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咽癌组织中P53和PCNA表达与临床分期、VCA/IgA、EA/IgA、放射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黄玲[1](2020)在《EBV抗体及核酸定量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及筛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EB病毒抗体及核酸定量检测与鼻咽癌的相关性,研究EB病毒EA-IgA、Rta-IgG、VCA-IgA及EB病毒DNA在鼻咽癌早期诊断、治疗及筛查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首次确诊、无远处转移且治疗方案为同步放化疗的100例鼻咽癌患者为实验组,鼻咽部炎症者、健康体检者各100例作为对照组。鼻咽癌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集空腹静脉血,对照组于体检或就诊时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EB病毒EA-IgA、RtaIgG、VCA-Ig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DNA含量。招募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鼻咽癌筛查志愿者,共纳入8243个研究对象。采集纳入对象空腹静脉血2管,各5ml,分别用于EB病毒抗体和核酸检测。EB病毒VCA-IgA、Rta-IgG、EA-IgA三项抗体至少一项阳性(即EBV抗体阳性),且EBV DNA同时阳性者,再连续2次检测血浆EBV DNA(每次间隔60天)。连续三次EBV DNA阳性者纳入为高危对象,进行2年的追踪随访,目前中期随访时间为1年,定期复查EBV抗体及EBV DNA,同时做鼻咽部MRI或鼻咽镜检查(异常者取病理活检)。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定性资料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用率(%)表示。定量资料结果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用非参检验分析,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M(25%,75%)]描述。治疗前、后定量结果对比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通过对EBV抗体及EBV DNA定性结果做ROC曲线分析得到:EBV VCA-IgA的AUC、敏感性、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是0.773、74%、80.5%、0.545;EBV EA-IgA的AUC、敏感性、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是0.768、79%、74.5%、0.535;EBV Rta-IgG的AUC、敏感性、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为0.742、63%、85.5%、0.485;EBV DNA的AUC、敏感度、特异性、Youden指数分别是0.875、80%、95%、0.750。其中EBV DNA的诊断效能最好。2、在本研究试剂检测的线性范围内,EB病毒DNA的cut off值为100 copies/ml时的诊断效能最佳,其敏感性、特异度、Youden指数、AUC分别为80%、95%、0.750、0.875。3、联合EBV抗体、核酸诊断EA-IgA/Rta-IgG/VCA-IgA+EBV DNA的诊断效能比单项抗体或核酸更好。EB病毒DNA的cut off值为100 copies/ml时,EA-IgA/Rta-IgG/VCA-IgA+EBV DN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AUC分别为77%、97.5%、0.873。4、根据RECIST疗效评估标准,鼻咽癌患者根据疗效分为缓解组(CR+PR)和非缓解组(SD+PD)。对比分析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四个指标在两组间的变化。非缓解组log(EBV DNA)治疗前、治疗后均数水平高于缓解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中,治疗前log(EBV DNA)水平均高于治疗后水平,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EA-IgA治疗前、治疗后均数水平在缓解组与非缓解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缓解组治疗前水平高于治疗后水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缓解组中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VCA-IgA、Rta-IgG在缓解组及非缓解组均数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治疗前后的变化在两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5、鼻咽癌患者复发转移组治疗前、治疗后log(EBV DNA)水平均高于未复发转移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两组中,治疗前水平均高于治疗后水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EA-IgA均数水平在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间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发转移组中EA-IgA治疗前水平高于治疗后水平,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转移组中,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6、8243名纳入对象中EBV VCA-IgA、Rta-IgG、EA-IgA三项抗体至少一项阳性,且连续3次检测EBV DNA(每次间隔2个月)阳性者共10人,其中5人已确诊为NPC,另外5人随访中;筛查阴性者8233人中,有14人失访,其余8219人仍在随访中,随访期内未发现鼻咽癌患者。目前为止,该早筛方案的敏感度是100%,特异性是99.94%。结论:1、在本研究中,EBV DNA cut off值取100 copies/ml对NPC有较好的诊断效能。2、EBV EA-IgA可能是鼻咽癌疗效监测、预后评估的敏感指标。3、将EBV抗体及连续3次(每次间隔60天)血浆EBV DNA检测的鼻咽癌早筛模式,用于健康体检人群鼻咽癌的早期筛查,可有助于提高鼻咽癌早期筛查的敏感性与特异度。
