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择时能力论文_隋婷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市场择时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能力,市场,模型,管理者,选股,基金,马尔。

市场择时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隋婷婷[1](2018)在《中国开放式基金的选股能力、市场择时能力和波动率择时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98年3月,中国有了第一只公募基金——基金开元。到了 2018年,正值公募基金成立20周年。这20年来,中国基金业的发展越来越快,投资基金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将其作为资产配置的方式之一。在公募基金市场中,开放式基金市场最大,信息披露也较全面。这20年来的发展,也暴露了基金市场的许多问题,其中基金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良莠不齐,常常作为投资者们关心的问题而被注意到。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判断一只基金是否有一个好的绩效对他们的投资至关重要。目前基金的绩效评价方法有很多,最早的基金绩效评价的方法是提出衡量基金收益和风险的指标,例如单位净资产、标准差等。后来学者们为寻求更正确的基金绩效评价所研究的成果,将收益和风险结合考察,对不同风险程度的基金进行绩效评价,发展出了风险调整收益的绩效评价方法。另外一些学者们关注基金绩效是否存在持续性,提出了基金绩效持续性的评价方法,本文是以评价基金管理者管理基金的能力为角度来探讨。在讨论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引入风险调整因子的基金绩效评价模型来分析基金管理者是否具有选股能力、市场择时能力和波动率择时能力。在Ferson和Mo(2016)之前的国内外研究并没有将选股能力、市场择时能力和波动率择时能力这叁种绩效组成要素纳入到同一个绩效评价框架下。本文采用Ferson和Mo(2016)绩效评价的方法,检验其在国内开放式基金市场的适用性。本文研究的基金样本对象是2008年至2017年间我国所有开放式基金(不包括指数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型基金、QDII基金和另类投资型基金)。实证分析后,我们有以下四个发现:(1)根据开放式基金的选股能力将基金排序分组,并构造等权重投资组合和市值加权投资组合,发现两个投资组合使用Carhart(1997)四因子模型的alpha高低五分位点的差额每年分别为0.09%和0.02%,t值为2.74和5.30,都是显着为正的,证明了 Ferson和Mo(2016)的绩效评价方法在中国开放式基金市场是适用的。两个投资组合五组四因子alpha估计值都是负数,说明两种投资组合的表现并不能好于市场预期回报,我们没有发现基金样本在2015年-2017年期间具有正向的选股能力。(2)对开放式基金总绩效的分解发现,0.44%的总绩效αp中42个基点归因于波动率择时能力,12个基点归因于市场择时能力,且都对总绩效αp产生正向作用。但有10个基点是归因于选股能力,对总绩效αp产生负向作用。我们发现波动率择时能力是占主导地位,市场择时能力则较弱,选股能力对总绩效αp没有正向作用。基金的波动率择时能力占总绩效的比重最大,这个研究结果或许可以激发了对未来研究中基金择时行为的更多关注,特别是波动率择时行为。(3)由于我们发现波动率择时能力作为总绩效αp的一个组成要素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继续探讨波动率相关行为。实证发现,当近期波动性很高时,对波动率做出滞后反应的基金倾向于增加风险敞口。当近期波动性很低时,对波动率做出滞后反应的基金倾向于减少风险敞口。(4)对开放式基金绩效与市场情绪指标的回归分析发现。当市场情绪水平较高时,市场择时能力、波动率择时能力、选股能力以及总绩效αp显着降低。其中对市场择时能力的影响程度最强,波动率择时能力次之,选股能力最弱。因此,总绩效αp与投资者情绪指标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市场择时因子的能力驱动的。综上所有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出实证结论:Ferson和Mo(2016)提出的绩效评价方法适用于国内开放式基金市场,并且我们发现开放式基金具有波动率择时能力和市场择时能力,但未发现2015年-2017年研究期间的基金样本具有正向的选股能力,而是选股能力会对总绩效产生负向作用。我们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建立科学而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基金公司的监管、增加基金持仓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完善基金管理制度等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8-11-01)

