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离子传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ERS,比率分析,氟离子,4-巯基苯硼酸
离子传感论文文献综述
岳晓敏,宿艳,王馨楠,李林芳,纪伟[1](2019)在《基于比率型硅基SERS传感体系的水中氟离子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氢氟酸刻蚀方法制备了硅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基底(Ag NPs@Si),以4-巯基苯硼酸(4-mercaptoboric acid,4-MPBA)作为分子探针建立了一种比率型SERS传感体系,将其应用于水中氟离子的选择性测定。当体系中存在氟离子时,氟离子与苯硼酸的结合可以破坏苯硼酸的对称性和电荷分布,导致4-MPAB分子的非完全对称伸缩振动模选性增强~([1,2])。因此,可利用非完全对称伸缩振动模(1576 cm~(-1))与完全伸缩振动模(1589 cm~(-1))的面积比实现氟离子的定量检测。与其他基于SERS的氟离子传感方法相比,这种比值法可以避免由SERS基底不均匀而产生的误差。在优化条件下,本方法可以在两分钟内对氟离子进行快速响应,并且具有高选择性,检测限为10nM,比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规定的饮用水中氟离子含量低叁个数量级。同时,本文提出的SERS传感体系具有可重复利用性,在六次循环检测氟离子的过程中保持了良好的重现性。此外,该SERS传感体系可用于自来水、湖水和牙膏等实际样品体系(回收率为90-110%)。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硅基SERS传感体系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张洪文,赵倩,蔡伟平[2](2019)在《面向现场检测的新型汞离子SERS传感芯片:衬底、功能化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汞离子不具有分子振动特性,无法实现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直接检测。目前常用做法是在活性拉曼衬底表面修饰特定的有机配体,通过与汞离子的相互作用改变有机配体的SERS光谱,间接地实现汞离子的拉曼检测。然而,目前方法的判断依据局限于有机配体拉曼振动峰强度的变化,易受溶液酸碱度、温度、干扰物的影响,对汞离子不具有指纹特性。本项工作中,我们发展了一种基于捕捉剂分子的新型的汞离子检测芯片,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将离子特异性捕捉后,使得其SERS光谱中的振动峰产生、消失和位移,这些特征可作为汞离子的指纹性识别判据。检测芯片具有极宽的pH、温度工作范围,可抵抗其它杂质阳离子、有机分子、氨基酸等常见水体污染物的干扰,具有较高的现场检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胡莹露,卢闻君,郭明,王珏[3](2019)在《埃洛石基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镉离子传感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表面印迹聚合法制备了埃洛石纳米管(HNTs)基超支化镉离子印迹传感材料HNTs@IIPs。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RD、SEM、核磁及热重等方法表征材料的结构;利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及交流阻抗法(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等考察了HNTs@IIPs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对镉离子的特异性传感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HNTs@IIPs,且在cCd~(2+)≤0.125μmol·L~(-1)时,感应峰电流与镉离子浓度有良好的定量关系,检出限为0.026μmol·L~(-1),印迹因子α为5.97,选择因子β为4.97,表明HNTs@IIPs对Cd~(2+)具有专一性和强选择性。对阻抗谱分析结果拟合得到了传感器的电学等效电路模型,并分析阐明了传感机理。(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春燕,罗建新,喻桂朋,潘春跃[4](2019)在《用于铁离子检测的荧光传感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定量检测Fe~(3+)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荧光传感材料广泛应用于分子传感、气体传感、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为了实现环境监测领域Fe~(3+)的快速响应、高灵敏和高选择性检测,研究者大力开发了各种新型荧光传感材料,本文重点介绍了金属有机骨架(MOFs)、荧光量子点(QDs)、金属纳米簇、荧光小分子和荧光聚合物等各种新型荧光材料在Fe~(3+)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目前荧光传感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海波,白宏宇,毛安丽,董高丽[5](2019)在《基于谷胱甘肽稳定铜纳米簇的荧光传感方法灵敏检测汞离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谷胱甘肽(GSH)为保护配体和还原剂,制备了稳定的水溶性荧光铜纳米簇(CuNCs).