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发性腹膜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细菌性,腹水,头孢噻肟钠,病原菌。
自发性腹膜炎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1](2019)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6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具有显着效果,可提高护理满意评分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及疼痛感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32期)
吴晶,杨丽,周俊霞[2](2019)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和诊疗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指患者在无腹腔脏器损伤或穿孔,腹腔内无明显原发性感染病灶的情况下,自行出现的细菌感染性腹膜炎,是终末期肝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1])。SBP最常见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是患者病情恶化(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9年10期)
李君熹[3](2019)在《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应用抗生素的治疗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抗生素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共选取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40例,临床上予以常规治疗的同时增加抗生素,为观察组。于相同时间段另选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40例,临床上予以常规治疗,为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观察组的指标数值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应用抗生素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指标水平。(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7期)
田翀,田泽敏,廖世平[4](2019)在《乳果糖联合金双歧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肠道微生态及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果糖联合金双歧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肠道微生态及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乳果糖联合金双歧治疗。采集两组患者粪便样本,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检测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并应用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道优势菌群相对量;采用口服糖分子探针乳果糖(LAC)、甘露醇(MAN)法评估治疗前后两组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丰富度(Chao)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Shannon和Chao指数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Shannon指数、Chao指数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而常规组无变化(均P>0.05)。治疗前2组乳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相对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双歧杆菌相对数量高于常规组(P<0.05),肠杆菌相对数量低于常规组(P<0.05),乳杆菌相对数量无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联合组双歧杆菌相对数量增加(P<0.05),肠杆菌减少(P<0.05),乳杆菌无变化(P>0.05);治疗前后常规组肠道优势菌群数量均无变化(均P>0.05)。治疗前两组LAC、MAN排泄率及LAC/MA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LAC排泄率、LAC/MAN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MAN排泄率高于常规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LAC排泄率、LAC/MAN均降低(均P<0.05),联合组MAN排泄率升高(P<0.05),常规组MAN排泄率无变化(P>0.05)。两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乳果糖联合金双歧辅助治疗肝硬化合并SBP,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黏膜屏障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吴娟[5](2019)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率约为7%~23%[1],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肝硬化并发症。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为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诊疗提供实践指导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薛舒文,赵倩舒,李晓珂,杨倩倩,周琦[6](2019)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反复发热及腰痛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2岁,货车司机,因"间断乏力、腹胀10年,加重伴发热、尿黄、腰痛5天"于2018年9月27日入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治疗。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腹胀,就诊于当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未治疗,未戒酒。5年前因呕血于当地医院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仍未戒酒。入院前5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 8℃,应用退热药后体温可降至(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黄金[7](2019)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伴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伴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96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伴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伴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护理效果显着,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8期)
刘娟,胡国信[8](2019)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8年10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90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且腹水病原菌培养结果阳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腹水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2株(55.3%),革兰阳性菌35株(37.2%),真菌7株(7.4%)。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5.5%)和肺炎克雷伯杆菌(9.7%);革兰阳性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8%)。按时间分组,和前5年组相比,后5年组革兰阳性菌的构成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而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结论: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培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居多,但近5年革兰阳性菌构成比有增加的趋势。临床应根据腹水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揭苏平,宋贤兵[9](2019)在《头孢噻肟钠与白蛋白联用对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头孢噻肟钠与白蛋白联用对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自发性腹膜炎患者7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人血白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ALT、TBIL、ALB)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7.14%)(P<0.05),ALT测得值为(38.56±7.82)U/L和TBIL测得值为(23.28±3.58)μmol/L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ALB测得值为(43.58±5.43)g/L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体温、腹痛、腹水、腹部压痛等)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噻肟钠与白蛋白联用治疗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头孢噻肟钠,有效改善肝功能,促进了临床症状的复常,提高了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抗感染药学》期刊2019年09期)
谭文敏,赖庭文,韩锋[10](2019)在《CD64指数、sTREM-1、IL-6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liver cirrhosis with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患者腹水中白细胞分化抗原64(CD64)指数、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白介素-6(IL-6)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94例肝硬化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分为合并SBP组(51例)、未合并SBP组(43例)。采集所有受试者腹水,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腹水中CD64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腹水中sTREM-1、IL-6水平,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腹水中CD64、sTREM-1、IL-6对肝硬化合并SBP的诊断价值,对比CD64、sTREM-1、IL-6联合检测以及单项检测诊断效能。结果与未合并组比较,合并SBP组患者腹水中CD64指数[(42.06±6.68)vs(76.67±17.69)]、sTREM-1[(0.62±0.18)μg/ml vs(1.53±0.37)μg/ml]、IL-6[(68.75±12.03)pg/ml vs(91.86±21.74)pg/ml]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ROC分析显示,CD64指数诊断肝硬化合并SBP的ROC的AUC为0.815(95%CI:0.765~0.868),截断值为53.65;sTREM-1的AUC为0.831(95%CI:0.792~0.872),截断值为0.96μg/ml;IL-6诊断肝便化合并SBP的ROC的AUC为0.794(95%CI:0.775~0.813),截断值为82.79 pg/ml。与CD64指数、sTREM-1、IL-6单项检测比较,CD64指数、sTREM-1、IL-6叁项联合检测灵敏度(92.16%vs 72.55%,74.51%,70.59%)、准确度(91.49%vs 77.66%,77.66%,78.72%)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6,5.718,7.862;χ~2=6.890,6.890,6.043;P均<0.05)。结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水中CD64、sTREM-1、IL-6水平显着升高,叁者对肝硬化合并SBP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SBP的诊断效能优于单项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病毒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自发性腹膜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指患者在无腹腔脏器损伤或穿孔,腹腔内无明显原发性感染病灶的情况下,自行出现的细菌感染性腹膜炎,是终末期肝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1])。SBP最常见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是患者病情恶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发性腹膜炎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9
[2].吴晶,杨丽,周俊霞.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和诊疗体会[J].肝脏.2019
[3].李君熹.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应用抗生素的治疗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4].田翀,田泽敏,廖世平.乳果糖联合金双歧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肠道微生态及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
[5].吴娟.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
[6].薛舒文,赵倩舒,李晓珂,杨倩倩,周琦.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反复发热及腰痛1例报告[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7].黄金.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伴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9
[8].刘娟,胡国信.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9
[9].揭苏平,宋贤兵.头孢噻肟钠与白蛋白联用对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9
[10].谭文敏,赖庭文,韩锋.CD64指数、sTREM-1、IL-6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