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核杆菌抗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原,结核杆菌,细胞因子,特异性,肺泡,淋巴细胞,结核病。
结核杆菌抗原论文文献综述
姜秀云,董阳,包艳红,张建宁,方诗文[1](2019)在《牛结核杆菌MPB70-ESAT-6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原反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增强单个蛋白的抗原性,利用(Gly4Ser)3柔性连接肽将牛结核杆菌MPB70和ESAT-6融合。采用重迭延伸PCR技术将牛结核杆菌mpb70与esat-6基因连接,获得融合基因mpb70-esat-6,连接至T-Vector pMD19中,获得克隆质粒pMD-70-esat-6。经Bam HⅠ、EcoRⅠ酶切、纯化,并与p ET28a(+)载体连接,构建了pET-70-esat-6重组表达质粒。SDS-PAGE发现,在27.2 ku处表达了融合蛋白MPB70-ESAT-6,Western blotting证实,MPB70-ESAT-6与牛结核阳性血清反应性良好。MPB70-ESAT-6融合蛋白的研究为牛结核病诊断抗原及相关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药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盛玲玲[2](2018)在《结核杆菌抗原诱导分化Tγδ17细胞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TB)是全球最流行的严重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约有30%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其是造成死亡的主要传染病原因之一,2015年新发结核人数约为1040万,死亡人数为140万人。结核病中宿主-病原体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已报道不同细胞因子可诱导小鼠γδT细胞产生IL-17(Tγδ17细胞)。但诱导人γδT细胞产生IL-17的调控机制以及Mtb抗原的影响,还有待探讨。目的:探讨正常人群(HC)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Mtb)和不同细胞因子(CK)诱导γδT细胞产生IL-17和IL-17~+IL22~+的情况及意义。方法:设置Mtb-HAg、 HDMAPP、Mtb-SoAg作为对照组,对应的Mtb-HAg+CK、HDMAPP+CK、Mtb-SoAg+CK作为实验组,分别选取11例HC外周血分离PBMC,加入Mtb-HAg、HDMAPP、Mtb-SoAg和细胞因子(IL-1β、TGF-β)培养3天后,加入rIL-2刺激培养,第9天加入IL-23继续培养至12天,使其成为富含效应性γδT细胞的细胞群,收集细胞用佛波醇酯(PMA)、钙离子霉素(Ionomycin)和莫能霉素(Monensin)刺激培养6h,再收集细胞加入荧光抗体进行表面分子和胞内染色,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实验组产生IL-17和IL-17~+IL-22~+的γδ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不同抗原刺激和极化培养Tγδ17细胞的比较,Mtb-HAg+CK组比Mtb-HAg组明显升高,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HDMAPP+CK组比HDMAPP组明显升高,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而Mtb-SoAg和Mtb-SoAg+CK组则无差异性。结论:HC外周血分离PBMC,Mtb-HAg、磷酸抗原(HDMAPP)激活γδT细胞同时加入含诱导性细胞因子(IL-1β,TGF-β,IL-23),均可诱导Tyδ17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产生细胞因子IL-17和IL-17~+IL22~+,而Mtb-SoAg则不能有效的诱导Tγδ17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本文来源于《浙江省免疫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1-16)
孙志晓[3](2017)在《结核杆菌耐热抗原对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SP-B和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及目的:现有对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研究主要是通过M.tb的自身成分或其分泌成分刺激诱导不同免疫细胞(DC细胞、γδT细胞等)来研究其相关作用机制,但对于抵御M.tb入侵肺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typeⅡcell,AT2)的研究还鲜见报道。已知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结核病(tuberculosis,TB)疫苗-卡介苗(Bacille-Calmette-Guerin,BCG)存在着对成人肺结核保护不稳定的不足,因此新靶向药物的研发也成为TB治疗的新研究课题。本实验研究从M.tb入侵人体肺部的重要屏障——AT2细胞为切入点,选用与AT2细胞具有相同表型和特征的人肺腺癌细胞系(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A549)细胞,通过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eat-resistant antigen,Mtb-HAg)刺激诱导A549细胞,探讨对A549细胞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pulmonary 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 B,SP-B)的作用和对其凋亡的影响。