任昱[2](2020)在《FH检测与EB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用于鼻咽癌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开展鼻咽部黏膜细胞稳定性游离亚铁原卟啉检测技术筛查鼻咽癌的前瞻性研究,评估该方法与EB病毒抗原抗体血清学检测用于鼻咽癌临床筛查的价值。方法:用鼻咽部黏膜细胞稳定性FH检测及EB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EB-Rta-IgG、EB-VCA-IgA/IgG、EB-NA-IgA)2种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及耳鼻喉头颈外科就诊的220例疑似鼻咽癌患者进行检查,以鼻内镜下鼻咽部肿物活检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每种方法独立检测及联合检测的诊断试验评价,漏诊与误诊的可能性大小,诊断试验预测的准确性、真实性大小,以及试验检验的一致性,同时绘制ROC曲线。结果:220例来自湖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及就诊于耳鼻喉头颈外科的疑似鼻咽癌病人经鼻咽部病理活检确诊为鼻咽癌36例。EB-VCA-IgG与组织活检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NA-IgA和EB-VCA-Ig A特异度(97.8%vs 98.4%)较高,不容易造成误诊,但灵敏度较低(72.2%vs 66.7%),易造成漏诊,且约登指数较低(70.1%vs 65.0%),真实性较差。而EB-Rta-IgG和FH检测的灵敏度(94.4%vs 97.2%)和特异度(98.4%vs 92.4%)都达到最大水平,且约登指数(92.8%vs 89.6%)较高,真实性好。单独使用EB-Rta-IgG或FH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4(95%CI:0.919-1.000,P<0.001)和0.948(95%CI:0.910-0.987,P<0.001),均低于联合使用4种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0.982,95%CI:0.949-1.000,P<0.001)。4种方法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4.4%,特异度升高为99.5%,约登指数提高至93.9%。因此,单项检测诊断效能不如联合检测。从ROC曲线可发现,EB-Rta-IgG与FH检测2种方法联合检测的效果接近于4种方法联合检测。结论:联合使用准确性更高的EB病毒Rta-IgG和鼻咽部黏膜细胞稳定性FH检测对早期鼻咽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诊断准确度,且操作方法简单、便捷。
李烨[3](2017)在《基于磁共振检查对血清胸苷激酶1检测在初治鼻咽癌综合诊断和疗效评估中价值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最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具备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疗效和预后评估效果好的特点。目前对应用于鼻咽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血清学标志物,研究较多的有EB病毒衣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Epstein-Barr Virus Capsid Antigen Immunoglobulin A Antibody,EBV-VCA-IgA抗体)、EB病毒DNA(Epstein-Barr Virus DNA,EBV-DNA)、EB病毒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Epstein-Barr Virus Early Antigen Immunoglobulin AAntibody,EBV-EA-IgA抗体)和EB病毒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G抗体(Epstein-Barr Virus Early Antigen Immunoglobulin G Antibody,EBV-EA-IgG抗体)等。单项检测或联合检测上述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各不相同,现在尚无明确规定检测哪个或哪几个指标更有利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变化动态监测。EBV-VCA-IgA抗体和EBV-DNA目前被认为是检测鼻咽癌最敏感的血清学标志物;但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EBV-VCA-IgA抗体和EBV-DNA均不能随时直观的体现病情变化,导致二者在鼻咽癌的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是细胞周期中S期DNA合成的限速酶,是目前唯一能够通过血清学检测提供细胞增殖信息的细胞周期标志物。近年来,关于血清胸苷激酶1(Serum Thymidine Kinase 1,STK1)在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现有的研究已证实,STK1作为细胞增殖标志物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疗效监测。关于其预测恶性肿瘤对治疗方式的敏感性的研究尚不多见。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目前唯一在活体上对水分子运动进行测量与成像的无创性方法,可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进行定量描述,现已有文献证实其预测鼻咽癌放化疗敏感性的价值。目前对于初治鼻咽癌患者检测STK1的临床意义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每个研究均不成系统,且在与其他血清学标志物、影像学技术联合应用的价值研究方面尚处于空白阶段。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课题从以下三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评价STK1、EBV-VCA-IgA抗体、EBV-DNA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效能,探讨STK1对于鼻咽癌诊断的应用价值。第二部分:研究STK1与鼻咽癌临床主要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对鼻咽癌近期疗效预测和复发转移风险评估的价值。第三部分:研究治疗前、治疗中STK1与鼻咽原发灶ADC值的关系,以及二者分别与鼻咽癌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STK1和鼻咽原发灶ADC值对鼻咽癌放化疗敏感性预测的价值。