所合成的铜纳米簇在590nm处发射出红色荧光,量子产率约为2.3%,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以谷胱甘肽稳定铜纳米簇(GSH-CuNCs)作为信号探针,报道了一种荧光传感新方法用于灵敏检测Hg~(2+).结果表明,Hg~(2+)的线性检测范围为2.0×10~(-8)~2.0×10~(-6) mol/L,检出限为4.0×10~(-9) mol/L(R_(SN)=3).该方法成功地实现了湖水样品中汞离子的检测,为汞离子的快速和灵敏监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唐会敏,颜海龙,张丽,费俊杰,于萍[6](2019)在《基于超分子离子晶体的湿度传感构效关系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湿度是许多领域的关键参数,环境湿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对湿度进行测量和控制是各个领域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前期的研究中,作者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超分子离子材料(SIM),它是由基于咪唑的双阳离子(如1,10-双(3-甲基咪唑-1-基)癸烷,C10(mim)2)和电活性二阴离子(如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组成的,发现其对湿度具有敏感且快速的响应.在此基础上,本文制备了6种不同碳链(C4,C6,C8,C10,C12,C14)的咪唑基化合物,发现其中3种(C10,C12,C14)可与ABTS形成水稳定的SIM.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以及石英晶体微量天平表征了这些超分子离子材料的湿度传感性能,发现基于C12的SIM具有最佳的湿度传感性能.同时,SEM结果显示随着碳链的增加,离子材料的厚度变薄并且形态变得不规则.因此,作者认为疏水作用和材料比表面积均会影响湿度传感的灵敏度.本研究为发展新的湿度响应的离子传感材料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电化学》期刊2019年03期)
董广翠[7](2019)在《席夫碱型苯基氮杂冠醚光化学传感器对金属离子的识别及传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超分子化学领域中,光化学传感器作为化学传感器家族中的重要组成成员之一,基于其光吸收或发射信号极高的灵敏度和对目标存在物极低的检测限之优点,近年来已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并引起强烈的研究兴趣。由于冠醚环与不同金属离子具有选择性结合的特点,所以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光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席夫碱是分析化学、合成化学品和药物中的一类重要化合物,由于席夫碱链卓越的辅助光致发光性能、与金属离子特殊的螯合性能及灵敏的光信号传感能力使其被作为设计和合成荧光化学传感器的重要结构组成部分。对光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及键合传感机理的一些新的探索是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关注的热点,实验方法的创新和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的应用为此深入研究和获得更广泛的实验依据提供了可能。为此,本文设计并合成的几种光化学传感器,较深入地考察了它们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分析条件及键合传感机制。本文设计并合成了3种席夫碱型苯基氮杂冠醚光化学传感器。在选用最佳溶剂和测试浓度的条件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分别考察了合成传感器对17种金属离子(Li~+、K~+、Na~+、Co~(2+)、Ba~(2+)、Cd~(2+)、Hg~(2+)、Ca~(2+)、Cu~(2+)、Al~(3+)、,Mg~(2+)、Mn~(2+)、Ni~(2+)、Sr~(2+)、Pb~(2+)、Zn~(2+)和Fe~(3+))的选择性识别行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传感器对被选择离子的分析条件,即其它金属离子对被检测离子的干扰程度、分析检测的线性范围、检测限、被检测离子的键合可逆性,同时通过光谱滴定法测定了传感器分子与可识别离子的化学键合计量比及稳定常数。论文中进一步采用红外光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1H NMR)滴定法以及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程序Gaussian 09软件包(DFT and TD-DFT)进行分子结构优化等计算法研究了合成传感器分子与可识别金属离子的键合模式和传感历程。