赵天宇[2](2018)在《私募基金的市场择时能力及择时策略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私募基金的择时能力是指基金经理对于市场整体走势的预测能力,即基金经理能否正确预测市场走势并相机调整投资组合,以期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取得较好收益的能力。择时策略则是通过一定的方法预测出市场变化,并抓住进入、退出市场的时机来实现资产配置最优化的过程。市场状态转换是基金经理在择时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投资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特别是当市场状态发生转换时,如何抓住市场状态转换时机对投资策略进行适应性调整,对于提高私募基金业绩、降低投资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实践中,私募基金经理,特别是采用宏观策略的基金经理,需要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并适时调整投资组合配置。通过建模方式将投资者的主观判断引入模型,进而分析其对投资策略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提高投资决策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采用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对市场状态转换进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私募基金经理的市场择时能力。运用T-M扩展模型研究私募基金经理的流动性择时能力。最后,构建了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择时策略,并对该策略的择时效果进行了模拟检验;运用Black-Litterman模型分析了私募基金经理的主观判断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1.私募基金具有较强的市场转换择时能力,但择时能力表现出不对称性。本文基于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进行状态识别后,发现私募基金在牛熊市分别存在“高收益、低波动”以及“低收益、高波动”两种状态。在低收益时,同样能够保持正的收益(而非负收益),说明私募基金整体上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强。对不同策略的私募基金进行择时能力检验,发现私募基金在牛市转向熊市过程中择时能力较强,在熊市转向牛市时择时能力一般。2.私募基金总体上表现出显着的流动性择时能力,但不同策略间流动性择时能力差异较大。本文通过T-M拓展模型对私募基金进行流动性择时能力进行检验,发现私募基金整体具备显着的流动性择时能力。在不同策略中,定向增发、套利型、多策略、组合基金策略表现出显着的正的流动性择时能力,且结果具有稳健性;股票型、多空仓、宏观策略和市场中性策略表现出显着的负的流动性择时能力。3.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和Black-Litterman模型构建的择时策略,具有很好的市场模拟表现。本文分别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和Black-Litterman模型构造私募基金的择时策略,两个模型本质上都是通过概率来预测未来市场走势,结果显示,两种模拟策略能够取得超额收益,并且熊市的表现好于牛市,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本文的创新之处:首先,根据私募基金收益的不同状态检验了其状态转换的择时能力,为择时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其次,本文利用宏观领先经济指标预测的资产收益作为主观观点,引入Black-Litterman模型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择时策略设计,对私募基金择时策略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最后,本文构建的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择时策略模拟效果显着,具有较好的实践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6-01)

郭万山,赵天宇[3](2018)在《私募基金的市场状态转换识别与择时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研究了中国私募基金的收益状态识别与择时能力。研究结果显示,私募基金整体收益在牛熊市中分别存在"高收益、低波动"和"低收益、高波动"两种特征。进一步对私募基金状态转换择时能力进行检验,发现牛市向熊市转换过程中,私募基金的择时能力较为突出;熊市向牛市状态转换时,基金整体的收益低于基准收益,择时能力较弱。对不同策略进行比较发现,股票型私募基金的择时能力最强。(本文来源于《武汉金融》期刊2018年05期)

王华,朱博雅[4](2016)在《不同市场区间下社保基金选股择时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HM模型对以"1"字开头的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进行研究,分析样本投资组合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在上升市场、整合市场、下降市场区间的变化情况。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社保基金在不同市场区间均具有显着的选股能力,但择时能力随市场区间不同而变化。(本文来源于《社会保障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吴思虹,吴思敏[5](2016)在《市场低迷状况下股票型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与择时能力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在年尾上证指数小幅抬升后市场情绪,2016年一季度市场行情仍然低迷,许多基金公司都因为市场的极端突变行情遭到不利影响。在动荡起伏的市场环境中,许多基金管理者利用其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使得业绩保持靠前。本文主要通过研究2015年及2016年一季度业绩靠前的十只股票型基金,对这二十只基金的数据进行回归检验,得出以下两个结论:一是我国股票型基金经理基本上不具备选股能力,且整体上呈现负的选股能力;二是我国股票型基金经理不具备正向的选股能力,但具备一定的择时能力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6年20期)