方法第一部分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经病理确诊的初治无转移鼻咽癌患者82例(鼻咽癌组),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84例(正常人组)、咽部及副鼻窦非癌病变患者40例(非癌组)作为对照组,针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分析:(1)对三组的STK1进行统计学差异性分析;(2)统计分析STK1、EBV-VCA-IgA抗体、EBV-DNA三者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对鼻咽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第二部分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经病理确诊的初治无转移鼻咽癌患者237例,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鼻咽和颈部平扫+增强MRI扫描图像资料和骨ECT检查资料,219例有完整的胸腹部CT检查资料,18例有胸片及腹部彩超检查资料。237例均按照第7版UICC/AJCC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并进行如下分析:(1)统计分析全部病例治疗前STK1浓度与鼻咽癌临床指标(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EBV-VCA-IgA抗体、EBV-DNA水平、治疗前血红蛋白含量、病理类型及细胞免疫六项(CD3+、CD3-CD16+CD56+、CD3+CD8+、CD3+CD4+/CD3+CD8+、CD3+CD4+))的相关性。(2)参考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1.1版),对治疗结束后3个月按时返院复查的188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近期疗效评估及疗效评估结果与STK1浓度的相关性分析:根据疗效将188例鼻咽癌患者分为缓解组(CR+PR)和无缓解组(SD+PD),对比分析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两组STK1浓度的组间差异和各组的STK1浓度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差异;对可能影响鼻咽癌近期疗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3)对完成治疗的235例鼻咽癌患者进行随访,按随访结果分为无复发转移组和复发转移组,对比分析治疗前两组STK1浓度的组间差异;对可能导致鼻咽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第三部分收集2016年5月至2016年9月经病理确诊的初治无转移鼻咽癌患者30例,其中治疗方案为单纯调强放疗的有6例,治疗方案为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简称为“同步放化疗”)的有24例,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鼻咽+颈部平扫+增强MRI扫描、胸腹CT、骨ECT检查资料。30例患者均按照第7版UICC/AJCC分期标准进行分期。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即完成第10次调强放疗时,简称为“放疗10次时”)均检测STK1、行鼻咽部平扫+增强MRI扫描+DWI扫描并测鼻咽原发灶ADC值,治疗结束后3个月行常规鼻咽+颈部平扫+增强MRI扫描评估局部疗效,根据局部疗效将患者分为放化疗敏感组(CR+PR)和不敏感组(SD+PD)。统计分析治疗前、治疗中STK1表达水平与鼻咽原发灶ADC值的关系,对比分析两组STK1浓度、ADC值的差异。结果第一部分(1)鼻咽癌组(2.75±2.01pmol/L)与正常人组(0.56pmol/L)、非癌组(0.96±0.43pmol/L)的STK1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鼻咽癌组STK1浓度高于正常人组及非癌组(P<0.001,P<0.001),正常人组STK1浓度较非癌组稍低(P<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P<0.001,95%置信区间为(0.813,0.927),STK1临界值为1.24 pmol/L。(2)STK1、EBV-VCA-IgA抗体、EBV-DNA单项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效能比较结果为:STK1的诊断效能(敏感度0.77,特异度0.85,阳性预测值0.77,阴性预测值0.85,正确率0.82)介于EBV-VCA-IgA抗体(敏感度0.87,特异度0.95,阳性预测值0.92,阴性预测值0.91,正确率0.92)和EBV-DNA(敏感度0.50,特异度0.97,阳性预测值0.91,阴性预测值0.75,正确率0.78)之间;STK1+EBV-VCA-IgA+EBV-DNA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敏感度0.96,特异度0.90,阳性预测值0.86,阴性预测值0.97,正确率0.92)与STK1+EBV-VCA-IgA二者联合的诊断效能相同。上述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均高于三者单项检测及EBV-VCA-IgA+EBV-DNA二者联合检测(敏感度0.88,特异度0.92,阳性预测值0.88,阴性预测值0.92,正确率0.90)的诊断效能。第二部分(1)在237例鼻咽癌患者临床常见指标的整体比较中,除性别、年龄、病理类型、EBV-VCA-IgA抗体外,STK1浓度在不同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及EBV-DNA表达水平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别对上述STK1浓度比较存在显着差异的指标进行STK1浓度差异的两两比较,结果为:T分期:除T2(1.79±1.05pmol/L)和T1(1.86±1.30pmol/L)的STK1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997)外,其他均有差异(T3:4.00±2.10pmol/L,T4:5.06±2.41pmol/L)(P均<0.05);N分期:N0(1.92±1.11pmol/L)的STK1浓度低于N1(3.31±2.16 pmol/L)、N2(3.78±2.47pmol/L)、N3(4.01±3.21pmol/L),而N1、N2、N3的STK1浓度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临床分期:Ⅰ+Ⅱ、Ⅲ、Ⅳa+Ⅳb的STK1浓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TK1浓度随临床分期递增而升高,依次为Ⅰ+Ⅱ(1.77±1.06 pmol/L)、Ⅲ(3.14±2.03 pmol/L)、Ⅳa+Ⅳb(4.69±2.49pmol/L);EBV-DNA表达水平:EBV-DNA高复制组(≥5×103 copies/mL)的STK1浓度(中位数3.61pmol/L)高于低复制组(<5×103 copies/mL)(中位数2.56pmol/L)(P=0.002)。