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本文第二章合成了一种新型比色荧光化学传感器双[4-(N-氮杂15-冠-5)苯甲醛]缩连氮(L1)。以乙醇为溶剂,通过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研究了L1对各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在金属离子选择性实验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中显示L1对Al~(3+)和Fe~(3+)有显着的选择性。竞争实验表明,Al~(3+)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L1识别Fe~(3+)。紫外可见光谱中传感器L1对Al~(3+)/Fe~(3+)的检测限分别为3.5535×10~(-6) M和4.3872×10~(-6) M,荧光光谱中L1对Al~(3+)/Fe~(3+)的检测限分别为3.3394×10~(-7) M和3.6225×10~(-7) M。通过Li’s equation等式经线性拟合可知L1和Al~(3+)/Fe~(3+)之间的键合稳定常数(logKs)分别为8.97和8.95(紫外可见光谱)以及8.82和8.67(荧光光谱)。化学计量比均为2:1,并经Job's、质谱实验以及Benesi-Hidebrand方程拟合进一步确定化学计量比。通过添加Na_2EDTA溶液,结果表明L1对Al~(3+)和Fe~(3+)的键合是化学可逆的。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1H NMR)滴定测试及Gaussian 09软件包(DFT)分子结构优化计算考察了传感器L1与Al~(3+)和Fe~(3+)的键合模式和传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传感器L1及其金属离子络合物具有ππ*跃迁的吸收光谱特征。传感器L1的弱荧光是由于其结构中C=N基团的异构化所致。DFT计算支持L1对Al~(3+)和Fe~(3+)的螯合增强荧光(CHEF)效应以及C=N异构化的抑制的传感机制,因此可知L1与Al~(3+)/Fe~(3+)发生作用的部位均为-HC=NN=CH-基团中的氮原子。2、第叁章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荧光化学传感器对氮杂15-冠-5苯甲醛水杨醛缩连氮(L2)。在甲醇中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化合物L2对金属离子的光谱响应情况。在紫外可见光谱中,传感器L2对Zn~(2+),Ni~(2+),Cu~(2+),Al~(3+)和Fe~(3+)有选择,在荧光光谱中,其对Zn~(2+)、Cu~(2+)、Fe~(3+)有选择性,尤其是L2对Zn~(2+)的选择性有显着的荧光增强的特点。竞争实验中,Fe~(3+)、Cu~(2+)和Ni~(2+)对L2识别Zn~(2+)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干扰,剩余其他金属离子对L2识别Zn~(2+)无干扰。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中传感器L2对Zn~(2+)的检测限分别为3.1925×10~(-6) M和1.0168×10~(-8) M。可逆实验表明L2与Zn~(2+)的键合具有化学可逆性。通过Job's图、质谱实验证明了L2与Zn~(2+)之间的化学计量比为1:1,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中L2与Zn~(2+)之间的键合常数分别为(logKs)3.93和3.14。红外光谱和~1H NMR滴定实验表明L2与Zn~(2+)的作用部位可能为L2的-HC=NN=CH-上的两个氮原子、-OH中的氧原子。L2与Zn~(2+)的键合模式、传感机理以及电子跃迁性质的变化分别通过DFT和TD-DFT计算进一步证明,DFT计算支持L2对Zn~(2+)的金属-配体电荷转移(MLCT)的传感机制,TD-DFT计算支持了L2以及L2-Zn~(2+)配合物的理论紫外-可见光谱的实验结果。3、第四章合成了6-(对位氮杂15-冠-5苯甲醛缩亚氨基)香豆素(L3)光化学传感器。在以甲醇为溶剂的金属离子选择性实验中,传感器L3对Al~(3+)具有专一选择性。竞争实验中,其他金属离子对L3识别Al~(3+)没有产生干扰。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中传感器L3对Al~(3+)的检测限分别为3.6329×10~(-6) M和2.2915×10~(-6) M。通过可逆实验证明了L3对Al~(3+)键合的可逆性。Benesi-Hidebrand方程拟合、Job's图和质谱实验证明了L3与Al~(3+)之间的化学计量比为1:1,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中L3与Al~(3+)的键合常数(logKs)分别为3.90和4.28。红外光谱和~1H NMR实验证明了传感器L3与Al~(3+)的作用部位可能为L3中的冠环以及亚胺氮上的氮原子。(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庆[8](2019)在《酰腙类光敏氮杂冠醚化学传感器对金属离子的光谱识别及传感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对金属离子的许多检测方法已被研究和开发,而光化学传感器由于其检测方法简单,快速,通用,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等突出优点在众多检测金属离子的方法中脱颖而出。