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后论文_尤胜,鄂颖,李文瑶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后论文_尤胜,鄂颖,李文瑶

导读:本文包含了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放射治疗,肺癌,射线,海绵状,胰腺癌,脾脏,鼻咽癌。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后论文文献综述

尤胜,鄂颖,李文瑶[1](2019)在《叁维适形放射治疗对脑胶质瘤MRI导向立体定向开颅切除患者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叁维适形放射治疗对脑胶质瘤磁共振成像(MRI)导向立体定向开颅切除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清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I)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MRI导向立体定向开颅切除术的60例脑胶质瘤患者,依据数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放射治疗,观察组给予叁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肿瘤指标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5-3)以及肿瘤标志物CA125水平、血清Galectin-1与IGF-I表达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63,x~2=6.231;P<0.05);两组患者放射治疗前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0,t=9.945,t=0.013;P>0.495);放射治疗后,观察组CEA、CA15-3和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1,t=9.945,t=16.179;P<0.001);两组患者放射治疗前血清Galectin-1与IGF-I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2,t=0.090;P>0.05);放射治疗后,观察组血清Galectin-1和IGF-I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0,t=4.246;P<0.05);两组患者放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84,P>0.05)。结论:叁维适形放射治疗对脑胶质瘤MRI导向立体定向开颅切除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Galectin-1与IGF-I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9年03期)

