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量生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羽扇豆,果糖,酵母,磷酸,工程,拟南芥,糖苷酶。
超量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黄凤珍[1](2019)在《利用AtLUP1超量表达体系在拟南芥中生产羽扇豆醇》一文中研究指出羽扇豆醇(lupeol)是一种常见的五环叁萜类化合物,是植物特有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和中草药中。羽扇豆醇具有抗氧化、抗恶性肿瘤增殖、抗炎症、诱导细胞凋亡和降低胆固醇等多种药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但是大部分五环叁萜类化合物天然产量极低,且大多是从植物中直接提取,对植物资源有很高的依赖性和破坏性。依靠化学合成则面临成本高、副产物多、毒性大等限制。使用生物技术手段既可以提高其产量,又可以降低成本,是工业化生产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方向。羽扇豆醇合酶(lupeol synthase,LUP)是羽扇豆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有报道尝试改造该酶以构建产羽扇豆醇的工程菌,但转化率和产量均较低。前期研究发现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基因组中虽然存在羽扇豆醇合酶基因,但该基因的表达量很低,在拟南芥植株中也不能检测到羽扇豆醇。因此,能否通过提高羽扇豆醇合酶基因的表达量,在植物细胞中促进羽扇豆醇的生物合成?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克隆拟南芥AtLUP1基因,构建AtLUP1超量表达体系,并进行遗传转化,获得拟南芥超量表达植株,检测超量表达植株中羽扇豆醇的含量,分析此策略的可行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拟南芥AtLUP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获得AtLUP1基因全长序列(4302 bp),分析其CDS序列长度为2274 bp,编码一个含757个氨基酸的蛋白产物。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LUP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均比较保守。2.AtLUP1超量表达体系的构建及遗传转化。将成功克隆的AtLUP1基因片段与植物表达载体pBI121连接,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通过筛选鉴定,最终获得18个拟南芥AtLUP1基因超量表达株系。对比转基因株系和野生型拟南芥的形态学特征,发现两者在生理和形态上并无明显差异,证明该基因不是拟南芥正常生长的必需基因,且该基因过量表达也不会影响拟南芥的正常生长发育。3.气相色谱法测定超量表达植株中羽扇豆醇的含量。利用GC分析转基因植株中的羽扇豆醇含量,结果显示野生型拟南芥中羽扇豆醇含量极低(0.0033 mg/g),而超量表达植株中羽扇豆醇的含量均高于野生型,其中含量高于0.1 mg/g的有3株;含量在0.05~0.1 mg/g之间的有5株;含量在0.005~0.05 mg/g之间的有10株。在转基因株系中,羽扇豆醇含量最高的为48号株系,其植株中羽扇豆醇含量为0.9155 mg/g,是野生型植株中羽扇豆醇含量的277.4倍;其次是49、68号植株,羽扇豆醇含量分别为野生型的43.9、43.79倍;羽扇豆醇含量较低的为14号植株,仅为野生型的1.71倍。本研究证明超量表达AtLUP1基因可以在拟南芥中促进羽扇豆醇的合成,为羽扇豆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崔新仪,阮璐璐,黄思达,盖喜乐,李宁[2](2018)在《温室草莓生产中超量使用多菌灵的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多菌灵在温室草莓生产中的超量使用情况严重,为了明确温室条件下多菌灵在草莓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草莓样品经乙腈提取,PSA纯化后,采用外标法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并根据测定结果对不同人群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多菌灵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6.93、7.7d;根据一级动力学方程计算在35 d后,多菌灵的降解达到最大残留限值,而实际施药28 d后,草莓中多菌灵达到完全降解。采用风险商方法评估,施用剂量为1500 g/hm2时多菌灵对所有人群的风险都是可以接受的(RQ<1),剂量为3000 g/hm2时,采摘期0、1 d内,对于3~6岁的幼儿存在不可避免的风险,在7 d后,幼儿所受风险较低。[结论]根据我国生产实际需求和试验中计算的多菌灵的安全间隔期以及膳食风险评估,建议多菌灵的使用安全间隔期为35d。(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8年08期)
