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扁梁框架节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节点,混凝土,框架,静力,性能,预应力,组合。
扁梁框架节点论文文献综述
闫标[1](2018)在《圆钢管约束RC柱-RC梁框架节点静力与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节点作为结构受力的关键部位,深入研究其受力性能非常必要。本文对圆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的静力性能和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对2个圆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短柱和4个圆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进行了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在对比各试件破坏模式、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结合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荷载-钢管应力曲线等,分析了节点形式、节点梁数目等因素对节点轴压承载力的影响,为理论分析提供了试验依据。(2)根据钢管约束混凝土柱的受力特点,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提出了不同工况下混凝土有效约束应力的计算方法,结合Mander模型中的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给出了适用于有限元模型的混凝土等效应力-应变关系。研究了边界条件、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摩擦等因素对构件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模型中相关参数的取值建议。通过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3)针对钢管部分贯通式节点和钢管箍式节点梁端联结面的直接受剪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模型、规程及规范的计算规定,建议了梁端界面直剪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依据计算公式给出了联结面的设计建议。针对叁种节点钢管在节点区开洞后局部削弱的问题,分别建立了对应的轴压简化分析模型。根据简化模型的有限元及理论分析结果,采用对比不同区域混凝土有效约束应力的方法,给出了节点区补强的理论依据及设计方法。(4)对11个圆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其中包括1个节点区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节点试件、4个钢管部分贯通式节点试件(A类)、2个环筋式节点试件(B类)和4个钢管箍式节点试件(C类)。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各类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全过程受力状态及最终破坏模式,研究了各参数对节点极限承载力、耗能、刚度等的影响。对各试件的柱端位移进行了变形组成分析,对梁纵筋、节点区钢管及环筋进行了应力分析,探讨了节点区的受力机理,为理论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依据。(5)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模型对节点的滞回性能进行了参数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节点的受力机理,明确了各参数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节点核心区受剪的约束斜压杆模型,并依据模型给出了混凝土斜压杆所提供的节点区受剪承载力、核心区钢管所提供的节点区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在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有限元及试验结果对理论公式进行了修正,分别给出了各类节点的核心区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公式物理意义明确,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较强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5-01)
陈宗平,徐金俊,占东辉,陈宇良,王妮[2](2016)在《型钢混凝土L形柱-混凝土梁框架节点滞回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型钢混凝土L形柱-混凝土梁框架节点的滞回性能,以柱截面配钢形式、轴压比、水平加载角度及有无楼板参与工作为变化参数,进行4个平面和7个空间L形柱-混凝土梁框架节点的拟静力试验;比较分析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承载能力、刚度退化、耗能能力、位移延性以及层间位移角等抗震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平面节点和空间节点的破坏形态分别为核心区发生剪切破坏和梁端出现塑性铰,带楼板工作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空间节点出现板的弯曲破坏以及梁底出现塑性铰的破坏模式;配实腹式型钢试件的滞回曲线比配空腹式型钢试件的饱满;平面节点的承载能力比空间节点的大,但耗能能力、位移延性及抗倒塌能力均不及空间节点;楼板的存在对节点承载能力的提高和维持刚度的稳定均具有有利作用;轴压比可提高节点的承载力和初始刚度;L形柱框架节点的层间变形能力大于规范规定的层间位移角限值。通过引入加载角度,提出了型钢混凝土L形柱-梁空间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其能较好地反映节点核心发生剪切破坏的传力机制。(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刘庆文,王方斌[3](2016)在《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4个预应力混凝土宽扁梁框架边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试验研究,对宽扁梁边节点在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特征荷载、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试件初裂出现在靠近柱附近的梁,最终破坏区域发生在节点外核心区剪切破坏;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基本上呈梭形且相对饱满,试件位移延性系数介于3.7~5.13,具有较好的延性及耗能能力;穿过节点外核心区的预应力筋数量变化时,试件的延性及耗能能力变化不明显;试验中出现外核心区内的扁梁纵筋与混凝土黏结滑移破坏,混凝土剥落,而内核心区水平箍筋并未达到极限强度,建议在扁梁框架节点的设计应设置构造竖向垂直箍筋。总体上看,预应力混凝土宽扁梁框架边节点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可以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将其应用于抗震结构中。(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6年02期)