作为超分子的冠醚一直以来被光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开发者所利用,而含有O、N原子的酰腙类希夫碱化合物具有优异的光谱和药理学性质。故而将具有特殊识别能力的氮杂冠醚借由酰腙链与光敏基团连接,有望获得选择性专一、光物理性能优良的光化学传感器。本论文以苯并氮杂冠醚作为接受体,以酰腙作为连接体,分别合成了叁种基于冠醚-酰腙-光敏基团结构的光化学传感器,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法考察了这叁种传感器对一类重要金属离子的分析条件及光谱识别性能,并采用~1H NMR滴定法、红外光谱法(IR)、质谱法(MS)及密度泛函理论(DFT)量化计算研究了它们与被识别离子可能的键合模式及传感机理。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第二章设计并合成了水杨醛-苯并氮杂15-冠-5乙酰腙(L1)。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法探究了L1在无水甲醇中对一些重要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研究结果显示,传感器L1通过选择性荧光增强效应表现出对Al~(3+)特有的单一选择性,而其他金属离子并未发现对Al~(3+)的光谱响应产生显着干扰。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法、Job’s法和MS法测定了L1-Al~(3+)络合物的键合常数(K_s)为5.56×10~9±8.19×10~7 M~(-2)、线性范围是0~3.95×10~(-5)M、检测限达到0.24μM、化学计量比为2:1。可逆性实验证明L1与Al~(3+)的络合过程是可逆的,表明了该传感器的使用可靠性和再生能力。利用~1H NMR滴定法、IR光谱法和DFT/B3LYP量化理论计算方法分析考察了L1-Al~(3+)络合物的键合模式和传感机制,从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结果推测,L1是通过酰胺羰基O原子、亚胺N原子和酚羟基O原子与Al~(3+)离子发生键合,此键合模式抑制了分子结构中C=N基团的异构化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过程,并且产生了强烈的螯合增强荧光(CHEF)效应,诸传感历程均导致了传感器L1与Al~(3+)作用时的荧光增强现象。2、第叁章合成了对羟基苯甲醛-苯并氮杂-15-冠-5乙酰腙(L2)。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法探究了L2对一些重要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向L2的无水乙醇溶液中加入Cu~(2+)后,L2的吸收峰降低并发生明显蓝移,且荧光强度也显着增强,而其他金属离子并未产生类似的选择性光谱响应。通过对紫外-可见滴定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到L2对Cu~(2+)的检测限为3.0402×10~(-6) M,键合常数(K_s)约为2.12×10~4±2.28×10~2M~(-1),线性范围是0~55.707μM。而荧光滴定拟合得到L2对于Cu~(2+)的检测限达到4.8696×10~(-6) M,键合常数(K_s)约为1.59×10~4±3.51×10~2 M~(-1),线性范围是16.712μM~95.499μM。通过添加Na_2EDTA进行的可逆性实验证明,L2对Cu~(2+)的传感过程是化学可逆的。Job’s曲线、MS光谱的实验结果表明L2与Cu~(2+)以1:1的化学计量比键合。并且通过~1H NMR滴定法、IR光谱法和DFT(TD-DFT)/B3LYP量化理论计算等方法分析推测了L2-Cu~(2+)络合物的键合模式和传感机制,结果表明L2与Cu~(2+)的结合位点可能是亚胺N原子、氮杂冠环部分的N原子及O原子,此键合模式抑制了传感器L2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过程,并结合有效的螯合增强荧光(CHEF)效应,使L2的荧光显着增加。3、第四章合成了传感器分子6-甲基-4-甲醛香豆素-苯并氮杂15冠5乙酰腙(L3)。通过紫外和荧光光谱法探究了L3对常见重要金属离子的光谱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在甲醇中传感器L3对Cu~(2+)表现出专一的选择性识别,然而其他竞争离子对Cu~(2+)的检测识别几乎没有造成干扰。通过对紫外滴定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到L3对Cu~(2+)的检测限为6.0016×10~(-7) M,键合常数(K_s)约为2.73×10~4±6.32×10~2 M~(-1),线性范围是0~33.124μM。对荧光滴定数据拟合得到L3对Cu~(2+)的检测限为5.8474×10~(-7) M,键合常数(K_s)约为2.07×10~4±4.49×10~2 M~(-1),线性范围是6.445μM~86.605μM。可逆性实验结果表明,L3对Cu~(2+)的传感过程是化学可逆的。利用Job’s曲线、MS光谱法证实了L3-Cu~(2+)络合物的化学计量比为1:1。利用~1H NMR滴定法和IR光谱法分析了L3-Cu~(2+)络合物的键合模式和传感机制,实验结果显示,Cu~(2+)可能与L3中的亚胺N原子、香豆素的羰基O原子及氮杂冠环部分的N、O原子发生键合。各种实验结果表明,L3与Cu~(2+)的配位增加了配合物的结构刚度,抑制了光诱导电子转移(PET)过程,并产生CHEF效应,结果导致L3荧光强度的增加。