陈浪南,朱杰,熊伟[6](2014)在《时变贝塔条件下的基金多市场择时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建CDM-TM-FF3和CDM-HM-FF3模型来研究我国基金的择时选股能力.在建立多个基金投资市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信息变量以及基金经理的市场预期来反映基金经理对基金系统风险的调整.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采用双择时能力指标的设定,CDM-TM-FF3和CDM-HM-FF3模型可以更明确地比较基金在各个投资市场上的择时能力表现.此外,通过基金市场择时能力的比较发现,3种基金类型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市场择时能力.部分股票型基金表现出在债券市场上的择时能力,部分债券型基金则表现出在股票市场上的择时能力,部分混合型基金则在两个市场上均表现出择时能力,其原因是在资产投资比例要求的限制使基金无法在主投资市场灵活调整资产投资组合,但是却能够在投资不受限制的市场上及时变动投资组合.(本文来源于《管理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胡婧[7](2013)在《我国开放式基金市场择时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证券投资基金业绩取决于:市场风险和市场收益;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基金经理人的运气。其中人为可控的因素是基金经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包括选股、择时和分散化程度。一、研究设计(一)模型构建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采用T-M模型、H-M(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3年23期)

陈乾坤[8](2013)在《管理者交易的市场择时能力及其市场影响:文献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管理者可以择时进行获利性交易,而交易动机各不相同。为了提高市场透明度,要求管理者披露其交易行为,然而披露延迟问题影响了股票的定价效率;外部投资者会跟随管理者进行交易,因为市场会认为管理者的交易是公司未来前景的重要信息来源。此外,管理者交易也给市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流动性影响。文章在合法的管理者交易的背景下,对管理者交易的市场择时能力、交易动机及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文献评述,并展望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唐山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陈乾坤[9](2013)在《管理者交易的市场择时能力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国泰安数据服务中心数据,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中国上市公司中管理者买入交易和卖出交易对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管理者买入后的市场流动性减弱,归因于管理者与其他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管理者卖出降低管理者的股权,提高市场流动性,信息不对称减弱。管理者在市场交易比较活跃的日期交易,可能是因为在高的市场交易量下能隐藏管理者的私人信息。(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期刊2013年06期)