刘景琛[4](2016)在《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工字钢梁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4个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工字钢梁框架节点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节点试件类型包括十字形柱外环板节点、十字形柱肋板节点和T形柱环板节点。试验的轴压比统一取为0.5。节点包括节点核心区及核心区到梁柱反弯点之间的部分。试验过程中保持恒定的轴压力不变,施加水平低周往复荷载。通过测量柱端位移、各部分应变、节点核心区剪切变形等数据,分析了节点的刚度、承载力、延性和耗能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十字形柱外环板节点的抗震指标均强于十字形竖向肋版节点。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4个试件进行了模拟分析。模型中使用塑性损伤模型模拟混凝土的本构,使用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模拟钢材的本构。考虑了试件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柱端和梁端的边界条件均采用铰接以模拟反弯点。通过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在梁端荷载-位移曲线、应变等方面基本吻合。然后利用有限元程序对梁翼缘厚度、外环板宽度、竖向肋板形状等参数进行了影响规律分析。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分析了节点中混凝土斜压杆、钢腹板、对拉钢筋等部分的传力机理。将节点区分为混凝土部分和钢管部分并分别给出相应部分的抗剪承载力。对层间水平位移的组成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梁塑性铰、柱钢管在梁翼缘处与混凝土脱开、节点核心区剪切变形等对柱端水平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梁柱刚度比下,不同类型节点的柱端水平位移组成差异很大。最后对两类节点形式的设计提出一些参考建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04-01)
姜效亭,沈小璞[5](2016)在《不同截面钢柱对钢混组合梁框架节点抗震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直至今日,国内外研究学者仍旧进行钢-混凝土组合梁钢框架及构件的抗震性能研究,而节点问题也是整个框架结构研究中最为突出的课题,故需对组合梁钢框架进行更细致研究。本课题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结合参数分析法,分别模拟四种不同截面尺寸的型钢柱构成的组合梁钢框架节点,主要完成五种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对节点承载力及延性的影响,依据模拟分析结果提出组合节点的抗震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6年06期)
潘立[6](2015)在《混凝土结构偏梁框架节点构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框架、框剪和框筒结构设计中,为满足填充墙及其相邻梁柱同侧外观平齐的要求,较多相连梁柱的一侧位于同平面,由此形成的偏梁框架节点除施工不便外,还可能使其核心区性能劣化。对此构造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考虑梁柱截面偏心距,在尽量满足建筑外观需要的基础上,给出了常用的相应框架梁最小宽度表,建议避免相连混凝土梁柱一侧同平面形成的偏梁框架节点,优先选用边梁与边柱截面偏心较小、外墙与边柱外侧同平面构造,及楼面梁与中柱截面偏心较小、隔墙与中柱一侧同平面构造,并控制梁顶墙体重心位于梁宽范围内。(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5年22期)
张谦[7](2015)在《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节点及框架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框架,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的特点。现有规范、规程对这种框架的设计、施工均无相关规定。本文对现浇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节点施工技术、高强连续复合螺旋箍施工技术、装配整体式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预制构件连接节点及装配整体式框架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在端板十节点钢板箍约束下翼缘削弱节点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端板+节点钢板箍的约束将节点脆性剪切破坏变为延性剪切破坏;节点内钢梁翼缘相当于压杆-拉杆模型中的拉杆,削弱节点内钢梁翼缘不利于抗震,增加栓钉和补强被削弱翼缘可提高节点抗震性能,为提高节点抗震性能应完全补强翼缘;(2)采用宽端板+节点钢板箍约束中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同时提高了节点内组合梁翼缘高度范围箍筋体积配筋率;采用端板+节点钢板箍约束边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节点内组合梁翼缘高度范围箍筋体积配筋率等同于翼缘削弱节点内组合梁翼缘高度范围箍筋体积配筋率,对4个宽翼缘钢筋连接节点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宽端板+节点钢板箍的约束效果要好于端板+节点钢板箍的约束效果;提高中柱节点内混凝土翼缘高度范围箍筋体积配筋率有利于节点抗震;对于边柱节点,在避免混凝土局部剪切破坏和局部受压破坏情况下,端板+节点钢板箍才能发挥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3)在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梁柱节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节点的受力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公式的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较好且简单实用;(4)通过2个外包钢管+栓杆连接梁、1个现浇对比梁的重复加载试验和4个外包钢管+栓杆连接柱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接缝两侧纵筋墩头锚固且灌浆料灌缝的外包钢管+栓杆连接方式的性能,并分析了其受力机理。外包钢管+栓杆连接梁未出现钢筋滑移现象,说明镦头锚固性能良好;装配整体式梁承载力和延性均好于现浇梁,说明外包钢管+栓杆连接方式可靠;外包钢管+栓杆连接柱均未在连接处破坏,延性较好,说明接缝两侧纵筋镦头锚固且灌浆料灌缝的外包钢管+栓杆连接方式可靠,抗震性能较好。当柱中纵筋较密时,提出了钢套筒锚固钢筋的构造措施;(5)研究了不同构造板-板连接节点的抗剪性能,并分析了其受力机理。结果表明,板侧做成齿槽形式,同时将板侧的下胡子筋焊接成叁角架形式,既能有效抗剪且具有较好的延性。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板与板(梁)的连接构造;(6)研究了现浇框架梁柱节点、高强连续复合螺旋箍及不需要临时支撑的装配整体式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施工技术。工程实践表明,给出的节点施工技术省时、省力,同时2种节点便于混凝土浇筑,施工现场反映良好;本文给出的高强连续复合螺旋箍施工技术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且简单、快捷,效率比绑扎普通箍筋提高2倍以上;相对于普通箍筋,使用高强箍筋能节约钢筋50%;本文给出的装配整体式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的施工工艺合理,其施工速度比其它装配整体式结构要快50%以上。(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11-01)