盛巍[2](2018)在《I~(125)粒子植入加叁维适形放疗对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75%-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总的生存率仅为13%~1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Ⅲa/Ⅲb期)约占40%。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实,Ⅲa/Ⅲ期病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控制率低,远处转移。所以治疗成功的关健在于如何提高局部控制率,有效降低远处转移。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T1-2N0M0),手术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对于无法进行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治疗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治疗方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在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期显示了较好的效果。传统外放疗,由于正常肺组织和周围重要器官的放射耐受剂量的限制以及肿瘤照射体积等因素的影响,给予70Gy以上的剂量是不可能的.而I125放射粒子植入技术(RSB)的应用给大幅度提高肺癌的局部放疗剂量提供可能,它属于组织间放疗,初始剂量可达到推荐的处方剂量(90~160Gy),是临床现代高新技术在临床核素治疗学和放射治疗学方面的新发展。I125粒子植入(RSB)对于实体肿瘤有较好的疗效,具有局部剂量高(>100cGy),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的特点。但是由于I125粒子的辐射距离近,可能会出现肿瘤亚临床病灶剂量(CTV)不足导致复发的风险.在此研究中,我们在I125粒子植入(RSB)基础上给予肿瘤亚临床病灶(CTV)一定剂量的叁维适形放疗(3DCRT),对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局部控制率,一年生存率,相关的毒副作用以及肺放射性损伤的参考指标,V20、V30。[研究目的]通过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对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局部控制率,一年生存率,相关的毒副作用,以及对肺放射性损伤的参考指标,V20、V30.评价二者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从而创建一种新的、有效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模式。[研究方法]:1.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肿瘤中心在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的Ⅰ.Ⅱ期(T1N0M0.T2N0M0)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2.治疗组的分配20位(A组)接受了 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300cGy*10次),10位(B组)接受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8cGy*6次)。对比二组的局部控制率、一年生存率、相关毒副作用,以及肺放射性损伤的参考指标,V20、V30。3.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CRT)治疗方案I125粒子植入(RSB)方法:患者术前行CT扫描,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大孔径CT,扫描层厚为5mm。在北京飞天兆业科技公司粒子治疗计划系统(RSBTPS)上进行治疗计划设计,制定治疗前计划(Preplan),确定植入导针数、导针位置、粒子数及位置,选择I125粒子种类及单个粒子活度,计算靶区总活度,预期靶区剂量分布,包括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用CT引导下进行I125粒子植入,根据剂量分布要求,选用均匀分布或周缘密集、中心稀疏的布源方法。植入I125粒子过程中,用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剂量优化和实时验证,调整粒子位置,纠正不均匀度,保护靶区相邻的重要器官。I125粒子植入后,进行术后验证,根据CT检查结果,用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靶区及相邻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根据评价结果必要时补充治疗。靶区勾画以CT扫描肺窗肿瘤外扩5mm为边界,D90(覆盖90%靶体积时的最小剂量)>110Gy,MPD(肿瘤周边匹配剂量))110Gy-140Gy,粒子活度为0.6-0.7mic。4.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方案患者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并进行呼吸控制。患者治疗前行CT扫描,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大孔径CT,扫描层厚为5mm。将定位重建图像输入荷兰飞利浦Pinnacle放疗计划系统(TPS)。靶区定义按照国际辐射单位和测定委员会(ICRU)50号文件规定标准定义,大体肿瘤体积(GTV)范围为原发病灶,边界为CT片肺窗显示病灶。临床靶区体积(CTV)为大体肿瘤体积(GTV)外放1cm,由放射治疗医师及物理师共同确认。计划靶区(PTV)由CTV外放0.5cm,物理师勾画体表轮廓及重要脏器。采用3—4个照射野进行适形治疗,300cGy*10次,5次/周。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进行治疗计划的优化,9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PTV,脊髓受照量≤30Gy,食管受照量≤30Gy,心脏受量≤20Gy。通过Pinnacle叁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结果,在CT下定出摆位参考点并验证各射野的正确性,使用美国瓦里安Trilog直线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通过I125粒子治疗计划系统(RSBTPS)和叁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图像融合,剂量换算并计算出肿瘤靶区D90、MPD以及V20、V30。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在I125粒子植入(RSB)治疗后2周进行。并每周进行一次剂量验证。5.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治疗方案患者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并进行呼吸控制。患者治疗前行CT扫描,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大孔径CT,扫描层厚为5mm。将定位重建图输入荷兰飞利浦Pinnacle放疗计划系统(TPS)。靶区定义按照国际辐射单位和测定委员会(ICRU)50号文件规定标准定义,大体肿瘤体积(GTV)范围为原发病灶,边界为CT片肺窗显示病灶。临床靶区体积(CTV)为大体肿瘤体积(GTV)外放1cm,由放射治疗医师及物理师共同确认。计划靶区(PTV)由 CTV外放0.5cm,物理师勾画体表轮廓及重要危及器官(OAR)。采用3—4个照射野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800cGy*6次,3次/周。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进行治疗计划的优化,9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PTV,脊髓受照量<20Gy,食管受照量≤15Gy,心脏受量≤10Gy。通过叁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结果,在CT下定出摆位参考点并验证各射野的正确性,使用美国瓦里安Trilog直线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治疗组每周进行两次剂量验证。6.随访与统计学方法随访时间截止于2018年6月20日,全组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全组随访3至51个月。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用于比较两组间的生存差异,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判断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计量资料用频数和率的方式表示,两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第一部分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适形放疗(CRT)研究结果1.临床特征与疗效评价:本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60岁10例,<60岁10例,Ⅰ期(T1NoMo)4例,Ⅱ期(T2N0M0)16例。患者经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后局部控制率(ORR)为90%,其中完全缓解(CR)为16例,部分缓解(PR)2例。2.生存结果: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适形放疗(CRT)治疗组,本组患者死亡4例,存活16例,其中治疗后一年内死亡2例,一年生存率为90%。3.肺放射性损伤的参考指标,V20、V30评价: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组患者平均V20、V30分别为6.06%、4.207%。第二部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组研究结果1、临床特征与疗效评价:本组患者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60岁7例,<60岁3例,Ⅰ期(T1N0M0)2例,Ⅱ期(T2N0M0)8例。患者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治疗后局部控制率(ORR)为80%,其中完全缓解(CR)为6例,部分缓解(PR)2例。2.生存结果: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组,本组患者死亡3例,存活7例,其中一年内死亡1例,一年生存率为90%。3.肺放射性损伤的参考指标,V20、V30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治疗组患者平均V20、V30分别为11.32%、7.111%。[结果分析]1.局部控制率(ORR):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组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SBRT)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和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2.一年生存率: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CRT)治疗组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SBRT)一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3.肺放射性损伤的参考指标,V20、V30评价: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组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SBRT)平均V20、V30分别为6.06%、4.207%和11.32%、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0024,0.00090)。4.安全性和副作用: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组20例患者接受I125粒子植入术中发生气胸者6例(30%),其中4例未行特殊处理自行吸收,2例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后3天拔管;术后4例(20%)出现咳血痰,给予抗炎止咳和止血药物后1—2d症状消失。在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中有2例(10%)患者出现Ⅰ度咳嗽咳痰,经抗炎治疗后好转。无Ⅲ度以上不良反应出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SBRT)10例患者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ABR)治疗中4例(40%)出现了Ⅲ度不良反应。其中3例为咳嗽胸闷,1例为胸部疼痛,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1.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组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SBRT)局部控制率相似,无统计学意义。2.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组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SBRT)一年生存率相似,无统计学意义。3.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组相对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SBRT)能明显降低肺放射性损伤的参考指标,V20、V30,有统计学差异。4.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安全性较高,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研究意义及展望]国内外有学者已对I125粒子植入(RS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探索,初步结果尚满意,但对I125粒子植入(RSB)联合外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研究报道不多。本研究采用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组对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局部控制率和一年生存率方面两组疗效相似。在放射性肺炎相关指标(V20、V30)方面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组较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有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说明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可以明显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但由于入组痌例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对内外照射的最适宜的联合剂量、最合适的间隔时间,还有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通过外放疗控制原发病灶及亚临床病灶,应用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技术提高肿瘤局部照射剂量,使治疗效果得到放大和加强,有效地提高了局部控制率,降低了远处转移率,减少了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临床应用具有广阔前景(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8-21)