陈乾坤[10](2012)在《管理者交易的市场择时能力及对市场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市公司内部人通常比外部股东掌握着更多的有关他们公司的信息,因此是否允许内部人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然而,合法的内部人交易在西方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被禁止。我国从2006年起也开始允许上市公司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者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本公司的股票,这开启了我国内部人交易的新篇章。上市公司管理者包括公司的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者,而管理者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本公司股票的行为,我们称其为管理者交易。管理者可以选择时机进行交易,而交易动机各不相同。为了保护市场“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及提高市场透明度,上市公司管理者交易的信息披露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管理者的交易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延迟披露问题(Betzer和Theissen,2010),管理者交易信息披露延迟扭曲了交易日与信息披露日之间的股价,进而也影响了股票价格的定价效率(Etebari et al.,2003;Betzer和Thissen,2010;曾庆生,2011).在许多情况下,投资者会模仿管理者的交易,这是因为市场会认为管理者的交易是公司长期前景的重要信息来源(Allen和Ramanan,2010).公司管理者的交易行为可能改变了公司股票的价值,且市场有效性程度决定了是否任何管理者或投资者将获得高于正常水平的收益。管理者交易他们自己公司股票的获利能力引起了各市场主体对金融市场有效性的关注。本文以管理者交易为主线,以管理者的市场择时能力为出发点,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市场择时能力的存在性,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市场择时能力及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研究上市公司管理者市场择时能力及其对股票市场影响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实践意义。出于本论文的需要,重新界定了内幕交易和内部人交易、管理者交易和管理者交易的市场择时能力的概念,这为文章后面的研究内容奠定了基础。第二章,对国内外关于管理者交易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从管理者交易的市场择时能力、管理者的交易动机、管理者交易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几个角度进行了系统的评述。第叁章,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管理者市场择时能力的存在性。本部分依托上交所和深交所网站上的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二级市场上交易本公司股票的数据,以及国泰安CSMAR数据库、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Wind数据库中上市公司管理者性别、每日收益、市场总值、股票价格、上市公司再发行等数据,分析了上市公司管理者长期和短期的市场择时能力。把上市公司管理者按性别和类型分类分析了管理者的市场择时能力,并分析了长短期效应。按性别分,我们把管理者分为男买入、男卖出、女买入和女卖出等四类,实证分析这四类管理者长短期的市场择时能力,并进行比较。按类型分,我们把管理者分为董事买入和卖出、监事买入和卖出和高级管理者买入和卖出等六类,实证分析了他们的长短期收益和市场择时能力,并进行比较。进而检验信息层次假说的正确性。最后,按性别和类型放在一起进行了分类,把管理者分为男董事买入和卖出、男监事买入和卖出、男高管买入和卖出、女董事买入和卖出、女监事买入和卖出、女高管买入和卖出等十二类,实证分析了他们的长短期收益和市场择时能力,并进行比较。第四章,从增发股票的角度分析了公司信息公告效应对管理者交易的影响,研究了管理者的市场择时能力。从长期和短期效应出发,研究了增发前后管理者的市场择时能力。实证分析管理者交易的收益时,增发后的长期收益与之前的管理者交易活动的关系。进一步检验市场择时假说,检验了管理者掌握着公司价值的优越信息。第五章,本部分主要分析了管理者交易对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是在前面几部分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分析。通过随机选取20家管理者买入交易的公司和20家管理者卖出交易的公司分析了管理者交易的公告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第六章,研究了管理者交易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国外的文献研究表明,内部人交易对证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存在很多争议,且对市场流动性的衡量也有很多指标。本文把交易量看作流动性指标,使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管理者交易这一事件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第七章,该部分对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进行了概括,在此基础上,对证券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最后论文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研究管理者交易前后管理者所获得的超额收益,发现除了女性管理者买入时的结果稍微有些不显着之外,其它分类的管理者都在价格下降后买入及在价格上升后卖出,这表明管理者几乎都具有市场择时能力。此外,事件研究结果不支持信息层级假说。与买入信号相比,市场似乎把卖出信号看作公司未来前景更可信的信号。为了使结果更清晰,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对管理者交易的反应既不受管理者性别的影响,也不受管理者职务等类型的影响。(2)通过研究管理者交易与公司未来累积超额收益之间的关系,考察了价值高估是否是管理者交易的动机。结果表明,无论是公告前3个月还是6个月的管理者卖出与增发后长期超额收益两者之间具有统计上和经济上都较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此外,增发后的长期超额收益与管理者净买入(买入和卖出之间的差异)是正相关的关系。这些结果与价值高估时管理者发行股票以及择时交易他们私人股票相一致,同时表明了管理者具有选择交易时机的能力。此外,本文也研究了增发的公告收益及公告后的短期收益。结果发现,管理者交易与公告期收益没有关系。但是公告后的短期收益却与管理者卖出有统计和经济上都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在考察管理者净买入(买入和卖出之间的差异)时,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可见在短期,管理者卖出具有交易时机的选择能力。(3)研究了管理者买入或管理者卖出公告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对于卖出公告样本,结果是反对了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因为投资者在管理者交易公告日及其交易后获得了显着为负的超额收益。而管理者和投资者在管理者交易公告前就已经开始获得了显着的超额收益。这些证据支持了管理者确实能够“卖高”。而对于本章所分析的买入公告样本,其结果倒是支持了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因为投资者不能够在管理者交易公告及公告后获得超额收益。这些证据表明,管理者不能够“买低”。(4)通过研究管理者交易当日的股票市场流动性发现,相对于参照期,所有管理者交易和管理者卖出在他们交易当日有更高的流动性,这与我们的管理者卖出的预期相一致;而管理者买入在他们的交易日流动性降低了,但不明显。此外,发现交易量在管理者交易当日达到了顶峰,认为管理者似乎在市场交易比较活跃的日期交易,这很大可能是因为在高的市场交易量下能隐藏管理者的私人信息。这些证据也支持了管理者尽力选择时机在较高的流动性日期交易的结论。对于管理者交易后的事件期,结果发现,管理者买入交易后的市场流动性减弱,因为管理者的总股权在交易后增加了,这归因于管理者与其它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管理者卖出交易降低了管理者的股权,管理者卖出后的事件期市场流动性提高了,因为在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弱了。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现有的文献只是从整体上分析了管理者交易的市场择时能力,且研究区间较短。本文把上市公司管理者按性别、类型、及性别和类型分类分析了管理者的市场择时能力及长短期效应,并检验了信息层级假说。不仅丰富了内部人交易的文献,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市场择时理论。(2)国内的文献还没有从增发这一公司信息披露事件的角度研究管理者交易的市场择时能力。本文在国内首次研究了上市公司增发的信息公告对管理者交易市场择时能力的长短期影响。这也不仅丰富了内部人交易的文献,更重要的是也丰富了市场择时理论。(3)从信息效率和流动性的角度,研究了管理者交易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填补了国内关于这方面研究的空白。(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2-06-01)

