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林业土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林业土壤,多环芳烃,黑炭,环境危害
城市林业土壤论文文献综述
张俊叶,俞菲,杨靖宇,俞元春[1](2018)在《南京城市林业土壤多环芳烃累积特征及其与黑炭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南京城市林业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累积特征及其与土壤黑炭(BC)的相关性。【方法】采集了南京市城市广场(US)、道路绿化带(RGB)、公园(UP)、居住区(RA)、城市片林(UF)、城郊天然林(URF)等6个典型城市林业功能区18个研究样地3个土壤层次(0~10、≥10~20、≥20~30 cm)共54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中PAHs、BC的含量及土壤p H。【结果】PAHs在各功能区的含量大小依次为:US(975.06 ng/kg)>RGB(614.57 ng/kg)>UP(523.14 ng/kg)>RA(512.01 ng/kg)>UF(273.41 ng/kg)>URF(270.71 ng/kg)。US土壤多环芳烃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功能区,RGB多环芳烃含量显着高于UP、RA、UF和URF(P<0.05)。各功能区土壤PAHs组成相似,以3环、4环和5环PAHs为主,尤其是以3环PAHs占主导。各功能区土壤中PAHs在3个土层中的含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不同功能区的纵向分布规律不同,RGB、US、RA、URF各土层含量从大到小均表现为≥10~20 cm、≥0~10 cm、≥20~30 cm,UP各土层含量从大到小均表现为0~10 cm、≥10~20 cm、≥20~30 cm,UF各土层含量从大到小均表现为0~10 cm、≥20~30 cm、≥10~20 cm。各功能区土壤PAHs的生态风险效应(R_(Bap))大小依次为US>RGB>UP>RA>UF>URF,且R_(Bap)均在1.0~1.6之间,对研究区内的生物潜在危害性较低。土壤中BC的含量与PAHs存在显着相关(R~2=0.74,P<0.05)。【结论】南京市城市林业功能区土壤PAHs含量存在差异,城市广场(US)土壤多环芳烃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功能区。土壤PAHs组成以3环、4环和5环PAHs为主,尤其是以3环PAHs占主导。土壤PAHs总体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下降。各功能区土壤中PAHs的生态风险效应R_(Bap)值较小,对研究区内的生物潜在危害性较低,土壤PAHs与BC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庞少东[2](2016)在《基于GIS的城市林业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林业土壤是城市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车辆的不断增加,城市不断扩张带来的的大量建筑工程等,都会导致南京市林业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持续加重。南京市作为江苏省会城市,江苏省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研究其林业土壤重金属分布及污染状况,可为南京市未来的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撑。本实验在南京市主城区采用1km×1km网格取样的方法采集土壤有效样本180个,每一个样本为网格内混合土样,采集土壤层次为表层0~15cm;运用HF-HNO3-HClO4消煮-ICP法测定土壤中铜(Cu)、锌(Zn)、锰(Mn)、铅(Pb)、镉(Cd)、铬(Cr)六种重金属全量;将各采样点按所在功能区进行分类,每个功能区选取18~24个样点数据,用于功能区的重金属含量分析研究;并基于ArcGIS地统计分析和SPSS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对南京市城市林业土壤中重金属的总体空间分布特点、不同功能区重金属含量分布特点及来源进行分析探讨,并对重金属之间及与黑碳(BC)之间的相关性和同源性进行分析。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ArcGIS绘制整个南京市林业土壤中六种重金属含量的趋势图及分布图。通过对分布图、趋势图和含量数据的分析,可知:从城区整体范围来看,Pb、Zn、Cd污染较重,Mn和Cr平均含量都略高于南京土壤背景值,个别区域含量较高;城市商业文化中心鼓楼——新街口一带重金属Cu、Zn、Mn、Pb、Cd、Cr均有明显的岛状分布特点,含量均较高,与这一带较大的交通流量及繁忙的商业活动等人为影响因素有关;其次,长江大桥区域Cu、Zn、Mn、Cr含量均较高,城区北部长江二桥和化工厂区域重金属Cr污染较明显。(2)通过对不同功能区林业土壤重金属研究,各重金属在商业区、工业区、交通绿化带均达到较高含量水平,与这些功能区的特点和功能都有着密切联系。其中,商业区Cu、Zn、Mn、Cd、Cr含量最高,工业区的Cr含量最高。(3)通过对重金属间及与黑碳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可知,南京城市林业土壤中Cu、Zn、Mn相互间呈极显着相关性;Pb-Zn、Cu-Cd、Cu-Cr、Zn-Cr、BC-Zn、BC-Pb间呈极显着相关性,但相关系数均较低;BC-Cu、Cr-Mn间呈显着相关性;Zn和Cu、Zn和Pb、Cu和Cd间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Cu、Pb存在其他不同的来源;黑碳BC与Zn、Cu、Pb有一定同源性;黑碳BC与Cr无显着相关性,来源不同。(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杨靖宇,俞元春,陈瑜,王曦,Vasenev,V.I.