吴畅畅[3](2016)在《电视综艺节目超量生产问题重重》一文中研究指出奉行“竞争的强制规律”的电视市场化改革者转变成一种资本积累的无规律与非理性的执行者;针对竞争乱象出台的各类行政规制,非但难以形成理想的“管控”局面,反而强化了市场逻辑与行政逻辑之间的“非均势”对立,加上国内电视制作者所具有的“理论的贫困”与“文化的落差感(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报》期刊2016-11-03)
[4](2015)在《保障食品安全 拒绝超标超量——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为食品生产使用食品添加剂完善规程》一文中研究指出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于2014年12月24日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于2015年5月24实施。该标准包括四大部分:一是前言;二是范围、术语和定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食品分类系统、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食品用香料、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叁是6个附录,包括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附录B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附录C食品工(本文来源于《国内外香化信息》期刊2015年05期)
厉金芹[5](2014)在《农民超量使用除草剂现象不容忽视》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各种各样除草剂的大量使用,的确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对农业生产可以说是一大进步。但笔者日前在山东省五莲县调查发现:农民朋友盲目滥用、大量或超量使用各类除草剂的问题比较突出,不仅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庄稼产量的提升,而且也给环境带来了不(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4-01-23)
张慧,邱日永,刘明杰,王未未,邵蔚蓝[6](2013)在《极耐热性β-葡萄糖苷酶基因克隆、超量表达及其在天然蓝色素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嗜热菌属的海栖热袍菌(Thermotoga maritima MSB8 ATCC43589)中扩增出编码极耐热性β-葡萄糖苷酶基因A,连接到新型热激载体pHsh上,得到重组质粒pHsh-bglA-WT和pHsh-bglA-M,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水平可溶性表达,比酶活分别为25.7 U/mg和107.1 U/mg。通过热处理和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两步纯化方法处理后,经SDS-PAGE检测条带单一,比酶活达到1 746.2 U/mg,纯化倍数16.2,得率为17.5%。β-葡萄糖苷酶在以栀子苷和甘氨酸为原料的情况下,按照8.8∶1.4的比例,80℃条件下反应3 h,获得大量可食天然蓝色素,得到的天然蓝色素的色价E(1%)为426。(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7期)
刘伊婷[7](2005)在《个别干果生产企业超量使用漂白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干果包括桂圆、葡萄干、枣、柿饼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食品。国家质检总局最近对干果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发现产品质量水平较高。 本次共抽查了北京、天津等14个省、市、自治区80家企业的80种产品,合格74种,平均抽样合格(本文来源于《中国质量报》期刊2005/02/01)
张小里[8](2002)在《酵母系统超量生产代谢中间物和外源基因产物的应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酵母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也是最安全的微生物之一,已经在传统发酵工业和现代生物技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深入研究了利用酵母菌中的酶系超量合成代谢中间物果糖-1,6-二磷酸(FDP)的过程,考察了利用重组酵母高效表达外源蛋白质鼠α-淀粉酶和莫内林的基本规律,优化了工艺过程,为上述过程的研究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丰富的基础数据。 1.酵母细胞代谢调节超量生产FDP 研究了酵母细胞代谢调节积累FDP的机理和生物反应工艺,考察了改变代谢途径、使酵母细胞大量积累FDP的细胞膜透性化调节方法;系统研究了环境条件如温度、pH、糖、无机磷、金属离子和溶解氧等对代谢调节效果的影响,优化了工业酵母细胞生物转化积累FDP的反应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生物转化合成FDP的补料分批操作方式,以产品成本最低为目标优化了反应操作时间。当补加糖和无机磷时FDP积累最大浓度达135.65g/l,对糖收率为28.2%。 