任磊[8](2015)在《蜂窝梁框架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蜂窝梁具有自重轻、承载力高、经济、美观等优点,在工程实际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因为蜂窝梁的众多优点,所以蜂窝梁框架节点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蜂窝梁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对单个构件的研究上,对节点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蜂窝梁框架节点在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更加匮乏,而我国又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基于以上诸多原因,了解蜂窝梁框架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工作性能和破坏模式并合理进行抗震设计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六边形孔蜂窝梁钢框架T形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做了分析研究。钢材本构关系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忽略初始几何缺陷和残余应力的影响,依此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与已有蜂窝梁钢框架节点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为了考察六边形孔蜂窝梁钢框架T形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本文重点考虑蜂窝梁上第一个孔中心到柱翼缘距离(D)、扩高比(K)、距高比(d/H)这叁个因素对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对以上叁个因素影响下节点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承载力退化、塑性极限转角、延性能力和能量耗散能力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参数下蜂窝梁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变化规律。并根据蜂窝梁钢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变化规律,提出六边形孔蜂窝梁钢框架T形节点抗震性能的优化设计方法。并将优化设计后的六边形孔蜂窝梁钢框架节点和现有的设计方法设计出的六边形孔蜂窝梁钢框架节点进行抗震性能对比,结果表明经优化设计后的蜂窝梁框架节点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陈元豹[9](2011)在《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一个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和一个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的拟静力试验,本文对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延性等抗震性能进行初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福建建设科技》期刊2011年03期)
程浩德,房贞政[10](2011)在《基于震害指数的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拟静力实验研究结果,对国内外较常用评定结构抗震性能优劣的技术指标———粘滞阻尼系数、延性系数和震害指数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3个评定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首先分析了粘滞阻尼系数和延性系数的优缺点,随后介绍了震害指数在评定结构抗震性能的优越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震害指数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建议.(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扁梁框架节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型钢混凝土L形柱-混凝土梁框架节点的滞回性能,以柱截面配钢形式、轴压比、水平加载角度及有无楼板参与工作为变化参数,进行4个平面和7个空间L形柱-混凝土梁框架节点的拟静力试验;比较分析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承载能力、刚度退化、耗能能力、位移延性以及层间位移角等抗震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平面节点和空间节点的破坏形态分别为核心区发生剪切破坏和梁端出现塑性铰,带楼板工作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空间节点出现板的弯曲破坏以及梁底出现塑性铰的破坏模式;配实腹式型钢试件的滞回曲线比配空腹式型钢试件的饱满;平面节点的承载能力比空间节点的大,但耗能能力、位移延性及抗倒塌能力均不及空间节点;楼板的存在对节点承载能力的提高和维持刚度的稳定均具有有利作用;轴压比可提高节点的承载力和初始刚度;L形柱框架节点的层间变形能力大于规范规定的层间位移角限值。通过引入加载角度,提出了型钢混凝土L形柱-梁空间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其能较好地反映节点核心发生剪切破坏的传力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扁梁框架节点论文参考文献
[1].闫标.圆钢管约束RC柱-RC梁框架节点静力与抗震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8
[2].陈宗平,徐金俊,占东辉,陈宇良,王妮.型钢混凝土L形柱-混凝土梁框架节点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6
[3].刘庆文,王方斌.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6
[4].刘景琛.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工字钢梁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6
[5].姜效亭,沈小璞.不同截面钢柱对钢混组合梁框架节点抗震有限元分析[J].江西建材.2016
[6].潘立.混凝土结构偏梁框架节点构造研究[J].建筑结构.2015
[7].张谦.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节点及框架施工技术[D].大连理工大学.2015
[8].任磊.蜂窝梁框架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9].陈元豹.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11
[10].程浩德,房贞政.基于震害指数的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评估[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