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教育学论文_杜俊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制度教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制度,教育学,主体,等级制,公平,执政者,层级。

新制度教育学论文文献综述

杜俊文[1](2013)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建构的理性基点——基于新制度教育学的视域》一文中研究指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建构"的研究,界定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含义;阐述了新制度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并在上述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基于新制度教育学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设计的理性基点,即"新经济人"假设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制度个人主义、成本—收益和均衡—非均衡方法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的分析是其制度设计的重要理性基点。(本文来源于《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劳凯声[2](2012)在《追寻“人”的制度教育学——兼评李江源《走向自由:教育制度与人的全面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走向自由》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展示了教育制度内在的发展进程,揭示了教育制度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内在关联。该书以冷静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制度本真,引导教育制度的实践:将人融于教育制度,将教育制度融于教育生活,将教育制度与人的发展,人的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相勾连,使教育制度成为人的诗意的存在。(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孙新[3](2011)在《论教育公平制度的需求——新制度教育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公平制度的需求是选择和建构教育公平制度体系的基本依据之一,是提出具体教育公平制度安排和结构性教育公平制度体系完善的逻辑起点,是制度主体创新和重构教育起点公平制度、过程公平制度和结果公平制度的一种主观意愿。(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管理》期刊2011年02期)

张清,丁长峰[4](2007)在《新制度教育学视域中的大学趋同化发展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大学发展中出现了趋同现象,大学相互间的动态行为和外在形式表现得越来越相似。从新制度教育学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制度本身也是我国大学趋同的原因,这主要是由高等教育制度的不同组成部分以及不同方式生成的高等教育制度所具有的强制性造成的。研究大学定位问题应该考虑到制度本身造成的障碍。(本文来源于《辽宁教育研究》期刊2007年08期)

顾海兵[5](2006)在《关于制度教育学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大多只是满足于操作层面的研究、就事论事的研究、短期性问题的研究、局部性问题的研究,而特别缺乏超前性的研究。所谓高等教育的超前性研究就是制度性研究,即制度教育学研究。文章以中国科学院的章程为案例说明如何进行制度教育学研究。(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06年06期)

康永久[6](2002)在《传统教育的交往框架及其变革 一种新制度教育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教育的基本缺陷 ,不在于交往层面的缺失以及由此导致的教育的片面性 ,而在于其交往框架的强制性。如果不对传统教育的层级型交往框架进行深刻反思 ,任何力图在周全性、和谐性、主体性上超越传统教育思想的浪漫的理论尝试 ,都将只能变得比传统教育思想更专制 ,而且更具欺骗性。而变革传统教育层级型交往框架的唯一可行方法 ,现在看来只能是走外在超越之路 ,即依靠恰当的教育制度来缓解教育实践中广泛存在的无知问题 ,以及由于忽视无知问题和倡导能力的等级制而导致的来自教育者的强制和“寻租”倾向(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02年01期)

康永久[7](2001)在《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教育制度在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中究竟居于什么样的地位?对现实教育制度的关注究竟会对教育实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2)教育制度究竟是取决于个人基于自身利益的理性计算,还是取决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某种客观的“社会”力量?把教育制度归结为一种外在于个人教育行为的既定框架会产生什么样的实践后果?(3)教育制度的利益背景究竟是属于需要批判和清除的对象,还是要把人们借助于教育制度进行的对教育利益的追求公开化、合法化?清除教育制度的利益背景在实践中是可行的吗?(4)现实的教育制度变革究竟属于什么性质?导致这种制度变革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变革的方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人们现有的对教育制度的关注主要存在哪些问题?要摆脱现有的研究困境需要一些什么样的突破?真正揭示教育制度变革逻辑的理论应当具有什么特性?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论文在对旧制度教育学进行反思性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提出了新制度教育学的分析框架和概念,并以这一分析框架和概念体系去分析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全文共分7章。第1章(“经济分析:新制度教育学的分析框架”)是方法论部分,强调旧制度教育学的分析框架过于激进,必须用新制度教育学的经济分析方法取而代之。第2章(“教育制度: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全文的总纲,认为教育制度具有内生性,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第3、4、5、6章(分别为“自在性教育制度:前制度化教育剖析”、“教育的制度化:强制性教育制度的生成”、“强制性教育制度的危机:现代的逆转”和“走向后制度化:自主性教育制度的建构”)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考察,既对第2章提出的有关教育制度的纲领性见解进行确证,同时也有自己的特殊任务,那就是深入揭示教育制度生成与变革的逻辑,为现实的教育制度变革提供实践方向和理论模型。第7章(结语:新制度教育学在中国的前景)按计划是对国内制度教育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的考察。其中第3章本来已经完成,但由于篇幅原因,没有完整提交。而第7章则由于时间仓促,根本来不及动笔,所提交的只是极简单的几条思路。 论文的主要观点包括:(1)教育制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它降低教育中的交易费用,界定教育利益的范围,教育的根本变革有赖于教育制度的变革,对现实教育制度加以关注是我们摆脱教育中的计划体制的关键;(2)教育制度具有内生性,产生于个人基于自身利益的理性计算,而不是取决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某种客观的“社会”力量,把教育制度“归结为”一种外在于个人教育行为的既定框架,是强制性教育制度(尤其其现代部分)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3)教育的利益背景不是需要批判和清除的对象,批判和清除教育制度利益背景的各种努力,要么是出于追求另外一种隐藏着的教育利益的动机,要么必然会带进新的教育利益追求,问题的关键是在各种教育利益之间取得协调和秩序;(4)教育制度有叁种基本形态,它们分别是自在性教育制度、强制性教育制度和自主性教育制度,现时代教育制度处于由强制性教育制度向自主性教育制度变革的过程中,导致这种制度变革的不是道德理想,也不是精英理性,而是一种基于个人教育利益的多元主义的制度博奕;(5)人们现有的对教育制度的批判和干预基本上出于理性自负和道德义愤,带有一种强烈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和权威主义心态,因而基本上属于旧制度教育学的阵营,要摆脱现有的研究困境,必须首先更新思想方法,采用新制度教育学的分析方法,真正从现实的人出发考察教育制度问题。(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1-05-01)

