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数量论文_张紫豪,高素玥,崔文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血管数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血管,糖尿病,白细胞,血小板,细胞,肿瘤,聚集体。

微血管数量论文文献综述

张紫豪,高素玥,崔文浩[1](2018)在《纳米银抗菌凝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及巨噬细胞数量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巨噬细胞数量以及微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114只(6只作为非烫伤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剩余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rhGM-CSF组、联合组和模型组,每组36只。制作深Ⅱ度烫伤创面模型,rhGM-CSF组大鼠创面涂抹rhGM-CSF,联合组应用纳米银抗菌凝胶和rhGM-CSF涂抹,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比较各组创面愈合率,创面巨噬细胞数量以及微血管密度数量。结果:同一时间点,rhGM-CSF组和联合组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且联合组愈合率显着大于rhGM-CS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第3、11、14天创面浸润巨噬细胞数量均少于模型组和rhGM-CSF组(P<0.05);第3、7、11天,联合组微血管数量显着高于模型组和rhGM-CS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rhGM-CSF治疗深Ⅱ度烫伤效果确切,可以通过影响烫伤创面巨噬细胞数量和微血管生成促进烫伤创面愈合。(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8年03期)

哈华兰,黄新梅,赵静,蒲华丽,陈立军[2](2017)在《IL-17、VEGF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部位及区域数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及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外周血IL-17和VEGF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IL-17和VEGF水平,按照微血管病变部位,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以及不同损伤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患者IL-17和VEGF的水平。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IL-17、VEGF水平高于无血管病变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者(p<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IL-17、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3种微血管病变患者IL-17、VEGF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1),合并2种微血管病变患者IL-17、VEGF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的血清IL-17与VEGF有明显的正相关(r=0.412,p<0.05)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外周IL-17、VEGF水平升高,IL-17、VEGF水平与微血管病变部位无关,与微血管病变损伤区域数量有关,炎症因子IL-17、VEGF水平及其相互作用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广泛性一致。(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纵横》期刊2017年10期)

刘鸿雁,黄文炼,肖文明,蒲晓姝[3](2017)在《负压治疗对老年深度烧伤患者烧伤创面微血管数量及PDGF、EGF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负压治疗对老年深度烧伤创面微血管数量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上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以2014-10~2016-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老年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3d后进行常规清创,1周后进行烧伤创面封闭。研究组患者在入院3d后进行清创和负压伤口治疗(NPWT)手术,1周后进行烧伤创面封闭。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肉芽组织状况、创面组织微血管数量以及PDGF、EGF的表达。结果:研究组的创面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4.70±9.60)d,显着短于对照组的(46.30±12.50)d(P<0.01),且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的创口无明显愈合倾向并伴有渗液,肉芽组织数量少、不新鲜,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有所减少,可见部分成纤维细胞以及胶原纤维;研究组创口有明显愈合倾向,肉芽组织数量丰富、饱满新鲜,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少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微血管数量均有所增加,但研究组微血管数量多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GF和PDGF的表达均显着升高(P<0.01),且研究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负压治疗老年深度烧伤创面,可以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增加微血管数量,提升创面组织中PDGF和EGF表达水平,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加速创面愈合,提高疗效。(本文来源于《西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9期)

