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水深论文_宋慧波,李娟,胡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水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深,盆地,东非,湖盆,南极,渤海,碳酸盐。

古水深论文文献综述

宋慧波,李娟,胡斌[1](2019)在《华北盆地西部太原组遗迹化石组合对古水深变化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豫西—晋中南地区上石炭统—下二迭统太原组碳酸盐岩中遗迹化石的组成、产状及分布特征的研究,结合部分生物潜穴中Sr含量、Sr/Ba值、1000×(Sr/Ca)值和δ13C值,得到不同地区太原组沉积期古水深的变化曲线,建立了3种不同水深的遗迹组合:(1) Nereites-Chondrites遗迹组合,产生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水体相对较深的浅海下部环境;(2) Zoophycos-Teichichnus遗迹组合,形成于浪基面至氧化还原界面之间的浅海中部沉积环境;(3) Zoophycos-Thalassinoides遗迹组合,出现在平均海平面至浪基面之间的浅海上部或较为闭塞的海湾舄湖沉积环境。依据这3种遗迹组合在各剖面上的变化特征和古水深,认为在豫西—晋中南地区太原组沉积期发生过2次较大规模的海侵。这一成果为精细研究华北西部地区太原期沉积环境演变规律及对比地层提供了生物遗迹学方面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韩文明,赵伟[2](2019)在《拟古水深恢复法研究及在东非裂谷地层划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东非裂谷系具有发育晚、地层新、演化时间短和正在演化的特点,造成古生物定年无法满足本区地层划分的精度要求。另外,河湖相砂泥岩互层地层缺乏区域标志性特征,造成岩电特征无法为全区地层统一划分提供有效的依据。由此给该区后续成藏研究带来巨大挑战。对此笔者根据正在演化的裂谷盆地构造控沉积的特点,这一特点使整个湖盆水深变化具有统一的规律,提出了"拟古水深恢复方法",即以沉积研究为基础,在岩心、岩屑观察过程中,确定湖盆古水深相对变化规律,建立地震相对水深相,统一了湖盆地层划分、确定了各期地层的空间展布。进而反推出Albert湖盆短暂的构造、沉积演化与成藏历史,最后在湖盆的地层发育、构造沉积演化、成烃和成藏规律认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此为指导在本区油气勘探实践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潘文静,刘士磊,田德瑞,郭龙龙,王晓玲[3](2019)在《渤海海域新近纪湖盆萎缩期古水深恢复——以渤东低凸起南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探井揭示渤海海域东南部地区新近系发育高频河湖交互相沉积体系,砂体预测难度大,其中古湖盆水体深度是影响该区砂体展布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地层频谱属性趋势分析技术、古生物等多种技术方法对新近纪古湖盆水体特征进行恢复,结合古生物的古水深指示意义完成了新近纪湖泊萎缩期古湖盆水体深度的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蓬莱7地区新近系发育缓坡沉积的淡水湖泊湖平面波动频繁,馆陶组沉积早期古水深较浅约3m左右,馆陶组中后期古水深开始增加,并且呈现出从南向北逐渐加深的趋势。明化镇组下段中上部沉积时期古水深达最大,但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时期水体深度主要在4~6m范围内波动。(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9年04期)