进而间接研究Mtb-HAg对AT2细胞分泌SP-B和凋亡的作用,为较好的研究肺部感染TB早期AT2细胞抵御M.tb入侵的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同时初步探究Mtb-HAg对AT2细胞的凋亡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通路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用含有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和1%双抗的杜尔伯科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a,DMEM)培养基,在37℃5%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A549细胞;用DMEM培养基稀释成不同浓度的Mtb-HAg工作液,分别刺激诱导A549细胞培养24 h,48 h,同时设置对照组。(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分别检测空白对照组1、阳性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诱导培养24 h)和实验组1(不同浓度的Mtb-HAg分别刺激诱导培养24 h,48 h)的培养上清中SP-B的表达量。(3)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 RT-PCR)法分别检测空白对照组1、阳性对照组(LPS刺激诱导培养24 h)和实验组1(不同浓度的Mtb-HAg分别刺激诱导培养24 h,48 h)中目的基因SFTPB的相对表达量变化。(4)运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分别检测空白对照组2、阳性对照组(姜黄素刺激诱导培养24 h)和实验组2(不同浓度的Mtb-HAg分别刺激诱导培养24 h)的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1相比,诱导培养相同时间,阳性对照组(LPS组)和实验组1(不同浓度Mtb-HAg刺激诱导培养相同时间)的SP-B表达量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相同浓度Mtb-HAg刺激诱导培养不同时间)的SP-B表达量降低不明显(P>0.05)。(2)相同培养时间,实验组1(不同浓度的Mtb-HAg刺激诱导培养)和阳性对照组(LPS组)中基因SFTPB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相同的Mtb-HAg优势刺激诱导浓度下,实验组1基因SFTPB的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变化不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阳性对照组(姜黄素组)的A549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中A549细胞的凋亡率均与空白对照组2相比,均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2之间A549细胞的凋亡率变化不显着(P>0.05)。结论:(1)Mtb-HAg对AT2细胞的体外模型A549细胞的SP-B分泌和其表达SP-B的基因SFTPB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更好的研究AT2细胞在M.tb侵入人体肺部初期时发挥作用的机制。(2)Mtb-HAg可以诱导A549细胞发生凋亡,为M.tb的Mtb-HAg对于人AT2细胞的凋亡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7-02-24)
金亮,张茜,李柏青,沙泉[4](2016)在《评估人T淋巴细胞亚群对结核杆菌脂质抗原的免疫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结核杆菌脂质的一些脂类抗原对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的作用,进而探讨脂类抗原在结核感染中是否存在特异性的免疫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诱导出非成熟树突状细胞(im DC)后分别加入结核杆菌脂质全脂质(TLIP)、丙酮可溶性脂质(ASLIP)、纯硫脂(PSLIP)、脂阿拉伯糖(LAM)、脂甘露聚糖(LM)、同时设置非脂类抗原全菌裂解物(WCL)、培养分泌蛋白(CFP)、耐热抗原(Mtb-HAg)、脂多糖(LPS)和空白对照组。用CFSE标记自体淋巴细胞后,与被脂质抗原刺激后的DC共培养。之后,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NKT和γδT)的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4)的情况。结果:相较于空白组,所有脂质都能促进NKT细胞和CD8+T细胞增殖(P<0.05)。相较于空白组ASLIP,LAM和LM可以促进非增殖的CD4+T细胞分泌IL-4,或者促进增殖的CD4+T细胞分泌IFN-γ(P<0.05)。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所有脂质抗原(除了LM)都能促进增殖的γδT和CD8+T细胞分泌IFN-γ和TNF-α,而LM能抑制增殖的CD8+T细胞分泌TNF-α。结论:结核杆菌脂质抗原能激活PBMC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别是CD1限制性T细胞的应答。(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明月,张文慧,张林波[5](2015)在《结核杆菌诊断抗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及早诊断并加以有效治疗是防控结核病蔓延的关键。结核病的诊断有多种方法,其中免疫学诊断方法应用最为广泛,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结核抗体进行检测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但目前使用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抗原成分复杂,检测效果不够稳定,影响了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寻找结核杆菌新的诊断抗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年来用于ELISA诊断的结核杆菌诊断抗原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力求为结核病的防控及相关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5年10期)