对透性化酵母细胞积累FDP的糖代谢途径和代谢流展开了深入研究,分析了酵母细胞合成并积累FDP的机理。测定了生物转化过程中底物、代谢中间物、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透性化酵母糖代谢并积累FDP的代谢途径模型。应用代谢通量分析(MFA)原理分析了FDP积累过程细胞代谢的动力学特征,表明透性化酵母细胞积累FDP是细胞内ATPase失活、糖酵解(EMP)途径和乙醇支路及甘油支路的联合作用造成的。磷酸果糖激酶(PFK)是代谢途径的一个速率控制位点,但限速的原因不是由于底物6-磷酸果糖(P6P)浓度低,而是另一底物ATP不足引起;丙酮酸激酶(PK)是控制代谢通量分布的刚性结点,PK通量限制导致代谢朝甘油支路分流,是引起ATP不足、FDP收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反应积累的FDP作为PK的激活剂,反过来成为调节代谢通量分布、影响FDP收率的重要因素。 研究了分离提纯FDP新工艺路线。建立了锌盐沉淀去除酶转化液中残留无机磷酸并沉淀回收FDP的新工艺,辅以离子交换树脂解离和有机溶剂结晶操作,分离得到的FDPHNa_3纯度为86.17%,分离收率达52.24%。 2.重组酿酒酵母超量生产外源蛋白质 以重组酿酒酵母分泌表达鼠α-淀粉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启动子SUC2受碳源葡萄糖浓度调控、稳定外源基因的选择性标记为营养缺陷互补(TRP)的情形下,高效分泌表达基因产物α-淀粉酶的规律。 对调控外源蛋白质分泌表达的适宜工艺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为了诱导基因博士学位论文 摘 要产物分泌表达,除消除底物葡萄糖对诱导型启动子SUCZ抑制外,还需要营养丰富的天然氮源支持,其中以酵母膏、玉米浆较为适宜。合适的细胞生长期碳氮比,可为诱导表达阶段提供活力旺盛的重组酵母细胞、降低质粒稳定性下降趋势,当碳氮比为C/N一:l叶*时,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溶解氧浓度pO)是关系表达效率的又一重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DO应保持高于1.5 mg/l。 重组酿酒酵母分泌表达外源蛋白质需要添加营养丰富的天然氮源,这与保持质粒稳定的选择性压力——一负色氨酸环境相矛盾。正确处理这一矛盾是设计该类重组菌培养工艺的关键。利用诱导型启动子O)的调节作用进行分段培养,是解决矛盾的对策之一。本工作采用了在选择性压力下增殖菌体,然后添加天然氮源(同时丧失选择性压力)诱导外源蛋白质生产的两段培养策略。分段培养时,初糖浓度对诱导时刻具有决定作用,合适的诱导时间应为菌体生长达到对数增殖后期。发现乳酸可替代葡萄糖作碳源在诱导期支持重组酵母生长和基因表达,并建立了通过pH控制乳酸浓度连续流加乳酸的分段培养工艺,在1升搅拌发酵罐培养重组酵母菌株,最大鼠a一淀粉酶活力达79 U/ml。进一步研究了无选择性压力下质粒的竞争性不稳定规律,发现质粒保持率在营养缺乏的生长静止期和脉冲添加营养物的情形下呈提高趋势;据此,设计了恒流量流加营养物、同时脉冲补加酵母喜的营养物脉冲高密度流加培养工艺,提高了质粒稳定性,使重组酵母培养中含质粒细胞比例高于90%。通过上述研究工作,使最大菌体密度和鼠a一淀粉酶活力分别提高到 36 g/l禾 208 U/ml。3.重组酵母 Candde uttltis超量生产甜味蛋白质 在搅拌发酵罐中研究了重组酵母C.U打7is超量生产甜味蛋白质莫内林的高密度培养工艺。由于莫内林是胞内表达产物,提高重组酵母C.StillS培养的密度就成了提高莫内林生产水平的关键。 通过考察菌体对碳、氮、磷源和微量元素 B卜 CJ”F4“I-Md”MO卜 ZJ十等的得率,确定了流加营养物的最佳配方。通过营养物流加培养,使菌体密度达到 60 g/l,相应的莫内林产量达到 s.# g/l。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因工程菌的培养密度和莫内林产量,对高密度增殖的限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营养物缺乏、代谢产物抑制均不是重组酵母C.StillS高密度增殖被完全抑制的主要原因;真正限制高密度增殖的关键因素是磷源流加所积累的钠、钾离于对菌体增殖的抑制。动态实验证明,高浓度钠、钾离子影响酵母细胞呼吸活力,钠离于抑制细胞氧摄取比?(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2-05-01)
应汉杰,欧阳平凯[9](2000)在《1,6-二磷酸果糖的超量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Fructose-1,6-diphosphate (FDP) is a naturally occurring allosteric effector which plays a direct role in important metabolic pathways other than glycolysi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yield and producitivity of FDP,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almost exclusively on enzyme amplification or other modifications of the pathway. Overproduction of FDP, however, requires significant redirection of flux