[3](2016)在《南京市不同功能区城市林业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城市化过程中人为活动对城市林业土壤性质及土壤碳库的影响,以南京市土壤为对象,测定了7类功能区城市林业土壤0~30 cm土层的总有机碳(SOC)、溶解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态碳(ROC)和轻组有机碳(LFOC)的含量,分析了城市林业土壤有机碳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城市林业土壤表层(0~10 cm)活性有机碳富集特征明显,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加深而减小,人为干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大;城郊天然林土壤积累了较高含量的ROC和MBC,道路绿化带土壤由于交通源有机物质的输入,SOC、DOC、LFOC含量较高。人类活动频繁的居民区、公园和校园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多处于较低水平。研究表明,土壤总有机碳与各活性有机碳之间有显着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王曦,杨靖宇,俞元春,侯文军,侯也[4](2016)在《不同功能区城市林业土壤黑碳含量及来源——以南京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城市化过程中人为活动的影响,城市林业土壤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林业土壤黑碳由于来源的多样性和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其分布表现出独特的特征。以南京市为对象,调查分析了不同功能区城市林业土壤黑碳的含量及可能来源。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城市林业土壤黑碳含量差异很大,其变幅为0.77—21.27g/kg。道路绿化带土壤黑碳含量显着高于其它功能区,居民区含量最低。黑碳在土壤表层中含量均高于表下层,黑碳富集于土壤表层。道路绿化带表层土壤黑碳含量与有机碳含量的比值(BC/SOC)为0.55,土壤黑碳的碳同位素比值(δ~(13)C_(PDB))为-27.04‰,与其它功能区差异显着,城市交通污染对土壤黑碳积累产生强烈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徐辰瑶[5](2015)在《南京城市林业土壤黑碳空间分布及与多环芳烃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黑碳是由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和秸秆等生物质燃烧所产生的具有高度热稳定性的含碳物质,广泛分布于大气、土壤、冰雪和水以及沉积物中,对全球变暖、区域气候、环境与健康等方面有重要影响。本实验中在南京市主城区采用10km*10km网格取样法采集土壤样本162个以及选取南京市8个典型功能区(垃圾填埋场区、工厂区、道路绿化带区、交通枢纽区、教学区、居民区、城区天然林、郊区天然林),每个功能区采样2km*2km网格采集3个样点,每个样点采集叁0~20cm;20~40cm;40~60cm叁个层次的样品,用热化学法测定土壤中黑碳的含量,并基于ArcGIS地统计学分析和SPSS相关性分析,分析城市林业土壤中黑碳含量的总体空间分布、不同功能区黑碳含量以及城市林业土壤中黑碳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相关关系,进而探讨黑碳的来源与影响黑碳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南京主城区城市林业土壤中黑碳的浓度范围为0.7245g/kg~13.9340g/kg,平均值为4.429g/kg,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空间差异。南京市主城区林业土壤的黑碳含量分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高值出现集中,由中间向南北两侧呈现递减趋势,即由市中心向两侧郊区呈递减趋势。从空间上看,黑碳含量的高值出现在市中心交通枢纽处如汽车东站、新庄交通枢纽、鼓楼新街口等交通繁华地段。说明黑碳含量受机动车燃油不完全燃烧影响大。空间插值图也反映出城市林土壤中黑碳的含量除受汽车尾气的影响还受人类活动扰动的影响。2、南京市主城区城市林业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和黑碳含量的插值预测图上高值部分有重迭部分,整个图形斑块分布也有相似性。黑碳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具有显着相关关系,(p<0.01),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0.876。说明黑碳对在城市林业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稳定土壤结构,维持土壤肥力,防止土壤退化。3、南京市主城区城市林业土壤中大部分黑碳与有机碳含量的比值(BC/TOC)为0.5~0.7左右,认为黑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郊区天然林BC/TOC为0.13,认为该地区黑碳主要来源生物质燃烧。不同功能区土壤的黑碳含量具有差异性,交通枢纽区和道路绿化带的含量较高主要源于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而且随着城市不断的发展,各功能区的界限也日渐模糊,环境互相渗透,互相交杂,黑碳含量在各功能区的差异也渐缩小。4、南京市主城区城市林业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为燃烧源。几乎所有功能区土壤黑碳含量、总有机碳含量均与ΣPAHs有显着相关性,部分相关系数达到0.8~0.9左右,主要原因为在相同的功能区它们有着相同的来源。虽然PAHs的分布同时受到有机碳和黑碳的显着影响,但是受黑碳的影响更为显着。而且相比于低环数PAHs,高环数的PAHs更能受到有机碳、黑碳的影响,这是由于高环数PAHs分子量比较高,它的化学性质更加稳定,不易挥发。(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5-06-01)