雷学芬,王琳,柯阳,江利锋,吕丽[3](2016)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OPEN式KLF-A型全身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对5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分次治疗,用50%~7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计划靶体积(PTV),给予计划靶体积周边单次剂量350~450 c GY,分8~12次进行治疗,每天1次,总剂量3 500~4 500 c GY,平均4 170 cGY。结果:(1)病灶小于5 cm者20例,其中15例CR、2例PR、2例SD、1例PD;病灶5~10 cm者25例,其中8例CR、13例PR、3例SD、1例PD;病灶大于10~15 cm者7例,其中1例CR、5例PR、1例SD、没有PD。(2)有临床症状者26例,其中临床症状消失21例,减轻3例,无效2例。结论: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着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良好。(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18期)

周宪,舒小镭,何光雷,王颖[4](2015)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叁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和叁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对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77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SBRT组(n=36)和3D-CRT组(n=41),分别接受SBRT和3D-C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晚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BRT组患者完全缓解(CR)明显高于3D-CRT组,部分缓解(PR)低于3D-CRT组(P<0.05),两组患者稳定(SD)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组患者随访前2年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SBRT组患者3年局部控制率明显高于3D-CRT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前2年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SBRT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3D-CRT组(P<0.05)。3D-CRT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SBRT组,其中两组患者张口困难和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颅神经病变和颈动脉破裂综合征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 SBRT较3D-CRT更能够提高局部复发鼻咽癌近期疗效和3年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3年生存率,减少晚期不良反应,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期刊2015年05期)

胡斌,侯艳丽,马秀梅,曹鸿斌,叶明[5](2015)在《胰腺癌叁维适形放射治疗与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61例胰腺癌患者行常规叁维适形放射治疗、随后缩野行放射治疗加量或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1例胰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叁维适形放疗加量治疗组21例(叁维-CRT组)和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疗加量治疗(SBRT加量组)40例。对61例胰腺癌患者先行常规叁维适形放疗(胰腺病灶+腹膜后淋巴结引流区域,TD40 Gy/20 Fx)后重新扫描;其中叁维-CRT组针对胰腺病灶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放射治疗加量至TD46~50 Gy;SBRT加量组使用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治疗追加14~16 Gy,共7~8次。结果:两组总中位生存时间为11.3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44.95%。单因素分析显示,卡氏评分(KPS)≥90分、接受过化疗及女性患者疗效更佳,其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92,x2=4.056,x2=3.953;P<0.05)。叁维-CRT组与SBRT加量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5个月和13.0个月,两组治疗相关急性和后期副反应无差异。结论:适形放射治疗加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而言耐受性好,有提高患者生存期的趋势。放射治疗前KPS评分高、放射治疗联合化疗以及女性患者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5年01期)

陈善联[6](2012)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立体定向适形放射疗法对肺癌的疗效及由此造成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肺癌病患,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采取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治疗,每组35例患者。分别统计记录2组进行放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经3个月的治疗后,研究组肿瘤完全消失者16例,肿瘤缩小的有18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34例(97.1%);对照组患者肿瘤完全消失的有10例,肿瘤缩小的有19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29例(82.9%)。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着差异,研究组的放射治疗效果要明显比对照组效果好。在近期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取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癌相较采取常规放射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明显减少,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综合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放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肺癌的方法,可在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2年27期)

