为的产生、存在、变化,是客观外界的各种事物对犬的生理机能刺激的结果,是与刺激互为因果的统一体。(本文来源于《第17次全国犬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7-19)

袁凯,时杰,陆林[5](2016)在《BLA的深度激活介导非条件刺激唤起-消退范式对远期海洛因记忆的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非条件性刺激唤起-消退范式抑制远期海洛因记忆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模型,于戒断28d后给予非条件性刺激唤起-消退训练,观察对远期海洛因成瘾记忆的抑制作用。同时利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戒断28天后非条件性刺激唤起记忆所激活的脑区。利用化学遗传学技术(DREADD)抑制相关脑区,探究其与该范式的因果关系。利用Western Blot和分子遗传学(转基因大鼠)进一步确认相关脑区介导非条件性唤起-消退范式的机制。结果:研究发现,海洛因自身给药训练后戒断28天,给予非条件性刺激唤起记忆,会差异性激活mPFC的两个脑区PrL和IL,并且优先激活PrL;同时会激活BLA脑区。而条件性刺激唤起记忆同时激活PrL和IL脑区,但是并不激活BLA脑区。非条件性刺激和条件性刺激都激活ACC脑区,而对CeA脑区没有影响。利用DREADD技术抑制PrL脑区,会破坏非条件性刺激唤起-消退范式对远期海洛因记忆的抑制作用。后期将利用该技术进一步探讨BLA的作用,以及利用转基因大鼠和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细胞和分子层面的机制。结论:海洛因自身给药戒断28d后,条件性刺激和非条件性刺激会差异性激活相关脑区。同时非条件性刺激差异性激活mPFC脑区介导了唤起-消退范式对远期成瘾记忆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暨国际精神疾病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6-11-30)

金鹏[6](2015)在《“非条件刺激”在训练中的妙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条件刺激",是指能够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它主要包括机械、食物、引诱等刺激。非条件刺激是工作犬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犬的一切行为的产生、存在、变化,是客观外界的各种事物对犬的生理机能刺激的结果,是与刺激互为因果的统一体。犬不仅能对单一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也对所为刺激进行综合反应。如果非条件刺激使用不当,轻者削弱了犬的训练积极性,降低兴奋性,重者甚至产生抑制乃至行为失常等不良后果。因此,(本文来源于《养犬》期刊2015年04期)

李华[7](2015)在《条件刺激阻滞疗法对骨肉瘤化疗患儿预期性呕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1.探讨条件刺激阻滞疗法对骨肉瘤化疗患儿预期性呕吐的影响。2.为预期性呕吐的病因研究提供进一步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明确骨肉瘤儿童患者的发病率、预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患者治疗的影响;预期性呕吐发生的原因以及目前干预举措的成效分析。通过预调查明确条件刺激阻滞疗法的具体操作。于2012年2月~2013年3月对我院儿童骨肉瘤化疗期间发生预期性呕吐的90例患者进行预调查,对呕吐程度在II度以上的患儿及其监护人共24人次进行深度访谈,明确导致预期性呕吐发生的明显的条件刺激类型,从而确定条件刺激阻滞疗法的具体操作内容。即条件刺激阻滞疗法是通过切断“化疗”信号以及与化疗相关的一切信息等条件刺激,以减少这些条件刺激和化疗药物本身这种非条件刺激的配对,减少条件反射的形成,从而来达到降低患者预期性呕吐发生率为目的的一种方法。采用条件刺激阻滞疗法,于2013年4月~2014年9月期间选取年龄在6-14岁的骨肉瘤患者,在第二周期化疗时存在预期性呕吐、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表述清楚的骨肉瘤患儿。在患儿进入第叁周期化疗时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护理常规在每次使用化疗药物前24小时及当天使用化疗药物前4小时对患儿及监护人进行治疗前的宣教,详细讲解本次化疗药物名称、使用时间、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应对措施,以便共同努力,顺利完成整个化疗周期;观察组在每次使用化疗药物时采用条件刺激阻滞疗法,即对患儿阻断所有化疗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使用化疗药物,但对患儿监护人按护理常规在每次使用化疗药物前24小时及当天使用化疗药物前4小时进行治疗前的宣教。比较两组患儿预期性呕吐发生率、呕吐程度。然后,两组患儿在化疗当天使用化疗药物前10min采血,测血钾浓度,来比较两组患儿低血钾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化疗周期结束后,统计两组因不能耐受呕吐和血钾过低而延迟和中断化疗的例次。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CMH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结分析条件刺激阻滞疗法对骨肉瘤化疗患儿预期性呕吐的影响。研究结果:1.应用条件刺激阻滞疗法可以使预期性呕吐发生率明显下降,呕吐程度明显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预期性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2.6%和76.2%,呕吐程度也有明显改善,Ⅲ度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2.4%和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应用条件刺激阻滞疗法有效降低了因预期性呕吐导致低血钾的发生率,且低血钾的程度也有明显减轻。观察组和对照组低血钾发生率分别为15.5%和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血钾程度也有明显减轻,观察组和对照组血钾浓度<2.5mmol/L的发生率分别是1.2%和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不能耐受呕吐和血钾过低而延迟和中断化疗的观察组分别是2例次和0例次,而对照组分别是14例次和3例次。结论:应用条件刺激阻滞疗法,可明显降低骨肉瘤化疗患儿预期性呕吐的发生率、降低呕吐程度,进而降低低血钾的发生率和低血钾程度,使化疗按时按量完成,从而提高骨肉瘤患儿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4-01)

