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有罪论有关的议论文

受害者有罪论有关的议论文

问:从这个角度看,受害者确实有罪
  1. 答:近几年,“受害者有罪论”广受诟病——穿得性感就活该被性骚扰吗?首饰华贵就活该被抢劫吗?
    惩罚有罪者,体谅受害者,这里面包含着我们对于整个社会的美好期许。
    但是如果你是妈妈,当你看到受害者跟你的孩子同龄,你会不会也会提醒孩子夜晚出行,不要露富,不要着装性感呢?
    最近,读了刘润的《底层逻辑》让我对于类似的事情,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刘润在书中给出了一个例子:坏人A诱骗好人B进入册消悉C的没有锁门的工地,B失足摔死了。那么,这是谁的错?
    通过这个例子,引出了3种“对错观”:
    所以,如果你是评论家,你可以选择法学家的立场;
    你是政策的制定者,可以选择经济学家的立场;
    而如果将要失足摔死的就是你自己,那么刘润老师建议——选择商人的立场。
    有了这样的对错观,下一次,当我们置身其中的时候,就要提醒自己,不要太纠结对错,而是,此时此刻怎么样做我的损失最小。
    不要做虽然没错,但损失惨重的人。
    女儿曾经问过我:妈妈,红灯的时候车子都会停下,为什么你还要让我过马路,左右看呢?
    我说:万一遇到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的车,那么我们还是会州乎很危险。
    是啊,即使别人有错,但是生命是自己的,我们不能把保护自己生命的责任寄托在别人身上。
    作为桥段个体,树立这样的对错观才是对我们最有益的。
问:受害者有罪论背后的心理原因
  1. 答:基于昨天的文章,进一步了解一下受害者有罪论。
    很多情况下,案件发生的时候,大家最先怪罪的便是受害者。
    受害者有罪论来源于人们普遍持有的一个信念——公平世界信念。
    简单的说,就是人们相信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做善事应当得到福报,做恶事应当得到报应。发生怎样的事情,之前肯定做过其他事情导致的,有果必有因。
    受害者有罪论给予人们心理安慰。
    例如,强奸案发生,大家会责怪受害女性。“谁让她这么晚还不回家”、“谁让她穿得那么暴露”、“谁知道她是不是自愿的”......明明是受害者,得到的谴责却比犯罪者更多。
    他们认为“无风不起浪”“一个巴掌拍不响”。
    但是反言之就是枯悉森,“我早回家一些,肯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我穿的保守一些,这肯定不会有人非礼我”、“对这样的事情我一点也不情愿,这种事一定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说到底是因为心里的恐惧与不安。
    “说到底还是因为人们心里对犯罪分子的恐惧,人人都怕陆慧不好的事情发生自己身上,如果把犯罪事件的原因归在犯罪分子身上,那人们就完全失去了对这种事情是否发生的掌控,因为人们控制不了犯罪分子,但是如果把原因归结在受害者身上,那人们就仿佛有把握这件事不会发生在自己头上。”        ——豆瓣,一颗大栗子
    于是,有些人面对悲剧,最先开始攻击受害者,以维护自己的安全。
    难道真的自己做好防备,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
    犯罪者给予受害者躯体上的伤害,无知的键盘侠带没亩来的是心灵上的创伤。
    我们不该为犯罪者找理由!
    无风也可以起浪。
    一巴掌也可以拍的响。
    不信的话......
    我们不该为犯罪者找理由!
问:公正世界假设——受害者有罪论
  1. 答:其实没有人发自内心地觉得被强奸是女孩子穿的少的原因,是她们自己的错误造成,包括嘴上这么说的恶臭男。而之所以有人这么说,是因为所谓的“公正世界假设”。“公正世界假设”模汪是指,大多人都会认为世界是公正的,安分守己就不会受到伤害,这也是所有人的理想,也符合人类正义的胡码轿价值观。但是,世界上总有无辜的人受伤害,而将受害裤肆者描绘成一个坏人,可以让整个事件变得合理,消除自己对无妄之灾的恐惧。
受害者有罪论有关的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