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赠序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序文,马祖,唐代,文体,特征,艺术,宋代。
赠序文论文文献综述
秦玮[1](2019)在《宋代赠序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人雅致,临别之际,多以文字相赠,从简洁的赠言到诗词文赋,无不承载着送行人的祝福和勉励,离别赠言也从约定俗成的习惯慢慢演变成一种文学风尚,逐渐激发出文人的创作自觉性。赠序,是赠别文学中的常见文体之一,是作者以相对固定的文体形式为离别之人撰写序文送行,表达不舍离别、交游往来、祝福勉励以及个人见识等内容,受赠人为同窗、同僚、亲人、上司、朋友、后辈,等等,文章采用叙事、议论、抒情、写景等表达方式,风格不一,各有其长,它具有独立的文体价值和独特的研究意义,自唐代确立了文体的独立性,就不断演变发展,到宋代迎来了创作高峰。赠序文是由诗序发展演变而来,但是究其源头,与饯行和赠言的传统不无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赠序虽然与后代固定的文章体式还有区别,但是已经初露端倪,赠诗序或诗集序,就是赠序文的雏形。赠序文体的正式确立是在唐代,在这一时期,赠序文的独立性是逐渐突显的,主要以叁种文体形式存在:赠别诗附序,赠序含诗之文和独立赠序文,这体现了赠序文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宋一代,赠序文空前发展,不论是赠序文的作品数量还是作家数量,都是前代所不可比拟的。通过勾稽曾枣庄等人编着的《全宋文》以及相关资料,大略可知,两宋赠序文作品存留千篇左右,有二百余位作者参与了创作,内容广涉方方面面,创作群体更加繁杂,文学成就整体超越前朝。“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喜欢将某种文体作为某一时代的代表”,所以,当下不少学人在文体研究中片面归纳,导致文体研究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在两宋文学研究中,宋代散文的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尽管新世纪的宋文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赠序文研究在各类文体研究中,还相对薄弱.另外,当前的文学研究,也明显地出现了重北宋、轻南宋的问题,两宋研究不对等,学界对于南宋的文学研究视野相对狭小,研究空间还有待开拓。两宋是赠序文创作的一个辉煌时期,数量繁多,文质优秀,作者又多为文学巨擘,是宋代散文中一个十分有价值的研究论题。宋代守内沉静的社会内涵、空前发展的商品经济、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古文运动的继续推动以及理学诞生的学风丕变等都影响了赠序文的书写,而文章中的道德自律、淑世精神、学术追求等也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对该类文章的整理探究,有助于把握宋代赠序文在文学发展史上的美学意义、文献价值和文学地位,对于中国文体学研究和宋代文化史研究亦或有弥缝之益。论文共分为六章,首章是对赠序文体渊源的概述。第二章以时间为序,从历时性角度爬梳宋代赠序文的发展情况。叁、六两章是从宋代赠序文的文体风格、艺术审美和内容表达几个方面,对赠序文作一个整体上的梳理和解读。其余两章则以个案分析为主。本篇论文是以两宋时期的独立赠序为研究对象的,像赠别诗歌前附文起交代说明作用的赠诗附序和众诗作后面附文起总结作用的诗集赠文都不在其中。但是,一些文后附录诗歌的,或个别以“送某诗序”命名的赠序文作品,皆在本论研究范围之内。文章溯本探源,爬梳文献,分析探究赠序文自身发展,并与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由表及里,层层深人。由于理学的兴起,是两宋时期的一个突出特征,本论特以专章论及理学家的赠序文创作情况,第一章论赠序文发展演变与宋代赠序文的繁荣,重点是围绕序体与赠序文体的比较、赠序文的产生发展和宋代赠序文的繁荣盛况叁个问题展开,将赠序文的发展放在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的大背景下探讨。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篇》中提到了文体辨析和追本溯源的重要性和方法原则,确实,对文体的定义辨析区分和起源发展梳理是文体研究的基础。本章节首先是对序体文和赠序文作了一个比较,对文体特点、作品情况和二者的关系进行阐释,然后进人赠序文体发展脉络的具体梳理之中,抓住赠序文的起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产生、唐宋之际的定型独立几个关键点,层层展开。最后一节则是宋代背景视域下的赠序文发展考究了,对于这一时期的赠序文繁荣盛况,主要从国家政策、文化交往、创作主体叁个角度切入。第二章是宋代赠序文的历时性研究,以宋代社会文化发展为背景,结合散文整体的发展概况,从赠序文自身创作出发,选取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分析,力求一个合理、系统、明晰的梳理研究。