杜娟,曾祥星,郑希付,庄楚群[8](2015)在《非条件刺激降低再评估对条件性恐惧消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诸多情绪障碍治疗的关键在于促进条件性恐惧反应的消退,研究证明非条件刺激再评估能够引起恐惧反应的变化。本研究将非条件刺激降低再评估范式应用于消退训练,以主观预期值、皮电反应作为恐惧反应指标,考察恐惧习得后非条件刺激强度降低对条件性恐惧消退的影响,并运用评价性条件作用探讨非条件刺激再评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消退阶段,降低组对条件刺激的皮电反应显着低于控制组。同时评价性条件作用结果显示:经过非条件刺激再评估,降低组较控制组对条件刺激的评价更为正性。说明非条件刺激降低再评估有效改变条件刺激的负性效价,降低个体的恐惧反应、促进恐惧消退。(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李华,王华芬,顾利慧,王翌庆,杨洁文[9](2014)在《条件刺激阻滞疗法对骨肉瘤化疗患儿预期性呕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条件刺激阻滞疗法对骨肉瘤化疗患儿预期性呕吐的影响。方法将56例存在预期性呕吐的骨肉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化疗前宣教化疗的相关知识,使患儿做好化疗的准备;观察组采用条件刺激阻滞疗法即切断传播信号,在患儿不知情的情况下化疗。比较两组患儿预期性呕吐发生率、呕吐程度、血钾情况及化疗完成情况。结果观察组预期性呕吐发生率、呕吐程度和低血钾发生率、低钾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断化疗3例次。结论条件刺激阻滞疗法可降低骨肉瘤化疗患儿预期性呕吐的发生率,使化疗按时按量完成。(本文来源于《护理与康复》期刊2014年12期)

杜娟,庄楚群,郑希付[10](2014)在《非条件刺激降低再评估对条件性恐惧消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神障碍治疗的关键是促进条件性恐惧反应的消退。前人研究证明非条件刺激再评估能够引起习得后测试阶段恐惧反应的变化,且导致不同恐惧反应指标的分离。本研究基于条件性恐惧消退模型,将非条件刺激降低再评估范式应用于消退训练。采用主观预期值、皮电反应作为恐惧反应指标,考察习得后非条件刺激强度降低对条件性恐惧消退的影响,并运用评价性条件作用探讨非条件刺激再评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习得阶段,降低组与控制组对CS+的主观预期值和皮电值均无显着性差异;消退阶段,降低组与控制组在主观预期值上对CS+的消退无显着性差异,而两组对CS+的皮电反应差异显着,降低组的皮电值显着低于控制组。同时评价性条件作用结果显示:经过非条件刺激再评估,降低组较控制组对CS+的评价更为正性。说明降低组与控制组在习得过程无显着性差异,而在消退过程,非条件刺激降低再评估有效改变CS+的负性效价,降低个体的恐惧反应、促进恐惧消退。同时得出非条件刺激降低再评估能够引起恐惧反应指标在消退阶段的持续性分离,进一步证明条件性恐惧存在双重反应系统,且彼此相互独立。非条件刺激再评估范式为PTSD等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视角,即未来应将焦点关注于基于行为消退操作的有效的无创干预技术。(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10)