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的STK1浓度与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EBV-DNA表达水平正相关。(2)对治疗结束后3个月按时返院复查的188例患者进行近期疗效评估,完全缓解(CR)者有19例,部分缓解(PR)者有155例,无缓解者有14例(SD 12例,PD 2例),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缓解组(CR+PR),无缓解组(SD+PD),治疗后缓解组与无缓解组的STK1浓度都较治疗前下降(P<0.05)。缓解组治疗前的STK1浓度高于无缓解组,治疗后的STK1浓度低于无缓解组,但这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缓解组年龄相对大于缓解组(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N分期、临床分期、治疗方案、治疗前CD3+CD4+/CD3+CD8+、年龄、治疗前STK1浓度)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指标均不是影响鼻咽癌近期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3)对235例完成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复发转移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的STK1浓度、N分期和临床分期在无复发转移组和复发转移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以上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提示:治疗前STK1浓度和N分期是鼻咽癌复发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治疗前STK1浓度越高、N分期越晚,发生复发转移的风险越高。第三部分(1)以公认的STK1正常值参考范围0-2pmol/L为界,将患者按STK1≤2pmol/L及STK1>2pmol/L分成两组进行比较,后者治疗前总体ADC值比前者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两组治疗中(放疗10次)总体ADC值的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804)。STK1≤2pmol/L时,治疗前ADC值(ADC0)在敏感组与不敏感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329),STK1>2pmol/L时亦是如此(P=0.780)。STK1≤2pmol/L时,治疗中的ADC值(ADC1)在不敏感组中样本量太少,未能比较,STK1>2pmol/L时敏感组与不敏感组之间的ADC1值无明显差异(P=0.073)。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和治疗中STK1的表达水平(STK1≤2pmol/L及STK1>2pmol/L)均与对应的鼻咽原发灶ADC值无明显相关性(P=0.293,P=0.7)。(2)敏感组治疗前(2.51±1.85 pmol/L)与治疗中(2.51±1.93 pmol/L)的STK1浓度无明显差别(P=0.984),不敏感组治疗中的STK1浓度(4.14±2.72 pmol/L)较治疗前(3.52±1.91pmol/L)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6)。治疗前、治疗中,敏感组和不敏感组的STK1浓度均无明显差异(P=0.276,P=0.119)。(3)敏感组与不敏感组的ADC0值无明显差异(P=0.776)。敏感组的ADC1值高于不敏感组(P=0.019)。两组ADC1值较ADC0值均有所升高(P<0.001,P=0.025),且发生的变化(△ADC)有明显差异(P=0.018),敏感组的变化(0.38±0.03×10-3mm/s)大于不敏感组(0.18±0.05×10-3mm/s)。ADC1值预测放化疗敏感性的效能(AUC 0.828)高于△ADC(AUC 0.820)。以0.924×10-3mm/s为临界值,ADC1值预测鼻咽癌放化疗敏感性的敏感度为0.84,特异度为0.8,阳性预测值为0.95,阴性预测值0.5,正确率为0.83,95%可信区间为(0,1)。结论1.STK1浓度在鼻咽癌组、正常人组及非癌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其对鉴别诊断鼻咽癌与良性病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STK1联合EBV-VCA-IgA抗体和EBV-DNA检测可提高鼻咽癌诊断的准确性,故其可能能作为鼻咽癌临床诊断的辅助性血清学检测指标。2.STK1浓度与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EBV-DNA表达水平正相关。治疗前的STK1浓度和N分期是鼻咽癌复发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前的STK1浓度具有预测鼻咽癌复发转移风险的潜在能力。治疗前后的STK1浓度在预测鼻咽癌近期疗效方面作用尚不明显。3.治疗前和治疗中(即完成第10次调强放疗时,简称为“放疗10次时”)STK1的表达水平(STK1≤2pmol/L及STK1>2pmol/L)均与对应的鼻咽原发灶ADC值和肿瘤消退情况无明显相关性,故其不能作为预测鼻咽癌放化疗敏感性的依据。治疗中鼻咽癌原发灶ADC值(ADC1)、ADC1值与治疗前ADC值(ADC0)的差值(△ADC)均对鼻咽癌放化疗敏感性有一定的预测和评估价值。
魏世鸿,王小虎[4](2016)在《血清EB病毒抗体检测在鼻咽癌中的作用与地位》文中提出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广东省和香港南部地区等讲粤语的人群中高发[1-2]。EB病毒(EBV)是一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以及多种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3]。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EBV的基因组,并可产生各种抗原,感染EBV的鼻咽癌患者根据EBV核抗原,早期抗原,膜抗原,衣壳抗原均产生相应的IgG和IgA抗体,故绝大多数鼻咽癌患者血清中有抗EBV抗体的存在[4],
