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山茶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石兰蓉[1]2012年在《杜鹃红山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杜鹃红山茶嫩茎、叶柄以及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及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S+2.0 mg/L 2,4-D+0.5 mg/L 6-BA是杜鹃红山茶愈伤诱导的最佳培养基,MS+1.0 mg/L 2,4-D+3.0 mg/L6-BA+1.5 mg/L IAA是最佳的继代培养基。叶柄在愈伤诱导率及生长状况上优于其他外植体。

胡莹[2]2008年在《茶梨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茶梨(Anneslea fragrans Wall.)属山茶科茶梨属常绿乔木,树形美观,通直圆满,枝叶繁茂,果形奇特,嫩叶鲜艳夺目;树皮、树叶可药用,是一个极有发展前景的用材、药用、园林观赏树种。但迄今为止,人们对它的研究和报道甚少,甚至鲜为人知。湖南省新宁县罗汉洞林区发现茶梨天然林,由于人们对森林经营的盲目性,亚热带低海拔地区的常绿阔叶林遭到大面积的砍伐,导致其资源的急剧减少。同时,茶梨本身具有某些生物的脆弱性,天然更新能力差,滥砍滥伐导致本种资源濒临灭绝的边缘。进行茶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为保护我国珍贵的茶梨资源和茶梨苗木的产业化提供思路和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茶梨果实、带芽茎段、叶片、茎段及花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茶梨组织培养直接和间接器官发生途径的各个培养阶段中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和活性炭等因素的影响,筛选出了各阶段的适宜培养基,成功地获得了茶梨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初代培养阶段,茶梨的种子以0.2%升汞5min+0.1%升汞8min消毒效果较好,茶梨嫩叶片和茎段0.1%升汞消毒6min时效果最好,茶梨野外实生苗的花的消毒效果不理想。通过正交试验方案,.以茶梨种子、顶芽、叶和茎段等为外植体,诱导顶芽的萌发和愈伤组织的发生。结果表明,MS+1.0mg·L'1BA+0.1mg·L-1NAA为诱导茶梨芽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以二年生实生苗的叶和茎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适宜的培养基分别为MS+2.0+0.5mg·L-12,4-D+2.0mg·L-1NAA和MS+2.0mg·L-1BA+1.0mg·L-1NAA,这个结果同样适用于茶梨无菌芽叶片和叶柄诱导愈伤组织。继代增殖培养阶段,通过L9(33)正交试验,得出适于诱导茶梨芽的增殖培养基为MS+BA2.0mg·L-1+TDZ0.1mg·L-1;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则以MS+1.Omg·L-1BA+0.5mg·L-1NAA+0.01mg·L-1TDZ为宜,增殖速度快,褐化程度小。分化培养阶段,通过L16(44)正交试验,得出以无菌苗带芽茎段诱导腋芽的萌发以MS+2.0mg·L-1BA为最适培养基,将该结论应用于野外采集的茶梨带芽茎段同样获得了成功,诱导率达63.4%;通过L9(33)正交试验得出愈伤组织诱导芽的分化以MS+2.0mg·L-1BA+0.05mg·L-1TDZ+0.1mg·L-1IBA为适宜培养基。壮苗培养阶段,WPM+1.0mg·L-1BA+1.0mg·L-1NAA为适宜培养基;生根阶段,从生根的初探试验显示,较适培养基为WPM+1.0mg·L-1NAA+0.5g·L-1AC。

陈丽华, 李云海, 姚建伟, 胡春洪, 官如俊[3]2007年在《云南山茶花茎尖组织培养的初步试验》文中研究指明山茶花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乔木,乔木类树高可达12m,别名茶花、耐冬、晚山茶、川茶,产地有中国、朝鲜、日本等,但大多数产于中国。山茶花花朵大,花色丰富艳丽,在国际花卉界享有盛名,与着名的观赏花卉如月季、菊花等同属世界级名花,