赠序文在宋代的发展,以历史背景、作品情况、创作主体等为依据,主要分为北宋初期、北宋中后期、南宋前期和南宋后期四个阶段。北宋初期的创作是在承继前朝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初立宋代风貌;赠序文在北宋经过七十余年的演变发展,逐渐在北宋中期以后到达鼎盛辉煌,尤其是诗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中后期的创作在内容表达和艺术特色上皆有开拓和提升;北宋灭亡,国土丧失大半,南宋前期,虽然家国沦丧,但是文苑不衰,赠序文依然沿着既定的轨道继续前进,流派林立;南宋后期,是宋代散文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就赠序文而言,创作整体呈现衰微的态势,言辞流露末世情怀,但大家之作依旧自立风姿,别有意蕴。第叁章论宋代赠序文的书写传播与艺术风范,无论是由诗序发展而来,还是直接独立成文,赠序文体在千百年的传承演变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又不断自我突破的文体模式,归纳分析赠序文的文体特征着重从赠序文的题目拟定、内容构成因素和创新发展叁个角度人手。赠序文虽是应用型文体,但是其在私交往来之中的使用更为常见,相比诏、奏、策等官场例行公文,更讲究文道并重,所以在艺术创作上就不会过度拘谨、受限,在挥毫书写中也会更加自由灵活一些,尤其是宋代的赠序文,顺应当时的文坛风范,诸家作品,异彩纷呈。第二节主要从语言驾驭能力、艺术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描写手法几个角度,对宋代赠序文的艺术审美做一番论析。本章最后一节则是对赠序的创作方式和传播做了一番论析。第四章是宋代赠序文代表作家群体的作品论述,宋代作家多为时之巨匠,群体流派多样,本章节选取叁个具有代表性的创作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解读分析他们的赠序文作品。馆阁在宋代文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馆阁文人的创作受到重视,就赠序文论之,个性写作与整体风度相统一,一方面内涵丰富,极具个性,另一方面馆阁情怀凸显,挥毫成文里不乏馆阁风度.古代家族的文学创作,也应是文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课题,以家族个案为分析对象,选取苏氏家族、晁氏家族和宋氏家族的赠序文作品,分别探讨家族文学的传承、求新和影响。末节则是论及诗僧的赠序文作品,随着“文字禅”的发展,佛教从口传戒律到以文立言,诗僧的赠序文围绕赠别话题,论儒谈佛,重新构建起佛教与文学的关联,承担起弘扬佛法、推动古文运动的重任。第五章论宋代理学背景与理学家的赠序文创作,宋代理学兴盛,理学家群体不仅致力于理学研究和体系构建,在文学创作上也颇有成就,南宋末期吴渊在《鹤山集序》中概述赵宋叁百年时间里的文章写作,认为大体趋势上“无虑叁变”,而其中“一变”就是理学家们的文章创作。在赠序文写作上,理学家的写作与其他群体具有明显不同。本章首先从整体上考察宋代理学发展背景和理学家的赠序文创作情况,然后对朱熹和真德秀进行了个案分析,着重论述他们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理学思想、文道关系和道德要求等。第六章是从赠序文创作探究宋代的社会百态,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从赠序文的写作内容中,我们也可以窥得一些宋代的生活百态。赠序文书写包括回忆往昔、品评人物,文辞之间不少谈及生活的片段,都是对于这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种映照。而且,不论是身居高位的馆阁文臣,还是尚未发迹的白衣卿相,亦或是世俗熏陶下的方外之士,他们的赠序文大都关涉政治,重视自我精神纾解,考取功名、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和以德立身、超脱隐逸的精神世界,在他们这里完美糅合。本章节立足于两宋时期赠序文的内容表达,提取其中的一些细小片段,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宋代的生活百态。(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31)