distributions in the primary metabolic, but metabolic pathways of FDP have evolved to exhibit control architectures that resist flux alternations at branch points. This paper studies both under unperturbed condition and under several experimental perturbations at anaerobic glycolysi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hose cell permeability has been alte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ranch points of glucose-6-phosphate (G6P), FDP and phosphoenolpyruvate (PEP) are principal nodes and the PEP node is a rigidity node. After the metabolic pathway is regulated by chemical regulative factor, node rigidity of PEP is alleviated and the flux of FDP accumulation out of the cell increases to 41.9 from 16.1, The conversion of FDP to glucose and phosphate increases from 14.3% and 41.2% to 41.1% and 92.7%, respectively.(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应汉杰,欧阳平凯[10](1999)在《应用代谢工程超量生产1,6-二磷酸果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代谢工程理论的指导下判断了FDP合成途径中的结点和刚性结点,并用化学调节因子调节代谢流量的分配以超量生产FDP。实验发现,FDP合成途径中G6P、FDP和PEP分支点为主要结点,其中PEP结点为刚性结点。用化学调节因子调节代谢流量后,FDP的累积流量(摩尔流率之比,下同)从16.1上升到41.9,FDP对葡萄糖和磷酸盐的转化率从14.3%和41.2%提高到41.1%和92.7%。(本文来源于《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9年03期)
超量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多菌灵在温室草莓生产中的超量使用情况严重,为了明确温室条件下多菌灵在草莓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草莓样品经乙腈提取,PSA纯化后,采用外标法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并根据测定结果对不同人群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多菌灵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6.93、7.7d;根据一级动力学方程计算在35 d后,多菌灵的降解达到最大残留限值,而实际施药28 d后,草莓中多菌灵达到完全降解。采用风险商方法评估,施用剂量为1500 g/hm2时多菌灵对所有人群的风险都是可以接受的(RQ<1),剂量为3000 g/hm2时,采摘期0、1 d内,对于3~6岁的幼儿存在不可避免的风险,在7 d后,幼儿所受风险较低。[结论]根据我国生产实际需求和试验中计算的多菌灵的安全间隔期以及膳食风险评估,建议多菌灵的使用安全间隔期为35d。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量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1].黄凤珍.利用AtLUP1超量表达体系在拟南芥中生产羽扇豆醇[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2].崔新仪,阮璐璐,黄思达,盖喜乐,李宁.温室草莓生产中超量使用多菌灵的风险评估[J].农药.2018
[3].吴畅畅.电视综艺节目超量生产问题重重[N].社会科学报.2016
[4]..保障食品安全拒绝超标超量——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为食品生产使用食品添加剂完善规程[J].国内外香化信息.2015
[5].厉金芹.农民超量使用除草剂现象不容忽视[N].农民日报.2014
[6].张慧,邱日永,刘明杰,王未未,邵蔚蓝.极耐热性β-葡萄糖苷酶基因克隆、超量表达及其在天然蓝色素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3
[7].刘伊婷.个别干果生产企业超量使用漂白剂[N].中国质量报.2005
[8].张小里.酵母系统超量生产代谢中间物和外源基因产物的应用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2
[9].应汉杰,欧阳平凯.1,6-二磷酸果糖的超量生产[J].化工学报.2000
[10].应汉杰,欧阳平凯.应用代谢工程超量生产1,6-二磷酸果糖[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