李源[6](2015)在《痰标本中结核杆菌分泌蛋白抗原检测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痰标本中结核杆菌分泌蛋白抗原检测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9例确诊肺结核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住院肺部疾病患者27例和医院职工查体健康者71名。采用痰厚涂片抗酸染色检测、痰结核杆菌分泌蛋白抗原检测、痰结核杆菌Gene Xpert检测进行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BAg快速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5%和86.7%,与Gene Xpert MTB/RIF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阳性率分别为50.5%和55.0%。TBAg检测在Gene Xpert MTB/RIF法阳性组的阳性检出率为61.7%,而在Gene Xpert MTB/RIF法阴性组的阳性检出率为32.7%。TBAg阳性55例,平均用药时间为(32.3±11.4)d;TBAg检测阴性54例,平均用药时间为(28.2±9.6)d。结论结核杆菌分泌蛋白抗原快速检测技术直接检测痰标本,操作简便、快速、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对早期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具有较大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5年18期)
武学成,唐曙明[7](2015)在《痰样结核杆菌抗原85B mRNA检测在肺结核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痰样结核杆菌抗原85B m RNA检测在结核疗效评价中应用。方法比较痰涂片抗酸染色、MTB-IS6110 DNA、改良罗氏培养和MTB-抗原85B m RNA在检测治疗0、2、4、8、12周的结核患者痰液结核杆菌阳性率。结果治疗0周、2周和12周时四种方法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8周时四种方法阳性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67,P<0.05;χ2=18.196,P<0.05),其中MTB-IS6110 DNA和改良罗氏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3,P<0.05;χ2=14.428,P<0.05);MTB-IS6110 DNA和MTB-抗原85B m RN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65,P>0.05;χ2=3.262,P>0.05)。治疗4周时改良罗氏培养和MTB-抗原85B m RNA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6.377,P>0.05),而治疗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结论 MTB-IS6110 DNA检测灵敏度最高,可作为初筛,MTB-抗原85B m RNA real-RT-PCR和改良罗氏培养两者一致性较好,且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可作为结核病人治疗监测。(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张民,张新[8](2015)在《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对结核病诊断价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诊断结核病(TB)的价值。方法对125例疑似TB患者,均进行完整的检查,评价痰涂片、结核菌素(PPD)皮试、抗酸染色阳性、X线诊断效用,并以t-spot-tb检测人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评价CFP-10在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确诊TB患者74例,抗酸染色阳性率63.51%(47/74)、痰细菌培养阳性率68.92%(51/74)、PPD皮试阳性率50.00%(37/74)、X线片阳性率50.00%(37/74),抗酸染色阳性、痰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抗CFP-10阳性率分别为83.98%(39/47)、90.20%(46/51),低于PPD皮试阳性中抗CFP-10阳性率100.00%(37/37)、X线片阳性中抗CFP-10阳性率100.00%(3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痰涂片、PPD皮试、抗酸染色阳性、X线诊断未明确诊断11例,CFP-10诊断阳性率100.00%(11/11)。结论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血清学诊断,可作为TB常规诊断辅助技术,有助于诊断常规方法诊断不明者,且不易受其他因素干扰,在早期活动性TB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5年19期)