曹凡[2](2019)在《独孤及赠序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独孤及共有44篇赠序文,其赠序文在内容上不仅表达了对所赠之人的离情别绪,更是涉及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独孤及赠序文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概述独孤及的生平和思想,并在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背景下探讨独孤及的心态所发生的变化。随着儒学复兴和古文运动的到来,独孤及在批评“吏能”的同时吸收了“吏能”的实干精神,成为既具才学又有吏干之能的新型文儒,因此他的赠序文中多提及治国、为官之道。第二个部分对独孤及的赠序文进行分类并概述其赠序文的主题。独孤及的赠序文根据所赠对象的差异可分为赠官员类和赠其他人士类两大类。赠官员类赠序分为赠官员赴任类、赠官员赴选类、赠官员觐省类、赠官员出使类、赠官员贬谪类五类。赠其他人士类从赠学子赴举、送文人出游、赠方外人士、赠亲人这四个角度来分别论述独孤及赠序文的主要内容。独孤及是一个纯正的儒官,其赠序文中处处体现着儒家思想,故独孤及的赠序文主要以“以德为政”、“忠孝思想”、“修身养性”、“进取之心”这四个主题为主。第叁个部分探讨独孤及赠序文的艺术特色。独孤及的赠序文在表现手法上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同时叙议结合、以叙证议,并巧用类比,生动形象地突出所赠对象的一些特征。除此之外,他的赠序文行文缜密、结构严谨,有固定的行文结构。独孤及的赠序文在语言上呈现出质朴、简练的特征。其赠序文中多用典故,他擅长引用古语古词来说明道理和用历史名人比附所赠对象。这种频繁用典不仅使他的论证更加饱满还使他赠序文的语言简练、质朴。此外,独孤及的赠序文践行他“宗经复古”的古文理论,因此他的赠序文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雅正渊深”之态。第四个部分阐明独孤及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独孤及上承萧颖士、李华,下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在古文运动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古文运动的中坚力量。(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3)
秦玮[3](2019)在《论王禹偁赠序文之情怀与美感》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禹偁的散文创作,内容丰富,文体形式更是多样。就其赠序文而言,在《全宋文》中共收录30篇,数量较为可观。王禹偁寒素出身,宦海浮沉,这些经历与他的赠序创作彼此映衬。他曾入馆任职和大力改革,他的身份和头衔,为他的赠序文创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题材,也使之呈现出更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来源于《黄河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穆彪[4](2018)在《申翊圣浪漫羽翼下的现实意识研究——以《乐全堂集》中的使行赠序文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申翊圣是朝鲜汉文四大家之一申钦之子,朝鲜王朝宣祖之婿。作为相门长子、御前驸马,申翊圣的人生是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但在这浪漫的羽翼之下,其作品中流露出的许多现实意识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本文以申翊圣《乐全堂集》中收录的使行赠序文为研究对象,一窥东淮居士的现实意识。(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8年08期)
秦玮[5](2018)在《穆修赠序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北宋初期古文写作的大力倡导者,穆修在文学创作上身体力行,其现存的全部散文皆是散体古文。他的《穆参军集》中一共收录了五篇赠序文,较为清晰地体现了赠序文在相应时期的发展演变以及赠序文独具一格的写作特点。穆修大力倡导文章创作要师从韩愈、柳宗元,在赠序文书写中采用散体写作的方式,创作切入点放在一个"道"字上,重视文章的实用性和充实性。穆修的赠序文风格多样,不论文体形式、呈现手法亦或是语言表达,都真切地秉承着穆修文章写作的一贯风格和态度,对深入解读穆修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杜文婕[6](2017)在《于邵生平及赠序文编年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于邵,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生于开元叁年(715)至开元五年(717)之间,天宝十四载(755)进士及第,任崇文馆校书郎,但是上任不久,安史之乱爆发,于邵仓皇出逃,从此经历了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于邵一生中叁分之二的时间是在西北地区度过的,他与西北地区的官宦、文人等有密切的交往,对西北地区军政有深入的了解,对西北地区的文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在研读元典、相关史料及前人研究成果之上,对于邵生平,尤其是在西北地区的行踪,进行了简略的考证,对其作品进行了较为准确的编年。(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论丛》期刊2017年02期)