哈华兰,黄新梅,赵静,蒲华丽,陈立军[4](2017)在《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部位及区域数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及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按照微血管病变部位,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以及不同损伤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患者白细胞介素-17的水平。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白细胞介素-17水平高于无血管病变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者(P<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白细胞介素-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3种微血管病变患者白细胞介素-17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1),合并2种微血管病变患者白细胞介素-17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1),合并3种微血管病变患者白细胞介素-17水平高于合并2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白细胞介素-17水平升高,白细胞介素-17与微血管病变部位无关,与微血管病变损伤区域数量有关,白细胞介素-17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张玟[5](2017)在《微等离子体射频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数量及IL-8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作为一种治疗瘢痕的新技术已在临床上广为应用,但对于早期增生性瘢痕的治疗研究较少,本实验通过研究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后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的表达变化与微血管计数(Microvessel Count,MVC)的关系,评价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对早期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为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早期增生性瘢痕提供实验依据及理论基础。方法:1选择6只同属新西兰大耳兔,全部为雌兔,体重2.5~3kg。在兔耳腹侧面建立增生性瘢痕的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每只兔子的双耳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对照组未予治疗。治疗30天后切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增生性瘢痕组织制作标本,对标本进行固定、脱水、浸石蜡、包埋,切片,切片厚度为4μm。切片采用HE染色及显微镜观察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组织学变化,利用CD34内皮细胞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显示瘢痕内微血管密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瘢痕内IL-8表达的变化。2统计各治疗组与对照组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趋化因子IL-8的平均光密度值,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 21.0进行配对设计的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以P<0.01作为有无显着性差异的标准。结果:1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对照组:肉眼可见瘢痕组织突出于皮肤表面,颜色发红、质地硬;HE染色光镜下可见真皮层增厚,微血管数量较多,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大量增生,排列不规则。实验组:肉眼可见瘢痕组织高度较对照组变平,颜色变淡、质地变软;HE染色光镜下可见真皮层厚度变薄,瘢痕组织内微血管的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成纤维细胞数目减少,胶原纤维束较治疗前排列整齐。2免疫组化结果2.1实验组微血管密度为27.00±5.49个/mm2,对照组微血管密度为48.25±8.51个/mm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实验组微血管密度较对照组微血管密度明显减少。2.2实验组增生性瘢痕中IL-8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016±0.011,对照组IL-8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078±0.0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实验组IL-8的表达低于对照组。2.3增生性瘢痕中微血管计数与IL-8的表达呈密切正相关(P<0.01)。结论: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对于兔耳增生性瘢痕有一定防治作用;抑制增生性瘢痕组织内血管生成及IL-8趋化因子的表达可能是预防和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1)

徐天华,杨振海,陈光,李远宏,高兴华[6](2016)在《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检测黑眼圈患者下眼睑微血管数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活体检测患者眼睑黑眼圈颜色最深处的真皮内微血管数量的变化。方法 60例黑眼圈女性受试者和10名正常对照女性受试者入选本研究。根据年龄,分为A(21~30岁)和B(31~40岁)两组;每组又根据眼圈皮肤颜色分为青紫色组和棕黑色组两亚组,每亚组含4个小组:正常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检查。结果棕黑色和青紫色黑眼圈受试者在体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中度组和重度组微血管计数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眼睑微血管数量增加,与黑眼圈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提示新生血管数量增加可能是黑眼圈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实用皮肤病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周明宽,张亚东,吕坤龙,庄锦涛,邓春华[7](2016)在《勃起功能障碍大鼠阴茎海绵体周细胞数量和微血管密度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模型阴茎海绵体周细胞数量(PN)和微血管密度(MVD)变化。方法构建高脂血症ED大鼠模型(ED组),检测勃起状态下海绵体内压(ICP)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阴茎海绵体PN和MVD,并比较其与正常大鼠(正常对照组)的差异。结果大鼠阴茎海绵体周细胞主要分布在阴茎海绵体靠近白膜的微血管部分。勃起状态下ED组大鼠ICP为(21.0±1.5)mm Hg,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的(36.3±5.7)mm Hg(P<0.01)。ED组大鼠阴茎海绵体的PN为(7.13±1.82)个,少于正常对照组的(8.89±2.24)个(P<0.01),2组大鼠的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茎海绵体周细胞可能与阴茎海绵体勃起的血流调控过程有关。(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16年05期)

吕雅静[8](201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纤维连接蛋白和层黏连蛋白的过度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和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侵袭力最强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虽然其治疗手段不断完善,但疾病控制率及患者预后仍然不佳,85%以上的患者在术后5年内出现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加强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机制的研究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之一。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和层黏连蛋白(Laminin,LN)作为重要的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在正常组织上皮基底膜上形成完整的片状连续结构,多线证据表明FN和LN的多种亚型也广泛分布于肿瘤组织中,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多向作用。食管鳞状细胞癌间质丰富,肿瘤血管生成为癌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提供营养支持和有利环境。肌成纤维细胞作为肿瘤间质中的重要成分可通过为肿瘤细胞提供免疫保护,参与肿瘤微环境重构等作用促进肿瘤发展。本实验旨在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N和LN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s density,MVD)和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数量的关系,通过分析FN和LN表达水平对肿瘤恶性程度及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评估其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诊疗靶点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测定5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FN和LN的蛋白表达水平,利用CD34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分别标记肿瘤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Spearman's相关分析用于检验肿瘤组织中FN和LN的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和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用于分析FN和L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样本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FN和L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显着升高,FN的阳性率为96.2%(χ2=17.162,P=0.000),LN的阳性率为52.8%(χ2=23.277,P=0.000)。它们的表达水平分别与肿瘤微血管密度(FN:P=0.008:LN:P=0.039)和肌成纤维细胞数量(FN:P=0.016;LN:P:0.023)正向相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TNM分期(FN:P:0.000:LN:P=0.004)和血管侵犯(FN:P:0.002:LN:P=0.011)关系密切。生存分析显示FN和LN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FN:P=0.005:LN:P=0.004),无病生存率未见显着改变。但FN和L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在本实验样本中尚不能作为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子(FN:P=0.201:LN:P=0.142)。结论FN和L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过度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和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密切正相关,其通过参与改变肿瘤间叶组织成分和结构为肿瘤细胞浸润转移创造有利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肿瘤发展,影响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6-03-01)