张国彬[4]2004年在《山茶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山茶是世界上叁大饮料之一,又有重要的食用及医疗保健价值,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以山茶初春新生枝条的幼叶为外植体,采用不同的培养基,探讨了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不同的理化因子对愈伤组织的增殖效应。研究了在愈伤组织增殖过程中的生长周期以及生长周期中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了在愈伤组织生长周期中山茶总黄酮、总皂甙和茶多酚的含量变化,为山茶的进一步开发,细胞培养和次生物质的生产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试验结果如下: 1.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增殖: ER培养基是山茶愈伤组织诱导与增值的最佳培养基。MS、N6、B5、叁种培养基也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 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山茶的愈伤组织具有不同的诱导效应。单因子以2,4-D2.0mg/L的效果最好。组合因子NAA1.0mg/L+6-BA1.0mg/L最好。 愈伤组织增殖的培养基也是ER培养基+NAA1.0mg/L+6-BA1.0mg/L为最好。在愈伤组织增殖过程中,其生长周期为30天,生长曲线“S”形,基本上可以分为叁个时期即延迟期(0~12天)、指数增长期(12~24天)、稳定期(24~30天)。碳源以葡萄糖40mg/L为最佳。光照对愈伤组织的增殖有积极的作用。 用以防褐化时,活性炭不起作用,以0.5%的水解酪蛋白为好。 3.愈伤组织生长周期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均与生长周期密切相关。同时受光照条件的影响。 4.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变化 山茶总黄酮、总皂甙以及茶多酚的含量变化也与愈伤组织的生长状态有密切的联系。次生代谢物的合成与积累与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联系。愈伤组织次生代谢物的积累主要在细胞增长周期的稳定期。光照培养下,叁种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均高于暗培养。

刘海英[5]2011年在《油茶组培再生体系建立及愈伤组织诱导》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油茶幼嫩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对腋芽诱导、芽苗增殖、壮苗和生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油茶植株的完整再生体系。在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研究中,较为系统的探索了油茶叶片、叶柄、茎段叁种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和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最佳激素组合,以及叶片诱导愈伤组织过程中抑制褐变的较佳处理。主要结果如下:(1)外植体消毒:春季3-5月采集幼嫩枝条作为外植体。启动茎段腋芽萌发实验中,以0.1%升汞消毒8min,腋芽启动率最高,可达64.0%;愈伤组织诱导中,叶片、叶柄、节间茎段分别以2%的次氯酸钠消毒21min.21min.24min效果较好,愈伤组织诱导率可分别高达73.6%、82.6%和67.3%。(2)带腋芽茎段的初代培养:油茶带腋芽茎段的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TDZ(0.5mg/L)+NAA(0.5mg/L),芽启动率可达64.5%,平均芽长为1.6cm。(3)芽苗的增殖培养:芽苗增殖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05 mg/L)时,芽增殖倍数可达2.55倍,有效芽率为0.74。(4)壮苗与生根培养:本试验设计的活性炭浓度在壮苗培养没有明显促进作用;1/2MS+NAA(2.0mg/L)+蔗糖(20g/L)能促进有效芽生根形成完整植株。(5)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mg/L)+2,4-D(0.5mg/L),诱导率达74.5%;叶柄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2,4-D(2.0mg/L),诱导率达77.8%;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4.Omg/L)+2,4-D(2.0mg/L),诱导率达67.8%。低温预处理7d,能较好的抑制叶片愈伤组织褐化。(6)愈伤组织增殖分化:愈伤组织在增殖培养基MS+2.0 mg/L 6-BA+0.2mg/L NAA中能较好地增殖,并分化一些根。分化培养基配方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宁[6]2016年在《日本雪椿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决日本雪椿引进困难,种子和种苗来源不足,难以满足林业建设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求,本实验以雪椿叶片和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其再生植株体系,获得改良的雪椿外植体最佳消毒方式及时间,有效减轻雪椿试验材料褐变的方法,雪椿再生体系建立的培养条件,雪椿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最佳激素配比,茎段诱导芽及芽增殖的最佳激素配比,再生植株生根方式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雪椿外植体最佳消毒组合及时间选取生长健壮的雪椿植株,剪取雪椿两年生枝条嫩梢的茎段用自来水清洗30 min,洗去浮尘,然后用洗洁精进一步清洗,再用自来水将洗洁精残留冲洗干净,然后置于无菌室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水清洗1 min,再用75%的乙醇浸泡20-30s,后用无菌水冲洗2次,放入0.1%Hg Cl2中,8 min,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5遍,置于无菌滤纸上吸干水分,接种于附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做初代培养。(2)雪椿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最佳激素配比MS+6-BA 2.0 mg?L-1+2,4-D 0.5 mg?L-1培养基是雪椿新生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MS+6-BA 15mg?L-1+IBA 0.5 mg?L-1是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增殖培养基;MS+6-BA 3mg?L-1+NAA 0.2 mg?L-1+IBA 0.5 mg?L-1是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茎段诱导的愈伤组织具备分化不定芽的潜能。(3)茎段诱导芽及芽增殖的最佳激素配比在添加6-BA 2.0 mg?L-1+IBA 0.5 mg?L-1的MS诱导培养基中,以雪椿的嫩茎段为外植体,芽的诱导率达到97%,MS+6-BA 2mg?L-1+NAA 0.15 mg?L-1+ZT 2.0 mg?L-1,MS+6-BA3mg?L-1+IBA 0.5 mg?L-1+NAA 0.5 mg?L-1适合不定芽的增殖培养,增殖系数分别达到83.2%和79.5%。(4)雪椿植株的生根方式日本雪椿不定芽生根的诱导方法是试管外滤纸桥生根法,该技术在温度20-30℃、湿度为85%~95%,苗子基部在激素NAA或者IBA 1000mg/L下浸泡20min后,使用1/5MS培养液,制作生根培养箱培养,可提高苗的生根率,苗木生长健壮旺盛。