杜泳林[7](2018)在《马祖常赠序文崇儒倾向及其文体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马祖常是元代着名的少数民族作家,在散文创作方面,"自成一家",对元代中后期散文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当今学界,鲜有对马祖常散文的文体及思想倾向的论述。马祖常的赠序文,皆是为亲朋师友写的赠别之文,从中可以看到马祖常鲜明的崇儒尊孔倾向。不仅如此,赠序文经历了唐宋两朝的繁荣,到了元代,又体现出新的文体特征,在马祖常的赠序文中也有所体现。(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陶欣茹[8](2017)在《柳宗元赠序文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赠序文创作自唐代开始进入到了繁荣阶段,到了中唐时期,赠序文的发展越来越成熟。作为古文运动主要倡导者之一的柳宗元,现存赠序文46篇,在赠序文的创作上具有突出的贡献。本文以柳宗元赠序文为研究对象,追源溯流,通过对柳宗元赠序文文本的具体研究,解析柳宗元赠序文中的艺术特征和思想内涵,共分为四部分:绪论部分对“赠序文”的概念进行了具体的界定,总结赠序文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第一章对柳宗元赠序文的主题分类进行了详细分析。归纳总结出其具体主题为送官员类、送文人学子类、送僧人道士类、送处士类这四个类别,并对这四种类型所呈现的不同特征与情感内涵进行了分析。第二章重点论述柳宗元赠序文的艺术特点。主要从立意突起新颖、结构精裁密致、语言冷峭峻洁、修辞精当自然四个方面入手,以赠序文文本分析为主,由外而内,深入作品探究柳宗元赠序文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技巧。柳宗元的赠序文大多脱去了辞藻华丽的外在形式,着眼于描绘现实,赠序文的内容丰富多样,文章的创作手法也富于变化。第叁章重点论述柳宗元赠序文的思想内涵。从关注现实的儒家思想、贬谪时期的佛道思想、以儒为主的叁教融合思想和提倡“文以明道”的文学思想四个方面具体展开论述。柳宗元的赠序文阐明了其人生哲学与文学观念,本章结合当时的具体社会背景和其人生经历,对其赠序文所体现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孙硕宇[9](2017)在《归有光赠序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赠序文是一种文学性较强的应用文体,源于古代“赠人以言”的传统,由诗序演变而来。赠序最早的形式“送序”盛行于唐代,宋、明时期又出现“说”、“寿序”。赠序文为我们研究作家创作及一个时期的文学风气和文学交往提供了重要资料。归有光是明清两代成就最杰出的散文名家。本文以归有光散文中的“赠序”一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有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力图把握归有光赠序文的创作内容与思想、艺术内涵。本文由绪论和叁章组成。绪论,第一部分梳理赠序文的文体学背景和发展演变。第二部分归纳清代学人对归有光赠序文的评点,涉及到明末清初学者、桐城派作家等,梳理出清代归有光赠序文接受史的演化脉络。第叁部分述评今人关于归有光赠序文的研究成果。第一章,概说归有光及其赠序文,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探讨归有光的文学主张,主要有唐宋文并举,文章以独创为美,文风要平和洒脱等,从中发现其相对于当时流行的复古派文学主张的进步之处。归有光是“唐宋派”的重要作家,因此探讨时结合唐宋派其他各家的主张,发现归有光文学主张的独特性。第二节探讨归有光赠序文创作的因由与倾向,创作因由根据赠送对象进行分类,创作倾向则通过将归有光的赠序文与其“事关天属”的抒情散文进行对照得出。第二章,归纳、分析归有光叁类赠序文涉及的主要内容,本章分为叁节,按照送序、寿序、说的顺序进行分别讨论。送序的致赠对象主要有官员和学子,作者关注的焦点在于时事政治方面,文中主要表达了对当时仕风吏治与科举选才制度的不满以及对贤官善政的颂扬。寿序在归有光的叁类赠序文中数量最多,无论寿者是男性还是女性,作者都侧重于称颂他们身上具有的品德,进而表达“静而能寿”的人生哲学以及对富贵寿考的向往,同时,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亦充溢于字里行间。说的致赠对象分为同辈和晚辈,归有光为他们解说的分别是号和字,文中抒写自己的人格理想,言立身行事之道以劝诫与勉励晚辈。第叁章,探讨归有光赠序文的思想及艺术内涵,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探究归有光赠序文中的文化理念,具体有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儒释道思想的体现两个方面。