苏静波[5](2013)在《中国鼻咽癌患者放射敏感性的蛋白标志物: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我国鼻咽癌发病率占世界80%左右,尤其广东、广西等华南地区,鼻咽癌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81%,居第八位。放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首要手段,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放射治疗效果考虑与肿瘤内在放射敏感性相关,放射敏感性理论上与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及增殖、乏氧与血管生成等蛋白相关,但是目前尚缺乏快速、灵敏、准确预测肿瘤放射敏感性的蛋白标志物。关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与蛋白标志物的临床研究结果不一致,目前尚无鼻咽癌放射敏感性与蛋白标志物的meta分析。方法:检索1977年-2013年3月Pubmed、CNKI电子数据库查找文献,并通过对已纳文献的参考文献手工追溯查找遗漏的相关文献。文献纳入标准:⑴研究对象:①初治患者;②种族为中国人;③病理诊断为鼻咽鳞癌;⑵干预措施:根治性放射治疗,且近期疗效评估前未进行化疗或其它治疗;⑶有明确疗效指标;⑷排除综述性、重复发表及数据不全的研究。结果:共纳入96篇文献,近期疗效指标多为肿瘤完全缓解率,远期疗效指标多为5年总生存率,涉及12种蛋白,其中仅对研究数目较多的近期、远期疗效指标均有的5种蛋白(p53、Cyclin D1、PCNA、Ki-67、Survivin)进行meta分析。p53高表达的鼻咽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后肿瘤完全缓解率低(OR=0.672(95%CI:0.4550.992),P=0.046),5年总生存率低(OR=2.488(94%CI:1.7493.539),P=0.000);Cyclin D1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放疗后肿瘤完全缓解率无相关性(OR=0.575(95%CI:0.0853.882),P=0.570),但其高表达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5年总生存率低(OR=3.950(94%CI:1.6389.524),P=0.002);PCNA高表达的鼻咽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后肿瘤完全缓解率低(OR=0.347(95%CI:0.2120.566),P=0.000),5年总生存率低(OR=2.564(95%CI:1.1765.591),P=0.018);Ki-67高表达的鼻咽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后肿瘤完全缓解率高(OR=5.597(95%CI:3.2769.561),P=0.000),5年总生存率低(OR=2.747(95%CI:1.5924.740),P=0.000);Survivin高表达的鼻咽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后肿瘤完全缓解率低(OR=0.208(95%CI:0.1120.386),P=0.000),5年总生存率低(OR=2.709(95%CI:1.9743.716),P=0.000)。结论:p53、PCNA、Survivin高表达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肿瘤完全缓解率低,5年总生存率低。Ki-67高表达者放疗后肿瘤完全缓解率高,但5年总生存率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联合检测蛋白标志物可以实现个体化放射治疗,但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证实,特别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曲颂,朱小东[6](2012)在《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对放射线敏感的特性,放射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手段。鼻咽癌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为放射抗拒,研究其抗拒机制、寻找放射增敏途径是提高治愈率的途径之一。通过预测肿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来推测个体肿瘤放射治愈的可能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国内外在鼻咽癌放射敏感性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符生苗,许茂轩,林少民[7](2012)在《鼻咽癌放射治疗敏感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而鼻咽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是放射治疗成败的关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发现鼻咽癌细胞内许多基因的异常表达与放射敏感性密切相关,甚至影响鼻咽癌患者的放疗疗效。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被认为是可以揭开鼻咽癌放射敏感性奥秘的钥匙,放射治疗联合基因治疗有可能成为鼻咽癌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就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基因及其研究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罗碧强[8](2012)在《鼻咽癌患者唾液中EB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鼻咽癌患者唾液中VCA/lgA、EA/lgA抗体含量进行检测,探讨其在鼻咽癌早期诊断及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试验组为48例鼻咽癌患者,对照组为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采集受试者唾液和血液标本,运用ELISA法检测所有标本中抗体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唾液和血液中VCA/lgA、EA/lgA抗体含量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ROC曲线下面积:唾液和血液中VCA/lgA分别为0.849和0.902、EA/lgA分别为0.801和0.870,根据ROC曲线分析,cut-off值分别为5.11、4.09、5.31、5.16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唾液中VCA/lgA为86.5%和84.9%、血液VCA/lgA为91.7%和60.92%、唾液EA/lgA为68.8%和86.5%、血液EA/lgA为81.3%和82.7%。