孙丽娜,孙京涛,田永全[9](2015)在《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对结核病诊断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以CFP10-ESAT6、38k Da、Ag85B、Hsp X单一或联合采用ELISA实验,计算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Youden指数。结果 38KDa+CE、38k Da+Hsp X、38k Da+CE+Hsp X,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均在72%以上;38k Da+CE+Hsp X联合诊断,实测敏感度达80.39%、特异度18.99%,X线片结核空洞影敏感度97.06%(33/34)。结论单一与联合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效用存在一定差异,38k Da+CE+Hsp X诊断效用相对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5年14期)
金亮[10](2015)在《结核杆菌脂质抗原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及目的:结核病(TB)是我们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结核分枝杆菌(M.tb)是主要致病因素,所以寻找有效的抗M.tb药物或者疫苗一直是各国研究的重点之一。但是,至今其预防和治疗仍不尽人意。虽然,现有的商业疫苗已经有了卡介苗(BCG),其对于儿童感染的TB预防是有效的,尤其是较严重类型TB(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病),但是其对保护成人肺结核方面缺乏稳定性。目前对M.tb的研究主要是运用M.tb的不同成分或者其自身分泌蛋白作为抗原,诱导不同的免疫细胞(γδT细胞、CD3+细胞等)发生反应,从而深入探究相关机制,以便于研制出新的疫苗或者抗TB药物。M.tb的胞壁中的含有大量的脂类成分,它们就像一层厚厚的保护荚膜,既可以抵抗不利环境的侵害,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特别是在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这提示M.tb的脂类成分可以成为重要的抗M.tb疫苗或者药物研究的靶点。本实验首先观察,在体外培养结核杆菌裂解物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实验中,将胎牛血清(FBS)和人AB型血清作为培养液添加剂的效果比较。其次观察,我们挑选的一些脂类抗原对人外周血中PBMC活化和增殖的作用,进而探讨脂类抗原在结核感染中是否存在特异性免疫作用。方法:(1)抽取健康成人外周血,分别加入结核杆菌全菌裂解物(WCL)或者同时给予人重组白细胞介素-2(rh IL—2)和植物血凝素(PHA),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之后分别在含10%人AB型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和10%FBS的RPMIl640培养液中培养6天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结果,运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情况。(2)运用FCM和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分别检测,从PBMC中分里出来的粘附细胞被IL-4和GM-CSF诱导培养前后的表面抗原(CD11c,CD14,CD83)的表达,同时再检测已经被诱导培养成非成熟的树突状细胞(im DCs)且被下列抗原WCL,全脂质(TLIP),丙酮可溶性脂质(ASLIP),纯硫脂(PSLIP),脂阿拉伯糖(LAM),LM,培养液分泌蛋白(CFP),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磷酸脂多糖(LPS)和空白对照组刺激培养后的细胞表面抗原(CD83)表达和IL-12分泌情况。(3)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检测,非粘附的PBMC(预先被CFSE标记过)加入到抗原已经刺激过的im DCs后,共同培养3天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内TNF-α的浓度。当培养到第9天,运用FCM检测各组PBMC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NKT和γδT)增殖和分泌IL-4,TNF-α和IFN-γ的情况。结果:(1)添加人AB型血清培养基培养条件下,M.tb WCL对淋巴细胞增殖效果较同样条件下添加FBS培养的增殖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用IL-4和GM-CSF诱导培养后的粘附细胞表面CD11c,CD14的比例相较于培养前的比例明显下降,而表达CD1a的细胞比例则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所有抗原在刺激im DCs后的成熟度标记CD83的比例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除了ASLIP组外,其它抗原在刺激im