王瀚,肖异凡,张宁,蒋杨,孙曦[4](2018)在《南盘江盆地北部二迭纪末放射虫动物群与古水深》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中生代之交,不同古地理背景中生物灭绝的表现不同.有关放射虫动物群研究,一方面,提供古地理背景等重要信息;另一方面,为生物多样性演变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二迭纪-叁迭纪之交盆地相放射虫的研究对揭示不同沉积相生物灭绝和古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贵州惠水以南克脚二迭系-叁迭系界线剖面位于南盘江盆地北部,为盆地相沉积.对克脚剖面大隆组和大冶组底部放射虫动物群进行了初步统计、类群组合特征分析,结合放射虫的保存状态,对克脚剖面二迭纪末古水深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大隆组至大冶组底部地层沉积于浪基面以下,古水深普遍浅于150m,大隆组上部最大海侵时古水深最浅达200m左右.(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薛力园,丁旋,裴人杰,万晓樵[5](2018)在《南海北部陆丰凹陷LF14井中新世古水深变化及沉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北部陆丰凹陷内LF14井记录了早中新世至早上新世的海相沉积地层。古水深重建结果显示研究井位在早中新世突然发生海侵,水深迅速上升至最大值275m,随后经数次波动,整体处于中—外陆架环境,共记录了5个完整的海侵—海退层序。回剥分析方法重建的LF14井沉降史揭示了研究井位在中中新世(17.5—10Ma)处于快速沉降期,快速沉降导致的凹陷内沉积物的可容纳空间发育速率高和陆源物质供给充足是造成该阶段沉积速率高的两个重要因素;晚中新世—早上新世(10—4.53Ma)处于弱沉降期,推测东沙运动导致凹陷内的沉积物可容纳空间发育速率变小和陆源物质供给减少,造成该时期内研究井位沉积速率低。最后,依据定量重建的古水深变化在研究层段识别出一系列短暂存在的构造上升事件。(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邓鑫,康志宏,彭媛媛,肖海峰,韩慧宇[6](2018)在《四川盆地南部五峰组页岩元素对古生产力及古水深的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采集了位于四川省文兴县叁新砖厂奥陶系五峰组8件露头剖面的页岩样品进行主、微量元素分析测试。应用元素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对研究区五峰组的古生产力、古水深等沉积环境进行分析、还原。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南部五峰组页岩沉积期的氧化还原环境为厌氧-贫氧的缺氧环境,并且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陈泓君,黄文凯,邱燕[7](2017)在《海南岛西南海域晚第四纪古水深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晚第四纪以来,因古气候和海平面发生多次变化,南海西北部经历了海岸线变迁和海陆演变多个过程。利用钻孔测年和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资料开展对比、划分了7个主要地震反射界面并确定其时代。同时基于现今水深数据,依据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和地层厚度,对海南岛西南海域晚第四纪(100.1~40.7kaBP)以来的古水深和海岸线进行反演。反演结果表明,100.1kaBP时,海南岛西部、西北和南部局部地区海岸线向海方向移动,陆域面积略微增加,海域陆架较窄,最大水深超过550m,海底地形以陆坡深水区为主。78.1kaBP时,海南岛西部海岸线发生较大规模迁移,陆域面积增加,陆架变宽,海底地形平缓。大部分区域水深均小于200m。49.9~40.7kaBP,海南岛西部陆域面积进一步扩大,海底地形平坦,水深变浅,地形以陆架区浅水区为主。研究表明,100.1~40.7kaBP以来研究区的水深变浅,地形变为平缓,海岸线向海迁移,区域古气候、海平面变化以及物源供应对塑造海底地形地貌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7年06期)

孙运凡,高金耀,张涛,周志远,杨春国[8](2013)在《环南极区域古水深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水深及板块历史位置是研究古洋流、古气候和地质历史事件的重要参考因子。重构古水深和历史地质格局,首先需要对研究区域进行板块重构,即在特定的时间点将洋壳和陆壳恢复到他们当时的地理位置上。本文采用Greiner阐述的欧拉旋转法,在去除地壳年龄比重建年代年轻的区域的基础上,恢复了南极及周边区域自130 Ma以来15个特定时间点的位置。其旋转参数主要参考Müller等基于大西洋—印度洋热点参考系的有限欧拉极,并将部分参数进行了必要的转换和统一。然后综合现代水深、地壳年龄、沉积物厚度等数据,将现代水深根据热驱动地壳沉降、沉积作用和均衡作用的影响进行调整,对30°S以南区域的古水深进行重构,绘制了研究区域不同年代的古水深图,分析了其自130 Ma以来的形成演化过程。(本文来源于《极地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董艺辛,刘春莲,曲日涛,吴土荣,赵飞[9](2012)在《微体动物化石古水深重建的替代性指标——聚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石油地质中微体动物化石运用主要限于按标志化石划分时代以及据组合分析划分沉积环境,虽然按大类统计定量统计相对丰度,但此种方法不能识别出古水深的相对变化。本文以来自珠江叁角洲两个钻孔(PRD05、PRD04)中的有孔虫和介形类为例,利用各个种的相对丰度即百分含量进行计算,将其及其百分含量代入Morigi et al(2005)的古水深公式Dn=∑1nDanPn/∑1nPn计算得出古水深值,根据古水深值以深度作出古水深曲线。参考(本文来源于《全国微体古生物学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年会、全国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2-21)

