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剪压比论文-张军

高剪压比论文-张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剪压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震,高剪压比,轴压比,节点

高剪压比论文文献综述

张军[1](2011)在《框架高剪压比中节点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完成了通过对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设计的4个接近足尺的不同轴压比的高剪压比下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节点梁柱组合体的低周交变加载试验,模拟地震时地震波输入,着重研究了高剪压比下梁柱组合体的延性、刚度、承载力及耗能性等的变化规律和轴压比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和测试了梁筋在节点中的粘结滑移规律,节点区箍筋的受力规律以及关于节点的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及刚度退化规律,从而对这类节点的剪力传递机构特征、损伤发育情况及其综合抗震性能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根据试验数据,利用ANSYS软件建模,并进行有限元分析,为完善设计规范和在框架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中建立更合理的分析模型和滞回模型提供了依据。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后发现:(1)梁筋贯穿段的粘结特征对节点抗震性能有较重要影响。梁筋的粘结性能和剪压比的变化成反比,和轴压比的变化成正比,并和节点组合体非弹性变形成反比。(2)当节点处于高剪压比下时,应考虑在当前抗震抗剪公式的基础上,随轴压比的增大而进一步适当增加节点的配箍量。(3)为了与今后建筑结构中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的使用相适应,鉴于在同等设计条件下,高强钢筋的使用会使用筋量减少,降低粘结能力,规范规定的贯穿节点梁纵筋直径的上限要求d b hc的取值上限时应考虑钢筋强度及混凝土等级的影响。并对框架中节点的抗震设计提出一些展望,应综合“概念设计”和“构造要求”,确保结构设计安全经济。(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1-04-01)

李英民,刘建伟,郑清,夏洪流,赵腾飞[2](2007)在《高剪压比钢筋混凝土框架夹心节点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完成了7个高剪压比钢筋混凝土框架夹心节点试件的低周交变荷载试验,试验过程中夹心节点试件表现出较好的受力、变形、耗能性能和较高的位移延性,多数试件因节点剪切破坏失效,没出现核心区受压破坏的情况。虽然夹心节点的某些性能如梁筋的粘结滑移性能等相对传统节点更为不利,但其综合性能仍然能够满足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傅剑平,朱爱萍,陈小英,白绍良[3](2006)在《框架高剪压比中间层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完成了5个接近足尺的不同轴压比的高剪压比钢筋混凝土框架中间层中节点平面梁柱组合体的低周交变加载试验,弥补了国内外抗震节点试验在剪压比高参数区试验数据的不足。通过较全面测试和分析梁筋在节点中的粘结及滑移规律、节点水平箍筋各肢的受力规律以及组合体的滞回耗能及刚度变化规律,进一步揭示了这类节点的剪力传递机构特征、损伤发育特征及其综合抗震性能,为完善设计规范和在框架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中建立更合理的分析模型和滞回模型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朱爱萍[4](2005)在《高轴压比高剪压比框架矩形及圆形柱中间层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设计的叁个在高轴压比、高剪压比状态下的矩形截面柱平面框架中间层中节点和叁个在高轴压比、高剪压比状态下的圆形截面柱平面框架中间层中节点的低周交变加载试验,着重研究了在高剪压比状态下轴压比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梁筋在节点中的粘结及滑动规律,节点水平箍筋各肢的受力规律以及组合体的滞回耗能及刚度退化规律。所针对的具体问题以及主要结论如下:①根据高轴压比、高剪压比矩形截面柱节点的试验结果,对现行规范规定的作用剪力上限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分析;②梁筋贯穿段的粘结滑移特征对节点抗震性能有较重要影响,通过较精确的实测结果明确了不仅轴压比及组合体位移延性水准对粘结规律有较重要的影响,剪压比也是影响粘结规律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拟合出矩形截面柱中间层中节点梁筋贯穿段平均粘结应力与组合体位移延性系数μΔ、轴压比n和剪压比v 的定量关系;③经试验结果确认,对于高剪压比节点,轴压比的增大对组合体延性性能有不利影响,故建议适度调整现行设计规范的抗震抗剪公式,使节点配箍量能在高剪压比范围内随轴压比的增大进一步有所提高;④对规范节点抗剪公式中直交梁约束影响系数?j 取值的合理性作了分析讨论,建议在各种情况下?j的取值均不宜超过1.2;⑤试验证明在圆形截面柱节点中,虽然中间及边侧梁筋贯穿节点的长度不同,但在各个圆形截面柱节点试件中各根梁筋均具有较好的同步受力性能,并能发挥出各根钢筋的抗拉能力。为了保证在不同受力阶段,处于不同位置的梁筋均能保持共同工作,建议梁筋直径均应满足db=D/25 的要求;⑥对比了在几近相同的条件下,在各个不同受力阶段,圆形截面柱节点中的箍筋与矩形截面柱节点箍筋对节点抗剪能力的形成所发挥作用的异同。在节点受力前期,节点作用剪力主要由桁架机构传递,圆形箍抗剪作用不如同条件矩形柱节点的矩形箍筋强;在组合体非弹性变形较大的加载后期,梁筋粘结明显退化,桁架作用减小,圆箍的约束作用明显优于矩形箍。⑦根据此前和本文完成的七个圆形截面柱节点试件的试验结果,指出了现行(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5-05-08)

高剪压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完成了7个高剪压比钢筋混凝土框架夹心节点试件的低周交变荷载试验,试验过程中夹心节点试件表现出较好的受力、变形、耗能性能和较高的位移延性,多数试件因节点剪切破坏失效,没出现核心区受压破坏的情况。虽然夹心节点的某些性能如梁筋的粘结滑移性能等相对传统节点更为不利,但其综合性能仍然能够满足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剪压比论文参考文献

[1].张军.框架高剪压比中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

[2].李英民,刘建伟,郑清,夏洪流,赵腾飞.高剪压比钢筋混凝土框架夹心节点抗震性能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

[3].傅剑平,朱爱萍,陈小英,白绍良.框架高剪压比中间层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

[4].朱爱萍.高轴压比高剪压比框架矩形及圆形柱中间层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5

标签:;  ;  ;  ;  

高剪压比论文-张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