(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小康,黄锐,余念,张翔晖,王钊[9](2019)在《MoO_3纳米线有序阵列在微流芯片中的Cd~(2+)离子传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合成技术生长MoO_3纳米线,利用介电泳技术在微电极上组装MoO_3纳米线阵列,研究了纳米线阵列对水中Cd~(2+)离子浓度的传感特性。结果表明,水热法所得纳米线为正交相MoO_3结构,长度可达20μm。在介电泳力作用下,纳米线可在微电极的间隙取向排列,构成沿水平方向平行排列的纳米线阵列。将所得纳米线阵列与微流控芯片相集成,可获得用于液体离子浓度探测的微型传感器件。器件在室温下,对水溶液中浓度为1~50μmol/L的Cd~(2+)离子表现出快速灵敏的线性响应特性。其中,当Cd~(2+)离子溶液浓度为50μmol/L时,传感器的电阻开关比约为4.8,响应时间约为114 s。随着Cd~(2+)离子浓度逐渐降低,传感器的电流开关比线性下降,响应时间逐渐缩短。根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MoO_3纳米线阵列这种快速、灵敏的Cd~(2+)离子敏感特性主要来自水热反应后其表面携带的羟基官能团所致。(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童金,Shu-Yan,Yu[10](2019)在《发光多吡唑基有机超分子网格体的构筑及其对离子的传感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Hg~(2+)是一种分布广泛的重金属,进入环境后很难降解,可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动物或人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性的Hg~(2+)检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基于聚集诱导发光(AIE)机理,AIE材料在光电器件、生物探针与成像、化学传感、智能材料应用等领域均取得了显着的成果。我们将具有丰富氢键性能的多吡唑基发光体引入到有机超分子体系的结构设计中,发展了基于多重氢键(N-H…N)发光有机超分子网格状化合物(HOF,也称为SOF)的精准构筑,表现出丰富的AIE效应,并且实现了对Hg~(2+)的高效快速传感。(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5-15)
离子传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汞离子不具有分子振动特性,无法实现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直接检测。目前常用做法是在活性拉曼衬底表面修饰特定的有机配体,通过与汞离子的相互作用改变有机配体的SERS光谱,间接地实现汞离子的拉曼检测。然而,目前方法的判断依据局限于有机配体拉曼振动峰强度的变化,易受溶液酸碱度、温度、干扰物的影响,对汞离子不具有指纹特性。本项工作中,我们发展了一种基于捕捉剂分子的新型的汞离子检测芯片,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将离子特异性捕捉后,使得其SERS光谱中的振动峰产生、消失和位移,这些特征可作为汞离子的指纹性识别判据。检测芯片具有极宽的pH、温度工作范围,可抵抗其它杂质阳离子、有机分子、氨基酸等常见水体污染物的干扰,具有较高的现场检测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子传感论文参考文献
[1].岳晓敏,宿艳,王馨楠,李林芳,纪伟.基于比率型硅基SERS传感体系的水中氟离子检测[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2].张洪文,赵倩,蔡伟平.面向现场检测的新型汞离子SERS传感芯片:衬底、功能化及性能[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3].胡莹露,卢闻君,郭明,王珏.埃洛石基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镉离子传感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19
[4].张春燕,罗建新,喻桂朋,潘春跃.用于铁离子检测的荧光传感材料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9
[5].王海波,白宏宇,毛安丽,董高丽.基于谷胱甘肽稳定铜纳米簇的荧光传感方法灵敏检测汞离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唐会敏,颜海龙,张丽,费俊杰,于萍.基于超分子离子晶体的湿度传感构效关系研究(英文)[J].电化学.2019
[7].董广翠.席夫碱型苯基氮杂冠醚光化学传感器对金属离子的识别及传感性能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8].张庆.酰腙类光敏氮杂冠醚化学传感器对金属离子的光谱识别及传感性能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9].李小康,黄锐,余念,张翔晖,王钊.MoO_3纳米线有序阵列在微流芯片中的Cd~(2+)离子传感特性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9
[10].童金,Shu-Yan,Yu.发光多吡唑基有机超分子网格体的构筑及其对离子的传感行为[C].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