山述娇[10](2012)在《碳酸盐岩台地高能界面古水深恢复方法——以四川盆地磨溪气田下叁迭统嘉二2亚段A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酸盐岩台地高能界面古水深分析是恢复台地古环境、重建其原型的一项重要基础内容,但研究较难。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台地颗粒滩的原始沉积厚度与浪基面即高能界面古水深存在定量对应关系。据此,可通过研究顶部曝露单滩体反演恢复台地高能界面的古水深,这是一种新方法,具体步骤为:确定颗粒滩早期曝露与否以及曝露时间长短、确定中短期曝露型单滩体沉积序列的厚度、校正地层压实与压溶量、恢复浪基面即高能界面古水深。应用该方法,以四川盆地磨溪气田下叁迭统嘉陵江组嘉二2亚段A层为例,恢复了该层台内颗粒滩环境高能界面古水深最大可达3.63m。这一结果表明该沉积时期磨溪地区处于一个相对安静环境,水体量较低。(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18)

古水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非裂谷系具有发育晚、地层新、演化时间短和正在演化的特点,造成古生物定年无法满足本区地层划分的精度要求。另外,河湖相砂泥岩互层地层缺乏区域标志性特征,造成岩电特征无法为全区地层统一划分提供有效的依据。由此给该区后续成藏研究带来巨大挑战。对此笔者根据正在演化的裂谷盆地构造控沉积的特点,这一特点使整个湖盆水深变化具有统一的规律,提出了"拟古水深恢复方法",即以沉积研究为基础,在岩心、岩屑观察过程中,确定湖盆古水深相对变化规律,建立地震相对水深相,统一了湖盆地层划分、确定了各期地层的空间展布。进而反推出Albert湖盆短暂的构造、沉积演化与成藏历史,最后在湖盆的地层发育、构造沉积演化、成烃和成藏规律认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此为指导在本区油气勘探实践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水深论文参考文献

[1].宋慧波,李娟,胡斌.华北盆地西部太原组遗迹化石组合对古水深变化的响应[J].古地理学报.2019

[2].韩文明,赵伟.拟古水深恢复法研究及在东非裂谷地层划分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19

[3].潘文静,刘士磊,田德瑞,郭龙龙,王晓玲.渤海海域新近纪湖盆萎缩期古水深恢复——以渤东低凸起南端为例[J].海洋地质前沿.2019

[4].王瀚,肖异凡,张宁,蒋杨,孙曦.南盘江盆地北部二迭纪末放射虫动物群与古水深[J].地球科学.2018

[5].薛力园,丁旋,裴人杰,万晓樵.南海北部陆丰凹陷LF14井中新世古水深变化及沉降特征[J].热带海洋学报.2018

[6].邓鑫,康志宏,彭媛媛,肖海峰,韩慧宇.四川盆地南部五峰组页岩元素对古生产力及古水深的指示意义[J].煤炭技术.2018

[7].陈泓君,黄文凯,邱燕.海南岛西南海域晚第四纪古水深反演[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7

[8].孙运凡,高金耀,张涛,周志远,杨春国.环南极区域古水深演化特征[J].极地研究.2013

[9].董艺辛,刘春莲,曲日涛,吴土荣,赵飞.微体动物化石古水深重建的替代性指标——聚类分析[C].全国微体古生物学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年会、全国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2

[10].山述娇.碳酸盐岩台地高能界面古水深恢复方法——以四川盆地磨溪气田下叁迭统嘉二2亚段A层为例[C].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论文知识图

南黄海中西部海底表层沉积物砂粒含量...岗巴地区强东剖面部分底栖有孔虫深度...一72),并根柴达木盆地北斜坡第四系沉积相模式与相...鄂尔多斯盆地长7古水深恢复图东营凹陷沙叁段下亚段(A)、中亚段(B)和...

标签:;  ;  ;  ;  ;  ;  ;  

古水深论文_宋慧波,李娟,胡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