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开展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开展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刘英(四川省大英县金元乡小学校四川大英629300)

【摘要】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旧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可行的,必要的,适时的,有效的。合作性学习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将新姿焕发,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品德与社会能力、个性特长将全面提高。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合作学习实践思考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如何改革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合作性学习完全能够适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本人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开展合作学习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一、合作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和良好道德品质,必须结合教学活动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而不能枯燥地说教。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老师、爱同学、爱学习、爱集体、爱学校,这是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在合作学习中,“是互相关心的行为把学生们连在一起,使他们进步。热爱学习和师生间、同学间的互相爱戴,激励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合作性学习可使学生全身心倾注于学习之中,首先自己思考、探究课文的真谛,然后合作小组内的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释疑解惑,对课文的内容必然理解更深刻,对课文描写的祖国大好河山,一定会油然而生爱意;对英雄人物必然会肃然起敬。自然也就达到了品德与社会教学目的。所以学生在充满相互关心、爱护、帮助的合作小组内学习,不但可以学好品德与社会知识,而且可以从中受到教育。

二、合作性学习是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任务的有效载体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更适于高频率地开展合作学习,这是由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任务所决定的。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呈现形态是促进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强调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强调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新课程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从上述课程目标可以看出,新课标非常鼓舞人心,但难度也非常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关系很难达到。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生活经验、生活技能是有差异的,合作学习为新课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儿童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在合作学习中,儿童是平等的学习主体,易于放松心情,增强自信心,有利于接受外界各种信息的刺激,加之异质儿童优势互补,大大提高了儿童体验生活、观察社会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合作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选择灵活多样地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反思

现代性的教育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学校、教师及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准则,关注素质全面提高,立足于发展。而眼下,多数合作学习只是一个形式。表面看上去,热闹非凡,但细究起来,问题很多,没有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合作学习的内容、时机选择要恰当。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任何环节都需要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智力发展水平、心理发展特征来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根据实现教学目标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

2.合作学习的形式要到位。

(1)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选举我们的班干部》时,课前就开始了合作学习,分成若干个五至七人合作学习小组,调查学校其它班的班干部是如何产生的?还安排学生个人准备演讲内容、在小组内练习演讲,在这个合作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锻炼,彼此互相影响,增强了自信心。为下一步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

(2)小组划分要体现合作学习的内涵,学生分组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班级情况、学习内容、学习地点等来划分。

(3)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对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合作小组整体做出评价。

3.坚持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巧、合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4.经常性对教育和教学作以下经常性的反思,创造出适应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1)教师走进新课程,如何适应新的课堂教育和教学。

(2)怎样“把人当成人来培养”,注重人的潜能开发。

(3)如何科学操作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学生好学、喜学、乐学、会学,教师爱教、乐教、会教的良好氛围,师生得以共同发展。

(4)教师如何变经验型为科研型,靠科研提高教学质量。

(5)学生的发展是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品德与社会教育应生活化,教师应创建现代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合作性学习是以人的发展为理念,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主体,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将品德与社会学习生活化的重要探索,研透《标准》,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可行的,必要的,适时的,有效的。相信,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明天将新姿焕发,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品德与社会能力、个性特长将全面提高。

标签:;  ;  ;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开展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