DCs后,其分泌的IL-12的细胞数量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除了ASLIP和LM外,其它各抗原均能导致混合后的PBMC在培养3天后分泌TNF-α的浓度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升高,而LM却能导致PBMC分泌TNF-α的浓度相较于空白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PBMC培养至9天后,各抗原均能促进CD8+T细胞和NKT细胞增殖,M.tb-HAg能促进γδT细胞增殖,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7)除了CFP和LM外,其它抗原均能促进增殖的CD8+T细胞分泌TNF-α,而LM却能起到抑制作用,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此外,除了WCL,TLIP和LM外,其它抗原均能促进增殖的γδT细胞分泌TNF-α,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8)所有抗原均能促进增殖的CD8+T和CD4+T细胞分泌IFN-γ,而其中的WCL,ASLIP,M.tb-HAg,LM和LPS还能促进增殖的γδT细胞分泌IFN-γ,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9)除了TLIP,PSLIP外,其它抗原均能促进未增殖的CD4+T细胞分泌IL-4,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1)当以M.tb WCL为抗原的刺激人PBMC时,淋巴细胞在添加人AB型血清培养液中比在添加FBS的培养液中增殖效果更加明显。(2)我们所选的各类脂类抗原均能激活PBMC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具有潜在的抗TB药物和疫苗组分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5-03-01)
结核杆菌抗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TB)是全球最流行的严重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约有30%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其是造成死亡的主要传染病原因之一,2015年新发结核人数约为1040万,死亡人数为140万人。结核病中宿主-病原体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已报道不同细胞因子可诱导小鼠γδT细胞产生IL-17(Tγδ17细胞)。但诱导人γδT细胞产生IL-17的调控机制以及Mtb抗原的影响,还有待探讨。目的:探讨正常人群(HC)外周血结核杆菌抗原(Mtb)和不同细胞因子(CK)诱导γδT细胞产生IL-17和IL-17~+IL22~+的情况及意义。方法:设置Mtb-HAg、 HDMAPP、Mtb-SoAg作为对照组,对应的Mtb-HAg+CK、HDMAPP+CK、Mtb-SoAg+CK作为实验组,分别选取11例HC外周血分离PBMC,加入Mtb-HAg、HDMAPP、Mtb-SoAg和细胞因子(IL-1β、TGF-β)培养3天后,加入rIL-2刺激培养,第9天加入IL-23继续培养至12天,使其成为富含效应性γδT细胞的细胞群,收集细胞用佛波醇酯(PMA)、钙离子霉素(Ionomycin)和莫能霉素(Monensin)刺激培养6h,再收集细胞加入荧光抗体进行表面分子和胞内染色,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实验组产生IL-17和IL-17~+IL-22~+的γδ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不同抗原刺激和极化培养Tγδ17细胞的比较,Mtb-HAg+CK组比Mtb-HAg组明显升高,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HDMAPP+CK组比HDMAPP组明显升高,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而Mtb-SoAg和Mtb-SoAg+CK组则无差异性。结论:HC外周血分离PBMC,Mtb-HAg、磷酸抗原(HDMAPP)激活γδT细胞同时加入含诱导性细胞因子(IL-1β,TGF-β,IL-23),均可诱导Tyδ17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产生细胞因子IL-17和IL-17~+IL22~+,而Mtb-SoAg则不能有效的诱导Tγδ17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核杆菌抗原论文参考文献
[1].姜秀云,董阳,包艳红,张建宁,方诗文.牛结核杆菌MPB70-ESAT-6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原反应性分析[J].中国兽药杂志.2019
[2].盛玲玲.结核杆菌抗原诱导分化Tγδ17细胞的探讨[C].浙江省免疫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8
[3].孙志晓.结核杆菌耐热抗原对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SP-B和凋亡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7
[4].金亮,张茜,李柏青,沙泉.评估人T淋巴细胞亚群对结核杆菌脂质抗原的免疫反应[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
[5].明月,张文慧,张林波.结核杆菌诊断抗原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15
[6].李源.痰标本中结核杆菌分泌蛋白抗原检测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
[7].武学成,唐曙明.痰样结核杆菌抗原85BmRNA检测在肺结核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热带医学杂志.2015
[8].张民,张新.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对结核病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
[9].孙丽娜,孙京涛,田永全.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对结核病诊断价值研究[J].中外医疗.2015
[10].金亮.结核杆菌脂质抗原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