条件刺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1894年Ribot提出情绪记忆概念以来,就不断受到相关学者的广泛重视和研究,一度成为心理学者争相研究的宠儿。ERP事件相关电位作为“窥视”人类内心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一种经济实用、精密性、准确性和无创伤性的技术。为了更好的丰富情绪记忆的研究理论和了解脑认知神经生理机构,本文运用ERP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行为和脑电结合的实验方法,在体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下,将心理学和体育学进行交叉结合,对不同情绪条件启动下的体育专业学生的图片再认记忆进行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实验研究设计组间变量为情绪状态,由观看情绪图片这一过程进行诱发,采用情绪图片的效价这一稳定因素引发的个体情绪状态作为组间自变量,图片的类型和性质作为组内自变量。情绪状态分为两组:积极情绪组和消极情绪组;图片类型分为两种:体育图片和非体育图片;图片性质分为两种:学过图片与未学过图片。实验对象选取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男学生32人,并随机分组进行实验,实验分为叁个阶段:情绪启动阶段、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通过德国生产的Brain Vision Analyzer32导脑电仪纪录和采集被试者产生的行为脑电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行为数据上,积极组和消极组图片再认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并不显着;图片类型之间无论是积极组还是消极组,体育图片的再认正确率和反应时均存在显着差异,且体育图片的再认正确率显着高于非体育图片的再认正确率,体育图片的再认反应时要显着高于非体育图片的的再认反应时,即体育图片的再认正确率高,反应时长;在脑电数据上,积极组和消极组的研究结果与行为结果相一致;图片类型之间也存在着显着差异,在P300成分上,体育图片产生的波幅要显着大于非体育图片产生的波幅,体育图片产生的潜伏期也显着大于非体育图片产生的潜伏期,且呈现正相关状态;在电极因素上,额叶区的波幅<中央区的波幅<顶区的波幅;额叶区的潜伏期>中央区的潜伏期>顶区的潜伏期,即顶区位置最为活跃;在图片性质上学过的图片与未学过的图片也存在显着差异,且学过图片产生的波幅显着大于未学过图片产生的波幅,同时学过图片的潜伏期也要大于未学过图片的潜伏期,即产生了新旧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条件刺激论文参考文献

[1].杨文斌.幼年斑马鱼中条件刺激的视觉特性调节操作者学习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2].张艳慧.不同情绪条件刺激下体育专业学生对图片再认的ERP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王波.一项适中难度的动物联合型学习模型的建立以及在该学习的过程中鉴定海马CA1区对条件刺激场电位反应的变化情况[D].华东师范大学.2018

[4].关键.“非条件刺激”在训练中的正确使用[C].第17次全国犬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5].袁凯,时杰,陆林.BLA的深度激活介导非条件刺激唤起-消退范式对远期海洛因记忆的抑制[C].第十四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暨国际精神疾病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16

[6].金鹏.“非条件刺激”在训练中的妙用[J].养犬.2015

[7].李华.条件刺激阻滞疗法对骨肉瘤化疗患儿预期性呕吐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5

[8].杜娟,曾祥星,郑希付,庄楚群.非条件刺激降低再评估对条件性恐惧消退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5

[9].李华,王华芬,顾利慧,王翌庆,杨洁文.条件刺激阻滞疗法对骨肉瘤化疗患儿预期性呕吐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4

[10].杜娟,庄楚群,郑希付.非条件刺激降低再评估对条件性恐惧消退的影响[C].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论文知识图

:在0%到100%范围内被试对4个词项所表...人第叁代滑膜细胞波形蛋白表达情况(200...(100ng/ml)存在条件下6%周期性...反射机构延迟和跟踪曲线关系图(a)1CS与2CS的时间

标签:;  ;  ;  ;  ;  ;  ;  

条件刺激论文_杨文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