赵一虹,何合良,张富利[7](2012)在《原发性肝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5月,我们对52例不宜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近期效果满意。现将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患者,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32~67岁,中位年龄49.5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无严重的肝功能损伤,根据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35例,B级20例;无门静脉癌栓和腹腔积液,根据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37例,B级19例。(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期刊2012年07期)

齐立伟,袁亚文,范育伟,刘爱华[8](2010)在《35例脾亢病人的分次立体定向叁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分次立体定向叁维适形放射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紫癜及脾大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35例患者应用中科院大恒公司适形系统及3D治疗计划系统,10MV-X射线总剂量20~24 GY,80%~90%等剂量曲线包绕脾脏边缘。分割方式:4.0 GY/次,3次/周,共5~6次。结果随访2~3年,35例病人疗后半月复查血象及脾脏大小,其中31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为88.57%(31/35)。结论脾脏分次立体定向叁维适形照射近期疗效肯定,为药物治疗无效且有手术禁忌或不愿手术的病人提供了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临床值得应用推广,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24期)

[9](2010)在《东北地区首台陀螺旋转式射线立体定向叁维适形放射治疗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地区首台陀螺旋转式γ射线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系统——陀螺刀●1、陀螺刀的治疗原理陀螺刀是当今最先进的伽马射线精确放疗设备,它创造性地采用叁次聚焦方式,通过准确的立体定向将经过计划的一定荆量γ射线集巾照射于预照靶点,通过机头陀螺旋转,准直器的切换,(本文来源于《航空航天医药》期刊2010年12期)