吴斌[7]2013年在《山茶‘耐冬’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的研究》文中指出‘耐冬’为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主要分布于青岛崂山及长门岩等岛屿,为我国山茶自然分布的最北端。‘耐冬’四季常青,花色艳丽,花型优美,花期持久,傲雪凌霜,其种苗目前仍以传统的籽播、扦插、嫁接等方式繁殖为主。但因其分布狭窄,种子和种苗来源严重不足,难以满足种苗和商品苗市场的需求。本项目主要以‘耐冬’子叶作为外植体,对其愈伤组织再生植株了系统地研究,并获得了优化的‘耐冬’未成熟果消毒方式及时间、有效防止‘耐冬’试验材料(上、下胚轴,茎段及根段等)褐变的方法、‘耐冬’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条件、‘耐冬’愈伤组织诱导、增殖以及不定芽分化的激素搭配,‘耐冬’再生植株的生根方式以及驯化、移栽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⑴‘耐冬’未成熟果消毒方式及时间对较幼嫩的山茶未成熟果连同果皮消毒,而成熟的山茶果则剥去果皮后对成熟胚进行消毒;500mL的0.1%HgCl2在配制时添加10ml吐温20以及2~3滴1mol·L~(-1)的HCl溶液;使用该种升汞溶液消毒8min,再用无菌水冲洗5~6遍,清洗完毕后将未成熟果/种子铺在有滤纸的培养皿里,待吹干材料表面水分后再进行下一步实验操作,可获得较佳的消毒效果。⑵‘耐冬’试验材料抗褐变的有效方法在培养基中添加0.2%的PVP,并将其置于弱光条件下培养,可以有效防止外植体的褐变情况。⑶‘耐冬’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条件以及激素配比优化通过DPS软件进行3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蔗糖浓度、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配比对‘耐冬’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优化后的蔗糖浓度及激素配比为MS+30g·L~(-1)蔗糖+0.5mg·L~(-1)2,4-D+0.5mg·L~(-1)6-BA,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可达94.5%;在黑暗条件下,优化后的蔗糖浓度及激素配比为MS+50g·L~(-1)蔗糖+1.0mg·L~(-1)2,4-D+2.0mg·L~(-1)6-BA,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可达98.57%。黑暗条件下培养诱导的愈伤组织的诱导时间较光照条件下的更短,生长量更大,且诱导率更高;但光照条件下的愈伤组织状态更利于不定芽的分化。⑷‘耐冬’愈伤组织增殖与不定芽分化诱导激素配比的优化优化后的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为MS+0.1mg·L~(-1)NAA+2.0mg·L~(-1)6-BA;经过2次转接继代培养后,将质地密实、奶黄色或淡黄色、表面富有水润光泽的愈伤组织转入不定芽分化培养基MS+0.5mg·L~(-1)NAA+10.0mg·L~(-1)6-BA进行不定芽的分化诱导,不定芽的分化率达34.32%。⑸‘耐冬’不定芽的生根‘耐冬’不定芽的生根诱导方法是将切割为单芽的芽条基部浸没在500mg·L~(-1)的IBA溶液中60min,再转接到MW液体培养基的滤纸桥上,于弱光(100~200μmol·m-2·s~(-1))下培养,生根率达50%。