【结论】唾液中VCA/IgA、EA/IgA抗体检测对鼻咽癌患者的筛查、辅助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许茂轩[9](2012)在《Cyclin D1及Survivin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鼻咽癌是一种以放射治疗为主的恶性肿瘤,由于不同个体的病人存在着放疗敏感性的差异,故探索预测鼻咽癌病人放射敏感性的指标,对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放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旨在探讨Cyclin D1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期望能够找出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方法:选取8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活检组织标本(放疗敏感组40例,放疗耐受组40例),常规HE染色确定组织分型;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Cyclin D1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情况;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Cyclin D1和Survivin的mRNA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标本中细胞凋亡指数。应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20进行χ2检验、One-way ANOVA方差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鼻咽癌的放疗敏感性与患者组织类型、分化类型和临床分期有显着相关性(P<0.05),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2)通过免疫组化发现,Cyclin D1蛋白在鼻咽癌放疗敏感组和放疗耐受组的高表达率分别为22.5%(9/40)和70%(28/4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urvivin蛋白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5.0%(14/40)和77.5%(31/4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yclin D1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r=0.313(P<0.05)。CyclinD1和Survivin的表达与鼻咽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类型和临床分期有显着相关性(P<0.05),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3)通过Real-time PCR发现,Cyclin D1mRNA在鼻咽癌放疗敏感组和放疗耐受组的相对表达量(RQ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6.62±2.24和31.44±2.9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urvivin mRNA在鼻咽癌放疗敏感组和放疗耐受组的相对表达量(RQ值)的平均值分别为29.48±3.19和45.38±4.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通过细胞凋亡检测发现,放疗敏感组和放疗耐受组的凋亡指数分别是15.93±2.44和8.56±1.8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Cyclin D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凋亡指数分别是10.17±2.23和14.2±2.9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凋亡指数分别是7.81±1.54和16.68±2.7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鼻咽癌的放疗敏感性与患者组织类型、分化类型和临床分期有显着相关性,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关系。(2) Cyclin D1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呈负相关,可以作为预测鼻咽癌患者放疗敏感性的分子标志。Cyclin D1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与鼻咽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类型和临床分期有显着相关性,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关系。(3)细胞凋亡水平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呈显着正相关,鼻咽癌细胞凋亡水平可以作为预测其放疗敏感性的有效指标。同时发现Cyclin D1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与鼻咽癌细胞凋亡水平呈负相关,证明Cyclin D1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评估细胞凋亡的有效指标。。(4)鼻咽癌组织中Cyclin D1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同时检测这两个基因的表达水平能更加准确预测鼻咽癌患者的放疗敏感性。
朱兆峰,肖宝荣,张国,卢鑫,苏培英,黄德波,李梁[10](2010)在《p53和PCNA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放疗前NSCLC组织中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放射敏感性和生存期的关系。[结果]60例NSCLC组织中p53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38/60)和96.7%(58/60),高表达者分别为22例(36.7%)和42例(70.0%)。p53和PCNA表达强度与NSCLC放射敏感性均有相关性;p53与NSCLC患者预后有关,而PCNA与其无关。同时高表达的NSCLC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同时低表达患者(20.0%vs60.0%)。[结论]p53和PCNA表达与NSCLC放射敏感性有关,p53高表达提示预后较差,两者同时高表达的NSCLC患者预后较差。
二、鼻咽癌组织中P53和PCNA表达与临床分期、VCA/IgA、EA/IgA、放射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鼻咽癌组织中P53和PCNA表达与临床分期、VCA/IgA、EA/IgA、放射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EBV抗体及核酸定量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及筛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英文索引 |
第一部分 |
第1章 前言 |
1.1 鼻咽癌研究现状 |