康永久[8](2001)在《“制度教育学”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二战后兴起的制度教育学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发展历程、基本理念和分析方法作了简明的回顾和分析,并对新时期复兴制度教育学的方法作了初步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01年01期)

洪丕熙[9](1988)在《从政治自我管理到教育自我管理——洛勃罗论制度教育学的泉源之一(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民主制看自由和官僚体系的关系倘说议会民主制在防止贵族或资本家的剥削上是有效率的,那在防止官僚体系上它尤其是消极的,因为,这方面的防卫至少在理论上是由有关集体自我管理的。人们可以构思非自我管理的形式。在某种方式上,官僚体系本身就是非自我管理的形式之一,不过,它却以另一种方式把所谓已剔除的现象重新引进。正如我们所看到那样,共和民主制的本质不在于从事实上,比如,从剔除代表官僚体系的那些事物消灭官僚体系,而是创立制度以阻止那些事物存在。制度是最重要的方面,因为它最持久。法国革命是创立制度的(本文来源于《外国教育资料》期刊1988年05期)

洪丕熙[10](1988)在《从政治自我管理到教育自我管理——洛勃罗论制度教育学的泉源之一(上)》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集体和小集体一如宇宙中有大宇宙和小宇宙,在社会生活中也有大集体和小集体,如人口、民族、群众之为大集体而朋友、同学、家庭、夫妇为小集体。也和宇宙一样,介于这两种集体之间还有大小够填满我们机场而与之相适应的集体,这种"中等"集体我们现在称之为"组织"而不予明确定义。大小中等的集体,它们的组织是我们所熟悉的宇宙而为我们的社会心理参考体系,它们犹如大小中等的物体,由于物体的结构为我们所习见而觉得可以放心一样。(本文来源于《外国教育资料》期刊1988年04期)

新制度教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走向自由》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展示了教育制度内在的发展进程,揭示了教育制度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内在关联。该书以冷静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制度本真,引导教育制度的实践:将人融于教育制度,将教育制度融于教育生活,将教育制度与人的发展,人的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相勾连,使教育制度成为人的诗意的存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制度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杜俊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建构的理性基点——基于新制度教育学的视域[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

[2].劳凯声.追寻“人”的制度教育学——兼评李江源《走向自由:教育制度与人的全面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

[3].孙新.论教育公平制度的需求——新制度教育学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1

[4].张清,丁长峰.新制度教育学视域中的大学趋同化发展原因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7

[5].顾海兵.关于制度教育学的思考[J].学术界.2006

[6].康永久.传统教育的交往框架及其变革一种新制度教育学的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

[7].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

[8].康永久.“制度教育学”管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

[9].洪丕熙.从政治自我管理到教育自我管理——洛勃罗论制度教育学的泉源之一(下)[J].外国教育资料.1988

[10].洪丕熙.从政治自我管理到教育自我管理——洛勃罗论制度教育学的泉源之一(上)[J].外国教育资料.1988

论文知识图

科研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2002年...科研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2002年...科研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2002年...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

标签:;  ;  ;  ;  ;  ;  ;  

新制度教育学论文_杜俊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