李世荣[8]2013年在《不同品种山茶花抗寒性及快繁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为了获得适合郑州种植的抗寒山茶花品种,本试验分别以引种至郑州的不同品种山茶花的离体叶片为材料,对其在自然状态及人工不同低温胁迫下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对不同品种山茶花的抗寒性进行排序,以获得抗寒品种,并进行快繁技术的初步尝试,主要的试验结果如下:1、从2011-09至2012-03,通过低温过后保存率的统计,5个品种山茶花中的卷叶七星保存率最高,为76.93%,适于在郑州种植;乔叶七星球、七星球及茶梅保存率接近,均在50%左右,也比较适合郑州种植;金盘托丽保存率40%,不太适合郑州种植。2、自然状态及人工不同低温处理下,不同品种山茶花的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分析结果有些许不同,原因可能是自然条件下取材时的温度高于人工模拟低温,各个抗寒性指标的作用未能充分显现:自然状态下不同品种山茶花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差异分析,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SOD与山茶花抗寒性关系密切,可作为5个品种抗寒性评价的有效依据。人工低温处理下不同品种山茶花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差异分析,游离脯氨酸、叶绿素、MDA与山茶花抗寒性关系密切,可作为5个品种抗寒性评价的有效依据。主成分分析法对5种不同品种山茶花的抗寒能力进行排名,两种不同状态下研究结果都是茶梅的抗寒性最强,最适宜北方引种,随着低温程度的加深,七星系列的抗寒性高于金盘托丽的抗寒性。3、山茶花最适宜扦插时间是6月中下旬,最适宜基质为珍珠岩:草炭土:细沙=1:1:1,最适宜剪接方式全叶插,且喷施生根液对扦插生根有促进作用;山茶花进行组培采样最佳时间是5月上中旬和7月下旬8月初,Hgcl_2采取分段消毒效果好,激素的最佳组合效应是NAA0.5mg/L+6-BA2mg/L。

陈多颖[9]2016年在《莽山红山茶生物学特性及其扦插繁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莽山红山茶(Camellia mongshanica Chang et Ye)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植物。其树姿挺拔,树形美观,叶片亮绿,花色鲜红,颇具园林观赏和应用价值。然而,根据野外调查发现,野生莽山红山茶的野外生存环境恶劣,长势较差,分布区狭小,种群数量也不多,因此对莽山红山茶的繁育进行研究已是迫在眉睫。调查及研究结果如下:(1)莽山红山茶的野外资源正在逐渐减少,幼苗较少,处于濒危状态;且其分布区狭隘,自然更新能力弱;因授粉困难而导致结实率低,自然繁育困难。因此有必要对莽山红山茶进行引种繁殖,通过人工培育的繁殖方式,再将其移植回归山林,提高其种群数量,改善其逐渐衰败的现状。(2)莽山红山茶为耐荫性植物。由于其生长于山高坡陡的生境,保水性比较差,故其根部需要有发达的疏导组织进行水水分运输和营养吸收;其茎部维管束发达,具备大量的纤维厚壁组织,故使莽山红山茶枝干挺拔,机械强度较强,能够抵抗一定的外力机械损伤;其叶片较厚,通过解剖发现,莽山红山茶叶片的角质层、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起其他山茶种厚,这有利于减少叶片的蒸腾作用,增强叶片的保水能力,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表明莽山红山茶适合较为荫蔽的生长环境。(3)莽山红山茶生根机制类型是愈伤组织生根型,扦插产生的不定根均从愈伤组织中伸出。IBA激素处理对提高莽山红山茶扦插的愈伤率、成活率和生根率效果更显着,最高可分别达到36.67%、33.33%、33.33%,与NAA和ABT激素处理相比更能起到促进作用。而NAA激素处理在浓度为300mg/L、处理时间为60min的处理下,也能使插穗保持较高的愈伤率和成活率,均达到30%。(4)在基质对比试验中,7(A3B3C2)(即黄心土:泥炭土=7:1、顶芽个数为1、ABT激素处理浓度为600mg/L)的插条扦插成活率和愈伤率最高,均在40%以上,比其他组合处理更具优势;而生根率最高的是6(A2B2C3)(即黄心土:泥炭土=4:1、顶芽个数为2-4、ABT激素处理浓度为900mg/L),达33.33%。在基质中混入珍珠岩轻基质,其中成活率和愈伤率最高的是1(A1B2C2)(即黄心土:泥炭土:珍珠岩=2:2:1、顶芽个数为2-4、ABT激素处理浓度为600mg/L),达到80%和66.67%,而较高浓度的ABT激素处理(600mg/L-900mg/L)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顶芽数量的不足,促使莽山红山茶扦插的生根率提高。(5)莽山红山茶具备优良的园林观赏特性,其园林应用形式丰富,可进行孤植、对植、丛植、群植配置,集观形、观叶、观花叁位一体,也可与其他园林植物、建筑或构筑物小品搭配使用,具备一定的园林应用前景。