1.2 EB病毒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EBV DNA及抗体在鼻咽癌中的研究进展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鼻咽癌患者治疗前EBV DNA定量结果分析 |
3.2 EBV四项检测结果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分析 |
3.3 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EBV四个指标检测结果变化的分析 |
3.4 血浆Log(EBV-DNA)、血清EA-Ig A治疗前后结果对比在鼻咽癌患者预后中的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诊断鼻咽癌患者血浆EBV DNA cut off值的标准 |
4.2 不同组合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评价 |
4.3 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EBV四个指标水平变化 |
4.4 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BVDNA、血清EA-Ig A对于预后的评估 |
第5章 结论 |
第二部分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跟踪随访 |
2.4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纳入对象基本信息分析 |
3.2 阳性对象的筛查 |
3.3 随访 |
3.4 目前阶段实验结果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FH检测与EB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用于鼻咽癌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检测方法的检出结果比较 |
2.2 不同检测方法准确度及一致性比较 |
2.3 单独使用4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率分析 |
2.4 联合使用EB病毒抗体血清学和FH检测诊断效率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写对照 |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奖及参与课题情况 |
致谢 |
(3)基于磁共振检查对血清胸苷激酶1检测在初治鼻咽癌综合诊断和疗效评估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血清胸苷激酶1联合EB病毒DNA和EB病毒抗体检测在辅助诊断鼻咽癌中的价值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在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预后预测中的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血清胸苷激酶1与扩散加权成像技术预测鼻咽癌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4)血清EB病毒抗体检测在鼻咽癌中的作用与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1 血清EBV抗体水平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作用 |
1.1 血清EBV抗体水平单独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作用 |
1.2 血清EBV抗体联合其他标志物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作用 |
1.2.1 EBV-VCA/IgA、EBV-EA/IgG、EBV-EA/IgA联合检测 |
1.2.2 EBV-VCA/IgA、EBV-EA/IgA、EBV-特异性DNA酶及EB病毒DNA联合检测 |
1.2.3 EBV-VCA/IgA与热休克蛋白70联合检测 |
1.2.4 EBV-VCA/IgA、铁蛋白、细胞角蛋白19片段联合检测 |
1.3 血清EB病毒抗体在鼻咽癌患者分期中的作用 |
1.4 血清EB病毒抗体在鼻咽癌组织分型中的作用 |
1.5 血清EB病毒抗体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
2 血清EB病毒抗体水平在鼻咽癌放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 |
3 EBV-VCA/IgA与肿瘤相关物质群的鼻咽癌治疗前后检测意义 |
4 EB病毒血清检测在鼻咽癌随访中的作用 |
(5)中国鼻咽癌患者放射敏感性的蛋白标志物: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综述 |
1.1 肿瘤放射敏感性 |
1.2 蛋白标志物 |
1.2.1 DNA 损伤修复蛋白 |
1.2.2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 |
1.2.3 细胞增殖活性蛋白 |
1.2.4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
1.2.5 乏氧与血管形成蛋白 |
1.2.6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1.2.7 氧化及应激反应蛋白 |
1.3 META 分析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文献检索 |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3 文献筛选及质量控制 |
2.4 资料提取 |
2.5 数据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原始资料描述 |
3.1.1 文献检索及提取情况 |
3.1.2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
3.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
3.3 统计学数据处理 |
3.3.1 p53 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相关性分析 |
3.3.2 Cyclin D1 与鼻咽癌患者放射敏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
3.3.3 PCNA 与鼻咽癌患者放射敏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
3.3.4 Ki-67 与鼻咽癌患者放射敏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
3.3.5 Survivin 与鼻咽癌患者放射敏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研究结果的分析 |