王小龙[6](2015)在《南京城市林业土壤多环芳烃含量及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环芳烃是一种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持久性疏水有机污染物,由两个以上苯环以稠环形式相连,具有致癌、致畸变和致突变性。本文采用功能区采样的方法,以南京市城市林业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区域中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和来源来了解南京城市林业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规律及污染现状;并通过分析常见土壤理化性质与多环芳烃含量的相关性来了解多环芳烃在土壤中分布的影响因素;探究多环芳烃在城市林业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并探究其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城市林业不同功能区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差异很大,变化范围是221.53~1134.90ug/kg,整个南京市城市林业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平均值为504.19ug/kg,不同功能区之间多环芳烃含量高低满足城市立交桥和道路绿化带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最高,居民区、学校和发电厂其次,垃圾填埋场、近郊森林和远郊森林最少;不同土壤层次之间多环芳烃含量满足表层高于中层高于下层的规律。通过分析表明道路绿化带,城市立交桥,发电厂,学校土壤中多环芳烃来源属于燃烧源,垃圾填埋厂,居民区,近郊森林,远郊森林土壤多环芳烃属于油类污染源。(2)南京城市林业土壤中有机碳与黑碳含量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876;南京城市林业土壤中有机碳、黑碳均与多环芳烃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11和0.789,黑碳对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的影响大于有机碳对其影响。多环芳烃与速效钾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19,呈显着正相关;与全氮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73,呈极显着正相关。土壤粘粒百分比与多环芳烃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54,呈极显着正相关。(3)南京市城市林业土壤对多环芳烃菲的吸附可以用Linear线性分配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进行拟合,城市林业不同功能区中土壤对多环芳烃菲的吸附强度规律为:城市立交桥>道路绿化带>远郊森林>近郊森林,不同土壤层次之间吸附强度为表层>中层>下层。含水率及pH值的增加会使土壤对菲的吸附能力有降低的趋势,有机碳含量及黑碳含量与吸附分配系数Kd均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7和0.875;土壤粘粒百分比与Kd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27,呈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张鹏宇,孙龙,胡海清[7](2015)在《模拟计划火烧对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典型林型土壤呼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火干扰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素之一,尤其在北方森林生态系统中火干扰的作用更为明显。但是关于火干扰到底如何影响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以及计划火烧开展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程度目前研究非常有限,相关科学问题尚不能给出准确答案。因此,本文选择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的典型3种森林类型白桦林、兴安落叶松林和蒙古栎林,通过小范围控制火烧试验采用LI6400测定火后不同时间(5~9月份)的土壤呼吸,研究计划火烧对3种林型土壤呼吸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火后5~9月份中,3种林型火后样地与对照样地相比,白桦林土壤呼吸速率上升了10%,蒙古栎土壤呼吸速率下降了30%,落叶松土壤呼吸速率上升了14%。白桦林、蒙古栎林、落叶松林对照样地与火烧样地的Rc值均呈现出显着的动态变化,但并无一定规律,3种林型中白桦林火后短期内Rc的变化规律并不显着,而蒙古栎林与落叶松林火后短期内Rc的变化规律非常明显,蒙古栎林的Rc值的变化显着降低为34.98%,而落叶松林的Rc值变化却显着升高为13.77%。因为本次小范围计划控制火烧试验对环境温度改变最大,因此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试验控制土壤呼吸的因素中,温度占主导地位。(本文来源于《森林工程》期刊2015年03期)