白永瑞,马秀梅,侯艳丽,陈海燕,周荻[10](2010)在《局部晚期胰腺癌叁维适形放射治疗与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直线加速器X射线常规叁维适形放射治疗(简称放疗)(3D-CRT组)与常规适形放疗加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疗加量治疗(SBRT加量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 40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6~83岁,中位年龄72岁。3D-CRT组28例,SBRT加量组12例。ⅡA期(T3N0)6例,ⅡB(T1-3N1)5例,Ⅲ(T4N0-1)29例。单纯3D-CRT组计划总剂量46~50 Gy。SBRT加量组的常规适形放疗剂量计划为40 Gy(20次),然后采用SBRT追加加量16Gy(8次)。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随访时间3~44个月),全组适形放疗中位肿瘤靶体积(GTV)为75.3 mL(GTV为17.5~191.7 mL),中位CTV为349.7 mL(CTV为114.4~727.9 mL)。SBRT加量CT定位时中位GTV为47.5mL(GTV为11.7~96.9mL)。3D-CRT组中位照射剂量46Gy(照射剂量18~50Gy),SBRT组适形放疗中位照射剂量40 Gy(照射剂量40~46 Gy),γ射线立体定向放疗加量中位照射剂量16 Gy(照射剂量14~20 Gy)。全组中位生存时间8.4个月(生存时间1.4~35.1个月),3D-CRT组与SBRT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2个月(生存时间1.4~21.2个月)、17.7个月(生存时间2.9~35.1个月),P>0.05。两组治疗相关急性和后期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适形放疗加γ射线立体定向放疗加量耐受性好,有提高生存期的趋势。能否真正地提高生存率,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期刊2010年06期)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75%-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总的生存率仅为13%~1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Ⅲa/Ⅲb期)约占40%。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实,Ⅲa/Ⅲ期病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控制率低,远处转移。所以治疗成功的关健在于如何提高局部控制率,有效降低远处转移。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T1-2N0M0),手术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对于无法进行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治疗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治疗方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在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期显示了较好的效果。传统外放疗,由于正常肺组织和周围重要器官的放射耐受剂量的限制以及肿瘤照射体积等因素的影响,给予70Gy以上的剂量是不可能的.而I125放射粒子植入技术(RSB)的应用给大幅度提高肺癌的局部放疗剂量提供可能,它属于组织间放疗,初始剂量可达到推荐的处方剂量(90~160Gy),是临床现代高新技术在临床核素治疗学和放射治疗学方面的新发展。I125粒子植入(RSB)对于实体肿瘤有较好的疗效,具有局部剂量高(>100cGy),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的特点。但是由于I125粒子的辐射距离近,可能会出现肿瘤亚临床病灶剂量(CTV)不足导致复发的风险.在此研究中,我们在I125粒子植入(RSB)基础上给予肿瘤亚临床病灶(CTV)一定剂量的叁维适形放疗(3DCRT),对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局部控制率,一年生存率,相关的毒副作用以及肺放射性损伤的参考指标,V20、V30。[研究目的]通过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对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局部控制率,一年生存率,相关的毒副作用,以及对肺放射性损伤的参考指标,V20、V30.评价二者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从而创建一种新的、有效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模式。[研究方法]:1.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肿瘤中心在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的Ⅰ.Ⅱ期(T1N0M0.T2N0M0)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2.治疗组的分配20位(A组)接受了 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300cGy*10次),10位(B组)接受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8cGy*6次)。对比二组的局部控制率、一年生存率、相关毒副作用,以及肺放射性损伤的参考指标,V20、V30。3.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CRT)治疗方案I125粒子植入(RSB)方法:患者术前行CT扫描,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大孔径CT,扫描层厚为5mm。在北京飞天兆业科技公司粒子治疗计划系统(RSBTPS)上进行治疗计划设计,制定治疗前计划(Preplan),确定植入导针数、导针位置、粒子数及位置,选择I125粒子种类及单个粒子活度,计算靶区总活度,预期靶区剂量分布,包括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用CT引导下进行I125粒子植入,根据剂量分布要求,选用均匀分布或周缘密集、中心稀疏的布源方法。植入I125粒子过程中,用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剂量优化和实时验证,调整粒子位置,纠正不均匀度,保护靶区相邻的重要器官。I125粒子植入后,进行术后验证,根据CT检查结果,用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靶区及相邻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根据评价结果必要时补充治疗。靶区勾画以CT扫描肺窗肿瘤外扩5mm为边界,D90(覆盖90%靶体积时的最小剂量)>110Gy,MPD(肿瘤周边匹配剂量))110Gy-140Gy,粒子活度为0.6-0.7mic。4.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方案患者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并进行呼吸控制。患者治疗前行CT扫描,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大孔径CT,扫描层厚为5mm。将定位重建图像输入荷兰飞利浦Pinnacle放疗计划系统(TPS)。靶区定义按照国际辐射单位和测定委员会(ICRU)50号文件规定标准定义,大体肿瘤体积(GTV)范围为原发病灶,边界为CT片肺窗显示病灶。临床靶区体积(CTV)为大体肿瘤体积(GTV)外放1cm,由放射治疗医师及物理师共同确认。计划靶区(PTV)由CTV外放0.5cm,物理师勾画体表轮廓及重要脏器。采用3—4个照射野进行适形治疗,300cGy*10次,5次/周。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进行治疗计划的优化,9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PTV,脊髓受照量≤30Gy,食管受照量≤30Gy,心脏受量≤20Gy。通过Pinnacle叁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结果,在CT下定出摆位参考点并验证各射野的正确性,使用美国瓦里安Trilog直线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通过I125粒子治疗计划系统(RSBTPS)和叁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图像融合,剂量换算并计算出肿瘤靶区D90、MPD以及V20、V30。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在I125粒子植入(RSB)治疗后2周进行。并每周进行一次剂量验证。5.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治疗方案患者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并进行呼吸控制。患者治疗前行CT扫描,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大孔径CT,扫描层厚为5mm。将定位重建图输入荷兰飞利浦Pinnacle放疗计划系统(TPS)。靶区定义按照国际辐射单位和测定委员会(ICRU)50号文件规定标准定义,大体肿瘤体积(GTV)范围为原发病灶,边界为CT片肺窗显示病灶。临床靶区体积(CTV)为大体肿瘤体积(GTV)外放1cm,由放射治疗医师及物理师共同确认。计划靶区(PTV)由 CTV外放0.5cm,物理师勾画体表轮廓及重要危及器官(OAR)。采用3—4个照射野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800cGy*6次,3次/周。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进行治疗计划的优化,9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PTV,脊髓受照量<20Gy,食管受照量≤15Gy,心脏受量≤10Gy。