4.1.1 p53 与鼻咽癌放射敏感相关性 |
4.1.2 CyclinD1 与鼻咽癌放射敏感相关性 |
4.1.3 PCNA 与鼻咽癌放射敏感相关性 |
4.1.4 Ki-67 与鼻咽癌放射敏感相关性 |
4.1.5 Survivin 与鼻咽癌放射敏感相关性 |
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4.3 研究展望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和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肿瘤细胞乏氧与放射敏感性 |
2 基因调控与放射敏感性 |
2.1 DN A损伤修复与放射敏感性 |
2.2 细胞增殖与放射敏感性 |
2.2.1 PNCA |
2.2.2 p53 |
2.3 凋亡与放射敏感性 |
2.3.1 Bcl-2 |
2.3.2 Survivin |
2.4 细胞周期调控与放射敏感性 |
3 联合生物标志及信号通路用于放射敏感性的预测 |
4 小结 |
(7)鼻咽癌放射治疗敏感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DNA损伤的修复基因 |
2 控制细胞周期的关卡基因 |
3 细胞凋亡调控基因 |
4 小结 |
(8)鼻咽癌患者唾液中EB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EB 病毒相关鼻咽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致谢 |
(9)Cyclin D1及Survivin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1.1 鼻咽癌流行病学 |
1.2 鼻咽癌临床症状 |
1.3 鼻咽癌病因 |
1.4 鼻咽癌病理 |
1.4.1 好发部位及大体形态 |
1.4.2 组织学类型 |
1.5 鼻咽癌临床分期 |
1.6 鼻咽癌治疗 |
1.7 鼻咽癌放疗敏感性 |
1.7.1 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研究进展 |
1.7.2 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相关的基因研究进展 |
1.8 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1.9 技术路线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材料来源和处理 |
2.1.2 临床资料 |
2.1.3 放疗方案 |
2.2 试剂 |
2.2.1 常规病理染色(HE)试剂 |
2.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试剂 |
2.2.3 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qPCR)试剂 |
2.2.4 细胞凋亡检测(TUNEL)试剂 |
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4 试验方法与步骤 |
2.4.1 常规病理染色(HE) |
2.4.2 免疫组化染色(IHC) |
2.4.3 荧光定量RT-PCR(RT-qPCR) |
2.4.4 细胞凋亡检测(TUNEL) |
3 结果 |
3.1 鼻咽癌放疗效果评价 |
3.2 常规HE染色 |
3.3 免疫组化染色 |
3.3.1 Cyclin D1蛋白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蛋白表达情况 |
3.3.2 Survivin蛋白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表达情况 |
3.3.3 Cyclin D1蛋白和Survivin蛋白在鼻咽癌中放疗患者中表达的相关分析 |
3.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3.4.1 RNA质量检测 |
3.4.2 电泳检测 |
3.4.3 Real Time PCR |
3.5 细胞凋亡检测 |
4 讨论 |
4.1 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 |
4.2 Cyclin D1基因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 |
4.3 Survivin基因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 |
4.4 细胞凋亡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 |
4.5 Cyclin D1与Survivin的关系 |
5 结论 |
下一研究计划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鼻咽癌组织中P53和PCNA表达与临床分期、VCA/IgA、EA/IgA、放射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EBV抗体及核酸定量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及筛查中的应用[D]. 黄玲. 南华大学, 2020(01)
- [2]FH检测与EB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用于鼻咽癌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D]. 任昱.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基于磁共振检查对血清胸苷激酶1检测在初治鼻咽癌综合诊断和疗效评估中价值的研究[D]. 李烨.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1)
- [4]血清EB病毒抗体检测在鼻咽癌中的作用与地位[J]. 魏世鸿,王小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10)
- [5]中国鼻咽癌患者放射敏感性的蛋白标志物:meta分析[D]. 苏静波. 吉林大学, 2013(09)
- [6]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曲颂,朱小东. 中国肿瘤临床, 2012(24)
- [7]鼻咽癌放射治疗敏感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符生苗,许茂轩,林少民. 中国热带医学, 2012(10)
- [8]鼻咽癌患者唾液中EB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D]. 罗碧强. 福建医科大学, 2012(01)
- [9]Cyclin D1及Survivin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D]. 许茂轩. 海南大学, 2012(12)
- [10]p53和PCNA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J]. 朱兆峰,肖宝荣,张国,卢鑫,苏培英,黄德波,李梁. 肿瘤学杂志,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