陈瑜[8](2012)在《南京市城市林业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有机碳库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库,起着平衡全球碳素循环的重要作用,是土壤质量评价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中必须考虑的重要指标。本次研究选择南京市7类功能区,研究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城市土壤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深刻揭示不同人为活动对土壤碳及土壤性质的影响,并为合理利用城市土壤和保护城市环境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分层采样,测定土壤总有机碳(TOC)和四种活性碳组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态碳(ROC)和轻组有机碳(LFC)等指标。主要结果是:(1)道路绿化带所处环境特殊,其活性有机碳分布异常于其他功能区,DOC、LFC积累了较高含量,分别为128.41mg/kg(表层)、59.40mg/kg(亚表层)和5.58g/kg(表层)、2.49g/kg(亚表层)。道路绿化区以外的城区林业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规律为:城区天然林>学校、城市绿地广场>公园>居民区,人为干扰强度越大,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越低。(2)土壤活性有机碳垂直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表层土壤比亚表层蓄积更多的活性有机碳。同时,亚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由于城市土壤人为翻动、回填、客土的影响分布与表层分布特征有所区别,但在渗透、迁移作用下整体含量受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人为活动的扰动造成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分布不均,且对土壤表层的影响程度要大于亚表层。(3)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轻组有机碳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着水平,说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依赖总有机碳水平。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轻组有机碳与土壤养分元素全氮、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存在显着相关关系,且比总有机碳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更加密切,在土壤全碳变化之前就可以反映出土壤微小的变化,因此可以认为活性有机碳能够更准确、更实际的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指示土壤的综合质量水平。(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2-06-01)
王曦[9](2012)在《城市林业土壤黑碳含量及对多环芳烃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黑碳是生物质或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一类含碳混合物,广泛存在于大气、土壤和水体中。土壤中的黑碳是人类活动的记录,还具有固存有机碳,稳定土壤碳库,吸附固定污染物,降低污染物毒性的功能。本文以南京市城市林业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区域中土壤黑碳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土壤中黑碳的含量、来源和与多环芳烃的相关性来了解黑碳在城市林业土壤中的含量和分布特征,解析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扰动情况并归纳黑碳对多环芳烃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城市林业各区域中,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壤中黑碳含量差异很大,其变化范围是0.77~21.27g/kg。黑碳含量高低依次为:在表层,道路绿化带>城区天然林>城郊天然林>学校>城市绿地广场>公园>居民区;在亚表层,道路绿化带>学校>城区天然林>城市绿地广场>城郊天然林>公园>居民区。表层土壤黑碳含量高于亚表层,城市天然林不同层次差异达到了显着水平,说明当人为干扰较少时黑碳在土壤表层有富集趋势。土壤有机碳和黑碳的含量极显着正相关,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0.876。这说明黑碳含量的增加可显着提升土壤中有机碳的积累程度。(2)利用土壤中黑碳占有机碳的百分比和黑碳的δ13CPDB值可较好地判定其来源。道路绿化带土壤的黑碳/有机碳在0.46~0.57之间,黑碳的δ13CPDB值为-27.04‰。因此黑碳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城市天然林土壤中黑碳/有机碳在0.2左右,黑碳的δ13CPDB值在-23‰左右。其黑碳来源主要是生物质的燃烧。其它功能区则同时受到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质燃烧两个来源的影响,但受影响的程度并不相同。(3)各功能区的多环芳烃主要由燃油燃烧产生,个别地区还存在较严重的生物质和煤炭燃烧污染。道路绿化带土壤含量高于其他城市功能区,城市天然林和居民区的含量较低。黑碳与多环芳烃呈现极显着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567(多环芳烃总量)、0.687(2-3环)和0.540(4-6环),均高于有机碳与多环芳烃的相关系数。这说明黑碳对多环芳烃的分布产生了比有机碳更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2-06-01)