第二节讨论归有光赠序文的表现手法,主要从行文方式,修辞方法角度进行切入。(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杜文婕[10](2016)在《唐代赠序文与诗歌之关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赠序文是在唐代衍生出的新文体,它的出现与唐代诗歌,尤其是赠别诗的繁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赠别诗的创作滋生了赠序文,其自身体制的限制,为赠序文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此外,韩愈的"以文入诗"理论,一方面提高了赠序文的审美抒情功能,丰富了赠序文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则使诗歌具有叙事、记录的功能,限制了赠序文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6年06期)
赠序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独孤及共有44篇赠序文,其赠序文在内容上不仅表达了对所赠之人的离情别绪,更是涉及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独孤及赠序文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概述独孤及的生平和思想,并在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背景下探讨独孤及的心态所发生的变化。随着儒学复兴和古文运动的到来,独孤及在批评“吏能”的同时吸收了“吏能”的实干精神,成为既具才学又有吏干之能的新型文儒,因此他的赠序文中多提及治国、为官之道。第二个部分对独孤及的赠序文进行分类并概述其赠序文的主题。独孤及的赠序文根据所赠对象的差异可分为赠官员类和赠其他人士类两大类。赠官员类赠序分为赠官员赴任类、赠官员赴选类、赠官员觐省类、赠官员出使类、赠官员贬谪类五类。赠其他人士类从赠学子赴举、送文人出游、赠方外人士、赠亲人这四个角度来分别论述独孤及赠序文的主要内容。独孤及是一个纯正的儒官,其赠序文中处处体现着儒家思想,故独孤及的赠序文主要以“以德为政”、“忠孝思想”、“修身养性”、“进取之心”这四个主题为主。第叁个部分探讨独孤及赠序文的艺术特色。独孤及的赠序文在表现手法上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同时叙议结合、以叙证议,并巧用类比,生动形象地突出所赠对象的一些特征。除此之外,他的赠序文行文缜密、结构严谨,有固定的行文结构。独孤及的赠序文在语言上呈现出质朴、简练的特征。其赠序文中多用典故,他擅长引用古语古词来说明道理和用历史名人比附所赠对象。这种频繁用典不仅使他的论证更加饱满还使他赠序文的语言简练、质朴。此外,独孤及的赠序文践行他“宗经复古”的古文理论,因此他的赠序文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雅正渊深”之态。第四个部分阐明独孤及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独孤及上承萧颖士、李华,下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在古文运动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古文运动的中坚力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赠序文论文参考文献
[1].秦玮.宋代赠序文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曹凡.独孤及赠序文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
[3].秦玮.论王禹偁赠序文之情怀与美感[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19
[4].穆彪.申翊圣浪漫羽翼下的现实意识研究——以《乐全堂集》中的使行赠序文为中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
[5].秦玮.穆修赠序文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杜文婕.于邵生平及赠序文编年考[J].西北民族论丛.2017
[7].杜泳林.马祖常赠序文崇儒倾向及其文体特征[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
[8].陶欣茹.柳宗元赠序文述论[D].长春师范大学.2017
[9].孙硕宇.归有光赠序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10].杜文婕.唐代赠序文与诗歌之关系探析[J].河北学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