市场择时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私募基金的择时能力是指基金经理对于市场整体走势的预测能力,即基金经理能否正确预测市场走势并相机调整投资组合,以期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取得较好收益的能力。择时策略则是通过一定的方法预测出市场变化,并抓住进入、退出市场的时机来实现资产配置最优化的过程。市场状态转换是基金经理在择时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投资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特别是当市场状态发生转换时,如何抓住市场状态转换时机对投资策略进行适应性调整,对于提高私募基金业绩、降低投资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实践中,私募基金经理,特别是采用宏观策略的基金经理,需要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并适时调整投资组合配置。通过建模方式将投资者的主观判断引入模型,进而分析其对投资策略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提高投资决策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采用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对市场状态转换进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私募基金经理的市场择时能力。运用T-M扩展模型研究私募基金经理的流动性择时能力。最后,构建了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择时策略,并对该策略的择时效果进行了模拟检验;运用Black-Litterman模型分析了私募基金经理的主观判断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1.私募基金具有较强的市场转换择时能力,但择时能力表现出不对称性。本文基于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进行状态识别后,发现私募基金在牛熊市分别存在“高收益、低波动”以及“低收益、高波动”两种状态。在低收益时,同样能够保持正的收益(而非负收益),说明私募基金整体上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强。对不同策略的私募基金进行择时能力检验,发现私募基金在牛市转向熊市过程中择时能力较强,在熊市转向牛市时择时能力一般。2.私募基金总体上表现出显着的流动性择时能力,但不同策略间流动性择时能力差异较大。本文通过T-M拓展模型对私募基金进行流动性择时能力进行检验,发现私募基金整体具备显着的流动性择时能力。在不同策略中,定向增发、套利型、多策略、组合基金策略表现出显着的正的流动性择时能力,且结果具有稳健性;股票型、多空仓、宏观策略和市场中性策略表现出显着的负的流动性择时能力。3.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和Black-Litterman模型构建的择时策略,具有很好的市场模拟表现。本文分别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和Black-Litterman模型构造私募基金的择时策略,两个模型本质上都是通过概率来预测未来市场走势,结果显示,两种模拟策略能够取得超额收益,并且熊市的表现好于牛市,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本文的创新之处:首先,根据私募基金收益的不同状态检验了其状态转换的择时能力,为择时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其次,本文利用宏观领先经济指标预测的资产收益作为主观观点,引入Black-Litterman模型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择时策略设计,对私募基金择时策略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最后,本文构建的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择时策略模拟效果显着,具有较好的实践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市场择时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隋婷婷.中国开放式基金的选股能力、市场择时能力和波动率择时能力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8

[2].赵天宇.私募基金的市场择时能力及择时策略设计研究[D].辽宁大学.2018

[3].郭万山,赵天宇.私募基金的市场状态转换识别与择时能力研究[J].武汉金融.2018

[4].王华,朱博雅.不同市场区间下社保基金选股择时能力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6

[5].吴思虹,吴思敏.市场低迷状况下股票型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与择时能力实证研究[J].商.2016

[6].陈浪南,朱杰,熊伟.时变贝塔条件下的基金多市场择时能力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4

[7].胡婧.我国开放式基金市场择时能力研究[J].财会通讯.2013

[8].陈乾坤.管理者交易的市场择时能力及其市场影响:文献评述[J].唐山学院学报.2013

[9].陈乾坤.管理者交易的市场择时能力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2013

[10].陈乾坤.管理者交易的市场择时能力及对市场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十五只基金市场择时能力与择股能...不同规模基金的市场择时能力基金市场择时能力与累积红利关...基金管理公司市场择时能力,,十五只基金市场择时能力‘上证综指每周时序波动图

标签:;  ;  ;  ;  ;  ;  ;  

市场择时能力论文_隋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