李晓丽,张一粟[10](2009)在《办苗圃切忌“拿来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王木林今年已经74岁了,退休前曾担任中国林科院城市林业研究室主任。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没有把自己关在试验室里,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在苗圃地里钻研。日前,本报来到王木林建在北京郊区的试验苗圃,和他聊起如何办苗圃的话题。 “有些苗圃从国(本文来源于《中国绿色时报》期刊2009-11-03)
城市林业土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林业土壤是城市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车辆的不断增加,城市不断扩张带来的的大量建筑工程等,都会导致南京市林业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持续加重。南京市作为江苏省会城市,江苏省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研究其林业土壤重金属分布及污染状况,可为南京市未来的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撑。本实验在南京市主城区采用1km×1km网格取样的方法采集土壤有效样本180个,每一个样本为网格内混合土样,采集土壤层次为表层0~15cm;运用HF-HNO3-HClO4消煮-ICP法测定土壤中铜(Cu)、锌(Zn)、锰(Mn)、铅(Pb)、镉(Cd)、铬(Cr)六种重金属全量;将各采样点按所在功能区进行分类,每个功能区选取18~24个样点数据,用于功能区的重金属含量分析研究;并基于ArcGIS地统计分析和SPSS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对南京市城市林业土壤中重金属的总体空间分布特点、不同功能区重金属含量分布特点及来源进行分析探讨,并对重金属之间及与黑碳(BC)之间的相关性和同源性进行分析。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ArcGIS绘制整个南京市林业土壤中六种重金属含量的趋势图及分布图。通过对分布图、趋势图和含量数据的分析,可知:从城区整体范围来看,Pb、Zn、Cd污染较重,Mn和Cr平均含量都略高于南京土壤背景值,个别区域含量较高;城市商业文化中心鼓楼——新街口一带重金属Cu、Zn、Mn、Pb、Cd、Cr均有明显的岛状分布特点,含量均较高,与这一带较大的交通流量及繁忙的商业活动等人为影响因素有关;其次,长江大桥区域Cu、Zn、Mn、Cr含量均较高,城区北部长江二桥和化工厂区域重金属Cr污染较明显。(2)通过对不同功能区林业土壤重金属研究,各重金属在商业区、工业区、交通绿化带均达到较高含量水平,与这些功能区的特点和功能都有着密切联系。其中,商业区Cu、Zn、Mn、Cd、Cr含量最高,工业区的Cr含量最高。(3)通过对重金属间及与黑碳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可知,南京城市林业土壤中Cu、Zn、Mn相互间呈极显着相关性;Pb-Zn、Cu-Cd、Cu-Cr、Zn-Cr、BC-Zn、BC-Pb间呈极显着相关性,但相关系数均较低;BC-Cu、Cr-Mn间呈显着相关性;Zn和Cu、Zn和Pb、Cu和Cd间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Cu、Pb存在其他不同的来源;黑碳BC与Zn、Cu、Pb有一定同源性;黑碳BC与Cr无显着相关性,来源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林业土壤论文参考文献
[1].张俊叶,俞菲,杨靖宇,俞元春.南京城市林业土壤多环芳烃累积特征及其与黑炭的相关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庞少东.基于GIS的城市林业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D].南京林业大学.2016
[3].杨靖宇,俞元春,陈瑜,王曦,Vasenev,V.I..南京市不同功能区城市林业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分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王曦,杨靖宇,俞元春,侯文军,侯也.不同功能区城市林业土壤黑碳含量及来源——以南京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6
[5].徐辰瑶.南京城市林业土壤黑碳空间分布及与多环芳烃的相关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5
[6].王小龙.南京城市林业土壤多环芳烃含量及分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
[7].张鹏宇,孙龙,胡海清.模拟计划火烧对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典型林型土壤呼吸的影响[J].森林工程.2015
[8].陈瑜.南京市城市林业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分布特征[D].南京林业大学.2012
[9].王曦.城市林业土壤黑碳含量及对多环芳烃分布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2
[10].李晓丽,张一粟.办苗圃切忌“拿来主义”[N].中国绿色时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