李瑞琦,张国平,李宜炯,任立中,王伟[9](2014)在《骨性肿瘤中微血管数量和形态与肿瘤分化增殖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骨肿瘤中的微血管数量(microvessel quantity,MVQ)和形态,研究新生血管和骨肿瘤增殖的关系。方法选择骨肉瘤患者90例,对成骨性肿瘤中CD34和IV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V,CoIV)阳性血管计数及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CD34阳性的MVQ随着骨肉瘤的组织分级指标的级别升高而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IV阳性的MVQ随着组织分级级别升高而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p53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逐渐升高,CD34阳性的MVQ显着增加,CoIV阳性的MVQ则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核分裂>10/10 HPF、发生瘤转移的肿瘤组织中,CD34阳性的MVQ显着高于核分裂<10/10 HPF和未发生瘤转移的肿瘤组织,但CoIV阳性的MVQ则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肿瘤血管形态、CD34阳性的MVQ和CoIV阳性的MVQ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判断骨肿瘤的恶性程度,给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生化药物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贾安奎,刘彦轩,仲华,张国林,林志强[10](2014)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与微血管病变部位及区域数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T2DM患者不同部位及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的改变。方法检测T2DM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及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按照微血管病变部位,比较DR、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和糖尿病神经病变(DN)患者以及不同损伤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患者PNA、PMA水平。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PNA、PMA水平高于无血管病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0.01)。DR、CKD及DN患者PNA、PM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3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NA、PMA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1),合并2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MA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PLA水平升高,PLA水平与微血管病变部位无关,与微血管病变损伤区域数量有关,PLA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广泛性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糖尿病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微血管数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及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外周血IL-17和VEGF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IL-17和VEGF水平,按照微血管病变部位,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以及不同损伤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患者IL-17和VEGF的水平。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IL-17、VEGF水平高于无血管病变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者(p<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IL-17、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3种微血管病变患者IL-17、VEGF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1),合并2种微血管病变患者IL-17、VEGF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的血清IL-17与VEGF有明显的正相关(r=0.412,p<0.05)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外周IL-17、VEGF水平升高,IL-17、VEGF水平与微血管病变部位无关,与微血管病变损伤区域数量有关,炎症因子IL-17、VEGF水平及其相互作用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广泛性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血管数量论文参考文献

[1].张紫豪,高素玥,崔文浩.纳米银抗菌凝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及巨噬细胞数量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8

[2].哈华兰,黄新梅,赵静,蒲华丽,陈立军.IL-17、VEGF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部位及区域数量的关系[J].甘肃科技纵横.2017

[3].刘鸿雁,黄文炼,肖文明,蒲晓姝.负压治疗对老年深度烧伤患者烧伤创面微血管数量及PDGF、EGF表达的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7

[4].哈华兰,黄新梅,赵静,蒲华丽,陈立军.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部位及区域数量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7

[5].张玟.微等离子体射频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数量及IL-8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7

[6].徐天华,杨振海,陈光,李远宏,高兴华.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检测黑眼圈患者下眼睑微血管数量的变化[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6

[7].周明宽,张亚东,吕坤龙,庄锦涛,邓春华.勃起功能障碍大鼠阴茎海绵体周细胞数量和微血管密度变化的研究[J].新医学.2016

[8].吕雅静.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纤维连接蛋白和层黏连蛋白的过度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和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6

[9].李瑞琦,张国平,李宜炯,任立中,王伟.骨性肿瘤中微血管数量和形态与肿瘤分化增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

[10].贾安奎,刘彦轩,仲华,张国林,林志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与微血管病变部位及区域数量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

论文知识图

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中计数各组皮下瘤组织...免疫荧光染色切片中计数各组皮下瘤组织...免疫荧光染色计数各组皮下瘤组织中微血...治疗前的表达外照射10Gy后微血管数量治疗前的表达外照射10Gy后微血管数+()一hTFFZ对溃疡底部微

标签:;  ;  ;  ;  ;  ;  ;  

微血管数量论文_张紫豪,高素玥,崔文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