通过叁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结果,在CT下定出摆位参考点并验证各射野的正确性,使用美国瓦里安Trilog直线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治疗组每周进行两次剂量验证。6.随访与统计学方法随访时间截止于2018年6月20日,全组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全组随访3至51个月。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用于比较两组间的生存差异,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判断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计量资料用频数和率的方式表示,两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第一部分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适形放疗(CRT)研究结果1.临床特征与疗效评价:本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60岁10例,<60岁10例,Ⅰ期(T1NoMo)4例,Ⅱ期(T2N0M0)16例。患者经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后局部控制率(ORR)为90%,其中完全缓解(CR)为16例,部分缓解(PR)2例。2.生存结果: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适形放疗(CRT)治疗组,本组患者死亡4例,存活16例,其中治疗后一年内死亡2例,一年生存率为90%。3.肺放射性损伤的参考指标,V20、V30评价: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组患者平均V20、V30分别为6.06%、4.207%。第二部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组研究结果1、临床特征与疗效评价:本组患者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60岁7例,<60岁3例,Ⅰ期(T1N0M0)2例,Ⅱ期(T2N0M0)8例。患者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治疗后局部控制率(ORR)为80%,其中完全缓解(CR)为6例,部分缓解(PR)2例。2.生存结果: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组,本组患者死亡3例,存活7例,其中一年内死亡1例,一年生存率为90%。3.肺放射性损伤的参考指标,V20、V30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治疗组患者平均V20、V30分别为11.32%、7.111%。[结果分析]1.局部控制率(ORR):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组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SBRT)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和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2.一年生存率: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CRT)治疗组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SBRT)一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3.肺放射性损伤的参考指标,V20、V30评价: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组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SBRT)平均V20、V30分别为6.06%、4.207%和11.32%、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0024,0.00090)。4.安全性和副作用: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组20例患者接受I125粒子植入术中发生气胸者6例(30%),其中4例未行特殊处理自行吸收,2例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后3天拔管;术后4例(20%)出现咳血痰,给予抗炎止咳和止血药物后1—2d症状消失。在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中有2例(10%)患者出现Ⅰ度咳嗽咳痰,经抗炎治疗后好转。无Ⅲ度以上不良反应出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SBRT)10例患者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ABR)治疗中4例(40%)出现了Ⅲ度不良反应。其中3例为咳嗽胸闷,1例为胸部疼痛,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1.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组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SBRT)局部控制率相似,无统计学意义。2.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组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SBRT)一年生存率相似,无统计学意义。3.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组相对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SBRT)能明显降低肺放射性损伤的参考指标,V20、V30,有统计学差异。4.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安全性较高,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研究意义及展望]国内外有学者已对I125粒子植入(RS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探索,初步结果尚满意,但对I125粒子植入(RSB)联合外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研究报道不多。本研究采用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组对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局部控制率和一年生存率方面两组疗效相似。在放射性肺炎相关指标(V20、V30)方面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组较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有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说明I125粒子植入(RSB)加叁维适形放疗(3DCRT)可以明显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但由于入组痌例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对内外照射的最适宜的联合剂量、最合适的间隔时间,还有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通过外放疗控制原发病灶及亚临床病灶,应用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技术提高肿瘤局部照射剂量,使治疗效果得到放大和加强,有效地提高了局部控制率,降低了远处转移率,减少了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临床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后论文参考文献

[1].尤胜,鄂颖,李文瑶.叁维适形放射治疗对脑胶质瘤MRI导向立体定向开颅切除患者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J].中国医学装备.2019

[2].盛巍.I~(125)粒子植入加叁维适形放疗对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

[3].雷学芬,王琳,柯阳,江利锋,吕丽.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6

[4].周宪,舒小镭,何光雷,王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叁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

[5].胡斌,侯艳丽,马秀梅,曹鸿斌,叶明.胰腺癌叁维适形放射治疗与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5

[6].陈善联.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

[7].赵一虹,何合良,张富利.原发性肝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的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2

[8].齐立伟,袁亚文,范育伟,刘爱华.35例脾亢病人的分次立体定向叁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

[9]..东北地区首台陀螺旋转式射线立体定向叁维适形放射治疗系统[J].航空航天医药.2010

[10].白永瑞,马秀梅,侯艳丽,陈海燕,周荻.局部晚期胰腺癌叁维适形放射治疗与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疗效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0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后论文_尤胜,鄂颖,李文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