林莉[10]2005年在《金花茶离体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以金花茶成年植株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离体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并采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体胚发生过程中蛋白质组分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建立了金花茶成年茎段离体器官发生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分段消毒法是较为理想的消毒方式;附加2mg·L~(-1)BA及0.5mg·L~(-1)IAA的改良WPM培养基适合诱导腋芽萌发,萌发率达57.1%;芽苗在附加3mg·L~(-1)BA及0.2mg·L~(-1)IAA的改良WPM培养基上增殖效果较好;在附加4mg·L~(-1)或6mg·L~(-1)NAA的1/2MS培养基上可诱导芽苗生根。 2.首次从金花茶成年茎段诱导体胚发生,建立了循环的体胚增殖系统、体胚成熟与萌发处理方法。 金花茶成年植株茎段在附加2mg·L~(-1)BA和0.5mg·L~(-1)NAA的MS培养基上培养80d后直接产生体胚,并以形成次生胚的方式增殖。 金花茶体胚增殖系统的维持有3条途径:①途径Ⅰ:可以进行球形胚发育及早期子叶胚的继代增殖,但继代增殖次数有限;②途径Ⅱ:可以进行除球形胚以外各类体胚的长期继代增殖,增殖率较高,但体胚高度不同步化;③途径Ⅲ:可以进行大子叶胚的长期继代增殖,次生胚大都处于大子叶胚阶段。实现这3条途径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改良ER+0.7mg·L~(-1)2,4-D+30g·L~(-1)蔗糖;改良ER+0.1mg·L~(-1)NAA+3mg·L~(-1)BA+30g·L~(-1)山梨醇;MS+40g·L~(-1)蔗糖+20g·L~(-1)山梨醇。3条增殖途径相互联系,会形成一个循环的体胚增殖系统,能够长期维持。 金花茶体胚成熟要分两步进行。首先,小子叶胚在附加40g·L~(-1)蔗

参考文献:

[1]. 杜鹃红山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初步研究[J]. 石兰蓉. 江西农业学报. 2012

[2]. 茶梨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D]. 胡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3]. 云南山茶花茎尖组织培养的初步试验[J]. 陈丽华, 李云海, 姚建伟, 胡春洪, 官如俊. 云南农业科技. 2007

[4]. 山茶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D]. 张国彬. 华中师范大学. 2004

[5]. 油茶组培再生体系建立及愈伤组织诱导[D]. 刘海英. 华中农业大学. 2011

[6]. 日本雪椿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D]. 张宁. 河南农业大学. 2016

[7]. 山茶‘耐冬’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的研究[D]. 吴斌. 四川师范大学. 2013

[8]. 不同品种山茶花抗寒性及快繁技术研究[D]. 李世荣. 河南农业大学. 2013

[9]. 莽山红山茶生物学特性及其扦插繁育研究[D]. 陈多颖. 华南农业大学. 2016

[10]. 金花茶离体培养研究[D]. 林莉. 福建农林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山茶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